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云南某锌厂提供的复杂挥发窑渣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H2O2-H2SO4水溶液体系常压条件下协同浸出其中的有价金属。以In、Cu及Zn浸出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H2O2用量、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In、Cu、Zn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2O2(30%)用量0.6 mL/g、硫酸浓度3 mol/L、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2 h、液固比6∶1条件下,In浸出率93.92%、Cu浸出率89.84%、Zn浸出率66.49%。浸出渣中贵金属Ag含量大于0.01%,富集比3.23,初步实现了窑渣中有价金属的分离与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锌窑渣综合回收利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锌窑渣含有浸出渣处理后残留的银、金、铜、镓、锗等有价金属,是有回收价值的综合利用物料。本文总结了锌窑渣综合回收利用的现状,介绍了目前锌窑渣处理的几种研究方法,并指出了采用选矿的方法和微波法处理锌窑渣,具有节能减排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3.
《矿冶》2014,(6)
锌冶炼过程中产出的窑渣含Ag、Au、Cu、Zn、Pb、Fe、C等多种有价元素。根据窑渣中有价元素的物相和嵌布特点,采用浮选的方法进行回收,获得煤精矿品位69.45%,回收率90.03%,发热量25.5 k J/kg,银精矿含Ag 1041 g/t、Au 6.7 g/t、Cu 3.1%、Zn 9.0%,回收率分别为Ag 77.60%、Au 65.93%、Cu74.76%、Zn 53.68%。  相似文献   

4.
欧也斐 《矿冶》2014,23(6):59-62
锌冶炼过程中产出的窑渣含Ag、Au、Cu、Zn、Pb、Fe、C等多种有价元素。根据窑渣中有价元素的物相和嵌布特点,采用浮选的方法进行回收,获得煤精矿品位69.45%,回收率90.03%,发热量25.5 k J/kg,银精矿含Ag 1041 g/t、Au 6.7 g/t、Cu 3.1%、Zn 9.0%,回收率分别为Ag 77.60%、Au 65.93%、Cu74.76%、Zn 53.68%。  相似文献   

5.
某锌浸出渣中含银228.24g/t,该浸出渣具有粒度细、酸性强、银的物象分布复杂等特点。针对该浸出渣,实验采用添加乳化煤油选择性絮凝矿浆中的微细颗粒增大表观粒度,并通过洗矿调节矿浆PH值以及降低矿浆中锌离子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在PH=5.47的条件下,以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丁铵黑药为捕收剂,MIBC为起泡剂,采用一粗二扫浮选工艺流程,可获得含银3439g/t,回收率为76.54%的浮选精矿。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含锌渣尘中有价金属回收利用技术的发展,对资源量大、富含铁酸锌的钢铁厂电炉粉尘和湿法浸锌渣等2类典型二次锌资源,从综合利用原理、技术路线和利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评述。指出了矿相重构是实现电炉粉尘和湿法浸锌渣综合利用的有效方法。电炉粉尘主要有价组分为锌和铁,矿相重构处理后宜采取选矿法分离出锌组分,剩余产物应返回炼铁工序,实现在钢铁厂内循环利用;湿法浸锌渣主要有价组分为锌、铁、镓、铟、银等,矿相重构处理后根据元素走向,采取选矿和湿法提取相结合的方法,在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前提下,重点实现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7.
8.
氰化浸出渣中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浮选精矿氰化浸出渣的综合回收研究,得出了有效利用氰化浸出渣中的有价金属的方法,即经过再磨再选,可以使其中的Cu、S、Au、Ag等有价金属得到有效回收,寒一步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从浸锌渣中综合回收有价元素的研究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世界上从浸锌渣中回收有价元素的主要方法进行了述评 ,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并为综合回收浸锌渣中有价元素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湖北黄石某锌挥发窑渣中的有价金属是Fe、Ag,Fe含量为43.10%,银含量为208.00 g/t;非金属成分C含量为11.91%.为高效回收其中的C、Ag、Fe,在实验室进行了以浮选脱碳—浮选选银—磁选选铁流程为主的试验.结果表明:①试样采用1次浮选脱碳、1粗1精1扫闭路浮选选银、1次弱磁选选铁,获得了C含量80.0...  相似文献   

11.
某冶炼渣含有较多的铅、锌、银等有价金属元素,具有综合回收利用价值。冶炼渣中铅主要以单质铅和硫酸铅存在,锌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银则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呈微细粒嵌布。实验证明,采用浮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锌,重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铅和银。采用优先浮锌后重选回收铅银的选矿试验流程,最终可获得锌品位46.56%、回收率53.71%的锌精矿以及铅品位54.11%、回收率为44.47%和银品位1600g/t、回收率为42.39%的铅精矿,使有价金属铅锌银都得到了一定的富集,实现了二次资源的综合回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转炉渣中有价金属的选别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选矿厂的选别工艺回收转炉渣中的有价金属,不仅能减少对冶炼过程中的不利影响,而且可提高冶炼能力。文章在阐述影响炉渣浮选因素的基础上,推荐了选别流程,介绍了选别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煤为还原剂, 对铬盐生产中产生的废渣进行还原, 按铬渣∶大河煤∶石英砂配比为25∶5.5∶2.5冶炼铬盐废渣时, 冶炼情况良好, 可以回收85%左右的铬。高温碳还原法可有效处理无钙焙烧工艺产生的铬盐废渣。  相似文献   

14.
氰化尾渣综合回收有价金属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介绍了矿物表面的电性与可浮性的以用有代表隆的黄金矿山氰化尾渣用浮选法进行综合回收的工艺,重点对广东河台金矿氰渣浮铜的研究及生产实践进行总结,提出了氰渣浮选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炼锌渣中回收有价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炼锌渣工业上往往直接排放形成固体废弃物;采用选矿工艺回收铁、金银、炭粉,尾矿作为水泥熟料填料,实现无尾矿工艺;综合回收不仅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6.
模拟pH值分别为4.0、5.6、7.0酸雨干湿交替淋溶(对应pH4.0、pH5.6、pH7.0处理组)和pH=4.0雨水持续淋溶(CL pH4.0处理组), 开展50 d锌挥发窑渣柱淋溶实验, 研究渣中Cd、Cu、Pb、Zn释放和赋存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pH4.0处理组在整个淋溶期间Pb的释放较高, 淋溶第35~50 d促进Cd、Cu和Zn释放。pH4.0和CL pH4.0处理组淋出液Cd、Cu、Zn浓度均在前期第5 d达到峰值, pH5.6和pH7.0处理组于第10 d达到峰值。各处理组淋溶50 d后淋出液中Cd、Cu、Pb和Zn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50~1 438、1.88~234、1.30~5.96和15.2~120 mg/L, 远超GB 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1 500~14 380、3.76~468、1.30~5.96和7.60~60倍。淋出液Cd浓度较高与其渣中高比例活性态相关, 且酸雨淋溶会促进Cu活化。矿物溶解控制重金属元素溶出释放, 淋溶后PbSO3衍射峰消失, Cu和Zn赋存矿物衍射峰强度降低。酸雨淋溶下锌挥发窑渣中重金属具有较大环境风险, 需加强降雨淋滤污染防治管控。  相似文献   

17.
宁继来  郑永兴  胡盘金  庞杰 《矿冶》2020,29(3):18-24
随着锌资源供给矛盾日趋紧张,对于二次锌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已成为选冶领域研究的热点。根据目前国内外锌资源的选冶现状,在总结锌冶炼渣常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采用选冶联合方法处理锌冶炼渣的研究进展。认为传统的冶金或单一选矿方法从废渣中回收有价金属虽然有其优势,但也存在着诸如成本高、有价金属回收效率不理想、环保效果差等不足。比较而言,选冶联合方法可针对不同锌冶炼渣的成分及结构特点,结合各种技术优点,更加灵活地处理废渣,从而实现资源的综合回收,是未来二次锌资源回收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废渣矿物组成较为复杂,并有较多玻璃质、微晶质和不同矿物的过渡相存在。废渣中锌主要分布在硅酸盐和锌铁尖晶石中;铅含量低,主要以铅矾形式存在;铁的主要物相为赤褐铁矿和硅酸铁;废渣含碳量高,烧失量较大。根据废渣含锌量及浸出毒性结果,将废渣分为两类处理。锌含量低且浸出毒性在国标规定范围的这一类废渣,金属回收价值不高,可作为建筑材料的原料(如水泥、混凝土及烧结砖)。另一类锌含量较高或浸出毒性超出国标规定范围的废渣,进行还原焙烧回收有价金属,90%以上的Zn和85%以上的Pb挥发进入烟尘,得到锌铅含量低且浸出毒性在国标规定范围的残渣,可用于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19.
采用稀硫酸清洗和分段还原浸出相结合的全湿法工艺对锌电解阳极泥中有价金属元素进行综合回收处理,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硫酸加入量和葡萄糖加入量等工艺参数对阳极泥中锰的浸出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稀硫酸清洗,锌电解阳极泥中锌脱除率达98.41%;在液固质量比4∶1、反应温度120 ℃、反应时间60 min、硫酸加入量1.4 g/g、葡萄糖加入量0.17 g/g的条件下,锰浸出率达97.87%;得到的残渣为富银硫酸铅渣,渣中铅含量61.45%,银含量2 224.63 g/t,实现了锰和铅、银的分离,获得硫酸锰溶液和富银硫酸铅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