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第一肝门阻断细菌移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讨持续性第一肝门阻断是否有细菌移发生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第一肝门阻断后不同时相组织中^131I标记大肠 杆菌的检测,肠组织血流量测定;门、腔静脉内毒素,门脉PO2测定;肠组织形态学分析。  相似文献   

2.
第一肝门阻断细菌移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探讨持续性第一肝门阻断是否有细菌移位发生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第一肝门阻断后不同时相组织中131I标记大肠杆菌的检测;肠组织血流量测定;门、腔静脉内毒素,门脉PO2测定;肠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第一肝门阻断15min即有细菌移位发生,各组织中标记大肠杆菌的每分钟脉冲数随着肠组织损伤程度的加剧,肠组织血流量,门脉PO2的下降,门、腔静脉内毒素水平的升高而进行性上升。结论:第一肝门阻断15min即有细菌移位发生。推测细菌移位是肠组织血流量、门脉PO2下降,内毒素血症致肠屏障功能受损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内毒素血症时血中PEG4000含量与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率,探讨血中聚乙二醇4000(polyethylene glycol 4000,PEG4000)含量与内毒素血症细菌移位率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PEG4000模型和内毒素血症模型,并根据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不同浓度分成三组(攻击0.1 mg/L LPS组,攻击1 mg/L LPS组和攻击5 mg/L LPS组.)另外设麻醉对照组及生理盐水注入组(对照组).分别测量各组大鼠血中PEG4000含量.取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 nodes,MLN)进行细菌培养,并计算细菌移位率.结果:攻击组大鼠血PEG4000含量及细菌移位发生率比生理盐水注入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大鼠血LPS浓度和血PEG4000含量呈正相关.PEG4000含量与BT也有明显相关性(R2=0.823).结论:内毒素血症可引起肠黏膜通透性增高.肠通透性升高与BT率相关,PEG4000含量可监测细菌移位率.  相似文献   

4.
Fas在慢性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Fas的表达,探讨Fas-FasL系统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脏穿刺取肝组织做病理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Fas的表达,分析肝组织中Fas表达与肝组织炎症、纤维化及临床分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细胞中Fas表达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加(P<0.05),随着临床病情的加重而增加(P<0.05)。结论Fas-FasL系统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有关,Fas-FasL系统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可能是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肠移植后肠道抗感染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建立全小肠动物实验模型,分为对照组和肠道抗感染组,移植后9天处死大鼠并获取回肠、盲肠和肠系膜淋巴结,行细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肠道抗感染组回肠、盲肠及肠系膜淋巴结中革兰氏阴性细菌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而两组中革兰氏阳性细菌和厌氧菌数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小肠移植后应用肠道抗感染治疗可通过减少革兰氏阴性细菌来降低细菌移位的机率.  相似文献   

6.
重组可溶型Fas的表达及抗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受体Fas ,又称APO 1和CD95 ,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TNFR)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NGFR)家族 ,与其天然配体FasL结合后 ,可介导Fas 的细胞凋亡。临床检测中已初步发现体内sFas水平的异常与某些重大疾病 ,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有关。体外实验亦表明 ,sFas能阻断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因此 ,阐明sFas的产生机制及生理功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一、对象和方法1 对象 :正常人外周血取自北京同仁医院志愿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NH…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hemorrhageshock,T/HS)肠粘膜屏障损伤以及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雌性青春期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10只,对照组10只,雌二醇组10只,大剂量雌二醇组10只,观察T/HS60min,复苏4h后的肠粘膜损伤程度(Chiu氏评分),并取肠系膜淋巴结、肝组织及门静脉血进行细菌培养,改良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结果雌二醇组和大剂量雌二醇组与其他两组相比,肠粘膜Chiu氏评分显著降低,细菌培养计数及内毒素含量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雌激素能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肠粘膜损伤程度,降低肠道细菌及内毒素移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胸腺肽对肠梗阻细菌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通过对大鼠机械性肠梗阻模型细菌移位的实验研究,了解应用胸腺肽后,大鼠肠梗阻致细菌移位的改变情况,探索减少细菌移位的可能药物。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肠梗阻组和胸腺肽组。检测肝脏和肠系膜淋巴细菌移位情况、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进行回肠病理学检查等。结果:细胞移位率和细菌移位数水平,肠梗阻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胸朱肽组和肠阻组相一少,血浆内毒素水平,胸腺肽组与肠梗阻组相比明显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s抗原的表达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s抗原的表达和分布郎振为白金花孟忻张士杰李俊强李德新刘毅为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的病理变化与Fas抗原表达的相互关系,我们应用抗-Fas多克隆抗体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s抗原的表达和分布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证实严重烧伤后肠道细菌能移位至痴下水肿液的推想。方法采用Wistar大鼠40只,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大鼠造成30%TBSAⅢ度烫伤模型,胃肠道导入产灵菌红素的粘质沙雷氏菌作为示踪菌,对照组与实验组采用同一烧伤模型,而胃肠道导入生理盐水。在严格防止外界污染的条件下,对其痂下水肿液作细菌普通和定量培养。结果实验组30只大鼠中15只的痂下水肿液出现示踪菌,而最早出现的时间为伤后12h,24h示踪菌量达到1.67×109cfu/L,对照组中无阳性发现。结论严重烧伤早期肠道细菌可移位于痂下水肿液,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达到对生命造成威胁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肠壁通透性与细菌及其毒素移位的关系。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7例和16例健康志愿者,其中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成A级14例,B级15例,C级28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各组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L/M)比值,同时采用鲎试验检测血浆内毒素,比较各组以及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两指标改变情况。结果肝硬化各组内毒素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L/M值仅在肝硬化C级组显著升高(P〈0.01),合并SBP肝硬化患者较未合并SBP肝硬化患者L/M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严重肝硬化和合并腹腔感染的肝硬化患者肠壁通透性升高,是产生肠源性感染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状态下机体发生脓毒血的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两组 ,假手术组 (shamoperation ,SH组 ) ,梗阻性黄疸组 (obstructionjaundice ,OJ组 )。通过建立梗阻性黄疸的动物模型 ,观察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情况。结果 :OJ组大鼠厌氧菌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H组。结论 :梗阻性黄疸时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紊乱 ,肠道细菌发生易位 ,这可能成为梗阻性黄疸患者易感性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烧伤病人早期肠源性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烧伤早期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150例烧伤面积在35% ̄95%的病人,按烧伤至入院时间分伤后4h内、4 ̄8h、8h以上3个时相组,在入院即刻抽血培养检查。结果 伤后3个时相组血培养检查无1例阳性结果发现。结论 临床烧伤病人早期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率远没有实验研究那么高,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严重肝外伤手术和再手术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严重肝外伤患者行肝清创后缝合修补2例,大网膜填塞修补9例,一期清创性肝切除8例(其中1例同时行肝周纱布填塞),单纯行肝周纱布填塞4例(其中2例二期行清创性肝切除);同时行脾切除3例,胃修补1例。结果:23例中,肝外伤Ⅲ级13例,Ⅳ级8例,Ⅴ级2例。21例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2例死亡。结论:手术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有效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局部和全身情况,选择合理术式。条件允许时,清创性肝切除术是最有效和并发症最少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菌株种类、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对 336例住院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  2 5 3例 (75 75 % )患者多核粒细胞 (PMN)相对值≥0 5 0。 84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共分离细菌 4 2株 ,大肠埃希菌占 4 5 2 4 % ,腹水蛋白≤ 10g/L并发SBP患病率高于腹水蛋白 >10 g/L患者 ,两者差异显著 (χ2 =6 4 6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症状大多不典型 ,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比较可靠的参数。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腹水蛋白 <10 g/L患者应警惕SBP发生 ,应及早做腹水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15只杂种犬,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7)。七天后活杀。结果发现,实验组犬肠粘膜及内容物中大肠杆菌计数高出对照组10-300倍,而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则明显减少(P<0.01);肠粘膜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严重倒置(P<0.05);肝、胰、脾、肺、肾及肠系膜淋巴结出现了肠道细菌移位;第1、2天血培养结果分别为6/8和5/8。本研究证实,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肠道出现明显的微生态失调,肠道细菌移位到胰腺及其它脏器,成为胰腺及胰周感染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严重肝外伤术后再出血的原因。方法 对1985年1月~2004年11月手术治疗的97例严重肝外伤, 术后再出血25例的2次手术所见及保守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AAST对肝脏损伤的分级,Ⅲ级外伤12例,Ⅳ级外伤8例,V级外伤5例,第1次术后累计出血量800~2700mL,平均1500mL。2次手术止血19例,死亡5例;保守治疗6例,死亡2例(其中失血性休克3例,复合伤、多脏器功能衰竭各3例,严重感染致AKDS1例)。结论 严重肝外伤术后再出血的原因有多种,但最常见的是术中及术后处理方法不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腹腔穿刺引流(abdominal paracentesis drainage,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将质粒标记有绿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E.coli marked with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E.coli)灌饲给SD大鼠,使其成功定植于大鼠肠道.将定植了GFP-E.coli的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P组和APD组,每组12只.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SAP模型.SAP造模后于右下腹留置腹腔引流管,为APD治疗组.造模后24 h无菌条件下取材并处死.对比各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液、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lymph nodes,MLN)、胰腺组织细菌移位情况,以及血清炎性因子CRP、TNF-α及IL-1β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SAP组及APD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液、MLN及胰腺组织细菌移位程度,血清内毒素水平,以及血清炎性因子CRP、TNF-α及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SAP组比较,APD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早期APD能减少SAP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及全身炎症水平,并可能因此改善S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