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静荷载试验法和高应变动测法是目前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两种重要的方法,本文通过大量的动静对比,以静载试验结果作为高应变动测结果的对比标准,分析引起高应变检测结果误差的原因,探索高应变检测单桩承载力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由于桩基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现代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而目前桩基检测通常采用钻芯法、高应变动测试验法和静载荷试验法对其竖向承载力和桩身质量进行检验,并且不同的检验方法会联合使用,通过对检验结果互相之间的比对来最终确定桩基础的质量。本文便对钻芯法、高应变动测实验法和静载荷试验法各自的检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工程实例对彼此之间的差异和互通性进行了对比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单桩承载力的高应变动测和静载荷试验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的桩基检测通常采用静载荷试验法和高应变动测试验法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进行检验,并以前者作为后者试验结果的对比标准,文中通过工程实例对检测结果进行动静对比分析,以检验动测法承载力的精度,并探讨导致两者差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高应变法模拟Q-s曲线误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某静压桩工程试桩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和高应变动力试验结果,结合其桩身材料特性、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发挥性状的分析,对高应变动测模拟Q-s曲线误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高应变动测计算的Q-s曲线和静载试验实测结果相比,在荷载较小时高应变动测计算的沉降较大,在荷载较大时高应变动测的沉降较小。高应变试验模拟计算结果与静载结果的不同,与其测试分析中采用的桩身材料和土阻力的数学模型有关。高应变动测分析时假定桩身是弹性的,但实际桩身混凝土是非线性的,使得高应变动测模拟计算的Q-s曲线产生了一定的误差;而高应变动测分析中土静阻力弹塑性的假定与实际土阻力发挥性状的不同,以及高应变测试时桩产生的位移较小,是高应变动测模拟Q-s曲线误差的主要原因,在采用高应变动测模拟Q-s曲线时应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郭连盛 《建筑》2012,(4):72-73
本文探讨了孔内摄像、低应变动测、高应变动测及静载荷试验四种目前普遍使用的基桩完整性检测方法,分析了工程基桩使用PHC管桩时的优缺点,及接桩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多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用低应变动测、高应变动测、静载荷试验及孔内摄像等方法检测PHC管桩时的优缺点,分析了管桩接桩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针对此问题的检测方案。  相似文献   

7.
陈军 《山西建筑》2009,35(22):133-134
概括了低应变动测、高应变动测、静载荷试验及孔内摄像等方法检测PHC管桩时的优缺点,分析了管桩接桩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针对此问题的检测方案,从而避免因桩的接头问题引起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8.
基桩高应变动测试验较于静载荷试验.由于其设备相对简单,检测时间短,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环境下实施(甚至能够在某些深基坑工程大开挖后进行),同时能够检测桩身完整性,并且能够较大数量的选取(限于经济原因,静载荷试验数量有限),因此得到了某些设计单位的首选和肯定。在上海地区的港口.码头、市政道路高架甚至一些要求较高的厂房,设计单位甚至规定了50%~100%的高应变动测试验。众所周知,由于高应变动测选用参数的复杂性,试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了高应变动测结果的多样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朱宏 《山西建筑》2008,34(5):174-176
阐明了多节挤扩灌注桩的优点,针对多节挤扩桩检测中的难点,从静载试验、低应变动测、高应变动测、超声波探测法及钻芯法、成孔质量检测等方面对该类型桩的检测手段进行了综合探讨,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基桩高应变动测判定基桩承载力和评价桩身完整性,可以获得比静载试验更加丰富和详细的信息。文章结合预制桩工程实例,通过基桩高应变动测与静载试验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反映桩端阻力大小的高应变动测曲线特征规律,以提高基桩高应变动测技术,提供可靠的高应变动测成果。  相似文献   

11.
Problems, which arise most frequently with the static testing of piles and which are insufficiently exposed in GOST 5686, are discussed. Proposals are given for refinement of active regulatory documents with consideration of experience accumulated with the testing of full-scale piles.  相似文献   

12.
李金英 《工程机械》2001,32(2):13-15
1 引言  产品可靠性试验是调查、分析、定量评价和提高产品可靠性的一种手段,是获取产品可靠性数据的主要来源。为此,建立了长安大学西安筑路机械测试中心(交通部筑路机械测试中心),通过筑路机械试验室的试验系统,以进行① 筑路机械产品的可靠性验证试验。鉴定新产品或改进设计的产品是否达到预定的可靠性指标;验证稳定生产的筑路产品可靠性指标是否达到规定的可靠性要求;②筑路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增长试验。在筑路机械产品研制中,通过"试验→分析→纠正→再试验"反复循环,不断试验分析,提高筑路机械产品可靠性。2 实施筑路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见证检测及其范围、作用和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2)
传统测功机台架响应能力和快速切换能力差,缺乏针对性测试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于新型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测试。因此,基于交流电力测功机的室内台架Labview测试平台,设计了电动汽车测试系统。首先,分析了测试平台的负载模拟原理和基于九点控制的动态切换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策略,构建了测试系统硬件平台;然后,利用高级车辆仿真器(ADVISOR)建模仿真,得出工况测试数据;最后,在台架测试平台上进行动力系统测试,完成电动汽车运行时的工况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电力测功机实现了电机两象限快速、稳定的切换,台架系统模拟了电动汽车运行工况,完成了动力系统的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5.
液压缸性能测试试验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压缸是工程机械产品的重要部件之一,液压缸测试试验台是进行液压缸产品质量检测的必要设备,是液压缸质量监控的保障。介绍了液压缸性能试验台的系统组成、原理和特点,给出了台架结构,控制系统框图。  相似文献   

16.
由于岩石抗拉能力低 ,在很多情况下 ,岩体工程的破坏是从岩石局部受拉破坏开始。采用直接拉伸法和劈裂法 ,在INSTRON - 1 345液压伺服刚性材料试验机和CSS - 44 0 0 0电子万能试验机上 ,分别对花岗岩、砂岩和泥岩进行了抗拉强度试验。试验证实了直接拉伸法较劈裂法优越 ,直接拉伸试验试件中受拉裂缝的扩展是试件产生非弹性应变最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操作可行性角度,在现有沥青表面能试验方法中筛选出Wilhelmy吊片法和躺滴法进行研究,通过室内试验对比分析了以上2种试验方法的原理、过程、条件以及数据,并基于试验结果评价了Wilhelmy吊片法的试验条件对表面能参数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Wilhelmy吊片法和躺滴法进行沥青表面能测试均可行有效,其中Wilhelmy吊片法在试验样品准备、试验温度控制、试验时对液滴量的控制以及试验数据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上更优;沥青的表面能主要由范德华力提供,表面能参数中酸碱力作用较小;表面能测试过程和试验条件会显著影响表面能参数的测试结果,建议Wilhelmy吊片法的试件保温处理条件为120℃且保温2h,测试时间控制在20~60s,室温养生时间不超过3d.  相似文献   

18.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主要用于确定桩基的水平承载力,其次用来了解桩基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其内力变化和位移变形。通过实际桩基检测项目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结合钢筋应力测试技术对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所涉及的大部分试验参数进行测试,对桩基水平抗力、拉-压应力、弯矩、挠度及土抗力-位移变化等参数进行计算,详细地分析试验桩基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的变化状态及结果。  相似文献   

19.
牛亮 《安徽建筑》2014,21(5):325-327
平板载荷试验是确定地基承载力、弹性模量的有效原位测试方法,它通过加载过程的p-s曲线形状特征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计算出地基弹性模量.对于强夯置换法复合地基可通过平板载荷试验测得其墩体承载力特征值与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墩、土各自分担的地基面积及应力比计算确定地基的承载力与变形参数.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3):311-313
介绍了一种基于IEC 61850智能变电站的保护试验标准化测试系统,弥补了传统保护测试在标准化、信息化上的不足。从智能化保护测试的特点出发,叙述了在保护试验的基础上,构建标准化和信息化测试系统的思路及模块功能。依据设计原则和实现方案,研发了基于IEC 61850标准的测试平台,为现场继电保护校验提供技术支撑,解决继保检验效率、安全、质量及信息等管理问题,用以有效推动变电站继电保护标准化作业,实现继保校验工作的全程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