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人体的生理机能随着昼夜的流逝或季节的变迁而呈现周期性的节律波动。例如:人的脑电流、神经活动、体温、血压、脉率、呼吸频率、尿量及其成份、血细胞计数及血液中各项化学成份等,其变化都具有节律性和守时性。人体节律所反映的人体生理机能的规律性变化与基础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其相关,会使我们更主动,更有针对性地对各  相似文献   

2.
中医营卫与西医代谢免疫的时间节律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卫节律研究的是营养代谢和免疫防卫随时间改变而呈现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内经》记载,营卫二气的节律性变化大致可归纳为百刻日节律、昼夜节律、月节律、年节律四个方面。西医研究也逐渐发现代谢、免疫作用具有与时间相关的节律性特征。两者比较,中西医虽然皆有对时间节律性的认识,但也存在理论来源、研究方法、研究层次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分析研究两者异同,对于推动营卫学说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中西医之间的融合、构建现代意义上的时间医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物体均存在调控生命活动的近日节律(Circadian rhythm)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近日节律的产生是一系列生物钟基因的转录和转录后调控所引起的分子振荡。近日节律基因除了在产生生物节律方面使机体更适应外环境以外,还广泛影响着许多与近日节律无关的生命活动。实际上,很多看似与近日节律没有直接关系的生理病理现象,都受到近日节律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系统昼夜节律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人体各种生命现象都表现出不同周期的节律性变化。依据节律的周期长短可将之分为3种类型:①近日节律(circadianrhythm)或称昼夜节律(diurnalrhythm),节律周期接近24h;②超日节律(ultradianrhythm),节律周期明显<24h,一般<20h,可为数小时,数分钟,甚至数秒;③亚日节律(infradianrhythm),节律周期显著>24h,一般>28h,可为数日、数月,甚至更长[1]。最为常见且研究最多的是近日节律,心血管系统的多数生理与病理现象多属此类,如心率、血压、传导功能、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与梗死、心脏性猝死等,表现出典型的近日节律。近年研究发现,心血管…  相似文献   

5.
采用圆形统计法对2015例久病五脏衰竭患者进行了年和季节律分析,结果表明,死亡与年和季节有关,存在节律性变化。死亡高峰期在阳历12月至3月份,即冬末春初季节。从祖国医学角度分析,认为与五脏气血盛衰,自然界阴阳的消长有一定关系。研究死亡的年和季节律变化,采用择时治疗方法,尤其在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期间,密切关注病人变化,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了正常和佐剂性关节炎家兔血浆5HT昼夜节律变化以及针刺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家兔血浆5HT存在着典型昼夜节律变化,且针刺对其影响不大;模型家兔血浆5HT浓度升高,存在着峰相位、振幅都不同的病理性节律,针刺能使它向正常节律转化。  相似文献   

7.
碱性鞘磷脂酶(alkaline sphingomyelinase, alk-SMase)是消化肠道中鞘磷脂的关键酶。当碱性鞘磷脂酶基因突变或去糖基化蛋白结构变化时其活性下降,鞘磷脂消化水解作用减弱,代谢活性产物减少,导致细胞增生、凋亡、炎症等失去调控,最终诱导癌症发生。有望通过对碱性鞘磷脂酶深入研究,能鉴定和确认突变型碱性鞘磷脂酶作为一种特异性更强、灵敏度更高的肿瘤标记,为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提供更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癌性发热又称肿瘤热,一般是指癌症患者出现的直接与恶性肿瘤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是由肿瘤组织坏死或肿瘤代谢产物的自身吸收而引起~([1]),是中晚期肿瘤较常见的症状,目前西医多采用物理降温、解热镇痛药及激素等对症支持治疗,疗效不持久且存在较大毒副作用,严重影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使患者及家属失去治疗的信心,对医师产生不信任感,增加治疗难度,影响治疗效果。而中医中  相似文献   

9.
褪黑素的定位及其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7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采用现代新技术,从光生物学、生物钟学、神经生物学、内分泌学等领域,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哺乳动物的松果体。目前已知,松果体是一个神经内分泌转换器,它产生褪黑素(melatonin,MLT)参与日周节律、月节律、季节节律和年节律的调节.近年来,国外学者大量地研究发现生物体的多种细胞、组织和器官存在或能合成和分泌MLT,并证实MLT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假设。IMLT的组织定位MLT的组织定位研究,始于70年代初。近年来,人们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免疫组化方法、放免测定技术、细胞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述人体生物节律对药物毒性、药物疗效的影响,根据机体病理、生理节律以及药物疗效时间节律的规律。以最大的疗效及最小的不良反应为目的。方法参考有关文献和资料,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汇总、分析加以阐述。结果认为人体的生理节律对人的机体起着调节作用,表现了独特严谨和有规律的运转变化,对人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与转归,药物的治疗效应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结果发现,人体的激素分泌、酶的活性都呈节律性的变化,机体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代谢和排泄等也具有季节性和昼夜节律的改变,同时也存在药物毒性的节律性。结论按机体的时辰节律性来选择正确的时间给药,给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大意义。既可选择最佳的给药时间,又可取得最佳的效果,并可预防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近日节律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近日节律的分析,了解高血压病血压近日节律各参数变化的特征。方法收集高血压病例共59例,正常对照组74例。分别进行连续24小时血压的监测,每30分钟记录一次。用余弦法分析两组数据的近日节律特征,两组节律参数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均存在近日节律,高血压病患者的调整中值(Midline-estimating statistic of rhythm,MESOR)值高于正常对照组健康人,而振幅(Amplitude)小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血压近日节律的振幅降低是高血压病患者有别于健康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依据时辰药理学选择口服药物给药时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英范 《当代医学》2009,15(16):38-39
时辰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周期性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依据时辰药理学确定口服药物最佳给药方法,对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最大程度发挥药效具有特殊意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有昼夜节律性波动现象,而药物的作用受近日节律、近周节律、近月节律和近年节律的影响,在药物的药动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效学、不良反应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观察了正常和佐剂性关节炎家兔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昼夜节律的变化,观察即刻电针足三里后和疗程电针“足三里”后对其节律之影响,结果发现正常家兔血浆NE存在着一定的昼夜节律变化,模型家兔节律的中值、振幅、峰相位都有改变,呈病理性节律波动,即刻和疗程电针治疗后,上述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且疗程电针后节律恢复更好,正常家兔即刻电针后,节律消失,但疗程电针后节律恢复正常。说明针刺能影响外周NE的正常和病理性昼夜节律波动  相似文献   

14.
自噬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再循环机制,负责降解细胞内不必要或功能失调的蛋白质和细胞器。体内有多条通路可以调节自噬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信号通路。自噬在代谢应激期间尤其活跃,在癌细胞中具有抑制肿瘤和促进肿瘤的双重作用,功能性自噬有助于预防坏死和炎症,导致肿瘤遗传基因不稳定;另一方面,在不利的代谢环境中,通过循环机制提供能量,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临床治疗中关于诱导自噬还是抑制自噬对癌症治疗更有益处仍存在争论,针对自噬调节通路及过程研发的靶向药物在癌症治疗中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肝内胆管癌(ICC)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故早期诊断、及时评估疗效、准确判断预后对ICC患者尤为重要。ICC在发生过程中存在代谢重编程,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代谢表型的动态变化,代谢物的含量异常或比例改变是代谢变化中的重要特征,因此,将患者肿瘤组织及体液中的代谢物作为ICC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具有广阔前景。本文就代谢物在ICC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并探讨代谢物、代谢紊乱与ICC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些药物对于同一个体给予相同剂量,在不同时间产生的药效会有很大差异。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人体的代谢、心率、激素、体温、血压、血糖等生理参数变化存在时间节律性,且这种节律性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周期长短不一,其中最重要的是昼夜节律性。根据人体生理和病理生物节律来确定的给药时间,在人体代谢和对药物敏感性高时,适时给予较小的药物剂量,当人体代谢和对药物敏感性低时,则可加大药物剂量或再次给药[1-2]。  相似文献   

17.
最佳的用药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的生理功能,在一天二十四小时中有周期的节律性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人体的“生物钟”。在生物钟的控制协调下,人的基础代谢、体温变化、血糖含量和激素分泌等功能都具有节律性和高低值。就药物的药效而言也与生物钟有着微妙的关系。随着时辰药理学广泛应用,可以使药物产生最大效力,又可避免和减少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笔者参考有关文献并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将一些临床常用的一些药物的最佳用药时间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实验动物对铜的时辰反应特征,了解铜元素的时辰代谢规律,为临床合理应用含铜元素的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测定铜元素LD_(50)及其相关参数,研究小鼠日节律中光照、黑暗及年节律中秋、冬和春三季铜元素急性毒性变化.结果:光照黑暗条件下对铜元素的LD_(50)有影响,但无显著差别,季节对铜的LD_(50)影响显著,春季LD_(50)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结论:机体对铜耐受性反应受日节律中光照的影响,同时与地球周转形成的场变化有关,临床应用铜或富含铜的药物治疗时应注意时辰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了正常和佐剂关节炎家兔血浆5-HT昼夜节律变化以针刺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家兔血浆5-HT存在着典型昼夜节律变化,且针刺对其影响不大;模型家兔血浆5-HT浓度升高,存在着峰相位,振幅都不同的病理性节律,针刺能使它向正常节律转化。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观察了正常和佐剂性关节家兔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昼夜节律的变化,观察即刻电针足三里后和疗程电针“足三里”后对其节律之影响,结果发现正常家兔血浆NE存在着一定的昼夜节律变化,模型家兔节律的中值,振幅,峰相位都有改变,呈病理性节律波动,即刻和疗程电针治疗后,上述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且疗程电针后节律恢复更好,正常家兔即刻电针后,节律消失,但疗程电针后节律恢复正常,说明针刺能影响外周NE的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