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总结了既有建筑按照现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2015)进行安全性鉴定中会遇到既有建筑现浇板不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最小配筋率规定的情况。分析了当现浇楼板承载力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且无明显外观缺陷损伤时,仅楼板最小配筋率不满足现行设计规范要求,把现浇楼板评定为c;级或d;级的不合理性。探讨了双向和单向现浇楼板安全性鉴定应以是否出现脆性破坏为原则进行判别,在承载力满足要求且未出现结构损伤情况下,其楼板最小配筋率大于导致脆性破坏的配筋率时,应把所鉴定的现浇楼板构件安全性等级评定为a;级或b;级。  相似文献   

2.
既有建筑物的现浇板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常常不能满足国家现行设计规范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作者提出了现浇板最小配筋率的技术性保障表达式,在鉴定及加固工作中,建议分清情况,合理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3.
简述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确定方法,对比中外混凝土设计规范中最小配筋率限值;通过工程实例阐明满足GB50010—2002规范中最小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其裂缝不满足规范限值的现象;以开裂弯矩作用下的裂缝宽度不超规范限值为原则,确定抗裂最小配筋率;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受弯构件抗裂最小配筋率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4.
钢筋混凝土板纵向配筋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纵向配筋率规范(GB50010-2002)允许的范围是比较大的,然而在实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弯构件纵向钢筋配筋率ρ的大小对建筑工程质量、耐久性、经济性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本文从有屈服点钢筋在钢筋混凝土板内纵向配筋率入手,通过理论分析,对现行规范中钢筋混凝土现浇楼(屋面)板中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的取值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纵向钢筋配筋率的合理取值区间。  相似文献   

5.
既有建筑的混凝土楼板承载能力存在质疑、设计信息缺失的情况下,通常通过荷载试验对楼板进行检验.目前依据的多本规范对试验的规定和要求不一致,在检测工作中易造成依据混淆.本文通过对比GB/T 50152-2012《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 50784-2013《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和GB/T 50344-2...  相似文献   

6.
周思川 《安徽建筑》2012,19(4):150-152
针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对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和美国ACI318-05规范进行了一些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适筋范围内构件的受力钢筋基本相同,构件的最小和最大配筋率美国规范ACI318-05比中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要求的严格。  相似文献   

7.
王向阳 《中国电梯》2022,(15):51-53
针对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特点,分析了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相比新建建筑中安装的电梯还应注意遵循的技术标准要求,在建筑兼容性设计、无障碍设计和环境适应性设计方面应满足GB 50300-201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GB/T 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等标准中相关条款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的相关规定,对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刚接端截面受压区非预应力筋的最小与最大配筋率、受拉区预应力筋的构造最小配筋率进行了研究,推导了这些配筋限值的合理表达式,可供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与软件编程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朱华  刘兆秀  张晓华 《工程质量》2012,(9):60-62,66
主要对现行的三个建筑结构加固规范,即《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建筑结构加固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2010)、《工程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 50728-2011)从规范的统一性、参编单位、检测项目等方面对其中结构胶粘剂进行一些探讨,将建筑结构胶粘剂从设计、生产、施工验收三方面统一起来,从规范上提高建筑结构胶粘剂的质量,确保加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0.
对《给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 0 0 6 9 2 0 0 2 )中的构件最大裂缝公式进行变换 ,导出满足裂缝宽度要求的截面有效受拉区最小配筋率的计算公式。将受弯构件的最小有效受拉区配筋率列成计算表格 ,以简化矩形贮液池的抗裂配筋计算  相似文献   

11.
本文深入分析了《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14)、《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及《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等相关规范,通过拆分高层住宅核心筒基本构件,对现行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整合,并加以应用,从而达到优化高层住宅核心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隗萍  李锈 《四川建筑》2006,26(3):94-9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关于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的计算规定,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进行计算,属强制性条文。在实际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出现过一些问题和争议,有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此有不同看法,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设计人员由于对《规范》的规定依据不太清楚产生过争论。对此,根据有关文献和我国历次规范的规定,认为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应按有效截面计算。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的编制质量,介绍了中欧双方的建筑规范体系,并从基于性能的抗震鉴定目标、认知水平、量化分析方法以及加固改造等角度对中欧标准做出阐释和对比。通过分析现行GB 50702—2011《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以及中欧双方标准的异同点,对《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砌体结构章节的编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按照现行规程《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多层现浇空心板柱结构体系可以采用等代框架法和拟梁法分析和设计。有抗震要求的多层板柱结构,还应满足现行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天津市已建成的砖混住宅,工业厂房及综合楼等,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墙体裂缝和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这些裂缝的出现,在现行标准《砖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都没有具体的规定、防治措施及加固方案。笔者近几年来用读数显微镜对天津的几个住宅小区、  相似文献   

16.
结构构件安全性鉴定的分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有建筑结构的加固建立在结构构件可靠性鉴定的基础之上,结构构件的安全性等级是可靠性鉴定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的规定,对《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92中关于结构构件安全性鉴定分级标准进行了讨论,以期引起规范修编和管理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根据适用于弯剪扭构件最小配筋率的界限条件,推导得出受扭钢筋最小配筋率的计算表达式。在一般房屋结构构件常用范围内,将计算结果与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规定分析对比,并提出修改该规范有关条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绿色建筑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力推广,居住建筑的室内声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室内环境章节中,控制项要求绿色住宅建筑的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楼板和门窗需满足现行国家标准GB 5011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的低限要求。通过对温和地区居住建筑中常规使用的外墙、楼板、门窗的构件隔声进行对比分析,为温和地区绿色居住建筑室内声环境控制提供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艾福昆 《福建建筑》2022,(12):49-53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 55021-2021)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实施,针对鉴定加固通用规范中与鉴定工作密切相关的部分条文内容,对比分析其在现行有关鉴定标准基础上进行的改变,并结合某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例,提出合理的工作年限及抗震鉴定方法。此外,论述现场调查与检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整体验算分析,根据检测及验算结果进行安全性鉴定与抗震鉴定,并对鉴定加固通用规范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部分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在执行现行设计防火规范遇到的一些问题、规范中一些表达不够准确的条文和术语,提出一些意见和想法,希望能够对规范的进一步完善有所帮助。文章主要内容涉及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GB50045-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GB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以下简称《住建规》)及GB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汽库规》)等相关主要防火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