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结合含锌钢铁冶金渣尘碱性脉石含量高、多金属共生、一种金属以多矿相赋存的矿物学特性,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含锌钢铁冶金渣尘资源化综合利用现状和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氨法配位浸出工艺的研究与发展前景,并对微波、超声波强化浸出技术进行了展望,指出微波-超声波强化处理研究是钢铁冶金渣尘高效提锌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冶金固废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先坤  杨洪  华绍广 《金属矿山》2015,44(2):177-180
冶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冶金固废,但由于处理技术落后,大量冶金固废未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回收处理 ,而造成土壤、水重金属污染等环保问题。针对我国冶金行业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冶金固废的种类、来源 以及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回收利用现状,介绍了冶金渣在钢渣磁选除铁、钢渣返烧结、钢渣水泥、钢渣、矿 渣、复合微粉、钢渣矿渣建材制品等方面的回收利用途径和优缺点,分析了高炉尘泥和炼钢尘泥的来源、 特性及回收技术,并总结了国内各钢厂在冶金过程中钢渣处理和冶金尘泥回收方面的处理技术,指出了目 前我国钢铁企业在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上存在的不足,提出冶金固废的资源化处理的发展趋势,如拓展到海 洋生态保护、显热发电工程等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梯级分离回收焙烧氰化尾渣中的有价金属,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消解氰化尾渣危废对冶金行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焙烧氰化尾渣为原料,采用一级酸浸浸取金铜锌、二级还原焙烧—磁选回收含金铁精矿、三级浮选回收金的梯级分离回收工艺方法,焙烧氰化尾渣中的金、铜、锌、铁的综合回收率分别达到63.07%、80.50%、70.31%、80.64%。该技术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焙烧氰化尾渣中金、铜、锌、铁的综合回收技术难题,实现了焙烧氰化尾渣的高值化、资源化利用,同时将焙烧氰化危废转化为二次高价值资源,解决了焙烧氰化危废无害化处置的冶金行业共性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4.
钢铁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途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采矿废石、选矿尾矿和冶金废渣资源化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了利用固体废物中非金属矿物作为环境材料, 特殊含钍、稀土、钛高炉渣综合利用, 以及钢铁渣作水泥、混凝土活性掺合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认为微细粒高效分选技术对提高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水平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建材化利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明贵 《金属矿山》2004,(Z1):34-38
综述了主要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矿山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金渣及其他工业过程产生固体废弃物的研究及利用现状.总结出建材化利用是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我国冶金渣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冶金渣高效、高值综合利用,本文在介绍了各冶金渣(钢铁冶金渣、有色冶炼渣、电解锰渣)的分类、产生及综合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冶金渣综合利用相关专利、标准与示范工程情况,着重指出冶金渣综合利用存在利用途径单一、综合利用产品标准缺失,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缺乏统一的布置...  相似文献   

7.
将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资源化利用,采用碱石灰联合烧结法,将粉煤灰中的氧化铝与其他成分分离,再进一步应用烧结晶化工艺制备高碱度精炼渣。生产的产品铝酸钙精炼渣为洁净钢生产工艺的高端冶金辅料,试制精炼轴承钢代替传统石灰脱硫工艺,脱除率提高到82.9%;同时可代替萤石造渣,减少氟污染;利用粉煤灰制备精炼渣大量节约了矾土资源,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优选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琪  王琪  黄启飞  汪群慧 《金属矿山》2010,39(5):171-174
依据层次分析法原理,从经济、环境和资源化3个方面建立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途径优选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以山东某化工厂产生的硫铁矿烧渣为例,根据硫铁矿烧渣资源化途径的独特要求,拟合硫铁矿烧渣资源化的优先决策顺序,为政府部门和环境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以工业废渣电石渣为原料,利用电石渣生产纳米碳酸钙、生石灰、氯化钙、晶须硫酸钙等化工产品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电石渣在化工领域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及前景。建议继续加大电石渣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开发,特别是电石渣生产氧化钙直接生产电石,以及电石渣生产氯化钙、纳米碳酸钙等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以资源化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因地制宜,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相似文献   

10.
采用LexisNexis PatentStrategies专利分析软件对国内外电解锰渣资源化利用相关专利进行了统计分析。从相关专利的申请年度趋势、专利申请地区、法律状态、技术构成、高强度专利挖掘等角度,对电解锰渣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主要申请人竞争力、细分技术领域专利布局、研发热点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详细阐述和解析电解锰渣资源化利用的发展趋势、应用方法和研究方向,为后续电解锰渣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锌窑渣综合回收利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锌窑渣含有浸出渣处理后残留的银、金、铜、镓、锗等有价金属,是有回收价值的综合利用物料。本文总结了锌窑渣综合回收利用的现状,介绍了目前锌窑渣处理的几种研究方法,并指出了采用选矿的方法和微波法处理锌窑渣,具有节能减排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我国传统钨渣综合回收利用的发展进程,介绍了钨冶炼渣中的钽铌、钪、钨等有价元素的回收工艺及研究进展。结果表明,随着钽、铌、钪和钨等金属的供需缺口呈现扩大趋势,钨渣综合利用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基本可解决从钨渣中回收钽、铌、钪等有价金属的问题,未来可进一步改进技术,研发清洁高效的金属提取工艺。根据现行钨冶炼行业面临的环保挑战,结合钨资源禀赋的变化,提出了未来钨冶炼渣处置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可通过末端治理的方式,生产合金铸铁、微晶玻璃等高性能固废产品,以此来消纳部分钨渣,另一方面通过钨冶炼技术的革新,实现钨渣的减量化或资源化,从源头上减少钨渣的排放,保证我国钨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钢渣是炼钢过程的副产物,我国目前年产量接近1亿t,但综合资源利用率较低。简述了钢渣的产生特点,综述了其资源化利用和稳定化研究现状。钢渣组成中含有较多的游离氧化钙,导致钢渣在利用过程中体积膨胀,稳定性较差,建材化利用是消纳钢渣的重要途径,但需要解决钢渣稳定性差的问题,高温热闷技术具有钢渣稳定性效果好、处理时间短的优势,是目前应用较多的稳定化技术,也是解决钢渣利用率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铝灰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水平迫切需要提高。介绍了铝灰资源特性以及综合处理利用工艺技术进展,并对铝灰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和处理工艺进行了探讨。金属铝和氧化铝两种物料的利用是铝灰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建议使用电炉对铝灰进行熔炼处理,一方面可实现金属铝的高效回收,同时使用尾渣生产预熔渣等炼钢辅料,可实现铝灰的全部高附加值利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铜渣是一种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同时也是有较高附加值的二次资源,其铜含量通常超过0.5%,铁含量更是高达40%以上,因此,开发利用这种二次资源对缓解土地资源和环境污染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不同熔炼方法获得的各类铜渣的成分差异、性质特点;较详细介绍了铜渣中主要有益元素铜、铁的回收工艺,列举了铜的火法贫化、选矿法和湿法回收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以及以磁选为中心的选铁工艺研究与应用情况;并从整体利用的角度介绍了铜渣在水泥制取、作为建筑与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从控制铜渣形成环节入手,既实现铜渣中有价组分的高效回收,铜渣物理性质的充分利用,还实现熔融铜渣余热利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钢铁冶金过程产生大量的冶金尘泥,为研究冶金尘泥的组成特点和处置技术,论文分析了不同粉尘中的Fe、Ca和C等有价成分的组成特点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结果表明:冶金尘泥的利用方式和组成关系密切,一般来说和原料组成相差较小的冶金尘泥,其利用方式多以直接回工序利用为主,对于含杂质组成较多的冶金尘泥,直接回工序利用会导致杂质组成在冶炼过程中的循环富集,必须采用去杂质技术将尘泥中的杂质去除,可以结合杂质在尘泥中的物理化学特性,采用湿法冶金或火法冶金工艺进行杂质去除后再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顺应国家发展需求,对锌资源的不断开发使高品位矿石日益枯竭,并产生了大量的含锌冶炼渣,且由于锌的生产方式多样,含锌冶炼渣成分及性质各不相同,后续的处理难度也显著提升。含锌冶炼渣的大量堆存不仅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还会导致有价金属资源浪费。本文总结了含锌冶炼渣的危害及现行的利用方式,并着重介绍了回收含锌冶炼渣中有价金属的主要处理工艺的原理、优缺点及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含锌冶炼渣资源化处理技术可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火法炼铜行业的快速发展,产生的铜渣大量堆积,对生物或者环境产生巨大危害。铜渣中含有大量的可回收有价金属,综合回收铜渣中的有价金属并对余渣资源化利用,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湿法浸出铜渣具有环保、经济、效率高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主要从酸浸法、氯化浸出法、碱性氨浸出法、生物浸出四方面详细综述了铜渣湿法浸出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四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对比分析,并总结了各种浸出方式的浸出渣资源化高效利用现状,对铜渣未来湿法浸出资源化高效回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