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进一步搞好长江治理开发,要按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 要求在更高的层次上修订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把长江水资源失一览 保护摆在突出的位置,充分利用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和内河航运发达的优势,加大长江上游治理开发力度,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并按基础设施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需要给予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钱自立 《人民黄河》2001,23(12):4-5,42
依据黄河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从黄河的治理思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治理开发的主要任务等方面论述了进一步搞好黄河治理开发必须全面贯彻少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把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摆在突出的位置,充分利用黄河流域水能资源,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加大黄河上游治理开发力度,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以促进黄河流域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为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长江流域西部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条件优越,开发好这一地区,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应结合西部大开发需要,按可持续发展要求,抓紧修订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提出一批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以促进我国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50年来,该流域治理开发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尚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1世纪,长江流域治理开发仍以防洪减灾为重点,全面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保护水资源,以保障长江水资源可持续 。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建设与长江水资源综合利用及治理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建设、开发利用长江水资源和中下游的航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建设既为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经济开发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长江防洪体系建设、稳定河势河床、开发水能资源、发展水运与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抓紧研究三峡工程投入运用后可能出现的问题,适时修订《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建设,开发利用长江水资源和中下游的航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建设既为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经济开发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长江防洪体系建设,稳定河势河床,开发水能资源,发展水运与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抓紧研究三峡工程投入运用后可能出现的问题,适时修订《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则》。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利枢纽是在长江上修建的世界第一大水电站,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面向新世纪,为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大决策。三峡工程建成后,正常蓄水位175 m,防洪库容221.5亿 m3,将保护长江中下游广大平原湖区,使国土开发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装机1 820万kW,年发电量847亿kW·h,远景规划滚动开发金沙江上游梯级,总装机容量可达4 000多万kW,参与西电东送,促进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将给市场带来机遇,推动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腾飞。  相似文献   

8.
为了应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保护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对所涉及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新时期下的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保护需要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水问题治理目标和模式,其中涉及到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因素影响下四水问题耦合驱动机制、水环境与水资源开发保护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四水问题多维系统治理与保护技术及集成方法和协调多利益主体的水资源多目标协同保护与开发管理体制机制。对上述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解析和阐释,总体而言需要从理论、技术和管理等多个层面进行解决。研究成果可为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万晓文 《人民长江》2001,32(5):21-23
长江流域横跨东、中、西部3大地区,历史的成就印证了流域经济发展与长江自然资源和便利的水运交通具有密切的关系。长江流域在长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已初步形成了长江经济带的格局。长江水运在流域经济和综合交通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长江流域西部经济大开发与长江水运的不断发展具有相互依存的有机联系,长江具有承东启西的优越条件,长江水运在流域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三峡水利枢纽规模宏大,举世瞩目,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它创造了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它将促进西部大开发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的能源和经济建设贡献巨大,也是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最好保护,是开发利用自然环境与资源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珠江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严重,防洪、水资源、生态环境及水污染问题突出。当前要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结合西部地区水资源与江河的特点,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快防洪工程建设、水源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治理,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有关水资源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我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确切地计算和评价西部地区水资源。由于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紧缺,因此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保护西北水资源。在西北的开发中庆充分考虑水资源开发 与生态、环境相互间的协调发展,搞好规划,合理配置水资源。而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要合理开发、加强水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3.
在国务院原则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指导下,长江流域的治理开发与保护取得了巨大成就.近15年来,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们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新时期治水思路逐步形成.相对而言,原有规划已不足以全面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治江活动,需要加以修订.规划修订将以新时期治水思路为指导,坚持治江宗旨和原则,按照充分发挥长江水体生态功能、提高长江服务功能和强化流域管理功能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完善防洪保安、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与环境保护以及流域水资源管理等规划体系,为实现治江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徐凌云  逄勇  付浩 《水资源保护》2016,32(3):121-126
在现场调研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利用MIKE11模型建立望虞河西岸一维河网水环境数学模型,开展了望虞河西岸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计算和引水顶托条件分析,研究如何在望虞河西岸总量控制不达标的现状下通过引水顶托条件的研究来保证引调水期间望虞河入太湖水质达标。结果表明:1近期望虞河西岸污染物限排总量控制目标仍然无法实现;2当水位差值低于控制水位差时,望虞河引水;当水位差高于控制水位差时,西岸排水;3方案1情况下望虞河从长江连续引水19 d后需要对西岸进行一次排水;方案2情况下望虞河从长江连续引水24 d后需要对西岸进行一次排水;方案3情况下望虞河从长江连续引水10 d后需要对西岸进行一次排水;方案4情况下望虞河从长江连续引水15 d后需要对西岸进行一次排水。  相似文献   

15.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为上游金沙江河段的水能资源开发创了条件。向家坝、溪洛渡两电站为金沙江开发的第一期工程,坚持流域综合规划、梯级开发、滚动发展、水电建设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6.
蔡其华 《中国水利》2005,(13):180-183
通过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状况和用水情况的分析,说明在长江流域加强节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长江流域节水潜力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加强节水的对策措施.在农业方面,要加强灌区配套和改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发展无污染农业,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在工业方面,要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拟定行业用水定额和节水标准,加快污水资源化步伐;在城镇生活方面,要加强节水法规建设的宣传,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实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全面推行节水型用水器具.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资源形势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水资源先天不足,特别是华北、西北地区,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8%,不到全国人均值的30%,只有狠抓节水与开源,才能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节水在工业上重点抓防污与治污,在农业上重点抓灌水技术与渠系防渗,在生活上重点抓用水器具改造与创新,尽快把全国平均万元GDP用水从610m3降到150m3。开源有两种类型:一是开辟新水源,主要指海水代用、海水淡化、海冰利用;一是调节地区内或地区间的水资源,从时空上增加可供水量。文章重点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从长远看,中线应延伸至三峡水库;由于中线水源得到强化,东线可考虑不再过黄河;西线应进一步优化线路,扩大后备水源,要把调水与“西电东送”及长江、黄河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结合起来,统一规划。通过调水逐步形成全国水网,合理配置长江、黄河的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与长江水资源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控制长江流域面积100万km^2,是开发利用长江水资源的关键工程。三峡 建设和运用,将有利于长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在防洪、发电、航运、发展水产及旅游、改善环境、发展灌溉等方面发挥着 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述  吕文芳  王建平 《水资源保护》2022,38(4):80-86, 94
为了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动态评价,以长江流域11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建立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SEDEA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法,探究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变化;利用Malmquist指数与WARD系统聚类方法,分析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化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长江流域11省区2013—2019年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水资源利用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东西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11省区水资源的Malmquist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的演变趋势基本一致,说明Malmquist指数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指数的增长,而制约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是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因此,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生产资源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