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将《伤寒论》中有关合病,并病的条文分为10类进行讨论。其中有原文明确提出的合,并病者,也有原文未明确者,笔者以合,并病的概念为标准,通过对条文的分析,比较,归结为新的合,并病类型,于每一类中,从原文角度,按经辨证,讨论其归属;并对比条文间证候的异同,治疗的区别,明确了辨证的关键,总结出治疗原则和运用要领,提纲挈领地总结了《伤寒论》中有关合,并病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或然症的证治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共有 1 1 3方证 ,张仲景仅在其中的小柴胡汤、小青龙汤、真武汤、四逆散、通脉四逆汤等 5个方证中 ,提出或然症以及方后加减用法。所谓或然症是指临床上或出现或不出现的症状 ,多不为临床医家所重视。笔者通过对《伤寒论》的再学习 ,并结合临床实践 ,认为这些或然症的出现看似偶然 ,但与主要症状在病机上却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不是或然的 ,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只有把握住这一点 ,才能充分认识到病证的内在病机 ;只有对证治特点进行分析 ,才能理解张仲景用药的规律 ,以利于指导临床实践。1 或然症出处1 1  40条 (《伤寒论…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中论述合病、并病的条文,共有30余条,其中有12条冠有合病、并病的名称,还有20几条实际上论述合病、并病的而未有合病并病之名。学习这方面的有关论述,对于进一步理解六经发病、辨证施治、指导临床实践,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论述合病、并病的条文,共有30余条,其中有12条冠有合病、并病的名称,还有20几条实际上论述合病、并病的而未有合病并病之名.学习这方面的有关论述,对于进一步理解六经发病、辨证施治、指导临床实践,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表里同病是指患有太阳表证的同时,兼有本经或他经内脏病变者。表里同病形成因素包括邪气因素和体质因素两方面,发病方式为合病与并病以及素有内疾、复由外感引发表的里同病。其证治类型可分为:表里同病,病位偏表,先治其表;表里同病,里证重急,治里为先;表里同病,病势较缓,表里同治。其证治特点为首辨病机,顾护正气。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以其丰富的理法方药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并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通过对《伤寒论》的系统温习,笔对其中有关正虚病机的证治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叙述方便,下面试以方证代指的方法对其证治分类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全书中共有33条涉及到针灸疗法,明确提出的穴位有风池、风府、期门、肺俞、肝俞、关元和大椎穴.笔者以"期门"穴为例,谈一下其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烦躁"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指烦而不宁加以手足躁扰,而手足躁扰是其主要表现.关于"烦躁"的概念,<伤寒心法要诀>说:"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似乎是说引起烦躁的病因只有热.但是从<伤寒论>全书有关"烦躁"的条文来看,"烦躁"并非皆因热而引起,尚有虚寒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千杰  张明雪 《医学综述》2008,14(6):940-941
本文对《伤寒论》中涉及"心悸"的有关条文进行了讨论,分析了里虚之心悸、心阳不足之心悸、心阴阳两虚之心悸、阳虚水泛之心悸、气滞阳郁之心悸、邪郁少阳之心悸的理、法、方、药,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试探“须臾”在《伤寒论》中的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整理研究方法,从古汉语训诂、翻译学与中医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归纳、总结《伤寒论》中表示时间的专有词汇"须臾"在历史上各时期出现的不同的含义,对其使用规律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伤寒论》、深入理解张仲景学术思想提供帮助,希望能对研究《伤寒论》中其它的虚词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关于《伤寒论》原文第149条,诸多医家均对条文中的“柴胡汤证”有所阐发,且多认为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为寒热错杂.研究认为“发热”一症是诊断柴胡汤证的关键;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为脾胃受损,运化失职,痰湿中阻,导致脾胃气机痞塞,升降失常,而非寒热错杂.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第131条争议颇多,笔者认为病发于阳可以理解为发热重恶寒轻的太阳病,病发于阴可以理解为恶寒重无发热的太阳病;"痞"字不能理解为心下痞,当理解为藏结;结胸证中的水饮是下法伤脾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程国彭认为:"古称397法,113方,尚不能尽其变,遂谓仲景<伤寒论>非全书."其总结30余年学习<伤寒论>之心得为"四字八言",指出:若"精乎此,非惟397法,113方,可坐而得;即千变万化,亦皆范围于其中",并将其作为后学津梁.欲登堂入室尚需对六经病证,了然于胸.  相似文献   

15.
对《伤寒论》中含有"和"的条文进行归纳分析,认为张仲景和法原义是在重视保胃气的理论指导下,运用轻汗、缓下等法治疗正虚邪实内结较轻的病证,并使人体胃气和、荣卫和、表里和、脉气和,直至最终达到阴阳自和的一种治疗方法.和解少阳法是后世医家成无已对《伤寒论》和法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中蕴含丰富的脉证合参思想,对条文中的"脉促",具有代表性的解释有:(1)数时一止,止无定数;(2)脉来急促或短促有力;(3)指数脉;(4)指寸脉浮,关以下沉。通过对相关条文进行分析归纳,参考诸家所言,结合临床实际,认为条文中的"脉促"是现代常见脉象中实脉之脉力,数脉之速率,浮脉之脉位,且无歇止的一种综合脉象,同后世脉学专著中的促脉虽名同而实异。  相似文献   

17.
在阴阳学说与张仲景医学思想体系的内在联系基础上,对阴阳在《伤寒论》中运用作了概括分析,阐述阴阳在《伤寒论》中的具体涵义。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伤寒论》中“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内涵与外延,提出其外延是中医辨证论治全过程、中医恒动观的真实写照。论述了《伤寒论》中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体系的初始形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认为《伤寒论》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六经辨证方法,实现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一体化,而且在于确立了突出辨证论治的全新中医诊疗模式,即辨病中的辨证论治和辨证论治中的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辨病、辨证、辨症论治相结合的有机体系,辨病论治体现治疗的全局性,辨证论治体现治疗的阶段性,辨症论治体现治疗的即时性.太阳病的本质为邪袭太阳,经气不利,营卫失和,正气奋起抗邪,正邪交争于表;阳明病病位在中焦的胃肠,性质属实,其有寒、热两大类;少阳病属于热证、实证的范畴,反映了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灼伤津液的本质,相对于太阳病而言,其病位在里,热邪初化,但未至阳明病燥热程度;太阴病的性质,尽管其多属脾阳不足证,但亦有脾阴不足证;少阴病的提纲,是寒化、热化的共同提纲,其脉象应为"脉微、细",从中断句,脉微而见但欲寐,则是寒化证的初期表现,脉细而见但欲寐,则是热化证;厥阴病为两阴交尽,具有阴尽阳生、极而复返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