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李彦伯 《华中建筑》2014,(7):180-183
建筑学教育的创新一直在被强调,国际化教学、参数化设计等都为传统的建筑学教育注入新的元素。该文基于对同济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两个建筑学教学实践样本的平行阅读,对比其课程设置中课题对象、组织过程、实施手段、成果形式、教学目标等环节,并从建筑学课程所需达到的训练效果、建筑学的教授途径以及建筑学学科培养目标等三个方面对建筑学教育中的创新进行反思,强调应从建筑学的学科本质与特性出发,不断探索建筑学教育的创新之道。  相似文献   

2.
1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现状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是对该项专业的办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成果进行的专项评价,也是我国建筑师执业注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2年开始,我国开展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的评估工作,经过15年的专业教育评估,目前我国已有33所高等学校通过了建筑学专业教育的本科学位评估,其中18所学校通过  相似文献   

3.
丁沃沃 《新建筑》2007,(6):11-13
建筑学研究生教育仍属职业教育的范畴,故必须通过国务院制定的职业教育评估标准,这就意味着建筑学教育有了已经设定的基本目标,形成了教学体系的规范性特质。另一方面,建筑教育的特色是建筑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教育的特色主要反映在教学体系的特色上。南京大学建筑学院依托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根据研究生生源的特点,探索自己的有特色的建筑学研究生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2013年5月14日至16日,受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派遣。以西南交通大学沈中伟教授为组长的评估视察小组对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进行了评估视察。5月18日,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在中央美院召开。会议审议了各评估视察小组的报告,经投票表决,包括昆明理工大学在内的9所院校的建筑学专业通过教育评估。  相似文献   

5.
刘长春  徐星 《建筑》2021,(21):78-80
建筑学专硕已经逐步成为建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式,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其更注重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筑学专硕的师资应具有"双师型"特征,其培养模式多元,设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产教融合的建筑学专硕培养模式之一.苏州柯利达装饰研究生工作站通过多种途径,对进站研究生进行一体化设计、BIM应用、装配式建筑、装配化装修等专业知识与能力教育,并通过安排研究生参与竞赛、公益项目等,多渠道进行德育教育,达到了较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长春  徐星 《建筑》2021,(21):78-80
建筑学专硕已经逐步成为建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式,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其更注重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筑学专硕的师资应具有"双师型"特征,其培养模式多元,设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产教融合的建筑学专硕培养模式之一.苏州柯利达装饰研究生工作站通过多种途径,对进站研究生进行一体化设计、BIM应用、装配式建筑、装配化装修等专业知识与能力教育,并通过安排研究生参与竞赛、公益项目等,多渠道进行德育教育,达到了较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7.
建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学专业学位(硕士)的设立对于加速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由于建筑学专业学位具有与工学学位不尽相同的特点和要求 ,并非名称的更换那样简单 ,如不结合其特点进行培养 ,可能会有违设立建筑学专业学位的初衷。本文针对国内大多数院校目前所沿用的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提出“多题目、全过程、抓重点、找问题、两结合”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堪培拉协议>的签署,建筑学专业教育国际互认的大幕已经正式拉开,这也是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与国际接轨迈出的一大步.我国从1988年8月建设部批准关于建立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与建筑教育评估的建议,并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拟定了"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到今天已经走过了20年的时间,已经有37所学校,通过了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有20所学校通过建筑学专业硕士教育评估,我国的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特色,建立国际间的建筑学专业教育互认是我们多年来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孙一民 《新建筑》1999,(5):60-61
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建筑院系教育评估已基本制度化,建筑学学士和硕士专业学位正式颁授,建筑师注册制度初步建立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与此同时,建筑师的职业环境在发生转变,建筑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难题。反观我们正在形成的体系,显然,新旧问题正在影响着建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学位制度与体系现行建筑学硕士学位体系的建立使我国建筑设计学科的研究生教育纳入了一个统一的模式,5年的建筑学学士(BachelorofArchitectu…  相似文献   

10.
求实与创新——南京大学建筑教育多元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国内外建筑学教育发展背景作了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建筑教育学所面临的问题,重点对南京大学建筑教育实践做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宋昆  赵建波 《建筑师》2014,(7):5-11
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论文在解读教育部和住建部相关指导文件, 比对国际建筑学专业教育常规做法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学制年限、教学框架、主干课程 等方面探讨了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并结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教学特点,初步 建立一套适应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教学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要梳理了大学通识教育的源流,作者阐述了建筑学自身所具有的通识性及其学科特点。大学通识与学科通识是建筑学本科通识教育的两个重要层级,通识教育应贯穿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基于这一认识,文章讨论了建筑学本科人才培养中通识教育所面临的五个主要问题及其策略。  相似文献   

13.
对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筑学研究生受专业影响,其整体科研能力偏弱。随着新工科建设的开展,如何提高建筑学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选用一款学习向量量化(LVQ)人工神经网络,尝试建构建筑学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评估模型,并对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泛化能力测试。研究显示LVQ模型较为简洁易用,评价结果也较为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4.
论文指出了依托地域背景设置建筑学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简要分析了作者所在学校建筑学专业所做得一些教学探索,并以该学校建筑学专业的特色课程"风水客家建筑"为例,对该门课程进行系统阐述,总结有益的经验,从而为具有地域文化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8)
综合国内外会计专业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研究文献可知,国外学者认为在高等教育服务中,学生期望与感知的差距现象较普遍,但针对高校学生对高校满意度的研究没有统一的定论。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研究生对学校生活满意度最低,不同类别的研究生对教育的满意度也存在差异,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不容乐观。提出高校应为会计研究生创造更多的学术研究活动机会,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建筑》2018,(6)
建筑教育在经历"布扎"与"包豪斯"体系之后,开始将研究作为其基本方式之一,即以研究的视角看待建筑设计,寻求建筑教育的新突破。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通过开展建筑学研究方法教改实践、构建纵向介入、横向关联的课程体系,提出建筑学研究生教育应适当介入跨学科知识,拓展多元化的研究问题。同时将定性、定量研究方法作为一种手段与建筑设计进行关联和应用,希翼为本院建筑学研究生后续开展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由国家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天津大学承办的"2008年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建筑学名师讲堂)"7月13日至31日在天津大学首次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40余所高校建筑专业的在校优秀研究生、博士生及青年骨干教师等共计150余人经所在院校推荐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时间为期三周,经过课程考核成绩合格者将颁发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统一印制的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结业证书,并可在所在研究生培养院校获取2~4学分.  相似文献   

18.
自1996年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针对中国建筑学研究生教育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解剖与分析,通过研讨与比较研究,我们作出如下论断: 1定位的偏差 中国的建筑学专业大部分设置在工科院校,其培养模式大多在工科教育框架下进行,出现了重研究、轻设计的现象.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走向设计单位,与本科毕业生相比,设计能力并无明显质的变化.定位的偏差与培养目标的脱节,导致整体研究生教育的水准偏低.  相似文献   

19.
张骐跃  单踊 《建筑学报》2022,(7):107-112
作为我国建筑学教育的开端,民国时期的建筑学在政策上被列于工学之下,明确了我国工学建筑的正统地位,而以传统工匠体系为基础的职业建筑学教育由于不属于高等教育范畴而被排除在视野之外,成为民国建筑教育版图的缺失。随着艺术类院校在1930年代前后加入建筑办学的行列,产生了将学校的办学性质等同于教学性质的误判。旨在明确职业建筑教育的存在与价值,完善民国建筑教育版图,以教学性质为线索,通过可视化的图像表达还原这一时期建筑学教育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本科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形势下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总结分析,指出了建筑学专业教育模式改革的急迫性,进而探索与建筑学专业教学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并介绍了笔者及其所在学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