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以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及Logistic回归来分析。结果老年人群普遍存在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健康和年龄是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最主要的因素,社会交往和社会支持对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也有一定影响。结论将全过程的健康管理融入“医养结合”,倡导老年人树立积极向上的养老观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必然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民生方面的危机问题。探讨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基于我国老年群体多元化需求和目前已基本建成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养服务体系,通过调动社会多方医疗和养老资源,实现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打造“医、养、护、康”四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1〕。文章从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概念,发展现状及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等为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传统养老模式的服务范围仅限于一般的家庭照料和服务,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因此本文在探讨现行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分析如何利用互联网+构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从互联网+的角度科学地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同时结合国内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互联网+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医养结合服务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老年人养老及医疗需求急速增长,养老及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由于养老机构风险规避意识的增强和专业医护服务能力的欠缺,导致养老机构的覆盖人群出现结构性缺陷。医养结合服务已成为当今老龄社会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成功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结合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就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共同体做初步探索。1社会交换理论简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江西省部分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开展状况,分析老年人群养老需求,探讨优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方式。方法江西省部分地区26所医院康复护理中心和养老机构内入住的218例老年人群,统计其入住原因、患病情况及总体满意度。结果 218例老年人群中,入住原因以医疗条件好、减轻子女负担占比最高(99.08%、92.66%),距离近、环境好次之(47.25%、44.95%);年龄≥80岁占比47.71%;居住情况以夫妇居住最为常见(66.51%);月收入多处于2 001~3 000元(44.04%);养老费来源中子女占比最高(51.38%);72.02%老年人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高血压、脑卒中患病率最高(82.11%、76.15%),糖尿病、心脏病次之(33.94%、28.90%);总体满意度呈较高水平,其中护理服务、医疗服务、照料服务满意度最高(98.62%、96.79%、95.87%);养老机构医技人员、护士在其从业人员中占比低于医院康复护理中心,其他人员占比高于医院康复护理中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西省部分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开展状况良好,取得较好效果,入住者满意度较高,医疗条件、医疗服务受到认可,但仍存在专业人员缺乏、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群体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满意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江苏省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市400名老年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老年群体的反馈满意度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目前老年群体整体较为满意,但模式与地区间存在一定偏差;其满意度主要受家庭养老资源供给、医疗费用报销、接受方医疗资源的输出成本与获得收益及地区间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影响老年群体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满意度因素众多,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提高老年群体满意度: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合理配置"养"与"医"的位置关系;发展医养结合同时重视传统家庭养老。  相似文献   

7.
2016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15003万。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1]。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模式为主。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比,机构养老更能发挥其规模效应的优势,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照料和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人口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需求偏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对浙江省内345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医养结合模式偏好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合作养老模式的偏好都受子女数量影响。慢性病是居家养老模式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居住地是合作养老模式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受教育程度影响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偏好。房产数量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和医院养老模式偏好。结论医养结合模式偏好的影响因素与养老模式偏好的影响因素存在很多共性。资产而非月收入是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模式选择的制约因素。居家养老是浙江省老年人最偏好的医养结合模式。居家养老模式中,老年人对依托家庭医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意愿较强,但是农村老年人出现养老和医疗服务需求分离的问题。建议大力发展精准型医养结合供给服务;促进医疗及养老资源逐级下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石河子市老年人关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石河子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进行便利抽样调查。结果石河子市样本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知晓率不高;其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意愿及子女的支持度较高,但其本人支付能力又较低。结论在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应注重加大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加强医养结合模式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整合多方资源,完善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老龄化具有人口基数大、高龄化比例高、老龄化发展迅速、未富先老等特点。同时,中国还长期存在养老资源紧缺、养老资源供给效率不足、养老服务与内容缺乏创新、各类养老服务主体之间缺乏协同,"医养分离"的照料模式等问题~〔1〕。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的日常照料、护理和医疗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的保健、老年病的防治及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保障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减轻社会负担,既是卫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2〕。医疗保障制度和养老制度作为老年保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糖尿病延伸护理和居家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内分泌科2018年9月—2019年5月收治的8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的单双数将85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单数)和观察组(双数),其中对照组43例,观察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糖尿病延伸护理和居家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延伸护理和居家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谢柑霖 《糖尿病新世界》2020,(5):138-139,144
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预防及护理探析。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2月-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2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化护理,实验组41例采用综合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1个月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干预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实验组,实验组为41例(100.00%)高于对照组38例(92.68%);实验组护理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6例(14.63%),对照组12例(29.27%),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40例(97.56%),优于实验组36例(87.80%)。所有指标综合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护理干预有效。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化护理干预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舒适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实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2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并按照患者护理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舒适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均为32例,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护理效果优良率高达96.88%同对照组患者的78.13%相比,有一定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护理中舒适护理具有良好作用,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具有良好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ICU内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血糖难控制的因素与护理策略进行探究。方法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2018年1月—2019年2月前往该院ICU治疗的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划分为两个小组,每组均为35例,并对两组患者的基本状况以及观察组患者血糖难控制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策略。结果造成老年ICU糖尿病患者血糖居高不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代谢紊乱、年龄较高、存在创伤性疾病、APACHEⅡ评分不理想等,但经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以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护理前相比得到了显著改变(P<0.05),同时还产生了远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针对老年ICU糖尿病患者血糖难控制的主因采取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老年重症监护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探究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干预实施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从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5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对足部更加优质的护理措施。比较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3个月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足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动态、延续性的观察患者情况,给与合适及时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进行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展开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干预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等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选该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接诊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对照组50例在治疗过程中对应护理方式按照常规形式进行展开,观察组50例采用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生活质量、并发症、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并发症、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腹膜透析的过程中及时展开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对该部分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提升,有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部队疗养院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该疗养院疗养的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参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对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部队疗养院糖尿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显著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9年4—12月119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协同组,给予两组常规护理,协同组加用协同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协同组血糖控制达标率及低血糖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组护理1周后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可改善血糖控制效果,提升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手术室的细节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护理安全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选择该医院手术室护理改革前,2018年1—6月的患者资料50例,这些患者接受的是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方法,同时选择该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改革后,2018年7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资料50例,这些患者接受的是细节护理工作,分别对两个组进行命名改革前为对照组,改革后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合计发生的情况、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的时间都低于对照组,而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给予其手术室的细节护理工作,能够有效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口腔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口腔疾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该次选择2018年2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老年糖尿病合并的口腔疾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口腔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显著改善,治疗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口腔疾病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