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讨论腹膜后纤维化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输尿管松解、输尿管松解加内支架引流、输尿管腹壁造口术、输尿管端端吻合加内置双J管等方法治疗腹膜后纤维化的患者 8例。结果 :随访 1~ 3年发现 5例行单纯输尿管松解术患者中 2例仍存在中度肾积水 ,其余病例恢复良好。结论 :输尿管手术后尿外渗、出血、手术刺激均可致腹膜后纤维化 ,CT检查对其诊断有很大帮助 ,松解或吻合后的输尿管远离原纤维化位置是防止复发和肾功能得以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积水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讨论腹膜后纤维化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输尿管松解,输尿管松解加内支架引流、输尿管腹壁造口术,输尿管端端吻合加内置加J管等方面治疗腹膜后纤维化的患者8例,结果:随访1-3年发现5例行单纯输尿管松解术患者中2例仍存在中度肾积水,其余病例恢复良好。结论:输尿管手术后尿外渗,出血、手术刺激均可致腹膜后纤维化,CT检查对其诊断有很大帮助,松解或吻合后的输尿管远离原纤维化位置是防止复发和肾功能得以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腹膜后纤维化是临床罕见慢性病,多发于男性,其特点为腹膜后组织出现非特异性炎症并伴随纤维组织慢性增生,临床表现为下腹部钝痛、阴囊肿胀、输尿管感染等症状,病变可影响神经、血管、输尿管、胃肠道等组织,部分患者输尿管出现纤维化粘连,压迫尿路、出现梗阻,引发肾积水及肾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治疗腹膜后纤维化肾积水多用输尿管松解术,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手术与开放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腹膜后纤维化合并左侧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1例,探讨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腹膜后纤维化合并左侧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的诊治情况,并复习有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结果:腹膜后纤维化特别是合并左侧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较罕见,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结论:腹膜后纤维化合并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肌腱松解术治疗屈指肌腱术后粘连的疗效及探讨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对29例(46条屈指肌腱)屈指肌腱粘连的病例行肌腱松解术治疗,术后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行功能锻炼.术前及术后均应用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患指功能.[结果]46条屈指肌腱松解术中,患指术后功能评定,优40条,良4条,差2条.[结论]肌腱粘连松解术要注意手术时机及手术的技巧,术中肌腱松解一定彻底,要注意保留滑车,要有术后完整的功能锻炼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腹膜后纤维化上尿路梗阻的诊治经验,为腹膜后纤维化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7年9月间本院收治的11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上尿路梗阻的诊治情况,男7例,女4例,均以肾积水为临床表现。1例行肾造瘘术,7例行输尿管松解术,2例行输尿管切断再吻合,1例因患侧肾脏无功能,行患肾切除。结果 随访12~36个月,3例失访,2例因脑梗死亡,余患者在随访期内病情稳定或无变化。结论 腹膜后纤维化上尿路梗阻是少见病因,病理是本病诊断的最终依据。早期的手术治疗能够保护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腹膜后纤维化五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纯  邵天松  过刚  骆宾 《北京医学》2001,23(1):54-54
腹膜后纤维化比较罕见,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5例腹膜后纤维化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见附表   讨 论   1.腹膜后纤维化是以腹膜后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疾病,以腹膜后脏器受压为主要表现,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占总数的1/3,多因药物、肿瘤、外伤等引起,本组1例为恶性肿瘤所致。原发性占总数的2/3,病因不明,多认为是全身免疫系统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本组4例无明确病因。腹膜后纤维化好发于中年,主要表现为腹部、胁部钝痛及厌食、少尿、发热、浮肿、体重减轻等。体征为腹部饱满或触及肿物。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37~51岁,均有腹部或腰部疼痛,3例可触及肿物,2例下肢及会阴部水肿,体重减轻4例。   2.腹膜后纤维化无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比较困难。我们认为,如果患者出现腹膜后肿物和肾盂积水,除考虑肿瘤和结石外,还应想到腹膜后纤维化。B超和CT是很有价值的诊断方法。B超可显示肾盂积水和腹膜后肿物,CT可发现纤维化的板块病灶。本组5例B超均发现肾盂积水和腹膜后肿物,2例术前CT诊断为腹膜后纤维化。对B超和CT不能鉴别的腹膜后肿物常需依赖剖腹探查,本组5例均行剖腹探查,均见后腹壁大面积板块,且病理证实为腹膜后纤维化。   3.腹膜后纤维化的治疗分为手术和激素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腹膜后脏器受压,其中主要是输尿管的压迫,因为纤维板块压迫双侧输尿管可致肾功能衰竭。常用的手术方法有:①输尿管松解术。②保护松解后的输尿管。例4行输尿管松解术,我们的体会是,分离出板块包裹的输尿管和血管十分困难,极易出血,效果不佳,患者出院后5个月死于肾功能衰竭。例5为直肠癌继发腹膜后纤维化,术中发现大部分肠管、输尿管均在板块中,双侧输尿管置导管,2周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对于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行激素治疗,效果满意。本组前3例术中发现输尿管均在板块中,BUN高,用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第1周200mg/d,每周递减40mg,至第5周为40mg/d,然后转为口服强的松龙,第1个月4片/d,每月减少1片,至第4个月为1片/d,维持2个月。激素治疗的3例出院时CT复查均见板块明显变小变薄,肾盂积水缓解,肾功能改善。3例半年后随访,2例CT未见板块,无肾盂积水,BUN正常,另1例可见明显缩小变薄的板块,轻度肾盂积水,BUN 10.4mmol/L;2例2年后随访,CT未见板块,无肾盂积水,BUN正常。  相似文献   

8.
周平 《吉林医学》2011,32(13):2708-2709
目的:评价输尿管支架在泌尿疾病外科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2例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狭窄、,输尿管息肉、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肿瘤患者放置输尿管支架。结果:输尿管狭窄、输尿管息肉、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肿瘤患者肾积水明显减少或消失,14例肾结石患者中12例结石排净,失败2例。结论:留置输尿管内支架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腹膜后纤维化(RPF)系腹膜后结缔组织广泛纤维化,围绕并压迫血管、神经和输尿管而出现的临床症状。其中输尿管周围发生纤维化粘连,使输尿管壁发生炎性反应,输尿管僵硬、狭窄、蠕动消失,造成肾积水和肾功能衰竭,有特发性RPF和继发性RPF。腹膜后纤维化在我国发病率极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后特发性纤维化的CT表现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CT影像资料,男6例,女2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8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在CT上均表现为后腹膜腹主动脉周围不规则肿块,有轻中度强化。伴有周围组织的包埋,一侧或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肾积水。[结论]腹膜后特发性纤维化起病隐匿,早期临床表现无特意性,CT检查对后腹膜特发性纤维化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提高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总结我院1975年2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腹 膜后纤维化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原发者12例,继发恶性肿瘤者10例,继发于肿瘤放疗后14例。手术治疗28 例,术前术后均加用激素。结果 随访6~42个月,术后肾功能均有改善或恢复正常,预后良好,仅4例继发于恶性肿瘤患 者死亡。结论 对于腹膜后纤维化引起的肾积水,尽早手术解除梗阻,引流尿液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田新平  尹雷  于孟学 《北京医学》2006,28(4):202-205
目的报道国内首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腹膜后纤维化病例的临床过程.方法对1例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15年后确诊为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临床和随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经过查新,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腹膜后纤维化在我国尚属首例.腹膜后纤维化可以与强直性脊柱炎同时发病,也可以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数年后出现.该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他莫昔芬治疗1个月后,肾盂、输尿管病变明显减轻.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风湿免疫疾病,近来将腹膜后纤维化也定性为风湿免疫疾病,二者可以同时出现,并且认为腹膜后纤维化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节外表现之一.临床医师应该认识到二者的关系,及早发现、及早诊治,以挽救重要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抗反流技术的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腹膜后纤维化引起的肾积水的价值。方法腹膜后纤维化所致长段输尿管狭窄和肾积水患者11例,其中双侧肾积水9例,单侧肾积水2例,均采用一段回肠替代双侧或单侧输尿管,输尿管与回肠作端侧吻合,并采用回肠壁外与腰大肌间隧道抗反流技术,固定段长4~5cm。结果1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12~76个月,术后3个月静脉尿路造影显示肾积水明显减轻,术后半年肾积水基本消失,血生化、电解质正常。结论回肠替代输尿管时采用回肠壁外隧道抗反流技术是治疗腹膜纤维化引起的肾积水的较好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抗反流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高建军  韩瑞发 《医学综述》2014,(8):1429-1432
腹膜后纤维化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胶原血管病,其特征是腹膜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伴纤维组织增生,包绕压迫输尿管和腹膜后腔其他脏器,继发肾盂积水,从而产生腰腹部疼痛等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手段,大体病理表现为纤维状斑块包裹腹膜后脏器。组织学早期表现为活跃的慢性炎性反应,后期可见纤维组织玻璃样变,出现纤维斑块。治疗目的为解除输尿管梗阻,保存肾功能,预防炎症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肿瘤治疗后腹膜后纤维化致上尿路梗阻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致上尿路梗阻的疗效和主要并发症.方法:收集本院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的27例恶性肿瘤经治疗后发现腹膜后纤维化导致上尿路梗阻的患者,分别接受了经尿道逆行输尿管插管、输尿管狭窄内切开和/或扩张及经皮肾造瘘治疗,总结其疗效和主要并发症.结果:19例单纯输尿管内插入内支架管并定期更换,肾功能改善并基本保持稳定.5例采用顺行或逆行的输尿管镜内切开和/或扩张治疗,并长期停留双J管,4例肾功能有所恢复并稳定,1例效果不理想,改行肾造瘘.3例试行窥镜处理失败,改行长期肾造瘘,肾功能保持稳定.结论:肿瘤治疗后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导致的输尿管梗阻,采用腔内技术治疗,能以较小的创伤解除尿路梗阻,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PF)致肾积水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间所收治的5例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者3例,继发性者2例;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1例行双侧输尿管内支架管+他莫昔芬治疗,1例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行输尿管松解术或输尿管松解加大网膜包裹术并于术前、术后加用激素治疗。结果随访3—48个月,1例继发于胃癌者于术后3个月死亡;4例治疗后血沉降至正常,肾积水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肾积水患者,应考虑到RPF的可能;B超、CT、MRI、逆行肾盂造影等检查对RPF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早期病变可给予药物治疗,中晚期病变以手术治疗为主;血沉可作为判断疾病活动和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10~15 ml,手术时间30~100 min,术后住院5~7 d,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果 经腹膜后腹腔镜下去顶减压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肾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具体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疾病的认识。方法通过回顾我科1例特发性腹膜后纤维
化的诊治并查阅相关文献,就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治进行复习总结。结果患者,男,51岁,因检查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3 d
入院。CT示右肾肾盂、肾盂输尿管移行处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临床诊断为右肾癌,行后腹腔镜右肾根治性切除术,病理回报
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发病机制尚不确切,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特异性,治疗上根据
具体情况可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结论腹膜后纤维化发病率低、误诊率较高。影像学辅助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具有一定特
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1例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2.7岁:特发性8例,继发性3例。多层螺旋CT平扫及经多平面重建,病变表现为腹膜后间隙或盆腔间隙的低密度、不均匀密度或等密度弥漫性浸润病变6例,不规则肿块样病变5例,增强检查显示为病变呈不同程度强化。6例伴有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能很好显示腹膜后纤维化病变的各种表现,腹膜后间隙出现弥漫浸润性或不规则肿块样病变,并合并肾孟及输尿管扩张积水时应考虑到本病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dilpathic 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在辽健集团本钢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并诊断为RPF 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4例患者行输尿管支架术,所有患者均加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对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相关指标、影像学检查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例患者反复低热,4例有腹痛等临床症状,5例肾功能不全。7例患者行常规CT检查均呈现腹膜后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包绕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输尿管,病变位置与其周围组织没有清楚的界限。其中6例行CT扫描增强后,轻中度强化5例,无明显强化1例。治疗前7例患者ESR、CRP、IgG4、Cr、BUN、i-PTH、CysC均值均高于正常,治疗3个月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腹部CT发现腹膜后软组织肿块影范围较前均减小。结论 RPF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腹部影像学检查发现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动静脉、输尿管等周围存在包块或包裹可协助诊断,必要时行组织活检明确诊断。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对该病有效,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