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弓根螺钉的螺纹形状与拔钉生物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不同形状螺纹的椎弓根螺钉在椎弓根内的拔出力的大小 ,给临床应用不同类型的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采用 4种形状螺纹的椎弓根螺钉 ,分别在椎弓根内及椎体松质骨中进行拔出试验 ,观察其拔出力的大小及位移情况 .结果 在椎弓根内 ,Diapason的拔出力最大 (12 6 5± 15 7) N (P<0 .0 1) ,CCD (913± 85 ) N (P>0 .0 5 )及 Dick(92 2± 14 2 ) N次之 ,AF (6 4 8± 6 8) N (P <0 .0 1)的拔出力最小 .而在松质骨内 ,Diapason(85 8± 81) N(P<0 .0 1)及 CCD(816± 2 3) N(P<0 .0 1)则无差别 ,AF(5 11± 2 0 ) N(P=0 .0 2 5 )其次 ,Dick(44 7± 2 8) N的拔出力最小 .最大拔出力下降 5 0 %时 ,CCD在椎弓根内的位移松动最大 ,AF与 Dick其次 ,Diapason最少 .结论  Diapason外锥螺纹式的螺钉拔出力最大 ,临床上应尽可能地使用此种结构的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2.
3.
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护理。方法:术前进行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做好饮食护理及各种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生命体征、引流液、脊髓神经功能及伤口敷料的观察与护理,注意预防压疮、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与结石等并发症,重视术后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结果:3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护理并发症。结论: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及康复指导,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各种投射位的X线平片对椎弓根螺钉位置的准确性判定。〔方法〕对4例病人的16枚椎弓根螺钉均在术中、术后拍X线侧位及双斜位片,术后做CT扫描。〔结果〕侧位片无错位钉检出率,双斜位的为6%,CT的为12%。〔结论〕侧位加双斜位是上前条件下最可靠的术中钉位判定手段。  相似文献   

5.
6.
椎弓根螺钉器械横杆作用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技术可提供坚强的脊柱稳定性,有利于脊柱的骨性融合,现已广泛应用于脊柱骨折脱位、腰椎滑脱等脊柱疾患的治疗,主要具有手术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坚强、安全简便等优点,但其并发症亦屡见文献报告。现结合文献将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技术所涉及的有关并发症进行总结,旨在分析其原因,提高认识,减少和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以枢椎椎弓根内壁为解剖标志的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定位技术.方法:选择100例(男女各50例)正常成人寰枢椎CT片.在CT横断面扫描上分别应用Tan等的进钉方法(方法一)和马向阳等的进钉方法(方法二)模拟出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通道,建立以枢椎椎弓根内壁为解剖标志的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定位技术,临床应用该定位技术进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结果:寰椎椎弓根进钉点与枢椎椎弓根内壁的水平间距在方法一男性为(6.0±0.8)mm,女性为(5.5±0.8)mm;方法二男性为(9.4±1.1)mm,女性为(8.2±1.3)mm.4例患者应用枢椎椎弓根内壁作为解剖标志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无脊髓和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显示螺钉位置均良好.结论:枢椎椎弓根内壁可作为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标志.该解剖标志较以往的解剖标志恒定明确,结合术前CT扫描能较准确指导螺钉进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评价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 75例脊柱骨折,用Roy-Camille钢板、Dick钉、RF钉、和AF钉复位固定。经6个月至4年,平均1.5年的随访。结果 螺钉位置优良率占86.4%,差占3.7%。手术前后X线片比较,平均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由术前32%和67%矫正到94.5%和97%。RF钉和AF钉固定系统矫正度可达到96%和99%。结论 椎弓根Weinstein解  相似文献   

10.
应用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临床治疗20例胸腰椎不稳定型骨折和/或骨折脱位伴神经损伤患者,其中爆裂型骨折11例,骨折脱位9例,损伤椎体间成角按CObb氏法术前平均为23°,术后5.5°;椎体高度术前平均49%,移位26%,术后分别为80%和4.5%;有显著性差异。随访3~25月,17例神经损伤患者按Frankle法评价,3例A级无变化,余14例均提高1-2级,14例于6个月内骨折愈合,疗效满意。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具有短节段、三柱固定的特点,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等优点,适应于各种类型的胸腰椎骨折脱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MIPPSO)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9月,我院骨科收治胸腰椎骨折病人9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MIPPSO组(微创组)45例和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组(切开组)45例,两组分别采用MIPPSO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切开组(t=4.014,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或短于切开组(t=6.094~47.280,P<0.05)。两组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的丢失伤椎前缘高度值、Cobb角丢失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微创组术后1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显著低于切开组(t=5.867,P<0.05);两组病人术后1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6个月的VAS及ODI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IPPSO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效果均较好,但MIPPSO具有病人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程度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脊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钉方法的改进(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方海  刘跃洪 《四川医学》1993,14(9):570-571
采用脊柱后路螺丝钉穿过椎弓根进入椎体,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方法,从生物力学角度讲,脊柱的三柱固定是最坚强的固定,优于传统的各种前、后路脊柱固定。但是,术中进钉强调拍片定位正确或需荧光增强X线机,目前我国基层医院尚无设备,不易得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研究组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较于术前,术后7 d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增高、后凸Cobb角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 d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均可有效减轻胸腰椎骨折症状,纠正胸腰椎畸形;但相较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及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相关微创优势,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添加新型陶瓷对改善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影响,将椎弓根螺钉分别植入28个L3-L5椎体两侧椎弓根,随机在一侧加α-BSM^TM。16个椎体做螺钉轴向拔出试验,测试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和拔出过程中的能量吸收值E-Fmax和E-2mm。另外12个椎体做梯增负荷的螺钉周期抗屈试验。两组相比较发现,加入α-BSM^TM后,Fmax增加了66.8%,E-Fmax和E-2mm分别增加了169.5%和60.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s检验,P<0.01)。周期抗屈试验中,增加α-BSM^TM可使螺钉耐受更大的负荷或在同等负荷下仅产生较小的位移。结果表明:在椎弓根螺钉植入时添加α-BSM^TM能显著提高其初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椎弓根螺钉内固术后螺钉松动原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椎弓根置入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疾患具有手术创伤小、复位满意、安全简便等优点,但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松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院1999年3月至2004年8月共收治21例胸腰椎短节段固定术后螺钉松动的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9例,女12例,  相似文献   

17.
<正>椎弓根螺钉技术由于其在脊柱三柱固定生物力学方面的优越性,使得它在脊柱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但常规开放椎弓根固定融合手术需要对椎旁肌进行广泛的剥离和长时间的牵拉,这样往往导致椎旁肌肉的去神经和萎缩,引起脊柱融合病的发生。由于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出现避免了传统脊柱后路内固定植入手术的大切口、肌肉剥离多,术后康复慢等的缺点,目前它已经逐渐成为微创脊柱外科的基本技术手段之一。2010年9月~2012年1月,我科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2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男,22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X线平片分析关节突、横突及椎弓根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上关节突作定位标志的临床价值。方法 常规X线正位片,测量L1~L5横突中轴线TA、两侧上关节突下缘连线AA与椎弓根中心点连线PC间的距离,〈1mm视为重叠。用AA组与上关节突外缘垂线的交点为进钉点,临床手术30例。结果 212例X线片共1060个腰椎,TA、AA与PC的重叠率分别为92.3%和90.2%(P〉0.05)。男女两组间TA(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横连对椎弓根钉松动和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在30具新鲜羊腰椎脊柱标本L1椎体上制作单椎体压缩骨折模型,采用抽签法分为3组(n均=10)。跨伤椎用4根椎弓根钉固定,采用不同数目的横连(A组不放置横连、B组置入1个横连、C组置入2个横连)固定标本后,在HY-3080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和HY-1000NM微机控制扭转试验机上以频率为1.5 Hz的载荷对标本进行10 000次疲劳试验。测量并比较疲劳试验后各组标本轴向压缩刚度,螺钉拔出力,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轴向旋转及右轴向旋转6个方向的活动范围(ROM)。结果 3组在轴向压缩刚度以及前屈、后伸、左侧弯和右侧弯ROM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疲劳试验后,A组和B组轴向拔出力均显著小于C组[(129.56±29.63)N比(294.67±23.25)N,P=0.000;(254.02±36.29)比(294.67±23.25)N,P=0.006]。A组左轴向旋转的活动度最大(13.35°±1.06°),其次为B组(12.23°±1.06°),C组活动度最小(11.04°±0.74°)(F=13.44,P=0.000;B组与A组比较,P=0.000,与C组比较,P=0.001;C组与A组比较,P=0.000);A组右轴向旋转的活动度最大(13.56°±1.15°),其次为B组(12.39°±1.01°),C组活动度最小(10.81°±0.51°)(F=21.91,P=0.000;B组与A组比较,P=0.002,与C组比较,P=0.001;C组与A组比较,P=0.000)。结论 横连可增强椎弓根螺钉的最大拔出力和脊柱的轴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脊柱疾患在我国已广泛开展,其所具有的手术创伤小、复位固定满意、固定节段少、安全简便等特点已得到大家的认可。随着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一些相关的并发症,其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松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自1999年5月-2006年1月收治26例胸腰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的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