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如今,很多人喜欢在室内养花,以绿化、美化室内环境。但是,如果花卉选择不当或摆放不当,反而会造成室内污染。因此,室内养花一定要注意选择好品种。◎仙人掌科:金琥、麒麟掌、仙人球、仙人掌、龙骨等。净化空气指数:适合范围:刚刚装修过的居室、40~150平方米客厅内。主要功能:吸收甲醛、乙醚等装修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吸收电磁辐射。养护方法:喜干旱、喜阳光,不易浇水太频,1个月至1个半月浇1次水即可。点评:仙人掌科类植物是最适合室内养植的,由于它可以吸收甲醛、乙醚等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24小时释放氧气,吸收电磁辐射,所以特…  相似文献   

2.
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污染——电磁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家发现,小至空调、电脑、电视、微波炉、电热毯、手机、电动剃须刀等家用电器,大到雷达、中继通信、卫星通信、遥测遥感等电器设备,在正常工作时都会产生各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滋波。这种电磁波是一种高速通过空间传播的光子流,也是一种被科学家称之为“电子垃圾”的微粒物质,又叫电磁烟雾或电磁辐射。有人将电磁烟雾污染,称作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污染。 电磁烟雾无色、无味、无形,却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空间,悄悄地侵害着人们的健康。电磁波的致病效应随着磁场振荡的增大而增大。电磁波的干…  相似文献   

3.
<正>晒太阳时,有紫外线辐射;用微波炉,有电磁辐射……看不见摸不着的辐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却常常引起很多人恐慌。在物理学上,辐射被认为是带能量的粒子或波动在空间传播的一种过程。一般来说,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只出现在放射性元素、核反应堆、核武器等"大杀器"身边,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并不紧密。非电离辐射也称为低能电磁波,通常又称为电磁辐射,可分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室内,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的影响更不容忽视。受各种污染因素的影响,室内污染通常分为气态污染、气味污染、颗粒物污染,其中颗粒物是室内空气重要污染物之一,也是评价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笔者综合国内外颗粒物污染资料,对其污染来源、理化特性、影响因素、污染状况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正>电磁辐射是电磁波在空间传播过程中,将电磁能量传输出去的一种物理现象。电磁辐射对机体的损害程度与接触时间、辐射强度、频谱特点、稳定程度等有关,并存在个体差异~([1])。长时间接触电磁辐射,其热效应与非热效应能产生累积损伤作用导致机体多系统发生功能紊乱,甚至是不可逆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室内装饰中化学材料的大量应用,以及安装使用燃气灶具和空调器等原因,致使室内的化学污染日趋严重,已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而在室内养花,则是防止室内化学污染的有效方法,不妨一试。科学家多年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室内养不同的花草植物,可以减少乃至消除室内不同的化学污染物质。例如:在室内养芦荟、吊兰等花草,可以消除甲醛的污染;养铁树、菊花、生长藤等花草,可以减少苯的污染;养雏菊、万年青等花草,可以有效去除三氟乙烯的污染;养月季、蔷薇等花草,可较多地吸收硫化氢、苯、苯酚、氟化氢、乙醚等有害气体;而在室…  相似文献   

7.
电磁辐射对猕猴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 ,电磁辐射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一种特殊污染 ,受其影响的人数逐年增加[1 ] 。由于暴露在电磁辐射环境中可能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其潜在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更是不容忽视。本文试图用高场强电磁脉冲 (electromagneticpu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室内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室外与室内。关于室外空气质量的好坏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在本刊过去发表的稿件中已多有述及,这里不予赘述。本文重点介绍室内产生的污染物类型、危害及其防制措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最常见的是由厨房油烟、燃料(煤、液化气)及人为抽烟所产生的多种废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有机化合物(亚硝胺类、芳香胺类、甲醛、多环芳烃等),它们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元凶。例如,烹调时产生的油烟对人体具有遗传毒性、免疫毒性、肺脏毒性以及潜在致癌性;而人抽烟时产生的烟雾中的有机化合物,可…  相似文献   

9.
室内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一生有近3/4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室内的环境污染和治理至关重要。近年来人类在美化和改善自己工作、居住环境的同时,也不知不觉给室内环境带来各种污染,并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美国科学家在80年代末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室内有害污染物浓度比室外高...  相似文献   

10.
雷达电磁辐射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达装置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空军、防空部队、气象和航天部门。雷达开机时产生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如甚高频、超高频、极高频辐射。电磁辐射按作用方式分为脉冲辐射和连续辐射两种。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对电磁辐射的敏感性最高。职业辐射常发生慢性损伤,初期以无力综合征为主,中晚期为无力植物神经综合征,晚期发生下丘脑综合征。文中还就诊断、治疗、劳动力鉴定和预防等分别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磁波在通信、工业、军事、医疗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重视。研究发现,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可引起生物体不同程度的损伤,但电磁辐射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就电磁辐射损伤的量效关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磁辐射对舰船员健康的影响。方法:对电磁辐射作业组、天线附近部位作业组和低场强组分别进行自觉症状问卷调查,以及一般健康状况、心电图、血常规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电磁辐射作业组的主观症状阳性率和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而一般健康状况和血常规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期接触电磁辐射环境,可能对人体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应加强舰船员卫生防护。  相似文献   

13.
邹勇  王丽峰  胡向军 《军事医学》2012,36(3):234-237
随着电磁波在通信、工业、军事、医疗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重视。研究发现,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可引起生物体不同程度的损伤,但电磁辐射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就电磁辐射损伤的量效关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THz射线是指位于微波和红外光之间频率为0.1~10THz的电磁辐射。它在安全检查、医疗诊断、环境保护及工农业质量控制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THz射线的产生、成像技术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磁波在通讯、医疗、工业、军事和家庭等各个领域的应用,电磁辐射已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之中,其对健康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研究发现,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可引起脑、生殖、心血管、免疫和眼等的损伤,其中对脑的危害备受关注。本文就电磁辐射致脑损伤效应、机制和防护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电磁辐射生物效应和防护研究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治疗室内中子来源和中子散射的实质,分析计算加速器机房治疗室及迷路内中子剂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屏蔽设计。方法 本文基于对一台运行中的15MeV加速器治疗平面上关注点的中子通量测量结果,参考NCRP 79号报告,进行屏蔽防护设计和计算。结果 医用加速器产生X射线达到一定能量时,光核反应中子是医用加速器机房中子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加速器治疗室出入口处,主要的辐射防护是通过散射进入迷路内侧入口的杂散中子及其俘获γ辐射。结论 中子污染与治疗作用无关,但却给相关人员增加了额外剂量负担,一定条件下,也可能产生中子照射危害。所以,应重视医用加速器产生的中子外照射危害,对医用加速器治疗室内中子污染需进行防护设计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合理选用空气清新剂李传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空气污染从性质上可分为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而室内的污染物主要是不良气体(氨、硫化氢等)、悬浮颗粒物和病原微生物。为了改善室内微小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18.
现在许多居室采用的封闭式装修和使用的装饰材料造成了室内空气污染。常见的室内污染物有甲醛、苯、氨等挥发性气体污染物、生物污染物以及颗粒物等。室内空气污染易引发或加剧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过敏性肺炎、肺癌及其他器官癌症。  相似文献   

19.
电磁辐射具有潜在的健康危害.高通量基因和蛋白表达分析技术的应用,将为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研究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和线索.本文就基因芯片技术和比较蛋白质组学在微波、电磁场等电磁辐射领域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噪声被称为是“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它已经成为污染人类环境的公害之一。所以,室内环境专家提醒大家:在对室内环境越来越重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您的声音环境是不是“绿色”的。室内噪声的来源⒈交通运输噪声。随着城乡车辆的增加,公路、铁路交通干线的增多,各类机动车辆所产生的交通噪声已占城市噪声的75%。⒉工业机械噪声。这也是室内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各种机械工作时产生的撞击、摩擦及振动,可产生70~80分贝以上的噪声。⒊城市建筑噪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百姓家庭室内装修所产生的噪声构成了城市建筑噪声。据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