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既有住区公共管线规模宏大,但尚无统一的性能评价标准。为明确既有住区公共管线的科学评判方法,指导改造工作有序进行,以性能提升为目标,基于层次分析法(AHP),采用专家问卷调研及居民使用感受调研,确定既有住区公共管线性能综合评价的关键指标,应用目标分解构建了耦合可靠性能、节约性能(节能、节水)、人性化服务性能的既有住区公共管线性能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层次明确的评价方法,对我国既有住区公共管线的改造评估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住区更新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角,作为传统住区的魅力场所和精髓所在,传统住区中的公共空间是住区内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空间,同时也对传统住区的风貌、特色、活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阐述了传统住区公共空间的空间特质和蕴藏在其中的人文内涵,并结合沈阳铁西区工人村的改造实例,探讨我国传统住区更新中公共空间创造的途径和要点。  相似文献   

3.
论文界定城市既有住区住宅适老化改造范围为住宅套内空间和住宅公共空间;依据相关设计规范,结合文献计量研究方法,从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功能性角度,构建住宅适老化设计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内涵进行详细描述;通过对南京市既有住区调研,验证指标选取的合理性,分析了既有住宅适老化设计存在的问题,调查了居民对选取指标改造的需求度,构建了基于居民需求度的多层次既有住区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指标,分为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辅助性指标,旨在为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代老年居民日常休闲、社交活动的主要载体——住区公共活动空间,现已成为当下城市适老更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天津市为例,在对既有住区使用现状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探究既有住区公共活动空间适老化使用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老年居民的户外活动需求及特征,为天津既有住区公共活动空间提出适老化的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关注城市中心区既有住区普遍存在的物质形态与社会形态双重隔离现象,重点分析了住区公共空间异化与社会隔离问题;在明确公共空间社会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城市既有住区更新居住融合的社会目标,指出了通过公共空间重构促进居住融合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最后,以公共空间重构为切入点,探讨了居住融合导向下的城市中心区既有住区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株洲市传统工业住区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对株洲市典型工业住区公共空间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职工住区改造的理论思想提出株洲市传统工业住区外部活动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和景观绿化系统的适应性改造策略,并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职工住区的改造实践中探求株洲市传统工业住区公共空间整体机能复苏活化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居家养老作为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对共建共享的城市住区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制约住区环境共享的主要因素。以案例分析为研究方法,探索共享理念下既有住区嵌入式适老化改造方式。基于老年人的具体需求,分别在养老设施体系、道路结构、公共空间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改造方案及策略,得出一种适老不唯老的全龄共享居住模式。研究可以为其他共享理念下既有住区的适老化改造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8.
应用城市形态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物质形态、社会形态和居民感知形态三个方面解析天津既有住区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以黄纬路片区军民里社区为例,探讨了既有住区公共空间的微更新设计策略和方法,为改善既有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提供了科学而清晰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方向由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升,城市更新已成为当下的重要规划手段,而住区作为城市更新的基础,渐进式的微更新方式已成为住区更新改造的关键趋势。同时,以住区公共空间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正成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激发城市活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式。一、概念界定(一)城市微更新城市微更新,本质上是一种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革新,是指通过微小的改造与调整,使更新对象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焕新,通过对既有空间小规模地修复和重塑,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从银川市既有住区公共空间的适老性为切入点,就住区的步行系统、活动场地、环境小品进行了适老性分析,提出其适老性的改造应从道路整改、增加改建休闲广场、绿化景观改造、加强物业管理四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居民总是愿意在优质的环境中活动以满足心理以及生理上的需要,因此为提高居住品质,在既有住区改造和新住区建设过程中,如何营造舒适的公共空间、完善公共服务建设日益受到关注。由于住区中公共行为主要发生于开放空间,而这也是公共服务建设最主要的可利用空间,以之为关注对象,文章运用"ENVI-MET"软件对上海三处不同时期的典型住区进行热环境模拟,可视化其热舒适指数,并对热舒适指数与空间特征的关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出"加法"与"减法"两类改善住区热舒适的设计策略,借助空间精细化设计改善住区公共服务系统,提升住户居住品质,促进低碳生活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大连市既有住区①老年人密集行为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定点观察、测绘的方法,对大连市既有住区老年人密集行为特征及需求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既有住区老年人密集行为空间优化策略,以期对国内既有住区品质提升及公共空间环境优化的策略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生态为目标的绿色改造是既有住区改造的趋势,既有住区雨洪设施的复合改造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资源循环利用视角下的雨洪管理模式为研究内容,对现有住区空间要素进行综合评估及功能复合化改造,以不同生活圈作为空间界定,研究结合雨洪设施的住区要素更新方法,以期在提升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既有城市住区正迎来规模化改造的集中期,文章以上海浦东新区金杨街道社区为重点案例研究对象,基于在社区规划过程中对其下辖102个居住小区物质空间与社会人口现状开展的调研,结合对基层管理人员和居民意愿的问卷调查结果,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建成的既有城市住区更新中存在的常规共性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归纳分析,探讨了既有城市住区更新中亟待提升的交通、公共活动、养老服务、智慧服务及生态维护等功能提升与设施改造需求。  相似文献   

15.
居家养老是我国政府应对老龄化的基本政策。既有住区作为居家养老的主要载体,普遍存在各类安全隐患,亟待改造。本文从安全需求角度出发,深入剖析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及使用需求,从畅通沟通渠道、健全标准体系、消除物理障碍、丰富活动空间4个层面提出适老化改造策略,以期消除既有住区安全隐患,提升适老化水平,为既有住区适老化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导致不透水地面的面积越来越多,我国既有住区设计大多没有考虑雨水资源的综合处理,给城市带来内涝隐患,同时也浪费了水资源。通过分析海绵城市对既有住区改造的综合效益,说明其在老旧住区改造中的作用。以池州市熙苑小区为例,以SWMM软件为技术参考,反复研究其海绵改造的具体方案,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空间,使住区居住质量有较大层次的提高,再进一步根据模拟优化的结果提出既有住区海绵化改造的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天津市16个典型既有住区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率、空间可达性、功能混合度、绿地生态性四个方面提取与空间效率相关的空间变量。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探索影响既有住区外部空间效率的关键因素,并结合统计图进行适宜阈值估算,为住区外部空间效率改造提升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既有居住建筑给水排水管网服役情况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归纳出老旧住区内有关供水管网和雨水、排水管网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技术措施,具体分析了不同改造技术措施、施工工艺、不同管材对既有老旧住区给水排水管线的影响。结合南京某既有住区给水排水管线改造工程案例,对其改造范围、改造技术措施、改造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既有住区给排水管网管线改造技术措施的可行性,为我国推动既有住区建筑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际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低层高密度旧住区是城市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和遗留问题之一。低层高密度旧住区中的公共空间是住区居民物质和情感信息交流的重要空间,对居民的邻里生活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文章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巢湖市河南网旧住区的设计实践,阐述了低层高密度旧住区内的公共空间的改造与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城市住区碳排量是城市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低碳城市背景下,既有住区的改造势在必行,而有关既有住区的低碳评价体系却相当缺乏。本文首先基于人-建筑-环境系统,确立既有住区低碳评价体系;进而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最后运用模糊理论中模糊集和隶属度的概念和方法,建立了既有住区低碳等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计算模拟。通过评定低碳等级,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既有住区的改造,优化既有住区改造的步骤,推进住区改造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