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刁伟霞  潘杰 《中国校医》2009,23(1):53-54
我国高校学生年龄多在20岁左右,是进行性教育的最佳年龄阶段[1].开设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程,有利于大学生掌握科学的性健康知识,提高性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自觉规范个人行为.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工作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1].大学生能否形成符合我国社会需要的性观念、良好的性心理素质和性行为习惯,关系着个人的健康成长、婚姻家庭美满和生活质量,也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的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内容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生性健康包括性生理健康、性心理健康以及具有正确的性观念、高尚的性道德和健康的性行为[1].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之间的矛盾、性的生理需求与性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是大学生心理卫生的三大主要问题之一,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对大学生给予及时、恰当、科学、有效的性健康教育,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性健康知识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性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促进海南省高校性健康教育的开展,笔者对海南部分高校大学生性健康知识的知晓现状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大学生性生理功能发育状况、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对性健康教育的需求,为高校性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艾滋病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途径,其中经性传播感染者达59.0%[1].安全套作为预防性传播疾病的有效工具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并将其作为预防艾滋病的重要策略.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开展了推广使用安全套和教育性干预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2].有报道显示,某高校女大学生性行为报告率为26.1% (72/276),其中多性伴者达9.7%,且从未采取措施占11.1%[3].值得关注的是,女大学生因性健康知识不足以及婚前性行为,引发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4-5].护理专业大学生肩负着未来健康教育的重任,她们是否了解安全套的全面知识,其认知状况如何?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对该群体开展调查,为高校进行安全套专题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遵义市大学生艾滋病和性相关行为认知态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遵义市大学生艾滋病和性相关行为的认知态度和需求,为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及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低年级在校师范和医学本科生进行AIDS和性相关问题的现况调查。[结果]10.6%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其中35.2%有多性伴。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均有一定认识,医学生对回答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师范生(P﹤0.05)。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经知晓率在86.1%和98.0%之间,而对于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偏低(50.4.0%~87.4%);师范生和医学生接受过艾滋病和性健康教育的分别占62.5%和79.4%;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86.9%的师范生和83.5%的医学生认为艾滋病和性健康教育很有必要。[结论]大学生性行为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认知,但仍需加强对大学生艾滋病及性的有关知识和危险因素等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生理快速发育,对“性”的兴趣表现越来越明显.由于心理成长不够健全,“性”成长引发的烦恼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1].大学生性健康理念的和谐构建已成为当代高校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之一[2-3].为探究男女大学生性观念、性行为、性知识及性教育需求的差异,以便制定针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性问题进行合理指导和科学教育模式,特开展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1].据WHO统计,全球99%的狂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2].每年亚洲死亡人数约3.5万,其中80%以上病例发生于印度,中国次之.近年来,我国每年狂犬病死亡病例超过2 000例,且有逐年增加趋势[3].我国95%以上的人狂犬病由带毒犬传染,高发人群为农民和青少年[4];在校大、中学生的狂犬病致死病例时有发生[5-7].在校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本身属于危险的高发人群.因此,在校大学生对狂犬病知识知晓现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狂犬病知识现状调查以及健康教育进行有效性分析,以提高在校大学生对狂犬病知识的知晓率,并通过他们加强狂犬病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9.
许婷  许勤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127-1128
社会的高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等因素使各种突发事件不断涌现,加上自然灾害,要求全民有必要参与急救体系的建设[1].有医学专家指出向民众普及急救知识,可以使心脏病、危急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从而将猝死对生命的威胁降到最低限度[2].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的情况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公众急救水平[3].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机会少,受训不规范、不完整,导致大学生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缺乏[4].高职高专学生占我国大学生总数的50%以上,本研究运用Delphi法筛选出高职高专学生需要掌握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指标,为高职院校开展院前急救培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自我和谐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个体心理健康与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基础[1].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面临学业压力、就业问题、独立与依赖、性的国惑、人际关系、择偶婚恋等方面的问题,容易导致其迷茫困惑.性文明可以促使社会稳定发展,长治久安;而性愚昧、性禁锢、性混乱、性疾病则可导致个人毁灭、家庭解体、社会动乱[2].针对青春期大学生,采取渐进的教育方式,适时、适量、适度进行性健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3].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观察了解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态度和行为情况,探讨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方式和干预措施,为今后在高校更好地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宁夏两所高校新生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前后问卷调查. [结果]培训后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所提高,通过性传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掌握水平培训前后变化不大.[结论]深入、适当的宣传教育依然是今后开展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重点,性健康教育应作为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2.
师范学院《性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性科学的发展 ,性健康教育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少国家将性健康教育列为学校教育的常设课程 ,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我国 ,由于受封建思想的束缚 ,学校的性健康教育仍然是保守的。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 ,素质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流。在高校开展性健康教育 ,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接受性健康教育 ,从正常途径获取科学的性健康知识 ,能有效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提高性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自觉规范个人性行为。师范院校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 ,可以培养中学青春期教育师资力量 ,促使我…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大学生性观念与性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观念和性行为发展现状,为高校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5所高校的931名大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 [结果]不同交往程度下的婚前性行为认同比例分别为29.2%、56.8%、79.1%,男生均大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婚前性行为的大学生占9.9%,男生大于女生. [结论]部分大学生性观念与性行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认知和行为上的误区,应针对不同对象分类进行性知识、性道德、性伦理、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教学实效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性健康教育指导课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课题组统一编制的封闭式无记名问卷对选修大学生性健康指导课程的东北某大学工科和文科的31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学生选修大学生性健康指导公共选修课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学习性知识、接受性教育(占77.6%);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正确认识、对婚外性行为的正确认识以及对贞洁观的正确认识在选修后均明显高于选修前(P<0.01);认为性健康教育指导课对大学生的性观念有一定影响(占61.8%);大学生对性健康教育指导课的评价主要是能了解一些性知识,但收获不大(占35.5%)。结论性健康教育指导课对大学生规范性行为、性观念及其他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应大力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  相似文献   

15.
环境意识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1],环境教育已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2],其环境意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3].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具有其特殊性,具备一定的医学相关知识,若能够掌握一定的环境知识,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必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将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4].  相似文献   

16.
我国属于HBV感染高流行区,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09%[1],其中大学生群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总检出率为6.38%[2].有研究发现,大学生中肝炎相关知识(尤其是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存在较多误区[3-5].乙肝感染也对大学生患者的心理健康、人格倾向产生很大影响,干扰了大学生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对择业、就业的信心[6].为保护大学生群体免受肝炎病毒的侵害,四川省攀西地区通过开展高校大学生肝健康促进项目,使在校大学生掌握肝炎尤其是乙肝的危害性、传播途径、预防办法,形成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正确认识,提高大学生群体肝炎防治知晓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夸大前列腺炎危害的现象,使得青少年"患者"日益增多,不少患者产生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笔者对部分大学生慢性前列腺炎病例进行人性化关怀与冶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郭静  张爽  杜正芳  马莎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506-1507
在校本科生的年龄一般为18 ~24岁,正处于性心理和性生理逐渐成熟的时期,也是性冲动最活跃的时期[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及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变迁,在校大学生的性观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2].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发生非婚性行为比例不断上升,初次性行为年龄也不断提前[3-4],未婚先孕、流产等负面事件也给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5-7].本研究以北京市6所高校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旨在了解当前在校大学生避孕知识的知晓现状和需求情况,为高校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缺失为特征、尚无预防性疫苗、无治愈方法、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1].大学生正处于性意识、性行为与价值观形成期,以及对性有着强烈探索欲望的阶段,加上性观念开放和艾滋病防范知识的缺乏,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2].据联合国AIDS规划署(UNAIDS)报道,5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在24岁以下的青少年[3].对大学生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教育,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环节之一[4].为此,笔者于2013年“12.1艾滋病日”前抽查了3所高校1 322名大一新生开展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为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宁夏大学师范专业学生性知识来源与性态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宁夏大学师范专业学生性健康知识现状,为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宁夏大学部分师范生进行集体问卷调查.结果宁夏大学师范生的性知识缺乏系统性,性知识来源单一,且存在性别、民族、城乡的差别;黄色网站以及色情读物的接触使传统的性观念受到严峻的挑战;学生的性防范意识不强,且对性病尤其是对艾滋病及感染者存在歧视心态;对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健康知识的教育普遍欢迎(99%).结论在师范生中开展性健康知识系统教育势在必行,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