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隔震建筑的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目前国内在隔震建筑的经济性方面缺乏详细的分析,使得一些业主对隔震建筑在“投资-效益比”方面有些错误的印象,本文从直接建设费和震后损失及维修费用两方面对隔震建筑做了经济性分析。用4个不同情况的隔震工程,比较了隔震与不隔震时各项直接建设费用的增减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对一般建造于抗震设防高烈度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框架剪力墙丙类建筑,采用隔震措施比采用传统抗震措施可降低直接建设费用约1%-5%。利用相关文献中提供的数据,比较了隔震与不隔震时震后损失及维修费用的减小程度,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隔震后一般可减小损失及维修费用约8%-35%。因此,隔震建筑具有传统抗震建筑无法比拟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建筑结构应用隔震技术日趋成熟,但隔震建筑主体结构增加了隔震层,工程造价有所增加。与传统抗震建筑相比,隔震建筑施工技术难度提高。采用现行建筑工程定额计算隔震层工程造价不能充分体现上述这些情况,造价偏低,对施工等参建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影响。文章介绍了隔震建筑关键工序的施工技术和建筑构造,分析了引起隔震建筑工程造价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费用补偿建议,最后例举工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费用补偿方法计算的隔震层造价与实际造价偏差小,能够较好地体现隔震工程造价的实际情况,符合现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昱 《山西建筑》2009,35(7):67-69
主要介绍了结构隔震与抗震的区别和结构隔震方法,通过与传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比较,进一步分析了建筑采用隔震措施的结构设计以及结构隔震的应用和发展现状,从而促进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摩擦摆隔震技术是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建筑抗震方法之一,却只因增加结构建设成本而未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大规模应用。本文从工程经济的角度分析评价摩擦摆隔震建筑的隔震原理,基于价值工程的原则,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预测结构的全寿命周期直接经济损失,进而建立测算模型,估算摩擦摆隔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总费用。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摩擦摆隔震建筑在建设初期投入的费用可能高于传统抗震结构,但从全寿命周期角度分析,采用摩擦摆隔震系统的结构并不会带来建设成本的大量增加,相反,其综合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便于开发商对结构抗震设计做出合理决策。  相似文献   

5.
隔震技术在我国新建建筑中已得到广泛使用,利用隔震技术对既有建筑进行抗震加固也有一定的应用.在砖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中使用隔震技术,可以缩短工期,降低加固恢复费用.本文介绍了在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教学楼(Ⅲ段)的抗震加固中,采用隔震技术的设计内容与结果.  相似文献   

6.
滑移隔震技术在我国新建建筑中已得到广泛使用,利用隔震技术对既有建筑进行抗震加固也有一定的应用.在砖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中使用隔震技术可以缩短工期,降低加固恢复费用.以建筑物滑移隔震技术为基础,介绍了砌体结构使用滑移隔震技术加固的施工方法,为砌体结构滑移隔震加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整体结构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烈度抗震区采用基础隔震技术,框架-抗震墙结构中通过基础隔震技术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储备。通过比较隔震前后的工程造价,表明隔震建筑可以降低工程费用,本文可为高烈度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建筑隔震工程是隔震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隔震建筑区别传统抗震建筑的重要部分。建筑隔震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和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完善是确保隔震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通过对建筑隔震工程施工特点的分析,结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要求,总结建筑隔震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编制建筑隔震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作了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一个隔震建筑的设计规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我国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第 1 2章隔震建筑设计的内容 ,其重要特色是把隔震设计和传统抗震设计尽可能地协调起来 ,是引入了分部设计法和水平向减震系数。文章说明了隔震建筑设计的理论、方法、计算公式、隔震和构造措施以及其它有关技术 ,如橡胶隔震支座产品标准等。一般说来 ,按本规范设计的隔震建筑其设防目标比传统抗震建筑的高  相似文献   

10.
基础隔震是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建筑抗震方法之一。在回顾建筑结构全寿命预期成本控制的概念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全寿命的基础隔震建筑的经济评价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基础隔震建筑的全寿命费用基本构成,并着重考虑了同非隔震建筑相比在技术经济方面的变化。最后利用提出的经济评价模型对一个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基础隔震的建筑不会带来开发成本的大量增加,相反,其综合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