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al G进行治疗,同时给予良好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5例患者经过al G治疗均顺利出院,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以及严重出血情况。结论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严格执行用药方法,加强对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同时给予相应的优质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 抗人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HTG)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已有报告。我们使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抗人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种药物联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方法:联合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环孢素及中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从患者临床表现及血常规、骨髓象变化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89%,显著高于单用环孢素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且取得临床缓解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抗结核治疗药物大多为高毒性药物,其种类多、疗程长、药物不良反应多,由抗结核药物引起血液系统的异常改变并不少见[1],但引起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报道少见[2]。本文回顾了本科室1例抗结核治疗致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予以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79岁,因"午后低热、盗汗伴胸闷11d"于2008年7月14日入住十堰市传染病医院结核病科。患者1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午后低热、盗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升血灵胶囊联合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环胞菌素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60例,其中升血灵胶囊联合ALG/ATG和CSA治疗27例为治疗组,以ALG/ATG+CSA治疗33例为对照组.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骨髓象,造血干/祖细胞生长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7.8%,对照组有效率66.7%.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在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升血灵胶囊能缩短ALG/ATG+CS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反应时间,为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中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报道首例肝炎相关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ST)后发生淋巴瘤及肺癌病例,结合文献复习,增强对HAAA病因、诊断及治疗的了解,并提高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IST治疗后并发多重恶性肿瘤的认识。方法针对该例患者进行了病例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在发生暴发性黄疸后出现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环孢菌素+抗人T淋巴细胞球蛋白(ATG)强化免疫抑制及抗肝炎病毒治疗后4个月发生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虽经美罗华+COP方案化疗,迅速进展为骨髓浸润,并出现肺低分化腺癌。最终在患病10个月后因血象极其低下无法行化疗及无法控制的重症感染而死亡。结论对HAAA患者除治疗SAA外,还应积极抗肝炎病毒治疗;SAA患者经IST后除可并发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外,还可能并发其他恶性疾病,是SAA免疫抑制治疗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应引起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骨髓小粒形态学变化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其中难治性贫血5例,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2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8例.1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中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1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1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及1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对他们进行有核细胞分类及形态学分析.[结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小粒出现粒、红、巨核多个系统数量和形态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小粒中的原粒+早幼粒细胞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巨核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它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并出现多个系统病态造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小粒中的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显著高于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组织嗜碱细胞、淋巴细胞、网状细胞显著升高;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小粒造血细胞成份主要表现为红系明显增高和出现细胞明显的巨幼变.[结论]骨髓小粒细胞形态学分析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cute aplastic anemia,AAA)、3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itc anemia,CAA)患者、32例对照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γδT细胞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AA、CAA组CD3+CD4+T细胞、CD4/CD8、调节性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CD3+CD8+T细胞、γδ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AAA组与CAA组相比,AAA组γδT细胞高于C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淋巴细胞比例失调、调节性T、γδT细胞功能紊乱可能在AA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骨髓血细胞生成的减少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症状的最终共同途径。国内外均有相关文献报道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进展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白血病。但目前国内尚无文献报道过再生障碍性贫血转化为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病例,现报道再生障碍性贫血转化为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并结合文献对其可能的病因及治疗进行探讨。1病例介绍患者,女,24岁,无业。2013年11月因发现血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药物引起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的认识水平。方法报告并分析1例异烟肼引起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疾病特征及诊治经过。患者为94岁的高龄老年人,该患者主要诊断为肺结核和慢性肾脏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进行性贫血,通过骨髓活检诊断为PRCA,起初误诊为抗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抗体引起的PRCA。结果最后找到的真正原因为异烟肼引起的PRCA。结论本例患者为我们提供了临床实证,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无法解释的贫血,可能为异烟肼引起的PR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