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霄伟  于纯智 《眼科研究》1991,9(3):154-156
兔角膜穿孔伤后,房水中化学发光峰值和平均积分值与正常值相比显著增高(P<0.01)。提示眼前节创伤性炎症有自由基参与。这一发现加深了对眼前节创伤性炎症发病机理的认识,并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慢性葡萄膜炎部分患者对激素发生副作用或不能耐受消炎痛时,治疗仍是个难题。近年来布洛芬(Ibuprofen)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其它炎症。作者用布洛芬治疗葡萄膜炎几10例,效果极好,认为布洛芬可替代消炎痛治疗眼部炎症,并可减少激素的用量或替代小剂量激素的治疗。典型病例:例1:44岁、男性。慢性葡萄膜炎,过去曾10次发作,用强的松和消炎痛得到控制。患者有关节强硬性脊椎炎,曾口服消炎痛z5mg一日2次,滴0.1%地塞米松眼液一日4次,  相似文献   

3.
角膜穿孔伤的炎症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角膜穿孔伤的炎症机制。方法对随机选择的64例角膜穿孔伤的住院病例进行了研究。结果其炎症机制提示主要与炎症的趋化过程,内、外源性前列腺素,服内一些增生细胞,自由基和免疫及角膜新生血形成等有关。结论角膜穿孔伤后必须立即用现代方法进行治疗,以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自由基与眼部炎症(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基与眼部炎症(一)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眼科柯晓云综述周祖,张汗承审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由基参予了眼部的多种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发挥抗炎作用时,氧消耗量爆炸性增加,即所谓“呼吸爆炸”。同时产生多种氧代谢物如超氧化阴离子自由基(...  相似文献   

5.
食品干燥剂致儿童眼部化学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食品干燥剂致儿童眼部化学伤的临床表现及疗效。方法食品干燥剂致儿童眼部化学伤9例(15眼)。其中Ⅰ度2眼,Ⅱ度7眼,Ⅲ度5眼,Ⅳ度1眼,治疗采用大量中和液反复冲洗、联合10%维生素C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维生素C结膜卜注射及全身应用、散瞳及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9例(15眼)中,1例(1眼)出现角膜溃疡、严重葡萄膜炎症反应,2例(2眼)角膜上皮愈合而未遗留瘢痕,6例(12眼)有不同程度的角膜浑浊(薄翳或斑翳)。结论此种食品干燥剂致眼部化学伤为碱烧伤。碱性化学物质穿透力强,导致组织坏死广泛深入,后果严重。应进行综合治疗,强调预防为主,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6.
已经证明,前列腺素参与一些眼部炎症过程,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乙酰水杨酸或消炎痛(Indomctbacin)可使炎症减轻。前列腺素对眼的影响包括眼压增高、瞳孔缩小、结膜充血和前房内蛋白浓度增高。同样,由于前房穿刺、冷冻疗法、机械性和化学性损伤所引起的炎症也和前列腺素有关,白内障摘出术和玻璃体切除术的患者在术后都伴有炎症。本试验的目的在于观察消炎痛能否减轻常规的晶体摘出术和玻璃体—晶体切除术的术后炎症。材料和方法:(一)晶体摘出术组,硫喷妥纳静脉麻醉,切开角膜缘后用角巩膜剪刀扩大切口至180°,挟破前囊,压出晶体,用9—0尼龙  相似文献   

7.
自由基与眼部炎症(二)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眼科柯晓云综述周祖廉张汗承审校(接上期)三、眼组织中的自由基防御系统(一)超氧化歧化酶。R。dmond等(1984)['']用生物化学和组织细胞化学方法对鼠、狗、免和人的角膜SOD进行定位,表明角膜上皮和内皮...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0.5%消炎痛油剂与氟美松联合眼局部应用,对挫伤性虹膜睫状体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本病患者40例、40眼,随机分成联合组(22眼)、氟美松组(18眼)。前者以氟美松2mg患眼结膜下注射,隔日一次,联合0.5%消炎痛油剂点眼,每日5次。后者未加消炎痛点眼。全部患者用1%阿托品散瞳,全身应用抗菌素、皮质类固醇,局部未用其他药物。以本病中睫状充血、KP、房水混浊三种主要体征在治疗后消失天数为观察指标。结果表明,两组病例在治疗后眼前部炎症3个主要体症明显减轻或消失,特别是联合组体征消失所需天数比氟美松组明显缩短(P<0.05).  相似文献   

9.
非感染性眼部炎症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常常提示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然而,常规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均有效,因此还需给予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生物反应调节剂从本质上更为有效,但通常不是首选药物。尽管如此,由于眼部独特的生理解剖学特征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整体复杂性,非感染性眼部炎症的治疗后缓解率无明显改善。新出现的生物药物制剂和纳米技术在药物传输系统中的应用,有望大大改善非感染性眼部炎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破孔源视网膜脱离分创伤性与非创伤性两类。创伤性视网膜脱离包括由直接眼部钝挫伤及眼穿孔伤所造成的视网膜脱离。据Schepen对1000多例裂孔源视网膜脱离的研究,有间接创伤史的病人,在性别、年龄、近视的发生率同自发性视网膜脱离相比,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关于创伤性视网  相似文献   

11.
氢气的还原性能及其医学价值近期引发人们重视.氢气可特异性中和羟自由基和过氧亚硝基阴离子,发挥选择性抗氧化作用.氢气的抗炎症特性可能与多种信号通路相关,它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和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来减少炎性介质释放以及炎症细胞趋化,发挥抗炎症作用.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是多数眼病的共有致病机制,其中氧自由基、炎症因子是介导细胞损伤的重要介质.氢气浓度为0.6 mM的富氢盐水持续点眼或腹腔注射治疗可有效抑制实验动物眼部组织氧化水平,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兴奋性毒性以及糖尿病所致的视网膜退行性改变,抑制碱烧伤导致的角膜新生血管化.氢气治疗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有望为眼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采用环氧化酶抑制剂-0.5%消炎痛油型眼液治疗眼球钝挫伤,取得较满意疗效。患者用0.5%消炎痛油型眼液滴受伤眼,每日4次,治疗3天后,患者主诉症状及眼部体征均有明显改善(P<0.01),连续滴眼至一周后,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在配对观察中,用不含消炎痛的眼液点受伤眼,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较慢。与用药组的疗效相比有着显著性的差异。0.5%消炎痛油型眼液滴眼无明显的副作用,仅在点眼初期有轻微、短暂的烧灼感。临床疗效比较研究,提示0.5%消炎痛油型眼液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以作为甾醇类激素眼液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13.
火罐疗法自古以来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但眼部火罐伤非常少见,经查阅资料未见报道,实属罕见。本文报导眼部火罐伤一例,并通过动物实验,探讨火罐所造成眼部的损伤和发生机制。 病例:患者,章××,女,47岁,于1984年9月7日晚因头晕,头痛,右眼胀痛,其母用火罐疗法为其治疗。先将火罐置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患者眼部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推测是视网膜内、外屏障的破坏以及各种炎症因子的作用,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DME的发生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对DME认识的加深,其治疗方法不断进步。目前DME的治疗为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全身危险因素的基础上积极处理眼部并发症,主要有药物、激光光凝和手术治疗三大类。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从其发病机制方面治疗DME,在DME的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5.
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CT)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轻者可以表现为眼部不适, 重者可以出现严重的致盲性并发症。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通常是循序渐进的, 首先局部应用人工泪液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当症状不能缓解时考虑加用泪点栓塞、自体血清滴眼液及角膜或巩膜接触镜治疗, 单用局部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效果往往较好。若患者眼表炎症持续进展, 常需加用全身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出现严重角膜病变的患者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但此时由于眼部GVHD患者眼表炎症的持续存在, 预后常常较差。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 多种新型治疗方法如促泌剂、JAK/SYK抑制剂、曲尼司特、利非格斯、肝素、siRNA治疗及干细胞治疗已投入临床研究及应用, 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对眼部GVHD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工作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志娟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8):1495-1496
目的:探讨眼部注射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降低护理操作风险。方法:眼部注射部位的准确。结果:在569只患眼眼部注射中,有161眼出现不同情况的不良反应。结论:提高护士眼部注射的风险责任性和安全操作,可保证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IL-17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模型眼部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梁亮  王红  彭晓燕  赵萌  周增超 《眼科研究》2010,28(4):315-318
目的研究IL-17阳性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模型眼部的表达。方法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和氟氏完全佐剂等量混合注射于20只Lewis大鼠的右后足底部为实验组,于建模后第7、10、11、12、13、14、21、28天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眼前节检查,并根据de Smet的标准对炎症进行分级。用0.3 mL肝素(5 000 U/mL)注射至左心室以抗凝血,然后取眼球制作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L-17多克隆抗体在眼组织中的表达,5只正常Lewis大鼠作为对照。结果用IRBP免疫Lewis鼠后第10天,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眼前节炎症表现,免疫后第7、14、21、28天各组大鼠眼部炎症平均得分为0.4、3.2、1.6和0.2。实验组大鼠眼组织切片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光感受器细胞破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实验组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部位可见IL-17蛋白表达,而正常组未见IL-17蛋白表达。第7、14、21、28天各组大鼠眼部组织切片染色的平均得分分别为0.6、4、2、0.4。EAU大鼠眼部炎症表现的严重程度与IL-17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968,P〈0.01)。结论IL-17蛋白在Lewis大鼠EAU模型中呈高表达,表明IL-17阳性表达细胞在EAU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非甾体抗炎滴眼液常用于眼表、眼前段及眼术后炎症的抗炎镇痛治疗。作为新一代非甾体抗炎药,溴芬酸钠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既是一种强效抗炎药,又是一种可渗透到眼部组织中的亲脂分子,从而增加作用的持续时间。溴芬酸钠滴眼液作为一种抗炎药,在治疗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后眼部疼痛及炎症方面有着广泛的全球安全记录。目前,学者还开发出溴芬酸钠滴眼液除了抗炎、镇痛外的其他眼科应用,发现溴芬酸钠滴眼液具有强效、安全且便利的特点。本文归纳了溴芬酸钠滴眼液在眼科中的应用进展及前景,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海×男9岁住院号244325 1981年4月16日,将火柴放入白炽灯泡芯管内,点燃爆炸,崩伤左眼。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光党(+),混合充血。在角膜4点30分方位有3 mm长的穿通伤口,虹膜前粘连。晶状体混浊。诊断:左眼角膜穿通伤,外伤性白内障。球内玻璃异物。治疗:口服抗菌素,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及氟美松。伤后第9天,角膜后KP(++)Tyndall,现象(+)。X光片显示玻璃体内有清楚的异物影。术中在异物相应的平坦部及其原位反复用电磁铁试吸,均无磁性反应。用方格法定位后,切开巩膜,在涌出的脓性渗出物中有一3×2.5×1 mm的玻璃异物排出眼外。术后继续用激素,抗菌素治疗。炎症迅速消退。半年后复查,晶状体皮质大部吸收,矫正视力0.2  相似文献   

20.
出版消息一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力  潘伟华 《眼科》2006,15(3):M0158-M0158
我们应用阿昔洛韦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取得满意效果。自1997年8月以来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HSK患者86例,均给予0.1%阿昔洛韦滴眼液加0.3%氧氟沙星滴眼液各每日滴眼6次。伴发虹膜睫状体炎者加l%阿托品滴眼剂散瞳。辅以多种维生素、消炎痛口服。第一周每日门诊复查,以后隔日复查。其中球结膜下注射阿昔洛韦组42例,平均年龄35岁,双眼4例,病程3天.5个月,其中上皮型、浅基质型、深基质型分别为13、17、16只眼。前3天连续每天球结膜下注射阿昔洛韦(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产0.25g注射用阿昔洛韦)5mg(浓度为12.5mg/m1),3日后视病情变化隔日或每隔2~3天球结膜下注射阿昔洛韦5mg,直至眼部刺激症状消失,溃疡修复和炎症消退,达到治愈标准。对深基质型中的盘状角膜炎角膜着色不明显者同时加地塞米松1mg球结膜下注射。对照组38例结膜下不注射阿昔洛韦,平均年龄32岁,双眼2例,病程3天~6个月,其中上皮型、浅基质型、深基质型分别为12、16、12只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