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积极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抽取该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回顾分析80例老年患者的相关资料,严格遵循随机数表法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早期康复治疗,获取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水平均有显著下降,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神经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患者的血糖水平、神经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改善显著,整体康复效果更为理想,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穿戴膝控制矫形器进行康复治疗对中老年重度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28例下肢本体感觉受累和(或)合并单侧空间忽略的偏瘫患者,分为矫形器组(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佩戴膝矫形器进行直立体位治疗,14例)和对照组(包括直立位训练的常规康复治疗,14例)2组。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后1月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runel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划线试验和改良Barthel指数等对患者的运动、平衡、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1月后2组间比较,除划线试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外,Brunel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矫形器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膝控制矫形器对重度老年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性活动能力恢复有较好的疗效,可积极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CPM运动下肢,比较治疗下肢肌痉挛的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shworth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均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肌痉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PM训练能减轻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状态,减小了康复治疗师的工作量,也为缓解脑卒中患者肌肉痉挛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干预后1、6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6个月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Loko Help下肢机器人配合常规康复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1∶1)对照研究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在3个月以内的5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符合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基底节区脑梗死,初次发病或既往有发作但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年龄在35~75岁,意识清楚,可服从指导,无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治疗组在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做德国进口的Loko Help下肢机器人的训练,对照组只应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训练,训练4周后对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训练4周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24.65±6.58 vs.10.26±2.47)、Berg平衡量表评分(35.16±8.67 vs.7.26±3.46)、Barthel指数评分(74.85±8.65 vs.23.16±7.3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训练后对照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15.68±4.79 vs.9.56±2.08)、Berg平衡量表评分(21.78±10.43 vs.8.07±3.75)、Barthel指数评分(60.34±13.78 vs.20.36±9.2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4周后治疗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oko Help下肢机器人的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辅助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和神经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150)。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治疗、调脂治疗及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助早期康复训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凝血功能,评估阿司匹林辅助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简化Fugel-Meyer运动量表(FMA)、6 min步行距离(6MWD)、Barthel指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阿司匹林辅助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6MWD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观察五行健康操对住院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抽选在该院接受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住院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将全部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即观察组(n=50例,进行五行健康操锻炼)与对照组(n=50例,常规运动锻炼方式)。对比两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SAN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SAN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行健康操运用于住院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康复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缓解阴性症状,显著强化日常生活能力,此法值得在住院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康复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行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88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44例,应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照组(44例,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效果、血糖指标、肢体运动功能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mRS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在糖尿病患者卒中风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正常组(60例)、单纯脑卒中组(60例)、单纯糖尿病组(74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66例),共260例。对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炎性因子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4组炎性因子比较糖尿病合并卒中组的血清hs-CRP、sICAM-1、sVCAM-1、MCP-1、IL-6、IL-1β、TNF-α水平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选择hs-CRP、IL-6、IL-1β、TNF-α对糖尿病合并卒中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IL-6、IL-1β、TNF-α是糖尿病合并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增加,糖尿病合并卒中的危险增加(P0. 05)。结论糖尿病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提示糖尿病卒中患者较单纯卒中与单纯糖尿病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炎性反应,炎性因子水平能够反映患者血管炎性病变的程度,对心脑血管并发症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运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运动障碍康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8年3月—2019年4月该院收治的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各46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ugl-Meyer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较低(P<0.05)。但两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运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后,可以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临床价值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予以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5月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缬沙坦治疗组采取缬沙坦治疗,联合治疗组则采取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控制率;收缩压达标时间、舒张压达标时间、血糖达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和血糖指标;毒副作用。结果联合治疗组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控制率、收缩压达标时间、舒张压达标时间、血糖达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时间、血压和血糖指标相比较缬沙坦治疗组更好(P0.05)。联合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毒副作用相似(P0.05)。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VR)技术结合综合疗养康复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作业训练并进行VR技术结合综合疗养康复,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作业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患侧上肢肌力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10周时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患侧上肢肌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10周时,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R技术结合综合疗养康复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上肢肌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最佳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7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情景互动系统结合MIT的方法进行治疗。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血糖检测结果 4个角度,对治疗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餐后血糖检测数值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情景互动系统结合MIT的康复治疗方法,有效提高了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背景现代康复理论及实践已经证明,提高核心稳定性是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关键之一,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要前提。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ITP)系统所具有的全方位、综合性、多功能性、安全等特点将为脑卒中患者传统核心稳定性训练提供新的支持。目的观察ITP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神经内科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优化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常州市德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TP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ITP组在常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给予ITP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运动功能(上、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和躯体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步行步态[三维步态参数,包括步态时空参数(步幅、步速以及步频)、下肢关节运动参数(踝关节最大跖屈度、踝关节最大背屈度、膝关节最大屈伸度、髋关节最大屈伸度)、步态时间参数(患侧支撑相、患侧摆动相、双支撑相)]。结果 ITP组治疗后上、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ITP组治疗后上、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分别大于本组治疗前(P0.05)。ITP组治疗后步幅大于对照组,步速、步频快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ITP组治疗后步幅分别大于本组治疗前,步速、步频分别快于本组治疗前(P0.05)。ITP组治疗后踝关节最大跖屈度、踝关节最大背屈度、膝关节最大屈伸度、髋关节最大屈伸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ITP组治疗后踝关节最大跖屈度、踝关节最大背屈度、膝关节最大屈伸度、髋关节最大屈伸度分别大于本组治疗前(P0.05)。ITP组治疗后双支撑相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ITP组治疗后患侧支撑相、双支撑相分别短于本组治疗前,患侧摆动相分别长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核心稳定性训练,ITP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更能促进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运动功能、躯体平衡功能以及步行步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引起肢体瘫痪影响。方法对40例脑卒中伴肢体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强制性运动疗法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同时接受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应用简式Fugl-Meyer(FMA)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训练前后两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显著性提高,治疗组比对照组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促进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常规运动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康复、肢体康复、语言康复及日常活动训练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及Barthel指数评价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为(68.5±5.9)分、Barthel评分为(63.2±5.8)分,均明显升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为期6个月的康复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FMA)量表评估康复效果,根据康复效果将所有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与未康复组,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是否便秘、是否失眠、是否抑郁、吸烟史、饮酒史、是否存在胃肠功能紊乱、是否存在肺部感染、空腹血糖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等,分析上述资料差异性,找出影响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结果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8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6个月康复治疗后,38例(47.50%)未康复,42例(52.50%)康复。单因素分析显示,未康复组在年龄、性别方面与康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康复组在合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便秘、失眠、抑郁、吸烟史、饮酒史、胃肠功能紊乱、肺部感染、空腹血糖水平、hs-CRP水平与康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便秘、失眠、抑郁、吸烟史、饮酒史、胃肠功能紊乱、肺部感染、高空腹血糖水平、hs-CRP水平增高是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结果的危险因素(OR1,P0.05,P0.01)。结论针对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治疗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治疗效果,以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对症治疗与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抽取该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均占60例。一组患者单纯使用对症治疗,即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即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值以及脑神经功能(NIHSS)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结果完成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对比,实验组明显较治疗前下降,且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为(4.52±1.33)d,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效果更佳,可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得在今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化康复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采用Fugl-Meyer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Barthel指数(BI)和治疗有效率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SAS评分和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三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45%(P<0.05)。结论系统化康复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焦虑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都有显著促进作用,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探讨对患者运动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8月在该院康复科就诊的83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对康复治疗方法的选择,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血糖监测结果和康复效果几方面,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虽然观察组患者血糖改善情况并不明显,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在康复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91%。以上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方法,有效提高了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