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给成年雄鼠的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注射酶标类霍乱原,在腰骶段脊髓灰质可标出三组神经元:背内侧组(DM)、腹组(V)及腹外侧组(VL)。各组神经元树突通过不同途径抵达软脊膜下,DM组神经元树突可达室管膜下。给雄鼠胸乳突肌注射CB-HRP,在颈髓标出:背内侧组(DM)、腹组(V)及位于Rexed第X板层(或Rexed第Ⅶ板层最内侧)的背内侧背组(RDM)三组神经元。RDM组的发现为胸乳突肌的特殊内脏运动的本质提供了新证据.DM组神经元树突可达软膜下和室管膜下,RDM神经元树突可达室管膜下。上述软膜下及室管膜下树突的存在,反映了中枢运动神经元“旁侧回路”存在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2.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法研究了8只大白鼠的咬肌传入、传出神经元部位。结果:大鼠咬肌感觉神经元位于同侧半月神经节和同侧三叉神经中脑核。咬肌运动神经元位于同侧三叉神经运动核全长,除尾侧份背内侧未见标记细胞外,余均可见到标记细胞,在头侧份以背外侧为主,在尾侧份则以腹外侧为主。  相似文献   

3.
用结合 HRP 逆行标记法,研究了12只大鼠斜方肌群运动神经元的中枢定位及其树突构筑。斜方肌群受副神经脊髓根和脊神经的双重支配,支配斜方肌群的副神经脊髓根标记细胞定位于 C_1~C_6节段内;支配斜方肌群的脊神经标记细胞定位于 C_3~C_5节段。标记神经元的树突分布区域有:①自前角细胞核向背侧达脊髓灰质第Ⅶ板层;②伸向同侧外侧索;③伸向同侧白质前索;④自中央管腹侧、背侧超越正中线;⑤伸向脊髓中央管;⑥构成白质内上、下行的纤维。  相似文献   

4.
将CT-HRP分别注入家兔的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内,以研究脊髓内标记神经元的节段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颈段前角内,并分为两个独立的细胞柱。胸锁乳突肌运动神经元位于C_1和C_2节段的前角背内侧区,主要分布于C_1节段的尾侧半和C_2节段的吻侧半;神经元胞体平均直径为36.7μm。斜方肌运动神经元位于C_2~C_3节段的前角腹外侧区,主要分布于C_3和C_4节段;神经元胞体平均直径为29.3μm,比胸锁乳突肌神经元略小。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向四周伸展,广布于灰质后角的基底部、中间带和前角内,并延伸到白质的侧索内。其中最显而易见的是胸锁乳突肌神经元树突伸向中央管周灰质和白质前索,此结果为讨论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不同功能作用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法对支配大鼠咬肌的神经元部位进行了研究。结果:大鼠三叉神经半月节分为 大、小两个节;咬肌感觉神经元位于同侧半月节小节内及同侧三叉神经中脑核;咬肌运动神经元位于同 侧三叉神经运动核全长(尾侧平面位于腹外侧,中间平面外侧、背腹均有,头侧平面集中于背外侧)。支 配咬肌的感觉神经元较运动神经元更快、更深地被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  相似文献   

6.
用酶标霍乱毒素(CT-HRP)逆行追踪方法研究大鼠关颌肌运动神经元在三叉神经运动核内的局部定位。发现阳性标记细胞均位于注射肌的同侧。在三叉神经运动核内,支配咬肌的神经元胞体位于外侧部和中央部;支配颞肌的神经元胞体位于背内侧部;支配翼内肌的神经元胞体位于外侧边缘部;支配翼外肌的神经元胞体位于咬肌和翼内肌的标记细胞之间,并有重叠。  相似文献   

7.
男性坐骨海绵体肌的构筑学研究与临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男性坐骨海绵体肌的构筑特征 ,为坐骨海绵体肌运动生理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用肌构筑法研究 12侧坐骨海绵体肌。结果 坐骨海绵体肌平均肌重 2 .11± 0 .39g ,肌长 7.33± 1.36cm ,肌纤维长 2 .90±0 .32cm ,肌生理横切面积 0 .70cm± 0 .16cm ,羽状角 5°,肌宽 1.18± 0 .2 6cm ,肌厚 0 .4 2± 0 .12cm。结论 坐骨海绵体肌为一短小的羽肌 ,倾向于力量型肌构筑 ,有产生和维持较大收缩张力的能力。该肌收缩 ,牵拉、挤压阴茎脚 ,压迫阴茎海绵体动静脉 (即勃起血管 ) ,阻断其血流 ,造成勃起组织的内压力 ,对维持阴茎硬勃起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10只成年树(?),从左侧胫前肌的上、中1/3交界处注入CB—HRP 6μl,取脊髓腰段作40μm的横切面及纵切面。标记的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前角的后外侧核,每一横切面上可见3~8个标记细胞。纵切面上可见细胞柱长2.8~3.2mm,主要位于腰4节段。各标记细胞的突起向周围延伸约300~500μm。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趾长伸肌运动神经元(EDL—Mn)和比目鱼肌运动神经元(SOL-Mn)的形态特点及其在脊髓的分布特征,探讨骨骼肌两型肌纤维的运α动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及其与两型肌纤维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的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5只健康6-8周龄Wistar大鼠的趾长伸肌和比目鱼肌的肌纤维类型的构成特点;应用神经束路逆行示踪法追踪20只健康6~8周龄Wistar大鼠的趾长伸肌和比目鱼肌的运动神经元。结果趾长伸肌Ⅱ型纤维占83%~92%,比目鱼肌Ⅰ型纤维占87%-97%。支配趾长伸肌的神经元较大,以大多角形为主,主要分布在脊髓L4、L5节段的前角前群(核)外侧。支配比目鱼肌的神经元以圆形为主,主要分布在脊髓L4、L5和L6节段的前角前群(核)内侧。结论支配趾长伸肌的运动神经元与支配比目鱼肌的运动神经元在数量和分布定位上存在差异,虽不能充分说明支配Ⅰ型纤维和Ⅱ型纤维的运动神经元一定存在同样差异。但其面积方面的差异说明了支配Ⅱ型(快肌)纤维的神经元大于支配Ⅰ型(慢肌)纤维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10.
球海绵体肌反射 (BCR)、坐骨海绵体肌反射(ICR)、阴茎背神经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SSEP)检测是自80年代发展起来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它对于评价骶神经或骶丛损伤 ,以及直肠、膀胱和性功能障碍 ,特别是神经原性阳痿 ,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有关BCR、ICR、SSEP的正常参考值研究不多。为此我们对30名正常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BCR、ICR、SSEP检测 ,以期为制定正常参考值范围提供依据。1.1对象30名无神经系统病变、性功能正常成年男性志愿者 ,为来自南方地区 (安徽、江西、四川、浙江、贵州、湖南等省 )在本市居…  相似文献   

11.
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的逆行运输观察了支配大白鼠二腹肌前腹的三叉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位置和细胞数目。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单侧肌肉内,在三叉神经运动核尾侧的腹内侧部引起了双侧的标记细胞。同侧(注射侧)标记细胞的数量远远多于对侧核标记细胞的数量。这表明:二腹肌前腹是受二侧细胞群的双侧神经支配的,而不是来源于单侧细胞群的对侧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腹前外侧群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的研究,为腹前外侧群肌肌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除色素, 固定好的标本用3%氢氧化钾进行浸泡5~6周;脱钙,标本用双蒸水冲洗后浸入Sihler's I液5~6周;染色,新配置的Sihler's II液对标本进行染色2~3周;脱色,标本放入 Sihler's I液脱染6~8 h,再用0.05% 碳酸锂中和1 h;透明,逐级甘油梯度(40%、60%、80%、100%) 透明,每一梯度约放2~3周。整个过程大约历时5~6个月。 【结果】 (1)腹外斜肌:受第7~12 胸神经前支支配;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受第7~12 胸神经前支及第1腰神经前支支配;(2)支配该肌群的神经均从肌外侧入肌,神经走形与腹外斜肌纤维平行一致。 【结论】 腹前外侧群肌肌内神经呈节段性分布,相邻神经主干和分支之间均发出交通支形成不同程度的吻合。  相似文献   

13.
脊髓小脑束神经元向小脑Ⅲ和Ⅴ小叶的投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殊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入小脑的Ⅲ和Ⅴ小叶的内侧、中间和外侧部,观察标记细胞在猫脊髓的分布情况。注入内侧部时标记细胞主要出现在颈中心核,总量约占全部标记细胞的90%。注入中间部时标记细胞主要出现在背核、脊髓边缘细胞群和L_5~L_6Ⅵ层内侧。注入外侧部时标记细胞主要出现在颈髓下部一腰髓Ⅴ层、骶髓前角Ⅶ层和脊髓边缘细胞群。当HRP注入至各小叶中间带时标记细胞最多,约占总量的39%~54%。标记细胞在各节段的分布情况是从C_1~C_4节段数量逐渐增加,L_1~L_4节段标记细胞最多,约占总量的48%~55%。从L_5~Co_3节段,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5-HTZA、5-HT7,受体在雄性大鼠脊髓Onuf核不同运动神经元内分布及其与泌尿生殖功能中枢调控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10只(雄性8只、雌性2只),随机分为性别对照组(n=4,雌雄各2只)和逆行示踪组(雄性大鼠,n=6).性别对照组取脊髓L5~6节段,切片后作5-HTZA或5-HT7受体免疫组化染色;逆行示踪组采用重组伪狂犬病毒株(PRV-152)分别注入右侧尿道外括约肌(Eus组;n=3)或右侧坐骨海绵体肌(Ic组;n=3),4d后取L5-6节段,切片后作5-HT2A或5-HT7受体双标记荧光免疫组化染色.分别在光镜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5-HT2A、5-HT7受体在Onuf核的分布情况.结果:5-HT2A受体的免疫产物主要位于Onuf核背外侧核的内侧,5-HT7受体则主要位于背外侧核的外侧;雄性大鼠5-HT2A、5-HT7受体在Onuf核的表达明显强于雌性大鼠.免疫荧光双标记显示5-HT2A受体的免疫标记主要分布于支配IC的运动神经元周围,5-HT7受体主要分布于支配EUS的运动神经元.结论:5-HT2A、5-HT7受体不均匀分布在Onuf核支配不同的盆底横纹肌的运动神经元.5-HT2A受体可能主要参与性反射的调节,5-HT7受体则可能主要参与泌尿反射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用HRP逆行追踪法和图象分析研究了大鼠副神经的分支:胸锁乳突肌神经和斜方肌神经的中枢定位。标记细胞位于副神经脊髓核内,自同侧延髓锥体交叉尾侧至脊髓C_6节段。标记的胸锁乳突肌神经运动神经元偏向颅侧,斜方肌神经运动神经元偏向尾侧,两者的中枢定位略有不同,且有重叠现象。还对3只大鼠标记的胸锁乳突肌神经运动神经元进行图象分析测量。  相似文献   

16.
将霍乱毒素亚单位B(CTB)分别注入大鼠单侧或双侧不同脊髓节段以观察前庭核向脊髓的节段投射。结果 :①上颈髓注入例的标记细胞主要见于前庭外侧核的尾端腹侧部、前庭降核的尾侧部和前庭内侧核的小细胞部 ;②颈膨大注入例的标记细胞仅见于前庭外侧核的尾端腹侧部及弥散分布于前庭降核、前庭内侧核 ;③胸髓及腰髓注入例的标记细胞广泛分布于前庭外侧核和前庭降核 ,其中以前庭外侧核的头端背侧部最为密集 ,并仅稀疏地分布于前庭内侧核的小细胞部 ;④骶髓注入例的标记细胞仅弥散地分布于前庭外侧核和前庭降核。提示 :起源于前庭降核和前庭外侧核的纤维可一直投射到骶髓节段 ,而起源于前庭内侧核的纤维仅投射到上腰髓节段  相似文献   

17.
为治疗因腰骶段脊髓损伤所致的神经原性膀胱尿失禁,作者采用一种外科新方法,将腹直肌外侧部分移植到膀胱前壁和顶部,以增加神经血管供应。上述方法用于治疗1例病人,术后4周,病人能控制排尿,残余尿量由190ml 减至43ml。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DED)大鼠球海绵体肌、坐骨耻骨肌变化,探讨DED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向试验大鼠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STZ)造模;再向造模成功的大鼠颈项部注射阿朴吗啡80μg/kg观察并筛选ED模型,血糖超过16.7mol/L称为糖尿病组(DM组),低于16.7mol/L的大鼠作为STZ药物对照组(STZ组)。分别于0周、6周、12周,做大鼠阴茎勃起实验,观察并记录阴茎勃起情况和勃起次数后,用10%水合氯醛按40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制备血清,测定睾酮水平;处死大鼠,分别观察阴茎球海绵体肌、坐骨耻骨肌镜下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和STZ组相比,DM组血清睾酮水平(5.3±4.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STZ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6周、12周DM组睾酮水平(4.3±1.8)ng/ml、(3.93-±1.8)ng/ml,与对照组、STZ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STZ组睾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DM组血清睾酮水平显著低于0周、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STZ组相比,注射APO后DM组6周、12周阴茎勃起次数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STZ组,各实验时间勃起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大鼠球海绵体肌及坐骨耻骨肌的显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且随病程延长加重;对照组和STZ组球海绵体肌及坐骨耻骨肌的显微结构相似,在0周、6周、12周变化不大。结论DED大鼠球海绵体肌和坐骨耻骨肌显微结构发生明显病理性改变,上述变化与DM病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用逆行HRP标记法研究大白鼠杏仁复合体基底外侧核群的皮质下传入纤维联系.观察到酶标细胞的部位是:丘脑的室旁核、带旁核、中间前内侧核、菱形核、连接核、中央内侧核、束旁核和内侧膝状体核;下丘脑的腹内侧核和外侧区;中脑的黑质、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和背外侧被盖核;脑桥的蓝斑和臂旁背、腹侧核.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腓骨长肌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分布,提供肌内神经分布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大体解剖法、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乙酰胆碱酯酶运动终板染色法。结果家兔腓骨长肌外观呈梭形,肌腱很长。肌内神经有4支:内上支呈横形走行,分支支配肌内侧上部;内下支行于肌内侧,支配肌中下段内侧部;外下支支配肌中下段的外侧和中部;外上支短细,位于肌外侧上端。运动终板呈环状分布于腓骨长肌周缘;横断面和矢状面上可见线形终板带。结论家兔腓骨长肌为半羽肌;腓骨长肌肌内神经初级分支多,神经的行程大多与肌长轴平行;运动终板呈环状排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