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对血液透析双腔导管再栓塞的影响.方法将165例次导管功能不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成混合液组(以肝素加尿激酶混合液封管),肝素组(以纯肝素封管),观察比较两组血流量、通畅次数、再堵次数等指标.结果混合液组再堵次数明显低于肝素组.结论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可以减少血液透析双腔导管再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在血液透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肾功能衰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A组采用纯肝素封管,B组采用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封管。比较两组导管运行效果及血液透析期间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B组透析次数明显多于A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液透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00%(13/25),明显低于A组的96.00%(2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8例导管堵塞与B组4例导管堵塞后经尿激酶溶栓成功,成功率为100%。结论: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在血液透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中的应用效果优于纯肝素封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和栓塞,提高透析的充分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2009年239例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封管方式下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率和栓塞率。结果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和栓塞三种封管方式比较:尿激酶和庆大霉素混合液组优于尿激酶和肝素混合液组以及单纯肝素封管组。结论用庆大霉素和尿激酶混合液封管对预防中心静脉感染和栓塞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素+抗生素封管预防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血透室中心静脉置管血透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0例.A组用肝素+抗生素混合液封管,B组用纯肝素封管,观察两组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引发的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 A组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为8.0%,B组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为23.0%,A组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的渗血、出血以及堵塞等并发症均无差异.结论 肝素+抗生素混合液封管能有效预防血透中心静脉置管引发的感染,且不增加其他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永久性双腔管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之一,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对导管定期肝素封管、密切观察,及时发现血栓形成并处理,做好健康教育以保证导管的通畅及长期使用,遵医嘱正确使用某些溶栓药物也是重要的护理内容.双腔管堵塞是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而这些堵塞绝大部分是由于局部血栓形成引起的.用尿激酶局部注射的方法,治疗深静脉双腔管内血栓形成,经长期随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不同浓度肝素封管的效果,寻求合适的封管浓度。方法将90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封管液用肝素钠和生理盐水配制,其中A组肝素浓度为1250u/mL,B组为3125u/mL,C组为纯肝素原液,即6250u/mL,比较3组封管液封管对患者凝血4项(PT、APTT、TT、FIB)的影响,以及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塞率、置管处渗血发生率、导管感染率等情况。结果3组凝血4项无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组导管留置时间较A组长,导管堵塞率、导管感染率较A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优于B组。结论纯肝素封管法可延长中心静脉双腔管透析使用寿命,出血的风险并未增加,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理想的封管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改进PICC封管手法及采用尿激酶封管在化疗间歇期中的运用.方法 2011年1-10月,采用1ml注射器抽取尿激酶稀释液(0.5ml生理盐水含尿激酶5000u)缓慢推注PICC导管进行封管,使尿激酶稀释液在整个化疗间歇期(不需输液)保留在PICC管腔,防止管腔堵塞,从而使患者在整个化疗间歇期内不再常规冲管且能保持导管的通畅.结果 采用新手法对15例33次PICC导管运用尿激酶封管显示,尿激酶封管能维持PICC管通畅长达22d,平均15d,通畅率达93.9%,无感染无出血发生,患者封管前后检测外周血出凝血(DIC)各项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采用新手法运用尿激酶封管能维持PICC导管通畅,经检测对患者出凝血系统无影响,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预防性使用尿激酶封管的方法,预防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内血栓,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和血液透析充分。方法将新插72例深静脉永久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插管后透析开始2周用尿激酶封管+2周后肝素封管组)和对照组(插管后透析后一直肝素封管组)。并比较两组导管通畅率、通畅时间及并发症(出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通畅数为32例(其中完全通畅数为24例,部分堵塞数为8例),导管完全堵塞4例。完全通畅率为66.67%;对照组导管通畅数为28例(其中完全通畅数为12例,部分堵塞数为16例).导管完全堵塞8例。完全通畅率33.33%。观察组通畅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出血。观察组导管通畅时间超过对照组导管通畅时间。结论置管早期尿激酶常规封管,有效预防置管血栓形成,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可获得较佳的长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9.
鲍江虹 《大家健康》2016,(1):254-255
目的:探讨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在血液透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按照数字法分为甲组(n= 35 ,采用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封管)和乙组(n= 35 ,采用纯肝素封管),2组均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留置导管时间、血流量、导管堵塞发生率与乙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中应用肝素尿激酶混合液 ,可显著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值得临床选择和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剂量尿激酶导管内封管联合微泵泵入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功能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3例TCC功能不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成A组30例、B组31例、C组32例.A组采用2万U尿激酶导管封管;B组20万单位尿激酶导管封管;C组先将20万U尿激酶导管封管,30 min后抽出,再将40万U尿激酶溶于40 ml生理盐水中,各取20 ml分别从导管动静脉端用微泵泵入维持治疗0.5h.比较3种方法的溶栓效果、溶栓次数、血栓复发情况、连续使用留置导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C组患者溶栓成功率及一次性再通率最高(P<0.05),2年内复发率最低(P<0.05),连续使用留置导管时间最长(P<0.05).B组患者一次性再通率高于A组,而反复溶栓2~3次再通率低于A组(P<0.05).3组均未发生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结论 高剂量尿激酶导管内封管联合微泵泵入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TCC功能不良高效、方便、一次性再通率高、溶栓治疗次数减少、复发时间及连续使用留置导管时间延长,相对安全,可用于血栓形成时间较长、反复局部封管溶栓效果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方克南  王琴  韩毅峰 《包头医学》2016,40(2):105-106
目的:探讨对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采用增加肝素盐水封管次数的方法,预防导管堵塞,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方法:针对15例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堵塞的情况进行尿激酶溶栓及肝素盐水封管。结果:15例留置导管通畅,功能良好,血流量充足。结论:采用增加肝素盐水封管次数的方法,能有效防止导管堵塞。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是导管堵塞。血栓的反复形成不但影响效果还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和造成精神压力。本院血液透析中心2014年5月~2015年5月对15例长期留置导管采用了增加肝素盐水封管次数的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定期尿激酶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行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25000U/mL尿激酶+25mg/mL肝素溶液24h停留封管,对照组采用5mg/mL肝素生理盐水封管,观察两组凝血功能、导管留置时间、实际血流量、导管通畅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均行28个月观察,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实际血流量及导管通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5 000U/mL尿激酶+25mg/mL肝素溶液24h停留封管可有效预防导管血栓形成,提高置管时间,增加透析治疗血流量,改善导管功能作用明显,临床应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在预防血液透析用深静脉导管管内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留置导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次血液透析结束后,对照组单纯采用肝素盐水封管,试验组给予尿激酶与肝素盐水混合封管.结果对照组出现导管管内感染4例,试验组发生导管管内感染1例,尿激酶与肝素混合封管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可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管内感染.  相似文献   

14.
静脉置管中可来福接头与肝素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可来福接头与肝素帽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70例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使用可来福接头组85例,设为A组;使用肝素帽组85例,设为B组。A组用生理盐水封管、B组用10~100U/ml肝素盐水封管。结果A组的导管堵塞数为l,不堵塞数为84;B组的导管堵塞数为10,不堵塞数为75。经z。检验,X^2=6.22,P<O.025。堵管者、不堵管者与性别、年龄、置管的天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心静脉置管中用可来福接头明显优于用肝素帽.明显减少了堵管发生的次数。  相似文献   

15.
张青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9):1133-1135
目的:探讨每周尿激酶封管1次对长期留置股静脉导管患者的导管堵塞率、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股静脉置管超过1周以上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肝素生理盐水封管,每周使用尿激酶1万u封管1次,对照组采用肝素生理盐水常规封管.结果:观察组发生股静脉导管部分堵塞率、完全堵塞率分别为12.0%、4.0%,均低于对照组的40.0%、32.0%(P<0.01);观察组出现导管堵塞的时间明显迟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单次穿刺置管后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每周尿激酶封管可以减少股静脉留置管阻塞的发生率,延长股静脉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尿激酶加肝素混合液不同封管方式对长期透析导管溶栓的效果及护理配合探析。方法采取我院导管内血栓形成患者48例,按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施尿激酶加肝素混合液不同封管方式封管。结果比较患者导管堵塞情况、血流量不足、导管留置时间等,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长期透析导管溶栓的患者采用尿激酶封管临床疗效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定期尿激酶封管对改善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功能的作用。方法将46例血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月常规第一次血透用尿激酶加浓肝素封管1次,其余的为每次透析后用浓肝素封管;对照组每次透析后均为浓肝素封管,出现导管不通畅时用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病人1年内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1年内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定期用尿激酶封管可明显改善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期血液透析留置涤纶环双腔导管的效果及导管相关性菌血症。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自2004年3月至2008年7月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对比以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透患者与以带涤纶环双腔导管为通路的血透患者的Kt/V值。比较涤纶环双腔导管采用单纯以肝素封管和采用联合肝素与庆大霉素封管两者的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发生率。结果以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透患者与以带涤纶环双腔导管为通路的血透患者的Kt/V值无显著性差异(P=0.47832)。涤纶环双腔导管的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发生率以采用联合肝素和庆大霉素封管比单纯采用以肝素封管时明显减少(P=0.0001)。结论以涤纶环双腔导管为通路是血液透析比较理想的血管通路。为减少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发生率,可采用联合肝素和庆大霉素封管。  相似文献   

19.
抗生素肝素混合封管预防深静脉置管感染临床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在血液透析中用于长期深静脉置管封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血透中心25例留置长期深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定期(每月1次)采用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封管,观察此方法对置管感染的影响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封管,长期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仅为2.1%,较文献报道的8.9%~16.9%降低了76%~88%.疑似导管内感染率为0.5%,显著低于文献报道的2.52%.说明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封管能明显降低长期深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导管流量不足及堵塞的发生率为5.4%,与文献报道的5.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明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封管不增加其发生率。结论定时用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封管是降低长期深静脉置管感染行之有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定期应用尿激酶封管,延长股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保证充分透析效果;提高了病人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方法:将32例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肝素组封管,每组1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导管通畅率。结果:定期应用尿激酶封管组的透析充分性、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导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应用肝素封管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定期尿激酶封管能使导管通畅率增加,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及再次置管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