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雨昕  任云英 《当代建筑》2023,(11):128-132
作为承载历史记忆的文脉空间,西安回坊展现出多元化的市井生活场景。本文立足于历史地理学理论,从时空维度廓清回坊的空间演变规律,融合人的活动路径,并提取文化感知因子,凝练出历史街区的核心空间特色,为西安回坊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实质性依据。  相似文献   

2.
内城街区承载着居民的情感记忆,是展示城市人文底蕴的魅力空间.以西安回坊作为内城街区的典型代表,通过引入社区营造理论的多元视角,归纳西安回坊活力在“人、文、地、产、景”五方面的具象特征,探析了内城街区活力旁落的原因和社区营造激发活力再生的途径.研究发现:居民的日常生活、社区的文化认同、场所的连续统一、业态的多元包容和生境的丰富体验,是西安回坊富有活力的重要原因.基于此,针对西安回坊面临因原住民流失、地域文化消解、场所空间凋敝、业态特色渐失、生境展示乏力所致的活力危机,提出以文化自信为指引,以居民需求为先导,以文化传承为核心,从场所、产业和生境入手的社区营造途径,促进活力再生.  相似文献   

3.
西安鼓楼回坊是伊斯兰文化、回族重商特性和中国古代城市坊里空间制度有机结合的独特的城市文化景观。本文通过对西安回坊族群渊源的考查,重点就回坊雏形空间的萌发条件和雏形空间的形态特征进行深入探析,揭示了西安鼓楼回坊的形成与西安城市变迁及西安回族族群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廓清了历史图景中西安鼓楼回坊的空间源起,并进一步印证西安鼓楼回坊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赵波  王伯元  屈波  蒙雨馨  赵思妍  张檬 《居业》2021,(9):108-109
西安回坊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民族型历史文化街区.历经多年,西安回坊区域物质空间逐渐呈衰败趋势,其建筑老旧、公共空间缺乏、交通拥堵等问题严重,极大的影响了西安城市形象和旅游形象,对西安回坊的更新改造提升已经刻不容缓.鉴于西安回坊民族结构多样、社会结构复杂、利益主体多元的局面,本文开展了基于6种更新模式的民族型历史街区的更新研究,以期为西安回坊的更新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化空间是非物质遗产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中文化空间最丰富的地区,如何对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空间进行保护和延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尝试以历史文化街区生活的主体“居民”作为文化空间的主体要素,进行居民之间以及居民与空间、文化之间关系的深入探究和表达,并从居民关系网络、空间网络和文化网络三个维度进行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空间的网络模型构建和网络特征相关测度的解析,基于此提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空间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6.
李祯 《古建园林技术》2020,(148):73-77转83
东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汉中市目前现存规模最大,传统风貌保留最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本文首先通过历史文献阅读和现状调研,分析了东关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道路变化,其次从图底关系、空间界面、空间尺度、空间节点等四方面剖析了街巷空间形态特征,最后对东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两街六巷”鱼骨状街巷空间的保护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下空间开发对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有着特殊的优势,对其进行资源质量评估是利用地下空间开发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条件之一。文章通过对历史街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历史街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各自不同的特征,利用隶属度表和隶属函数法,确定单项指标的隶属度,采用多层次、加权平均型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评估模型,并以扬州老城区东关历史街区为实例进行了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8.
杨俊宴  史宜 《建筑学报》2015,1(2):119-124
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社会空间特征进行深入解读,结合地方实践经验,提出基于"微社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模式,以"微社区"的形式划定街区内的基本社会空间单元,以达到在规划中保护街区居民社会生活的目的。结合广州市和平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从街区更新策略、社区组织策略和实施保障策略的角度入手,探讨"微社区"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历史街区更新是推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城市历史街区更新采取的策略多源自感性认知,如何根据定量化分析指导更新策略是目前学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句法与网络数据分析手段,建立拓扑模型,对街道空间进行空间句法解读,预测道路流量并利用热力地图进行校验;结合城市POI数据对历史街区空间特征与景点分布特征、商业布局进行耦合性分析并识别几类特征空间,归纳总结问题区域和潜力区域。结果表明:什刹海历史街区的街道可达性与商业网点分布基本耦合,与景点分布耦合性较差;德胜门内大街、定阜街等街道附近具有较强商业潜力,前海北沿、前海东沿、银锭桥胡同、万年胡同等街道附近存在游客流量过大的风险。针对上述街道空间提出空间改造和空间利用优化建议,为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更新和活力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记录着城市历史发展的进程,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均面临着重大挑战。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是长春市伪满建筑群的典型街区,同时是长春市当前留存较多历史遗产和文化内涵,能够体现长春伪满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然而近年来,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功能结构失衡,活力衰退的困境。本文从保护历史建筑、重塑空间格局肌理、打造公共活力空间以及特色文化基因植入等方面对该历史文化街区的的保护与更新提出了建议,使街区成为城市的活力地段。使得作为长春名片的伪满文化能够获得新的生命力,以不同的形式重新融入到城市中去。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街区是个极具"空间特征"的场所,它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原生生活特质,展现了城市环境的多样性,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感与场所感。本文立足现状调研,结合集美学村这一独特的"学城型"历史文化街区概况和其空间形态发展历程,在理解其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石鼓路街区为代表,对其从街巷格局、功能分区、街道空间、环境、立面、断面、第一/二次轮廓线、风貌保护建筑等方面进行空间特征分析,并从使用人群需求角度提出街区保护和发展策略,以期改善石鼓路街区环境,促进发展,助力延续城市文脉。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街区较完整地体现出地区特有的建筑样式、空间序列和商业环境,并不断地进行演变与发展,其中的商业空间通常是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中最为活泼与最具特征的空间。本文以南昌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商业空间为例,探讨了现代商业与历史街区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临海古城十伞巷街区改造为实证,从历史文化街区文脉保护及传承为视角,解析历史文化街区文脉与街区空间营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文脉要素的提炼,探索历史文化街区文脉传承、街区空间活力复兴及可持续发展之策略。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城市整体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既要体现对真实历史文化遗存和完整传统风貌的保护,又要充分重视对政策机制、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民生等相关因素的协同发展。社会—空间视角是在过程与机制、结果与影响、策略与方法、目标与愿景等方面,对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过程中社会与空间问题的综合思考。探讨了在北京老城整体环境、不同历史街区以及居住院落内部等不同空间层次和尺度上,在社会—空间问题上表现出的不同特征与难点,提出了重塑空间秩序与功能结构调整相结合、空间保护利用与社会结构梳理相结合以及空间行动单元与社区多元治理相结合的多元化、精准化、长效化的整体保护策略建议,并使之纳入北京老城整体保护的战略框架之中,有效推动历史街区保护理念的完善与实践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对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活跃度影响因子进行研究,以天津五大道地区为例,通过对城市路网线段模型的多尺度半径数据分析和现场调研,阐述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空间网络结构中的地位,进而对空间句法整合度、穿行度等参数和实测人流量的相关度进行回归分析,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人、车流在空间中的分布规律,从而归纳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活跃度的影响因子,提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资源利用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碑林历史街区作为西安市仅存的两个历史街区之一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论文基于分析碑林历史街区形成的原因从空间布局、肌理特点、空间尺度和平面形态四个方面研究碑林历史街区空间形态特征,为西安城市历史街区更好的得到保护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传统商业街区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者.以青岛市中山路历史街区为例,引入空间句法的理论,通过对其空间形态的定量分析,解读其空间特征并归纳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对青岛市中山路历史街区的更新策略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对传统商业街区的更新改造活动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使其特色历史文化得到充分的发挥,商业经济效益得到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师宏儒  张涵  李军环 《华中建筑》2010,28(12):144-145
该文从研究大同古城历史街区的街坊格局入手,通过对里坊、街巷及院落空间特征的分析,探究出历史街区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因素,目的是为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街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城市文化的集中反映,对塑造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不仅要保护其物质层面的遗产,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其造血功能,使其成为生机勃勃的活态城市遗产,而非"物质躯壳"。本文以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在研究国内外历史街区更新理念的发展的基础上,以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再生的视角,梳理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变迁的特征、影响因素与历史街区空间重构等核心问题与困难,并通过实践研究从历史街区更新的价值认知和更新技术判定为技术手段,继而提出了"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苏州市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为例,调研分析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过程中出现的旅游绅士化现象及其影响。对平江路原住民(包括已搬迁的原住民)、更新后入驻的商户、游客等不同人群分别进行访谈和问卷调研,从街区社会群体结构的转变、对多元社会群体影响的差异、被置换阶层的社会空间特征3方面分析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绅士化产生的社会空间影响,并对未来旧城更新规划提出改造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