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欲治咳血之病,必先明咳嗽之原唐氏认为咳嗽、咳血皆属气病,同属于肺。他说:“盖咳嗽固不皆失血,而失血则未有不咳嗽者。”,无论咳血之实证、虚证、半虚半实证或虚多实少证,则必有咳嗽,“或先咳而后失血,或先失血而后咳,或暂咳即愈,或久咳不止,种种不一,必细推究之,而于失血虚劳,庶得调治之法。”,故他治咳血一证  相似文献   

2.
唐宗海运用小柴胡汤经验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宗海在血证的治疗中,十分推祟和法,认为和法乃血证治疗之活法。和法之代表方,首推小柴胡汤,故唐氏在《血证论》中多处用到小柴胡汤,概括其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和解退热,用于血家感冒之疾,因有阴血损伤,不可发汗退热,惟用和解之法,可扶正祛邪;2.和血逐瘀,用于血瘀之证,盖逐瘀生新,当以调气为先,故小柴胡汤和血遥瘀,为正治之法;3.用于咳血、咳嗽之证,咳乃气逆所致,气病及血即咳血,小柴胡汤气血两兼治之,最为全和之法;4.和肝降逆,用于肝气失和,冲逆动血之证,小柴胡汤和肝降逆平冲,为宁血止血之良方;5.和脾止泻,用于肝脾肺失和而致腹胀泄泻诸证,小柴胡汤调肝肃肺、滋脾和胃,以达和脾止泻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清末医家唐宗海,以治血证见长,撰有“血证论”等书,对血证病机的阐发及其治疗多具创见。本文试就书中“治血必治气”的学术观点,探讨如下: 阳气统阴血治血必调气唐氏依据《内经》气血相关的理论,认为气血两者,气占主导地位。他说:“天地之大,总是以阳统阴;人身之生,总是以气统血。”(《产血》)“人之生也,全赖乎气,血脱而气不脱,虽危犹生,一线之气不绝,则血可徐生,复还其故。血未伤而气先脱,虽安必死”(《脉证死生论》)。在阐述血证病机方面,他认为血证的发生均与气病有关,没有血病而气不病者。“其气冲和,则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  相似文献   

4.
史嘉林 《河北中医》2002,24(12):914-915
咳嗽之论治不外乎“外感内伤之分 ,阴阳虚实之别”。叶天士有“因于湿者有兼风兼寒兼热之不同 ,大抵以理肺治胃为主”之论。笔者临床运用该论且扩大施治范围 ,认为胃中有邪、气机不和而犯肺致咳嗽者 ,用理肺治胃法治疗收效良好 ,故亦可谓胃咳辨治。1 胃咳病因病机《素问·宣明五气篇》曰 :“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篇》指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可见咳嗽病位在肺 ,病因不一。《医学●义·咳嗽篇》评述 :“心肝脾肾各有咳嗽之症 ,不过假途于肺耳。”此语堪称金玉之言。中医论脏 ,也不可废腑 ,盖脏腑之间生理上相…  相似文献   

5.
妇科血证是常见的、多发的病证,以阴道出血为特征,临床可见于经、带、胎、产、杂五大类疾病。因此治血法在应用上也比较广泛。妇女的生理功能无不以血为用,其治疗大法以气血兼顾为要,无论证候虚实,尚无独活血为治者,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正如唐容川所言:“夫载气者,血也,而运血者,气也,人之主也,全赖乎气,血脱而气不脱,虽危犹生,一线之气不绝,则血可徐生复还其故,血未伤而气先脱,虽安必死”。  相似文献   

6.
唐容川《血证论》言咳血有寒热虚实内外因,其证候类型包括实咳、虚咳、痰咳、气咳、骨蒸咳、痨虫咳等,其辨证明确,治法用药在前人诊治杂病的基础上,加入血证的考虑,贯彻其“和法为血证第一良法”的主张。又提出“实证断不可用补虚之方,而虚证则不废实证诸方,恐其留邪为患也。或虚中实证则攻补兼用,或十补一攻,在医者善治焉”。总结小柴胡汤为“达表和里,升降清浊之活剂”;犀角地黄汤“使君相二火,不凑集于胃,则胃自清而血安”;六君子汤取和中补肺之功;逍遥散治“肝经风火,血不能静者”;《十神药书》消化丸攻补兼施等,迄今仍然在临床诊治一般咳血、肺结核咳血、肺癌咳血、支气管扩张咳血与经行吐衄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咳嗽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临床上多从肺论治,但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咳嗽虽不离肺,但也不止于肺,《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导师万丽玲对咳嗽的治疗得心应手,咳病多应用而瘥。现分享其从胆论治咳嗽验案1则,以体会其临证治咳之精思巧辨。  相似文献   

8.
咳血证治     
崔玉衡 《河南中医》1997,17(6):323-325
咳血多因脉络损伤破裂,血溢于外所致。一般称咳嗽吐血者为咳血,属于肺;伴大量痰液而出血者为嗽血或吐血,属于脾;咳嗽痰中带血丝,量不多者为咯血,属于肾。但凡从肺系出血者皆必咳嗽,所以现在统称为咳血。辨治要明确认识咳血是标证,而病因病位才是咳血之根本。IM寒热,治法迎异咳血的原因甚多,但首先要辨别属寒、属热。病的性质不同,在治疗方法上就遇然而异。外寒者佐以疏解,内寒者多用温补。咳血证多为热迫血而妄行,但亦有实热、虚热之分,辨明寒热,再别虚实,处方用药方能准确无误。1.1外寒伤肺微恶寒,鼻塞,咳嗽痰稀,痰中带…  相似文献   

9.
王芙蓉  杨华 《河北中医》2002,24(8):594-594
咳嗽一症 ,其病位在肺 ,从肺论治 ,奏效者固多 ,失效者也不乏其例。究其病机 ,虽为肺系病变 ,与肝亦有密切关系。故不可概从肺治 ,临证从肝论治 ,亦常获良效。1 肝咳基本方及其分型证治1 .1 肝咳基本方 柴胡 9g ,前胡 1 0g ,赤芍药1 2g ,白芍药 1 0g ,川芎 1 0g ,枳壳  相似文献   

10.
仲景对于血证的论治全面、具体、深入浅出,言简意赅。仲景称血证为“血分”病。血分病无非火盛、气衰、寒凝、血瘀四种病机,或以虚实寒热概论之。仲景在血分病的论治中既遵经旨,又灵活运用,“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试分析如下:1 虚证论治规律 ①温阳补血,健  相似文献   

11.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常见症状。近几年来,咳嗽的防治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对于顽咳治疗仍效果欠佳。笔者认为肺脏的气机升降失常是其重要病理特征,《医学三字经·咳嗽》曰:“《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则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故治咳之法,当从调理气机入手,如清·石寿棠《医原》有:“外感者其气多滞,当于散邪中兼利气;内伤者其气多逆,当于养阴中兼纳气。久咳者其气多虚,当审其由。”因此,临床上治疗咳嗽应抓住“气”,责之肺、肝、脾、肾.以宣气、降气、补气、纳气、理…  相似文献   

12.
咳嗽要言     
黄仕沛 《新中医》1996,28(1):55-55
咳嗽要言黄仕沛咳嗽一症,究其因不外外邪与内伤,究其理总不离乎肺。故《景岳全书》谓:“咳嗽之要,止唯二证。何谓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又曰:“咳证虽多,无非肺病。”《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乃从另一角度而论,吾曰治...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扩张咯血属于中医“咯血”、“咳血”范畴。临床以反复咳吐血痰,甚至咯吐鲜血为其主要特征。近年来,国内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剂型改革、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就有关文献予以综述。1病因病机探讨明代张景岳认为:“血动之由,惟火惟气”;清代唐容J;;则有“未有冲气不逆而血逆上者”之说;陈修园在《医学从众录·血证》中也谓“血随火而升,凡治血证以治火为先”,均提到“火热”、“气逆’为喀血的主要病机。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亦多宗前人之经验,抓住了“火、热、气、痰、瘀”等致病因…  相似文献   

14.
浅谈《血证论》治肺10法卢跃卿1)陈玉龙2)任小巧2)关键词唐容川血证论血证从肺论治《血证论》是清末名医唐容川论述血证证治的专著,其中从肺治血独到新颖,治肺法也随机而立。笔者将治肺法归纳为4类10法,介绍于下。1和法和法为治疗血证第一良法,唐氏尤为推...  相似文献   

15.
内科顽疾病情复杂,治疗亦较为棘手。笔者临证10余年,常遇久治不愈的顽疾,通过合参中西医理,灵活辨治,获得良效,现总结如下,以求证同道。 1 审证求因,痉咳从肝论治 某些顽疾并非难治,而是未明病因,故久治不愈,因此诊治的关键在于拓宽思路,审证求因。 痉咳是咳嗽的一种类型,以其咳嗽频剧,阵阵而发,严重时常伴有晕厥为特征,历代文献中无此病名记载。本病多因咽喉和气管上部痉挛所致,故诊断为“痉咳”。痉为痉挛之意。咽喉乃肺之门户,气之出入之所;肺为娇脏,脏腑之华盖,为气之主,其气主降。若外邪袭肺,肃降失职,肺气上逆于咽则发为咳…  相似文献   

16.
咳嗽治验心得范青丽兰州市总工会医务室(730050)古人云:“诸病易治,咳嗽难医”。夫所以难治者,缘咳嗽之根由甚多,不止于肺也。《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也不离肺也”。笔者认为,咳...  相似文献   

17.
冯昌汉主任医师认为,顽固性咳嗽病机复杂,虚实夹杂,寒热错综,外感咳嗽重视风邪,多夹寒、热、燥、湿、食,常按鼻咽、咽喉、气管、肺的病位之不同明辨表里及病势;内伤咳嗽以痰、气、瘀为主,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胃等脏腑相关,久则及肾。故可从风治咳、辨痰治咳、论气治咳、从肝治咳、从瘀治咳5方面着手,明辨寒热虚实,临床以祛风、化痰、降气、调肝、化瘀为治咳大法,分型论治,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咳喘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基本的症状。咳分新久,新咳多属外感,久咳多属内伤。痰的辨治也是治疗咳嗽的重要环节;喘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在肾。喘证日久由肺及肾,故多本虚标实之证。临证之时,当审因论治,并兼顾他脏。对于慢性咳喘,平时扶正治本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咳喘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基本的症状。咳分新久,新咳多属外感,久咳多属内伤。痰的辨治也是治疗咳嗽的重要环节;喘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在肾。喘证日久由肺及肾,故多本虚标实之证。临证之时,当审因论治,并兼顾他脏。对于慢性咳喘,平时扶正治本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久咳论治     
咳嗽一证,为常见肺系疾患。对其病机证治,医家论述颇多,内容极为丰富。一般新咳病机单纯,易于治疗,而久咳病机复杂,见证纷纭,往往术者无所是从。即有多年临床经验者,亦不免智者一失。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旨,对久咳的治疗,尤有指导意义,故予每遇久咳,多从脏腑相关,寒热转化,虚实错杂处着眼,辄取良效。兹将点滴体会,公诸同道,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