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临床中从湿论治脾胃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病有气虚、气陷、气滞、气逆的不同 ,在脾胃病中尤为多见。笔者从气论治脾胃病疗效较好 ,介绍如下。1 嗳 气吴某 ,男 ,5 5岁 ,2 0 0 2年 5月 2日初诊。诉上腹部饱胀伴嗳气 1 0天 ,加重 2天。患者 1 0天前因家庭不和心情郁闷 ,感上腹部饱胀 ,饭后尤甚 ,嗳气。两天前去某医院诊治 ,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予旋覆代赭汤原方 ,服药 1剂后感上腹部饱胀难忍 ,坐卧不安 ,嗳气频频 ,遂停药。刻诊 :胃脘胀痛 ,嗳气不畅 ,频而声高 ,纳减 ,口微渴 ,舌淡红苔薄白 ,脉弦。辨证为肝胃不和 ,气机上逆。拟疏肝和胃顺气 ,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炒柴胡、…  相似文献   

3.
4.
朱日 《光明中医》2005,20(4):10-11
脾胃同居中焦,表里相合,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对人体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脾胃一旦受病则饮食水谷纳运受阻,临床表现诸多,究其病因其中与肝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肝属木,藏血,主疏泄条达,脾胃属土,主受纳运化,肝与脾胃木土相克,其疏泄条达正常既可助脾运化使清阳之气生发,又可助胃受纳腐熟,使浊阴之气下降。正如《素问·宝命全形集》指出“土得木而达”。一旦肝有病变,最易影响脾胃,反之,中焦受病也会导致土壅木郁或土虚木贼而出现病情加重肝气失调之征,肝病多由情志变化、恼怒忧郁引起,尤其女性因生理、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5.
脾胃病变与气机郁滞关系密切,同时因郁而致脾胃病又比较多见。介绍用参赭培气汤合启膈散治验贲门痉挛,逍遥散为主治愈胃肠功能紊乱,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萎缩性胃炎3则。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从脾胃论治浅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从脾胃论治浅见河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50051)万德谦本文所论糖尿病,主要是指二型糖尿病,因此型糖尿病多见于成年人,尤为中老年人居多,故又称之为成人糖尿病。本型糖尿病占整个糖尿病发病率的绝大多数,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如控制治疗不好,...  相似文献   

7.
高龄多发性脑脓肿治愈的报道甚为少见.我院经中西医结合积极治疗,成功抢救了一例高龄脑内多发脓肿、脓毒败血症,伴双肺炎症的患者.现谨就宗修英老师用中医中药抢救治疗此例患者的经验体会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9.
包小梅  姜树民 《河南中医》2020,40(10):1522-1525
脾胃病虽证候繁杂,然不外乎纳与运、升与降、燥与湿三个方面,湿邪致病,以脾居多。姜树民教授常用芳香化湿醒脾法燥湿以治疗暑湿之证;用清热燥湿实脾法治疗湿热痞满、黄疸、泄泻、下痢等病证;用淡渗利湿法治疗脾湿过盛之证及下焦湿热之淋证;用祛风胜湿运脾法配伍羌活、独活二药治疗风湿之邪侵袭肌表所出现的肩背不适、身腰冷痛、畏寒泄泻等病证;用辛温苦燥之厚朴、陈皮、木香等药以行气祛湿理脾治疗气滞中焦之胃痞病;用温燥之品以温化寒湿暖脾治疗寒湿困脾之泄泻、水肿、呕吐等疾病。姜教授临证时,灵活运用各种化湿祛湿法,擅用对药或角药,祛湿治标,健脾治本,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0.
洪善贻从肝论治脾胃病学术经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刚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12):514-516
洪善贻主任医师从医40年,尤其擅长从肝论治脾胃病,现初步总结其学术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陆拯从肾论治脾胃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红 《四川中医》2000,18(6):2-3
全国名中医陆拯主任医师,业医四十余载,学验俱丰,尤其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更有其独特的方法,笔者有幸待诊于左右,收获颇丰,现将陆师从肾论治脾胃病的经验简介如下。1脾病从肾论治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化生水谷精微,肾主藏精。脾主运化,须藉肾之阳气以温煦,脾气借肾阳以鼓舞上升;肾中精气又赖水谷精微之滋生。正如《景岳全书》所云:“是以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故脾与肾之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若脾病治脾而疗效不佳者,陆师多从肾论治,常建奇功。1.1脾气虚弱:表现为大便时溏时…  相似文献   

12.
朱良春从湿论治风湿病经验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湿病在<内经>称为痹,在<金匮要略>中称风湿,又名历节病.虽然病名各异,但都是对经络气血运行障碍而产生的肌肉、关节疼痛、麻木、肿胀等症候的总括.<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相似文献   

13.
刘拴保  阎昱 《山西中医》1994,10(2):16-18
腹胀从湿论治七法晋中中医院(030600)刘拴保,阎昱一、温中法湿法脾为湿土,恶湿而喜燥,且易为湿困,故寒湿内盛,损伤脾胃之阳气,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中焦气机阻滞而成腹胀。证见腹中胀满不减,或时作攻冲痞痛,遇冷或食生冷后胀甚,舌淡苔白腻,脉沉濡。方...  相似文献   

14.
15.
16.
金实教授从湿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全  刘征堂 《新中医》2005,37(1):21-22
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临床表现及特点,认为湿邪在RA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湿邪贯穿于RA病程始终,风、寒、热、痰、瘀则出现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在治疗RA过程中,要重视化湿法的应用。金教授治疗RA,根据兼夹证的不同,临床常用治湿九法。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属祖国医学“胸痹”范畴,与心肾关系密切,与脾胃的关系亦至关重要。《脾胃论》:“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岂一端能尽之乎?”临床上脾不摄血、心血失养,健运失职、痰阻胸阳,中气下陷、心阳不振致胸闷、胸痛心悸之证屡有所见。鉴于此,笔者结合临床所见,从脾胃论治冠心病屡获良效,今举验案3则,以示其治。l牌不摄血案张某,女,43岁。以“心悸、胸闷、气短半年”为主诉就诊。患者近半年来,月经量多,每次Ic余日方净,色淡红,质稀薄。伴肢体倦怠,面色挪白,纳差便据,舌淡白,脉沉弱无力…  相似文献   

18.
江育仁教授论治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育仁老师在中国儿科领域建树良多,理论造诣精深,临床经验丰富。对脾胃病证治有独到见解。笔者跟师学艺多年,现将老师治疗该病经验加之本人的体会介绍如下。l小儿体质,脾常不足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主司消化吸收,为“后天之本”,这是脾的生理功能。在小儿时期,由于整个消化系统发育未臻完善,而机体生长发育较快,对水谷精微(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大。因此在乳幼儿时期若喂养不当,皆能损伤脾胃之气,从而产生消化系统紊乱的各种证候和疾病。这是小儿“脾常不足”的临床客观反映。 “脾常不足”的病理变化,最突出的为“疳证”病儿…  相似文献   

19.
小儿从初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形体、生理、病理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年龄越小越显著。从其生理而言,小儿时期机体各器官、四肢百骸、筋骨骨路等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都是不成熟的、不完善的,五脏六腑的形和气都相对不足。如《小儿药证直决·变蒸》云:“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同时,这也决定了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不断向完善、成熟方面发展。 《医学三字经·小儿》云:“稚阳体,邪易干。”正是由于“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从秦汉时期到现代中医各家关于痰饮的认识,介绍不同时期医家对痰饮认识的发展情况。以《内经》为痰饮理论的渊薮;而后张仲景依据停留部位将痰饮分为4种类型,对后世影响深远;宋金元时期,依据痰饮性状的不同被具体分为痰邪和饮邪,其中朱丹溪对痰邪的认识及治疗颇有见地;而后明清时期对痰饮的认识更进一步,认为痰饮是水谷精微输布不畅所致,并且可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症状多变;其病机主要与脾胃腐熟食物、化生水谷精微、输布津液功能的失常密切相关;治疗上重视调养五脏,调畅气机,并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剂。目前认为,痰饮是水谷津液运化不畅、聚而生湿化痰所致,既是病理产物,又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临床中发现,脾胃系统疾病与痰饮关系密切,不但因为脾胃在水谷的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痰饮的生成中具有关键地位。此外,痰饮停滞也会导致多种脾胃系统疾病的发生:痰饮停留肠胃则为“水走肠间,沥沥有声”的狭义痰饮病,痰凝气滞于心下则会导致痞满,痰停中焦可以阻碍气机导致恶心呕吐,痰热互结可致嘈杂,痰饮阻碍气机则会发生胃痛及腹痛等症。故在脾胃病的治疗中需要重视痰饮。从痰饮概念的出现及发展、脾胃与痰饮的关系、痰饮所致常见脾胃系统疾病及临床医案来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