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的消化道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12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病年龄2~87岁,6—20岁的青少年占62.7%,22%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212例中59.9%伴有消化道症状,主要为腹痛(57.1%)、消化道出血(26.4%)、呕吐(15%)和腹泻(11%)。11.3%患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早于典型皮肤紫癜1~20d。胃镜和/或肠镜检查18例,主要表现为出血性红斑、糜烂及溃疡,病变以胃、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为明显。有消化道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比无消化道症状者外周血WBC增高多见,合并肾和关节损害者多见,多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过敏性紫癜半数以上伴有消化道症状,内镜表现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消化内镜检查结果,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15例胃镜、3例结肠镜及2例胶囊内镜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胃镜检查发现15例患者十二指肠黏膜散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出血斑,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3例结肠镜检查均见黏膜水肿、出血点或出血斑,且以升结肠和回肠末端为著。2例胶囊内镜结果显示小肠黏膜水肿,散在黏膜糜烂和片状出血斑。活检病理检查见黏膜肌组织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结论消化内镜检查对于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彭罕鸣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B11):287-289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胃镜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过敏性紫癜患儿共50例,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并用内窥镜图像处理系统采集图像,病变部位取活组织检查。结果:过敏性紫癜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表现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及溃疡,典型表现为斑片状略高出黏膜表面的出血斑点,组织学改变为无菌性血管炎,胃镜改变以十二指肠降部改变最为显著,在临床各型紫癜病例均有发生,以腹型发生率最高;过敏性紫癜内镜改变可早于皮肤紫癜。结论:过敏性紫癜胃镜改变以十二指肠降部为主,尤以腹型改变显著;胃镜检查结合病检有利于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胃镜表现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罕鸣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0):1089-1090,1092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胃镜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 过敏性紫癜患儿共50例,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并用内镜图像处理系统采集图像,病变部位取活组织检查.结果 过敏性紫癜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表现为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及溃疡现为斑片状略高出黏膜表面的出血斑点,组织学改变为无菌性血管炎,胃镜改变以十二指肠降部改变最为显著,在临床各型紫癜病例均有发生,以腹型发生率最高;过敏性紫癜内镜改变可早于皮肤紫癜.结论 过敏性紫癜胃镜改变以十二指肠降部为主,尤以腹型改变显著;胃镜检查结合病检有利于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及内镜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及内镜特点,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18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腹痛及皮肤紫癜,其中7例(38.89%)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腹痛部位多变而不固定,以脐周多见,腹部无固定压痛点,部分患者无腹部体征.内镜检查可见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溃疡形成,食管黏膜正常,十二指肠最重,严重者十二指肠降段整个肠壁呈紫红色血肿样隆起,表面糜烂、渗血、覆白苔.大肠黏膜还可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出血.结论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腹痛部位多变,腹部体征较轻.大多数患者存在胃肠黏膜改变,内镜检查可协助诊断,可减少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拟诊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进行内镜检查,确诊后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及综合治疗。结果 早期内镜诊断率达100%,冲击治疗后症状缓解快。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者应早期行内镜检查,尽早确诊,及时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效果好,且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过敏性紫癜腹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邯郸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诊治的61例成人过敏性紫癜中具有腹痛表现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非腹型紫癜患者(3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1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具有腹痛症状,其中脐周痛占48.4%(15/31),全腹痛占38.7%(12/31),下腹痛占12.9%(4/31),恶心、呕吐占19.4% (6/31),便隐血试验阳性占45.1%(14/31)。其中13例行胃、肠镜检查显示十二指肠及同肠末端内见黏膜散在片状出血点,糜烂,浅表溃疡等损害。有腹痛症状和无腹痛症状者比较,2组在年龄、性别、过敏史、前期感染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痛组混合型明显多于无腹痛组(24例与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16.725,P<0.01)。结论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以中、青年为主,所以对于年轻急腹症患者应高度警惕腹型过敏性紫癜;有腹痛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者以混合型居多,且胃、肠镜检查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为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巨大溃疡内镜下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98~2008年间内镜发现老年人巨大溃疡患者195例。分析内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结果巨大溃疡恶性病变在胃窦幽门、胃底贲门、胃角和胃体的发生率分别是43.9%,50.0%,37.7%和44.4%,4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内镜诊断巨大溃疡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3%,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内镜下诊断老年人巨大溃疡的最佳界值为0.518(敏感度0.409,特异性0.626)。结论无论巨大溃疡的位置、大小还是形态等,在良恶性溃疡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内镜下诊断老年人巨大溃疡的可信度较低,存在误诊风险,目前内镜下诊断老年人巨大溃疡尚不能替代黏膜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内镜下胃-食管黏膜哨兵皱襞临床意义,提高对该征象的认识。方法 对1999年1月~2003年7月南山医院内镜检出的胃-食管哨兵皱襞1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皱襞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2例哨兵皱襞患者中,位于胃-食管黏膜连接处大弯侧8例,占67%;前壁2例,占17%;后壁1例,占8%;小弯侧1例,占8%。伴有反流性食管炎3例,占25%。皱襞活检组织学表现:病变可见柱状上皮、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有鳞状上皮,上皮有轻度增生。结论 分布在胃-食管连接处的隆起性息肉样病变,往往是哨兵皱襞,而非息肉,应先行皱襞病理组织学检查,有食管反流者,可行抗反流药物治疗,而不应被误为食管息肉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5例急腹症患儿进行腹部肠道超声检查,观察受损肠壁回声、厚度,测量受损肠壁的彩色血流的速度及阻力指数。结果25例超声诊断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患儿经临床、实验室、内镜检查确诊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有2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6%,其受损肠壁声像特点:1.肠壁单发或多发性、节段性增厚;2.增厚肠壁血流丰富;3.增厚肠壁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RI)均较正常稍有下降。结论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