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雨水径流量控制、防止地下水质污染、充分利用雨水等方面,阐述了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设计目标,并探讨了公园体系及绿地的规划设计方法,对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和解决城市洪涝灾害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琦 《砖瓦》2021,(2):57-57,59
城市公园设计是海绵城市构建主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城市雨洪及生态问题的关键。以昆山门球场公园设计为例,对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城市公园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地形、水体、建筑、植物、道路等几个方面入手,使该绿地成为具有雨水调蓄功能的公共绿地,给居民营造出以游览观赏、安静休憩、休闲放松兼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绿地。  相似文献   

3.
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了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积极成果。重庆于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经过多年的探讨,结合自身山地城市的特征,通过建(构)筑物立体绿化、山地公共海绵系统和活水海绵系统,共同构建由高到低逐级消纳雨水的山地立体海绵系统。文章通过对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希冀为其他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载体之一,相较于城市绿地中的城市广场用地、城市附属绿地、城市防护绿地,城市公园绿地具有较高的雨洪管控潜力,但因现行的城市公园绿地海绵改造建设过程中缺少对选址和时序的考量,造成其雨洪管控能力未能有效发挥.为充分发挥城市公园绿地的雨洪管控能力,研究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市公园绿地海绵适...  相似文献   

5.
《低温建筑技术》2016,(10):33-35
由于我国城市化发展迅猛,原有的雨水排水系统设施陈旧落后,导致许多城市发生严重的内涝问题,因此我国大力推行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措施来组织排水,这些措施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公园。但因城市并没有大面积的公园绿地,口袋公园成了城市微小气候调节的重要节点。海绵城市的建设会影响区域的微气候变化,利用这些措施调节微气候会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生活品质,而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微气候研究尤其是寒地地区尚属空白,因此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综合管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需统筹协调城市开发建设各个环节。城市绿地系统是构建海绵城市体系的重要载体,绿地系统规划结合低影响开发的控制指标和技术措施,分别对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其他绿地等用地类型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通过研究发现绿地系统在海绵城市体系认识中存在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7.
海绵城市体系的构建更加注重对城市中水的利用,能够将传统的排水方式"外排"变为"内蓄"。这种体系更加注重对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本文以盘锦市湖滨公园为例,对海绵城市体系下大型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旨在通过发挥公园绿化区域的作用,规划设计出雨水调蓄系统。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大力倡导建设海绵城市的背景下,针对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容易忽视的雨洪管理等情况,通过对低影响开发技术梳理和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结合临沂市人民公园LID改造案例,提出构建海绵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要素,完善城市公园生态雨洪方面的功能,为城市公园规划建设和改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于冰冰 《建筑施工》2021,43(8):1608-1609
介绍了下沉式绿地、海绵城市的概念,并结合某具体项目的实际建设需要,提出创新方案,对下沉式绿地的造型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将绿地建设为带有雨水收集作用的城市森林、城市湿地,使其总体布局契合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的建设理念.结合下沉式绿地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下沉式绿地的实践价值,对环境保护、景观品质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尺度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贵安新区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充分发挥月亮湖景观公园开敞空间大、自然山体植被多、新建绿地广等优势,对雨水起到吸纳、蓄渗和缓释的作用,对月亮湖景观公园给水排水、道路及驳岸工程、水环境等进行了设计。通过建设雨水收集池、植草沟、雨水花园、超标雨水排放系统以及下凹式绿地,有效控制了雨水径流,形成了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景观公园海绵城市系统。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与建设理念,从下沉式绿地、雨水收集系统、透水混凝土、珍珠岩材料等角度,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几种途径与方法,指出海绵城市的建设是解决我国水环境问题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阐述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对于城市公园建设的意义,从雨水花园、植草沟、调蓄水塘三方面,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并总结了公园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具体应用措施,以促进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张杨  李兵 《中国市政工程》2016,(4):44-45,102,103
"海绵城市"是国际化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在国内的创新和发展。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应与城市总规、控详规、防涝规划、水系规划、绿地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及排水规划相结合,以城市降雨与径流控制率分析、初期雨水污染分析为基础,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雨水管网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相似文献   

14.
唐晓会 《重庆建筑》2015,(12):62-63
海绵城市自身的调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城市内涝灾害发生频率,并在需要时提供可利用的雨水资源。2015年重庆被确定为试点城市之一。该文分析重庆市气候及城市特点,总结当地海绵城市建设现状,最后提出重庆作为山地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城市排水系统规划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重庆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地LID设计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典型的山地城市,其山地条件增加了径流流量、流速、水质的控制难度,降雨条件增大了径流就地消纳和利用的难度,土壤条件增大了低影响开发工程设施的建造难度,针对上述地域性挑战提出山地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地LID设计的主要应对策略,梳理出山地城市绿地的LID设计简要流程,探讨了公园绿地、广场绿地、道路绿地、居住绿地等主要类型在典型坡地条件下的LID设计方法,旨在为山地城市绿地的LID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海绵城市建设应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雨水管网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3个系统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元素。3个系统相互结合,共同构建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海绵城市工程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领域.在公园绿地建设中应用海绵设施,降低城市地块的雨水排放压力,削减雨水径流污染排放量,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利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以玉溪大河下段3号地块的设计为例,应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采用了多种海绵设施处理场地内雨水径流,使场地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8.
针对武汉地区降雨量大的特点,分析了城市雨水径流利用的可行性,结合海绵城市的相关理念,对武汉黄家湖大学城雨水利用系统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以绿地建设、雨水景观利用为核心的雨水综合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9.
海绵城市的建设应以城市气象降雨资料为基础,分析降雨控制率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相关要求,得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可选择径流总量控制作为首要的规划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20.
海绵城市的建设既能改善我国逢雨必涝的现状同时又能利用雨水资源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其意义十分重大。主要从小区地块、市政道路、景观绿地、雨洪系统等方面着手,通过全区域、多层次、全过程对雨水进行收、净、渗、蓄的综合利用,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