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全球能源投资的热点领域。2013年,全球所有新增发电装机中,有56%来自可再生能源发电。风电和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已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电源。"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高虎在该《2014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发布会上表示,"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实现规模化发展,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措施,是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内容和根本方向。"高虎表示,从《报告》来看,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呈现一些显著态势:可再生能源成为能源投资重点领域;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可再生能源仅在发电领域比重较高,在终端  相似文献   

2.
国际可再生能源最新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世界可再生能源市场将超过2200亿美元;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将比常规能源低10倍;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加大;印度目标:203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80000MW;2030年:德国电力一半将来自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目前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环境、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法规、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壁垒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情况,指出由于在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能源的消耗特点和一次能源的有限性,我国的能源结构必然会从以煤炭为主的一次能源高度集中的现状,发展到较多、分散型的可再生能源与一次能源并存的状态,最后发展到可再生能源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1)
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气候问题,哈萨克斯坦政府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建立并完善了以《支持可再生能源利用法》为核心,包括其他相关国内立法与相关国际法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法律体系,使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宏观调控制度和政策环境不断得以优化。目前,哈萨克斯坦大力开拓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不仅加入了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而且在一些重大可再生能源项目上获得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我国在与哈萨克斯坦对接“绿色丝绸之路”与“绿色桥梁”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并利用哈萨克斯坦的制度资源,积极深化可再生能源双边合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建设信息》2008,(3):27-27
为了加快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我国将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这是4月15日举行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合作战略研讨会”传出的消息。  相似文献   

6.
能源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以一次性能源为主的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与生态环境矛盾的日益激化,使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迫使人们将对能源的关注目光转向极具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在这种大背景下,前不久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可再生能源设备与技术展览会暨国际研讨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时值我国政府起草《可再生能源促进法》期间,召开这样的会议,也倍受国际能源组织的关注。研讨会不仅有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的专家作精彩演讲,也吸引了世界可再生能源委员会、国际可持续能源组织…  相似文献   

7.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日前在北京成立。该中心由国家能源局依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设立,将研究制定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组织实施国家示范项目,协调制定行业标准规划.开展行业数据统计检测评估。承担国际合作项目管理任务。  相似文献   

8.
吴延鹏 《暖通空调》2005,35(12):93-93
2005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于2005年11月7~8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主持了开幕式。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宣读了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书面致辞,胡主席在致辞中强调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能源趋紧,可再生能源建筑成为国内外节能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科学分析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技术应用状况,结合现实国情与技术研发进程.根据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的策略.对我国尽快创建节约型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短缺日益突出。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矛盾日益严峻,要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不少发达国家从立法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德国和西班牙颁布了购电法。保障风电的发展:欧盟通过制定重大发展计划,切实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欧盟“提高能源竞争力.保证供应安全和环境保护”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