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空基双基地雷达杂波仿真中,地面杂波分辨单元面积的计算问题,通过建立空基双基地雷达几何关系,分析了其距离特性,提出了一种宽波束发射、窄波束接收,空间同步方式的空基双基地雷达系统杂波仿真中双基地雷达杂波分辨单元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双基地雷达距离特性和面积分的方法,推导出了由接收机带宽和波束宽度决定的杂波分辨单元面积的精确解析式。  相似文献   

2.
低可见雷达目标探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利用双基地雷达探测隐身目标的新设想,并进行了有关的实验。本研究并不依赖大双基地角造成目标RCS增强的机理,而是基于远端传感器及扩频增益以提高防空系统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距离,并对有关接收部分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及电路实验。结果表明,将扩频技术引入双基地雷达,会获得明显的效益;收发之间的长基线将使有效探测距离大大向前延拓。此种布局也利于避开双基地雷达空间同步与时间同步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双基地角在杂波单元内的连续变化导致宽波束双基地高频雷达的海杂波谱不同于窄波束.为了揭示这种差异,在G ill和W alsh窄波束双基地海面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基础上,提出了宽波束双基地海面RCS模型;结合高频地波雷达方程,得到宽波束双基地海杂波功率谱密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海杂波谱的具体形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发射机附近以及基线附近的雷达探测区域,宽波束海杂波谱具有明显的展宽效应.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脉冲追赶空间同步方式下工作的双基地雷达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针对双基地雷达实验站,研制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实现的G-S正交算法的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设备.外场实验结果显示,在单个有源噪声干扰条件下,脉冲追赶式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对信干比具有10 dB左右的改善,天线方向图在干扰方向上可形成- 40 dB以上的零点.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非合作双基地雷达的基本几何关系,讨论了非合作双基地雷达中4个重要参数(基线距离、双基地距离差、发射站目标方位角、接收站目标方位角)的测量方法,利用这4个参数可构成4种测距算法。在考虑基线距离误差的情况下,推导了这4种算法的测距误差公式。仿真结果表明,各算法测距精度与双基地雷达的几何结构有关,通过优化可得空间测距精度最高区域。实际系统的测距方案应根据所能测出的参数进行选择,同时应注意各算法的适用区域。  相似文献   

6.
双基地制导雷达反隐身性能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防空系统抗击隐身目标的需求,提出了一种计算双基地制导雷达RCS和导弹发射距离的方法.基于单双基地雷达的RCS特性,建立了双基地制导雷达探测距离随站间距离变化的数学模型.最后以正面抗击F-117A为例进行单双基地对比仿真,证明了双基地制导雷达反隐身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变基线双基地雷达实时测距系统王伟伦,潘振五,唐宏涛固定基线双基地雷达实时测距系统的研制在文献[1~3]上曾有报导.本文是在文献[3]的基础上新研制成的一种变基线双基地雷达实时测距系统.在本系统中,发射机是固定的,接收机放置在运动的载体(如汽车、舰船等...  相似文献   

8.
MIMO双基地雷达多目标角度-多普勒频率联合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无同步双基地雷达多目标参数估计,建立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双基地雷达多目标信号处理模型,提出了一种多目标角度-多普勒频率联合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对MIMO接收机输出的虚拟阵列多目标回波数据进行解相干处理,然后基于传播算子,构造特殊矩阵.通过特征参数与待测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多目标发射角、接收角和双基多普勒频率的联合估计.该算法不涉及多维非线性谱峰搜索,只需一次特征值分解,且估计出的参数可自动配对.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对相控阵雷达更加有效的侦察截获,必须对相控阵雷达波束及其扫描特征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描述相控阵雷达天线方位向与俯仰向的加权方式,仿真得到了相控阵雷达的方向图;根据此信息,结合不同工作模式下相控阵雷达天线扫描情况,建立侦察截获模型,仿真得到了侦察系统接收到信号的幅度变化图;并对相控阵雷达波束扫描时侦察系统截获概率进行了较深入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通过双基地多输入多输出雷达虚拟阵元技术进行目标高度测量的方法.该方法在接收端估计目标相对于发射阵列和接收阵列的角度,然后利用获得的角度进行目标高度测量.与传统的双基地雷达测高方法不同,该方法既不需要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时间同步,也不需要在收发两端之间传输数据,从而简化了系统的配置.另外,在多目标情况下,该方法估计的角度能够自动配对,从而避免了目标模糊.  相似文献   

11.
There exist three synchronizing problems in the bistatic radar system that some signals of the radar receiver nust be synchronized with those of the radar transmitter.Sevetal methods realizing data transmission,which are used to complete the synchronization existing in the bistatic radar system,are described.Then a new idea is brought forward that employs space laser communication in the bistatic radar system to realize its data transmission.The theoretic analysis of the idea‘‘s usability and its merit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s.Finally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space laser communication is introduced,and the utility of the idea is pointed out further.  相似文献   

12.
机载双基地雷达体制下杂波的空时分布特性严重依赖双基雷达构型.针对机载双基地雷达体制,为解决载机间存在相对运动导致雷达配置场景处于时变状态的问题,论文首先构建了地面固定坐标系;然后利用坐标变换法,推导得到了双基距离和单元的解析表达式和杂波回波表达式,建立了一个时不变固定坐标系中的杂波数学模型;最后着重针对机载双基地雷达体制下杂波的空时分布特性和双基雷达构型对杂波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验证了该杂波模型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载机在航向一致、航向平行、航向垂直和航向相交四种不同飞行配置下,杂波分布差异较大;双基距离和越小,杂波的角度多普勒迹越分散,多普勒频率随距离变化越快,距离相关性越强;而随双基距离和增大,杂波的角度多普勒迹逐渐接近,杂波特性的距离依赖性相对减弱.固定坐标系机载双基地雷达杂波模型具有不依赖收发平台的特点,有效避免了平台运动引起的重复建模,扩展了杂波模型适用范围,为机载双基地雷达杂波抑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用导航卫星作为辐射源的双(多)基地雷达系统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基于外辐射源的无源探测雷达的工作原理;在深入研究非合作式双(多)基地雷达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对空中目标,尤其是隐身目标进行探测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导航卫星信号的星地双(多)基地雷达系统,对导航卫星信号用于外辐射源进行目标探测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系统的工作原理、探测性能,并对系统功能实现的难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从旋转椭球粒子散射理论出发,给出单个小旋转椭球雨滴在入射不同偏振波时的散射函数,并对其在不同仰角情况的数学图形和物理意义做了讨论,为推导基于椭球雨滴群的双基地偏振雷达方程、研究椭球雨滴群对双基地线偏振雷达探测能力的影响、处理和分析双基地偏振雷达资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飞行器目标双、多站电磁散射特性和隐身、反隐身原理,通过固定双站角、旋转目标的方法对不同双站角下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进行了测试分析,避免了多次定标,效率较高.通过比较不同双站角下的飞行器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发现了其双站电磁散射的对称性、相似性和弱耦合性3大主要特性,并得出如下结论:单站隐身技术通过改变电磁散射能量的空间分布,将强散射波峰控制在重点探测方向之外实现隐身,而双站雷达主要通过截获重点探测方位(相对单站)之外的强散射波峰实现反隐身要求.因此判定目标的双站隐身特性需结合主要威胁双站角和整机所有强散射波峰进行.  相似文献   

16.
依据空飘球的结构特点,给出了分割元的简捷方法。采用矩量分析方法,求出了空飘球的双基地雷达反射截面,分析了计算结果,总结了空飘球的散射特性。  相似文献   

17.
In passive bistatic radar, especially in the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d passive bistatic radar, there are not only strong direct signal and multipath, but also co-channel interference. It is difficult to suppress co-channel interference using temporal adaptive cancellation without the samples of interference.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co-channel interference signals existing in the echo channel, a method of co-chann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passive bistatic radar is proposed. First, low sidelobe spatial filtering is used to remove the remote weak interfer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strong interference is suppress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n, the direct signal and multipath signal coming from the main station are suppressed by using temporal adaptive cancellation. Finally, the remaining interference is further cancelled by a robust adaptive beamformer. The performance and calculati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verified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