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如何在合理保护历史肌理的前提下实现有序更新,是历史街区改造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文章以光山县历史街区——正大街片区作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光山县历史文脉与街区肌理入手,以最大程度保存城市历史文脉特征为原则,提出以"微更新"的设计方法实现城市肌理修复和功能置换.本研究为既有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了案例借鉴与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环  徐雷 《建筑与文化》2021,(9):143-145
新时代转型发展背景下,城市建设发展方式将由高速的"增量开发"模式向高质的"存量更新"模式转变.城市商业街区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载体及城市活力的展示门户,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存在趋同性及低效性等问题.文章通过瓯海漫游天地修补更新的设计实践,基于对城市街区外部空间形态改造与活力形态学要素展开研究,进而分析论证形成活力营造策略,试图为相关城市公共空间的修补更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青岛历史街区为对象,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和技术手段,对青岛历史街区进行微更新策略研究。明确青岛历史街区海绵城市改造的目标,提出对历史街区进行雨洪管理,采用低影响开发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等创新理念,并针对历史街区的独特属性,对建筑、院落、交通空间、绿地广场空间选用了适合历史街区的海绵城市技术手段。以潍县路19号里院作为案例研究,为海绵城市理念在历史街区微更新的应用提供思路与借鉴,以期实现历史街区雨水循环利用,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的逐步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开始从增量向存量方向转型,城市微空间更新改造成为当前城市更新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存量绿地更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引入城市触媒的概念,探索城市微空间更新与城市触媒效应间的学科关联,进而剖析城市触媒效应工作原理的运行机制,探讨微空间作为触媒元素激发相邻其他城市元素并产生"链式反应",促成城市发展的空间意义。借助奉贤南桥镇口袋公园更新设计竞赛实例,以口袋公园作为微空间的典型代表,结合"触媒元素的选取""激活和完善触媒""引导触媒效应"3个触媒理论步骤展开讨论,例证城市微空间更新触媒理论的实践应用,以期达到全面意义上的城市活力更新。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的演进历程和场所文脉,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更新"理念,以三条营地块为例,从肌理修复、形态重构、功能置换3个维度剖析了基于"微更新"的街区保护与更新方法,并阐述了"微更新不止是策略,更是设计的立场和态度"的论点。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修补的更新理念下,如何有效传承和激活大量存在的非保护历史街区是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历史开放空间为对象,采用叙事的方法,对历史街区进行再生设计是值得探讨的途径.文章以无锡市南长街贺弄为例,对历史开放空间主题、结构、情境和要素的不同叙事手法进行了详细论述,为历史街区的再生设计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城市修补策略下的环境更新为研究背景,结合第22届米兰三年展提出的"米兰2030"城市计划和米兰理工大学基于SF地区(Scarlo Farini)城市空间改造设计课程,介绍笔者运用城市修补设计策略对该地区进行更新设计的概念方案。笔者从功能修复、环境改善、融入城市等维度展现如何运用该策略修补米兰SF地区破损的城市环境,使废旧空间片区转化为具有活力的城市景观,体现城市修补策略在环境更新中的作用。最后,从社区功能再生、环境改善和城市弥合作用等方面对城市修补策略的价值进行思考,以期对中国城市的环境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郑州市管城区的老旧居住街区在街区环境、道路系统、建筑性能、公共配套、公共空间、街区文化等方面存在的现状问题,提倡以微更新的方式来改善老旧居住街区环境,明确阐述老旧居住街区微更新的可行性与意义,从物质空间、街区环境、结构功能三个方面分析了老旧小区"微更新"的主要策略,并从提高街区环境质量、增加街区结构及功能、优化街区尺度、丰富街区空间感受、优化景观节点、促进邻里交往的角度提出更新策略.将低碳理念与公共空间微更新相结合,提升老旧居住街区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当今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的思考,提出"微更新"的更新改造模式。文章以"微更新"为出发点,从形态修复、功能置换、文脉传承三个维度探讨了基于"微更新"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策略,并提炼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杨俊宴  史宜 《建筑学报》2015,1(2):119-124
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社会空间特征进行深入解读,结合地方实践经验,提出基于"微社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模式,以"微社区"的形式划定街区内的基本社会空间单元,以达到在规划中保护街区居民社会生活的目的。结合广州市和平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从街区更新策略、社区组织策略和实施保障策略的角度入手,探讨"微社区"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新旧共生是当前历史街区复兴的重要理念,研究共生机制是实现共生设计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慕尼黑"五庭院"城市综合体为例,从内院街坊更新的"外共生""外而内的共生""内共生"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赫本佐格和德·梅隆这一经典作品的共生理念与机制,得出建立融入城市网络的差异化公共空间结构是内院街坊更新中新旧共生的出发点,而空间类型及其陌生化转译是新旧共生的内生动力,并提出了对我国城市更新可借鉴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占据城市中心地段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工作得到了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在传统历史街区内如何设计建造新的建筑群是历史街区更新工作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在苏州怡园历史街区内新建以"城市公园"为主题的城市公共空间,尝试将现代与传统、居民与游客、公建与私宅融为一体,从建筑群体量、功能布置和氛围营造等方面对基地及其周边进行诠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助城市营销的概念和视角,从旅游营销、文化营销、商业营销三个目标入手,使城市空间、建筑空间成为实现营销目标的介质和方法,应用建筑策划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尊重上位规划的同时提出分层次的空间策划,以对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十里长街"历史街区的更新进行空间策划和城市设计。以城市营销的目标结合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进行建筑策划,让历史街区现存模式与新的设计模式相互融合、有机更新并增加城市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历史街区以其特殊的空间结构秩序,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避免城市发展同质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是当前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文章运用类型学理论,以大连南山区历史街区(散块状空间)、凤鸣街(连续空间)、东关街(围合院落空间)三个不同空间肌理的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街区特点、肌理形态、环境现状、场所空间、交通道路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提出了原型修补、平面肌理织补整合、院落形式重塑等延续和重构设计方法,以适应不同街区空间肌理的改造,来达到保护历史街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历史街区微空间在城市中分布密度高,贴近人们日常生活,集中体现着一座城市的人文底蕴,也是历史街区活力复兴的关键。对观象山历史街区微空间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基于活力复兴为目的的微空间更新方法,希望能对青岛历史街区更新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豫  胡纹  冯立文  郭宇  李娜 《重庆建筑》2021,20(2):12-16
城市的文化复兴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核心议题,近年来,历史学研究领域的"公众史学"研究方法也被引入到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领域.该文首先对"公众史学"理论的起源、本质、发展进行简述,其次筛选其中"公众记忆"的概念,从场所观察的"内在性"与"外在性"、街区空间的"内侧"与"外侧"、图式再现方式的"形而下"与"形而上"三方面,探讨其与"城市记忆"概念间的差异.最后,依托国内设计实施案例,探索性地提出"四轴文化定位法"——"公众史学"与"CRS模式"下街区文化定位方法,并在"公众史学"理论框架内,探讨其在城市街区空间构成要素中的应用模式与方法,以期对街区尺度下的城市文化复兴规划与设计的"中国之路"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历史街区是城市文脉的空间载体,但往往因街区结构或功能不适应新需求亟待更新。"城市针灸"作为一种灵活高效的城市更新方法,以尊重环境、系统关联、点式介入、渐进发展为原则,为历史街区更新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城市针灸"理论,以平遥古城县衙街区更新为例,结合参数化手段和定量分析,探索一套以针灸点为核心的历史街区更新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晓为 《城市建筑》2014,(20):65-66
本文在百色解放街片区城市设计过程中,以历史文化街区中类型学的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尝试运用类型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保护性的历史文化更新设计,探讨历史文化街区中的空间层次和功能布局的设计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安徽建筑》2019,(11):63-65
商业街区是城市文化的载体,集休闲旅游、购物、娱乐于一体,成为城市的主要空间元素。文章以泰山集输商业街区的设计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商业街区的自然环境要素、人文环境要素和地域文化要素,总结出基于地缘理论的商业街区设计方法。文章运用区位理论,探讨了泰山云集商业街区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更新建议,旨在吸引有价值的想法,为商业街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百色解放街片区城市设计过程中,以历史文化街区中类型学的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尝试运用类型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保护性的历史文化更新设计,探讨历史文化街区中的空间层次和功能布局的设计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