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用微型Al_2O_3柱在线预浓集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灵敏测定Cr(Ⅲ)和Cr(Ⅵ)的方法,从过柱的Cr(Ⅲ)和Q(Ⅵ)混合液中分离(Ⅵ)浓集(Ⅲ),在357.8nm波长处先后获得Cr(Ⅵ)和Cr(Ⅲ)的漏过和洗脱响应,在0~1000μg/L浓度范围内得到Cr(Ⅲ)和Cr(Ⅵ)的线性校正曲线,该法用于电镀厂,开关厂实际废水样品测定,获得满意结果,回收率分别为100%~105%(Cr(Ⅲ))和82%~113%(Cr(Ⅵ)),RSD分别为2.8%(Cr(Ⅲ))和1.8%(Cr(Ⅵ))。  相似文献   

2.
微波辐射稻壳生物质解毒Cr(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林生物质解毒Cr(Ⅵ)是一种廉价的环境修复方法。以稻壳和重铬酸钾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波辐射作用,研究生物质对Cr(Ⅵ)的解毒行为,探索微波/生物质解毒Cr(Ⅵ)的实验条件。实验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重铬酸钾与稻壳的质量比对Cr(Ⅵ)的解毒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稻壳对Cr(Ⅵ)的有明显解毒效果,在微波功率为800 W,作用时间为4 min,重铬酸钾同稻壳的质量比为1∶7的条件下,Cr(Ⅵ)的解毒效果可达98%以上。生物质稻壳有潜在修复受Cr(Ⅵ)污染环境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水样中痕量Cr(Ⅲ)和Cr(VI)的同时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Cr(Ⅵ)与二苯基碳酰二肼(DPC)的显色反应及可见光谱法建立了对水样中痕量Cr(Ⅵ)和Cr(Ⅲ)的同时测定方法实验中采黾过硫酸铵[(NH4)2S2O8]氧化法将Cr(Ⅲ)氧化成Cr(Ⅵ),再与DPC进行显色反应.用此方法对含有Cr(Ⅲ)和Cr(Ⅵ)的混合水样进行测定,具有良好的分析方法性能.对影响各反应的条件及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建立了快速、简便、可靠的测定水样中铬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胶原纤维固化杨梅单宁(IBT)对Cr(Ⅵ)的吸附特性及机理.实验表明,Cr(VI)吸附容量随pH值降低而增加,低温更有利于Cr(Ⅵ)的吸附.当吸附剂用量为0.100 g,温度为303 K,pH为2.0,溶液体积为100 ml,Cr(Ⅵ)初始浓度为100mg·L~(-1)时,IBT对Cr(Ⅵ)吸附容量为78.5 mg·g~(-1). Freundlich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等温线.动力学研究表明,初始吸附进行得很快,当吸附进行到500 min时,吸附达平衡.吸附动力学可以很好地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来描述,计算所得平衡吸附量与实测值误差很小.IBT对Cr(Ⅵ)的吸附是氧化还原吸附.Cr(Ⅵ)被IBT还原成Cr(Ⅲ)后,再与吸附剂结合而被吸附.  相似文献   

5.
Cr(Ⅵ)被公认为高毒性和致癌性,离子印记技术是具有特异选择性的有效检测手段.以Cr(Ⅵ)阴离子基团作模板,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与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以及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共聚,制得Cr(Ⅵ)离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不同的合成配比、淋洗方法、溶液pH对印迹聚合物吸附Cr(Ⅵ...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Cr(Ⅵ)含量的培养污染土壤进行模拟酸雨土柱淋溶实验,研究了模拟酸雨作用下土壤重金属Cr(Ⅵ)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在p H=3.8的酸雨淋溶下,Cr(Ⅵ)的释放分为两个时期,淋溶前期释放速度快,淋溶第四次后释放速度放缓。对Cr(Ⅵ)释放过程进行数学方程拟合后发现Cr(Ⅵ)的释放过程符合修正Elovich方程,五组数据的修正Elovich方程的R2值均在0.9以上,D组的R2甚至达到了0.9917,说明Cr(Ⅵ)的释放反应动力学不是一个单纯的一级反应,而是一个扩散因子和反应速率综合控制的过程。在p H=3.8的酸雨淋溶下,淋滤液p H处于8.0-8.4之间,说明土壤有一定的H+缓冲能力,并且与土壤中Cr(Ⅵ)的浓度无关。该研究为土壤中重金属Cr(Ⅵ)向地下水体释放起到了预测作用,同时也为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硝酸介质中,Cr2O2-7氧化偶氮胂Ⅲ褪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如测量波长、反应介质、试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和工作曲线,给出了相应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该褪色反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摩尔吸光系数达3.9×106L/(mol*cm),最大吸收波长525nm,线性范围为0~4.0μg/25mL,检出限为6.6×10-9g/mL.从而建立了光度法测定痕量Cr(Ⅵ)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不锈钢焊接烟尘中六价铬(Cr(Ⅵ))的影响因素、检测及控制、产生机制,指出:1)保护气体氧化性越高,焊接烟尘中Cr(Ⅵ)占烟尘中总Cr质量比越高;气体保护焊(gas metal arc welding,GMAW)时,短路过渡比射流过渡烟尘中Cr(Ⅵ)占总Cr的质量比高.2)焊材中的K、Na易同烟尘中Cr(Ⅵ)化合物离子CrO2-4、Cr2O2-7形成稳定的Na2CrO4和K2CrO4,应将其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3)固-液提取检测方法检测Cr(Ⅵ)与固态物种检测相比具有造价低、易操作和适合定量检测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硫化亚铁(FeS)处理含Cr(Ⅵ)废水,达到降低污水毒性的目的 .方法 采取化学氧化还原方法 ,把毒性很强的Cr(Ⅵ)还原成Cr(Ⅲ),以便通过沉淀、吸附加以去除.结果 随着投加的FeS粒径减小,水的pH下降,Cr(Ⅵ)去除率增加.在10~35℃范围内,FeS对Cr(Ⅵ)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在35~40℃时,FeS对Cr(Ⅵ)去除率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试验条件下,pH4.5,粒径0.08~0.11 mm,温度25~30℃,是去除水中Cr(Ⅵ)含量的适宜条件.该条件下,当FeS投加量≥2 g/L时,Cr(Ⅵ)去除率99%以上.结论 Fes可显著降低含Cr(Ⅵ)废水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将废弃松树叶用于水中Cr(Ⅵ)的吸附去除。研究发现松树叶可有效去除Cr(Ⅵ),反应3h后可达到吸附平衡,其最大平衡吸附量为45.73mg·g~(-1)。Cr(Ⅵ)在松树叶表面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其吸附过程包括表面扩散、颗粒内部扩散和吸附平衡扩散3个阶段。该吸附为吸热反应,吸附活化能为54.68kJ·mol~(-1)。研究表明将松树叶进行资源化利用,作为绿色吸附剂吸附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水热处理稻壳对Cr(Ⅵ)的吸附特性,比较了不同水热时间处理稻壳对Cr(Ⅵ)的吸附,结果表明:水热处理4 h的稻壳去除Cr(Ⅵ)效果最好,在相同条件下吸附量几乎是未处理稻壳的4倍;对水热处理前后的稻壳做了热重和FTIR分析,表明水热处理使稻壳中活性羟基发生脱水缩聚;考察了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温度、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r(Ⅵ)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量随pH值降低、初始浓度增加、温度升高及吸附时间延长而增加,水热处理后稻壳对Cr(Ⅵ)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  相似文献   

12.
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以杨木木屑为原料,与环氧氯丙烷交联,然后与二甲胺反应,可以对木质纤维素改性得到阴离子交换剂.阴离子交换剂对水溶液中的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交换剂对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服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为自发过程,吸附热为-29.67 kJ·mol-1.在289 K、交换剂的用量2.0 g·L-1、初始溶液的pH≈3.0时,对Cr(Ⅵ)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44.25 mg·g-1,313 K时为118.45 mg·g-1.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对Cr(Ⅵ)的吸附过程.初始浓度为30、100 mg·L-1时,表观吸附活化能分别为26.30 kJ·mol-1和31.72kJ·mol-1.  相似文献   

13.
The biosorption mechanism of Cr (Ⅵ) ions on Synechococcus sp. biosorbent was studied by analyzing the biosorption kinetics as well as speciation change and bond formation during the biosorption process. The kinetics study shows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Cr (Ⅵ) consists of a very fast stage in the first several minutes, in which more than half of the saturation adsorption is attained, and a slower stage that approximately follows the first order kinetic model, basically Freundlich isotherm models were observed. Comparative studies of FT-IR spectra of K_2Cr_2O_7, free cells of Synechococcus sp., and Cr-bound cells of Synechococcus sp. show that the speciation of chromium that binds to the cells of Synechococcus sp. is Cr (Ⅲ), instead of Cr (Ⅵ), and the carboxylic, alcoholic, amido and amino group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binding of Cr (Ⅲ). Integrative analyses of the surface electric potential, the effect of pH value on adsorption behavior of Cr (Ⅵ), and the results of FT-IR show that the biosorption of Cr (Ⅵ) follows two subsequent steps, biosorption of Cr_2O_(7~)2-))by electrostatical force at the protonated active sites and reduction of Cr_2O_(7~(2-)) to Cr3+ by the reductive groups on the surface of the biosorbents.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共沉淀分离,原子吸收法测定染色废水中微量 Cr(Ⅵ)及总 Cr 的方法。测微量的 Cr(Ⅵ)时,采用无机共沉淀剂,以Fe(OH)_3为载体在 NH_4OH—NH_4Cl 介质中,控制 P~H 在9左右加入 Fecl_3 溶液形成 Fe(OH)_3 沉淀,使染色废水中微量 Cr(Ⅲ)被吸付共沉淀分离,经离心分离后直接测母液中 Cr(Ⅵ)的吸光度,由工作曲线查出 Cr(Ⅵ)合量。测总 Cr 时,加入30%H_2O_2使不同价态 Cr 全氧化为 Cr(Ⅵ)而后测吸光度。本法共沉淀条件要求不苛刻,易于掌握,染料一般不产生明显干扰,同时不用过滤而直接测定母液中 Cr(Ⅵ),而且在测 Cr(Ⅵ)及总 Cr 时使用同一条工作曲线,因而简化了手续,缩短分析时间,减少分析误差,使本方法成为一个简便,快速,准确精密度好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合成了薄片状纳米MoS_2并将其用于吸附去除水中Cr(Ⅵ)。片状MoS_2对Cr(Ⅵ)具有非常好的吸附效果,反应不到160min就达到了吸附平衡,Cr(Ⅵ)的去除率可达97%。Cr(Ⅵ)在MoS_2上的表面吸附是自发吸热的化学吸附过程,反应速率主要由扩散速率控制。其反应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由Langmuir等温线计算的最大平衡吸附量为36.22mg·g~(-1)。实验结果表明MoS_2纳米片是一种优良的金属离子吸附剂。  相似文献   

16.
改性煤基活性炭对Cr(Ⅵ)吸附性能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改性煤基活性炭为吸附剂对Cr(Ⅵ)进行静态吸附试验,探讨了吸附时间、溶液pH、吸附剂质量、Cr(Ⅵ)起始质量浓度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煤基活性炭经改性后,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室温时酸性条件下能快速迭到吸附平衡,Cr(Ⅵ)去除率可迭99%以上.改性煤基活性炭对Cr(Ⅵ)吸附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盐酸介质中,依据Cr(Ⅵ)离子氧化丽春红S褪色的原理提出了测定Cr(Ⅵ)离子的新方法,考察了测定的最佳条件.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510 nm,Cr(Ⅵ)离子在5~45μg/10 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测定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510-0.203 2ρ(mg/L)+0.024 23,相关系数为0.996 0,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4×104L/(mol·cm).该法用于水样中的微量Cr(Ⅵ)测定,RSD小于1.50%.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三正辛胺、仲辛醇和磷酸三丁酯为载体,Span-80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为膜溶剂制成的乳状液膜处理含Cr(Ⅵ)水样的破乳方法,对离心破乳、化学破乳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对破乳后的油相重新进行了制乳、破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用破乳后的油相重新制乳,其Cr(Ⅵ)的提取率可达98%以上,再次破乳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以硫脲作为S、N源,采用溶胶凝胶低温煅烧法制备得到硫氮双掺杂二氧化钛(S/N-TiO_2),以水溶液中的Cr(Ⅵ)为目标污染物,探究S/N-TiO_2在可见光下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以甲醇为电子供体的光还原反应体系中,掺杂量(以S计)为7%,煅烧温度为250℃条件下制备的S/N-TiO_2对溶液中Cr(Ⅵ)离子的催化还原效果最佳。采用XRD、XPS、SEM、TEM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N-TiO_2表面粗糙呈不规则厚片状结构,其中TiO_2为锐钛矿型,S元素主要以S6+形态存在,N元素主要以间隙N (N-O-Ti-O)存在于TiO_2晶格之间。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改性竹炭对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和改性竹炭用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呈强酸性时,竹炭和改性竹炭均有很好的吸附效果;溶液呈弱酸性时,竹炭几乎不吸附;而改性竹炭却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且经1000℃高温煅烧和氧化改性后的竹炭的吸附效果最佳.溶液初始浓度减小,改性竹炭用量增大,吸附率增大.当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40 mg/L时,其饱和吸附量约为5 mg/g,吸附平衡时间约为48 h.采用一级、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对吸附能力的影响进行拟合,表明二级吸附动力学比一级吸附动力学更符合改性竹炭的动态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