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比较Ti/PbO2电极和Ti/IrO2+Ta2O5电极催化体系降解酸性大红(GR)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并确定体系最佳工艺参数。分别对Ti/PbO2电极和Ti/IrO2+Ta2O5电极催化体系内初始pH、染料初始浓度、电流密度、电解质浓度对GR染料降解率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比较工艺参数优化后两催化体系的GR降解率、电极形貌及TOC去除率。结果表明,工艺参数优化后(初始pH 6.38,染料初始浓度100 mg/L,电流密度50 mA/cm2,电解质浓度0.1 mg/L),Ti/PbO2电极和Ti/IrO2+Ta2O5电极催化体系GR去除率分别可达98.3%和61.1%,TOC去除率为25.4%和13.5%;结合电极表面形貌分析,Ti/IrO2+Ta2O5<...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基体粗糙度对涂层附着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LY12铝合金、硅烷环氧杂化树脂涂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粗糙度下涂层与基体间附着力的影响关系研究,确定粗糙度对涂层机械附着力的微观作用机理,并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6.12建立硅烷环氧杂化树脂涂层/铝合金基体的界面损伤粘结模型,模拟涂层/基体界面从起始剥离到完全开裂的过程,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基体粗糙度与涂层S22应力值的关系,从而验证基体表面粗糙度对涂层附着力的作用机理为机械互锁理论。结果 随着基体表面粗糙度的增加,涂层的附着强度逐渐增大,但二者并不呈线性关系,当硅烷环氧杂化树脂涂层的厚度为(30±2)um时,铝合金基体表面粗糙度Ra=(3.6~4.8)um范围内,可保证涂层较好的附着力。结论 凹凸不平的基体表面可增大涂层/基体间的接触面积,可以使涂层与基体像铆钉一样牢固结合,从而提高涂层与基体的吸附作用力。  相似文献   

3.
以SiO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MnO2和CeO2制备Ce-Mn/SiO2臭氧催化剂,以塔里木油田钻井 废水COD去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催化剂的制备工艺条件(焙烧温度、焙烧时间、MnO2负载量、CeO2负载量)。 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480℃,焙烧时间为4h,MnO2负载量为15%、CeO2负载量为13.22%( n( Ce)与 n(Mn)之比为3:7)的条件下制备的Ce-Mn/SiO2臭氧催化剂对COD的去除率达到78.20%,5次重复使用后COD去除率仍在72%以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通过表征发现,Ce-Mn/SiO2臭氧催化剂载体SiO2以α -石英晶 相的形式存在,MnO2和CeO2成功地负载到SiO2表面,并均匀分布在载体表面。  相似文献   

4.
采用油水自组装法在多孔氮化硼(BN)表面负载具有等离子效应的Ag@AgCl纳米颗粒,制备了具有可见光响应的Ag@AgCl/BN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SEM、UV-Vis等对其晶型结构、表面形貌以及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通过降解亚甲基蓝研究了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Ag@AgCl/BN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活性和可见光催化活性,吸附平衡后经80min模拟可见光照射,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93%,高活性归因于吸附-光催化的协同作用。同时利用淬灭实验探讨了增强光催化活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钛合金螺接复合材料件的热带海洋环境腐蚀/老化效应,设计并制备钛合金螺栓连接复合材料模拟件,依托永兴岛大气试验站,开展钛合金螺栓连接复合材料模拟件海洋大气户外暴露试验,收集了2年的环境腐蚀/老化数据,主要包括宏微观形貌、成分变化及力学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①钛合金螺栓连接复合材料模拟件在户外暴露6个月后,螺栓和螺母表面涂层均发生明显腐蚀;暴露2年后,螺栓表面离子镀铝层脱落导致其严重变色,螺母表面MoS2涂层发生明显腐蚀,复合材料层合板表面出现明显老化,局部出现纤维剥落;②在力学性能方面,经自然环境暴露2年后,连接件承载能力无明显变化,断裂方式均为螺栓钉头弯曲破坏,连接件韧性出现明显下降,断裂时最大位移较初始状态相比下降约16%。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不同尺寸及分布的银粉对涂层表面电阻的影响,确定了导电屏蔽涂料最佳配方,制备了一种高导电、耐腐蚀涂层。采用SEM、EDS、四探针电阻测试仪等分析涂层在空气、水、盐水、中性盐雾、酸性盐雾中表面形貌及性能变化,从而揭示涂层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经历500 h试验后,涂层在空气中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含水等电解质的环境中腐蚀迅速,并且腐蚀速率具有纯水<水汽<盐水<中性盐雾<酸性盐雾的特征。腐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基材Al与涂层形成了电偶腐蚀,腐蚀初期表现为起泡,随着腐蚀的加剧,涂层表面布满白色、黄色、褐色的疏松腐蚀产物且漆膜出现脱落,当腐蚀进一步加剧扩大,疏松产物转变为较为致密的产物附着于涂层表面,此外,涂层导电性能会随着腐蚀程度的变化出现不同等级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晏薇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6):490-492,516
氮氧化物NOx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对其进行监测十分必要。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了金钼杂多酸薄膜修饰电极,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对酸性水溶液中NOx的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5.0×10-4—1.6×10-2mol/L范围内NOx浓度与其氧化峰电流之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8.0×10-5mol/L,满足环境水样中NOx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特殊点源含油污水进行预处理,实验考察了电解时间、电极结构、电流密度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可生化性的改善情况,探究了电解过程中余氯、总氯变化情况,并对比了静置与活性炭吸附对余氯和总氯的去除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以Ti/RuO_2-IrO_2板状电极为阳极、金属Ti板为阴极,当实验条件为电流密度80 A/m~2、电解120 min时,氨氮去除率达95.5%,COD去除率达56.7%,B/C值由0.19提高到0.33,此时对应的能耗为8.36 (kW·h)/m~3;电解出水经活性炭吸附180 min后,余氯浓度降至0.97 mg/L,总氯浓度降至3.72 mg/L。  相似文献   

9.
纳米Ag-TiO2/SiO2薄膜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硅胶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光还原法制备了掺杂Ag的TiO2薄膜催化剂(Ag-TiO2/SiO2);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Ag改性的TiO2/SiO2薄膜光催化性能是未改性催化剂性能的2.06倍。以XRD、SEM、BET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g的掺杂会促进薄膜催化剂中的Ti02由锐钛型向金红石型转变,同时Ag对电子的捕获使电子一空穴对有效分离,导致了其催化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酒糟锅炉燃烧后的丢糟灰为原料,以氯碱企业中氯气干燥后产生的副产硫酸为酸化剂,采用沉淀法对白炭黑制备的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沉淀法制备白炭黑工艺条件为:丢糟灰碱液比为1∶1.4,碱化处理时间4h,加酸速度为0.06 mL/g·min,搅拌速度40 r/min,产物比表面积为189.0m2/g,制备的白炭黑经质量检测符合国家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11.
煤化工高盐废水中有机物的处理是废水零排放项目能否成功运行的关键性因素,制备了一种铁基活性炭催化剂,并采用O3/H2O2协同催化技术处理煤化工高盐废水,可以显著提高废水中有机物的处理效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穆斯堡尔谱、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处理工艺、氧化剂加入量和反应时间对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评价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本催化剂用于O3/H2O2协同催化处理煤化工高盐有机废水时,TOC去除率提高至54.41%;连续稳定运行1800 h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提供的催化剂及O3/H2O2协同催化工艺可以高效处理煤化工高盐废水中的有机物,解决废水零排放项目中的难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选取某飞机铝合金/高强度钢连接件开展西沙暴露试验,掌握连接件腐蚀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连接件保护涂层耐老化性能良好,采用湿装配有效避免了电偶腐蚀和缝隙腐蚀,连接件背面螺栓、螺母和铆钉(30CrMnSiA,表面镀镉)为其腐蚀薄弱环节,需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13.
对回收的纸基印刷线路板非金属粉表面硅烷化处理,研究了硅烷偶联剂KH-550最佳用量和对非金属粉/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耐热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的最佳用量为非金属粉质量的1.5%;经偶联剂表面处理非金属粉与PP基体树脂能够形成有效的界面粘结,与未处理非金属粉的PP复合体系相比,其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得到明显提高。硅烷偶联剂KH-550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复合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价格低廉的5A型分子筛为基体,采用浸渍法负载一定量的活性物质制备成化学吸附剂材料,并通过气体穿透实验研究其脱除H_2S气体的性能。结果表明,负载20wt%、200℃下焙烧3h的ZnO/5A分子筛化学吸附剂对H_2S气体具有最佳的吸附性能,穿透时间达50min,穿透吸附量达到3.44mg/g。  相似文献   

15.
臭氧是光化学反应的重要产物,反映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空气中臭氧浓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开展研究,对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2021年嘉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监测结果与相关气象资料,统计了嘉兴市区近地面臭氧污染分布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了气象要素及前体物NO2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法分析了不同VOCs组分对臭氧生成重要性评估。结果表明,2021年嘉兴市区臭氧浓度月度变化呈“M”型,超标主要出现在5~9月;日变化呈单峰型。臭氧浓度与气温为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气压均为负相关,降水有利于臭氧浓度的降低。白天当风向为西南、南或东南风,风速大于4m/s时,臭氧浓度较高。NO2与臭氧显著负相关,VOCs中芳香烃对臭氧生成潜势最大。综合现有研究,气象要素及NO2对嘉兴市区臭氧污染的影响不可忽略,芳香烃对嘉兴市区臭氧生成贡献显著,是臭氧污染优先治理的重要前体物。  相似文献   

16.
电化学氧化技术在有机废水处理的应用上潜能巨大,但在长期的研究中也发现了该技术在实际处理效率、污染、能耗等方面的问题,并从材料、结构、运行上对其进行优化研究。文章按照方式和目标效果对 电化学氧化技术的优化研究进行了梳理,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氧化处理有机废水的趋势,主要总结为两个方向:一是在极板和填充粒子上负载高电催化性能材料,同时改进制备方法,提高其稳定性及电催化活性;二是优化反应器结构、极板形状、进水角度,提高混流效果和传质性能,实现电流均匀分布,避免死角和短路,为电化学 氧化技术的后续研究重点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选用当量加速试验0~9周期的聚氨酯涂层试样进行电化学阻抗(EIS)测试。通过聚氨酯涂层的电化学信息,判断涂层表面、内部和金属基体的腐蚀状况,研究聚氨酯涂层的老化失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超声/臭氧氧化处理含酚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实验装置上对超声/臭氧联合处理含酚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废水初始pH值、反应时间、臭氧通入量、超声功率等因素对酚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超声辐射在臭氧氧化过程中起加速反应的作用,而且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加速反应的能力增强;废水初始pH值为11时酚去除效果最佳;随着臭氧通入量的增大、反应时间的延长,酚去除率不断增大;超声/臭氧处理酚废水过程中酚的降解规律符合表观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廊坊市夏季O3骤增骤降污染天气过程中VOCs浓度及臭氧生成潜势的变化特征,统计分析2016年~2020年夏季廊坊市区监测所得的53种VOCs质量浓度数据和近地面臭氧(O3)浓度数据,并采用臭氧生成潜势方法估算VOCs对O3生成的贡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污染过程及不同时段,烷烃类总质量浓度最大,占比在62%~65%之间,其次是烯/炔烃类和芳香烃类,而烯/炔烃类的臭氧生成潜势(OFP)最大,高浓度阶段其百分比(OFP*)较骤增前、骤降后高6.5和3.8个百分点,其次是烷烃或芳香烃。O3骤增骤降污染整个过程及不同阶段,VOCs质量浓度最大的前十物种中烷烃类占有5~7种,OFP前十位中烯/炔烃占有5~6种,两种统计中相同物种有9个,OFP*前十VOCs物种相对固定,前7位以烯/炔烃为主,反-2-丁烯最高。控制或减少反-2-丁烯等重要烯/炔烃类VOCs物质的排放,可有效控制廊坊O3的生成,降低O3污染程度。通过研...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油气田高含硫废水快速氧化处理的需求,以Ni为金属助剂,MnO2为活性组分,采用水热法制备了Ni-MnO2/Al2O3催化剂,通过对高含硫废水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优化了Ni-MnO2/Al2O3的制备条件。BET、XPS、SEM表征结果表明,Ni与Mn摩尔比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变化影响最大,摩尔比为2:10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最大为232.5m2/g,吸附氧和晶格氧的比例高达2.02;水热温度影响催化剂的形貌,低温时以棒状结构为主,110℃时形成有序的片状结构,过高的温度会引起晶粒的团聚;较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多孔结构及高的吸附氧是催化活性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Ni与Mn摩尔比为2:10、水热温度为110℃、水热时间为12h、焙烧温度为400℃的条件下制备的Ni-MnO2/Al2O3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对于硫离子浓度为3000mg/L的废水,90min后的硫离子转化率高达96.6%,对含硫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