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改良Brooks技术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对健康青年男性进行上颈椎(枕骨底~C3)CT薄层扫描,建立健康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再构建齿突Ⅱ型骨折伴寰枢椎不稳模型,并在该模型中模拟改良Brooks技术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分析前屈、后伸、侧曲及旋转工况下上颈椎各节段的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2,3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4月~2013年3月,采用C2,3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患者8例。根据Levine分型标准Ⅱ型骨折6例,ⅡA型骨折2例。手术均采用OASYS内固定系统,并在C2,3椎板及关节突间植骨。为确保安全及准确,所有操作在C形臂X线机导航下完成。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采用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及CT扫描评估固定融合节段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结果8例患者颈椎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及椎动脉损伤。术后1例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后愈合。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C2,3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以复位骨折并使之达到骨性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寰枢椎失稳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寰枢椎椎弓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10年3月对收治的32例寰枢椎失稳患者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治疗,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8~66岁,平均42.5岁;齿状突骨折18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7例,Jefferson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致寰枢椎不稳3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寰枢椎半脱位或失稳。术前JOA评分4~14分,平均(9.1±0.3)分。术前完善颈椎X线(包括动力位片)、螺旋CT三维重建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在CT轴位片上对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点、置入角度及钉道长度等数据进行测量,并行颅骨牵引术。手术在全麻下进行,直视下完成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复位和植骨融合,植骨块被向后预弯的横联紧紧卡压于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棘突之间。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32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螺钉128枚,无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发生。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11~17分,平均(15.9±0.2)分,平均改善率为86.1%。骨折的齿状突均完全愈合,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和松动。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有效方法,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相对安全方便、融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Ⅱ型齿突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7年3月对13例Ⅱ型齿突骨折患者以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其中6例伴脊髓受损症状。结果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6—32个月);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所有患者寰枢椎均融合。6例脊髓受损患者术前JOA评分为10.1分(9.2~11.8分),术后2周JOA评分为15.6分(15.2~16.8分)。结论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Ⅱ型齿突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枢椎椎弓根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Hangman骨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枢椎椎弓根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Hangman骨折患者28例。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6例,Ⅱ型17例,Ⅱa型5例。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D级3例,E级7例。取C2侧块中点为进针点,根据C2椎弓根的内缘和上缘走行确定进针方向,向头侧倾斜25°~30°,向中线倾斜30°~35°。应用测深器确定螺钉长度,一般为24~30mm。结果:术中未发生椎动脉损伤及其他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随访4~48个月,平均20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所有骨折均在术后6个月愈合,颈椎活动范围接近正常,未出现颈椎不稳和螺钉松动。结论:单节段枢椎椎弓根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可使Hangman骨折获得良好的即刻稳定性,且较少干扰上颈椎的生理功能。其适应证应限于骨折可复位的病例。  相似文献   

6.
背景:随着新型内固定器械的出现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脊柱创伤的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28例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分别给予Sextant或Viper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8.54±7.2)岁]和传统切开内固定组(开放组)[共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1.34±9.1)岁],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疗效情况(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12.5±5.4)个月。微创组较开放组不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术后伤口引流量显著减少,而且肌酸激酶升高程度明显减低,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术后功能恢复明显(P〈0.05)。所有患者术后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椎弓根钉置人准确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经皮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对伤椎畸形矫正程度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7年6月在广西骨伤医院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的25例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寰椎侧块移位(LMD)、枢椎椎体下缘中点到基底线垂直距离(R-J线)、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等指标及改善率,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骨折愈合、功能活动等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6 ~ 72个月,平均41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手术时间为80 ~ 120 min,平均76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 ~ 300 mL,平均150 mL。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LMD、R-J线、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例术前Frankel分级D级患者恢复至E级;其余24例仍为E级。术中2例患者在剥离寰椎后弓下缘时损伤静脉丛,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术后1例患者CT检查示螺钉突破椎弓根内侧骨皮质,但无神经症状。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未见明显复位丢失,钢板内固定在位、牢靠。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寰椎骨折可有效维持枕-寰-枢复合体高度,维持寰椎环完整性及稳定性,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对2003年6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21例寰枢椎不稳患者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男14例,女7例;年龄28~66岁,平均42.5岁.齿状突骨折10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4例,Jefferson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3例,类风湿关节炎致寰枢椎不稳4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寰枢椎半脱位或失稳.患者术前JOA评分4~14分,平均9.1分.结果 21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螺钉84枚,无一例患者发生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有5例出现静脉丛出血.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11~17分,平均15.9分,平均改善率为85.1%.骨折的齿状突均完全愈合,植骨块全部融化,无内固定断裂和松动.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有效方法,具有固定牢靠、短节段固定,操作相对安全方便、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对2003年6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21例寰枢椎不稳患者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男14例,女7例;年龄28~66岁,平均42.5岁.齿状突骨折10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4例,Jefferson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3例,类风湿关节炎致寰枢椎不稳4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寰枢椎半脱位或失稳.患者术前JOA评分4~14分,平均9.1分.结果 21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螺钉84枚,无一例患者发生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有5例出现静脉丛出血.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11~17分,平均15.9分,平均改善率为85.1%.骨折的齿状突均完全愈合,植骨块全部融化,无内固定断裂和松动.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有效方法,具有固定牢靠、短节段固定,操作相对安全方便、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对2003年6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21例寰枢椎不稳患者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男14例,女7例;年龄28~66岁,平均42.5岁.齿状突骨折10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4例,Jefferson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3例,类风湿关节炎致寰枢椎不稳4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寰枢椎半脱位或失稳.患者术前JOA评分4~14分,平均9.1分.结果 21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螺钉84枚,无一例患者发生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有5例出现静脉丛出血.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11~17分,平均15.9分,平均改善率为85.1%.骨折的齿状突均完全愈合,植骨块全部融化,无内固定断裂和松动.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有效方法,具有固定牢靠、短节段固定,操作相对安全方便、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伴有神经根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不同节段胸腰椎骨折伴有神经根损伤患者30例,采用微创通道下神经根减压结合经皮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8~61岁,平均42岁。骨折节段及神经根损伤节段为T11~L3,均为单节段神经根不完全损伤,无脊髓、圆锥或马尾损伤。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及Cobb角,评价骨折椎体复位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29分)评价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神经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无明显手术并发症。随访12~42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X线片提示螺钉位置满意。末次随访X线片提示所有螺钉无错位且无断钉。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伴有神经根损伤的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满意,且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小切13单侧固定的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4月至2005年12月采用旁正中入路下小切口(长约3 cm)TLIF结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43例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38~71岁,平均49岁.均为单节段手术,其中L3~43例,L4~527例,L5~S113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情况,分析相关并发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和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价疗效,并且通过影像学检查对椎间隙不同部位高度、术后椎体间融合情况以及手术邻近节段的退变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术中出血最约150 ml,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随访时间46个月,ODl分值由术前的(60±10)分下降到末次随访时(12±4)分(P<0.01),JOA分值由术前的(9.6±2.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23.8±2.O)分(P<0.01),最终疗效评价优良者占86%.椎间隙腹、背侧高度均有显著提高,末次随访总融合率为94%,相邻节段影像学观察退变发生率为17%.未发现继发性脊柱侧弯,螺钉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 旁正中人路下小切口TILF结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创伤小,经济方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改良金属网格定位器经皮微创和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单椎体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无神经症状的单椎体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改良金属网格定位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5例(微创组),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5例(开放组)。记录2组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钉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X线片上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评估恢复及矫正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2 ~ 21(16.1±2.4)个月。微创组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置钉准确率为95%,开放组置钉准确率为9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微创组优1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2%;开放组优13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8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1例腰背部出现皮下血肿,嘱患者仰卧位并对症治疗后血肿自行吸收;其余患者未发生类似情况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改良金属网格定位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单椎体胸腰椎骨折疗效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相当,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点,改良金属网格术中定位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非融合外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均采用脊柱外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进行微创非融合治疗,25例中,男15例,女10例.比较术前、术后3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局部后凸角、椎体高度丢失率,评价该微创术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得到平均14个月的随访(12~2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00 min(60~13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5mL(35~120mL).仅1例出现皮下感染,经过2周换药后治愈;螺钉弯曲4枚;无椎体感染等发生;平均术后120 d拆除外固定支架;无神经损伤并发症.术后3d、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局部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皮微创非融合外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应用自行设计的微创器械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并伤椎置钉与传统后路切开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5年1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23例,女15例;年龄28~57岁,平均40岁.采用自行设计的微创器械行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固定19例(经皮组),切开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19例(切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的恢复情况、平均复位丢失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3~28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术中出血量比切开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的改善情况较切开组为优,伤椎前缘高度复位丢失率明显低于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均末出现医源性神经根损伤.结论 与传统后路切开短节段固定比较,应用自行设计的微创器械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并伤椎置钉具有损伤小、复位效果好、固定可靠等优点,疗效满意.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clinical effects of percutaneous short segment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of the injured vertebra with self-designed device and conventional posterior open surgery for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8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From November 2005 to December 2006,they were treated with the posterior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 of the injured vertebra with our self-designed minimally invasive device (19cases) and conventional posterior open pedicle screw fixation (19 cases),respectively.The 2 operative method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operation time,bleeding volume,anterior height of the injured vertebra,Cobb angles of kyphosis,loss of correction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 13 to 28 months (mean,24 months) .The mean operation time for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was 108.2 minutes which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for the open group( 106.5 mintes) (P >0.05 ).The mean bleeding volume for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was 110 mL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at for the open group (287 mL) ( P < 0.05) .For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the mean anterior height of the compressed vertebral bodies was restored from 51.9% to 95.4% of the normal height,the mean Cobb angle was corrected from 15.8° to 5.7°,and the mean late loss of correction was 11.1%.All these index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for the open group (P<0.05 ). Conclusion In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posterior open surgery,the posterior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 of the injured vertebra with our self-designed minimally invasive device can lead to less damage,more effective reduction,more reliable fixation and better outcom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融合内固定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对54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34~60岁,平均42.7岁;病变节段为L4/L534例,L5/S120例。依据手术方式将其分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 MiTLIF)组和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 OTLIF)组,分别为24例和30例。分析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影像学观察术后1年椎间融合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4个月,MiTLIF组出血量(40.2±15.6) mL,住院时间(6.2±2.4) d,术后2周JOA评分18.7±1.9,OTLIF组出血量(203.6±52.8) mL,住院时间(10.8±4.2) d,术后2周JOA评分15.1±1.4,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3个月和1年JOA评分,术后1年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时,MiTLIF组出血量更少短期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梁刚  李跃辉  戴传强 《骨科》2016,7(3):149-154
目的探讨新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ZINA)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无神经症状、脊柱载荷评分(loading sharing classification, LSC)≤6分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ZINA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27例患者纳入微创组,行后路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术的33例患者纳入开放组。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及矫正丢失角度等指标。结果随访12~25个月,平均16.9个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19,P=0.006;t=-12.945,P=0.001);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75,P=0.034;t=-8.945,P=0.008;t=-10.876,P=0.003);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但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后凸角矫正丢失度数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ZINA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因其创伤小、出血量少的优点,可作为外科手术治疗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切口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腰椎微创融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2月至2014年1月采用微切口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滑脱症共122例。其中男77例,女45例;年龄45~70岁,平均57.8岁。采用Quadrant微创通道下减压、椎间融合、微切口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或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手术方式,统计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椎间融合情况,记录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按Suk标准评估植骨融合情况和Nakai分级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2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其中11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3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1、6、12个月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Suk标准评估:107例椎间骨性融合(95.54%),3例可能融合(2.68%),2例未融合(1.79%)。根据Nakai分级:优83例(74.11%),良20例(17.86%),可6例(5.36%),差3例(2.68%),优良率为91.96%。结论微创通道下减压椎间融合结合微切口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