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灾是建筑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发展的直接动力。以梅州地区客家传统民居为例,客家先人为躲避战争灾害而进行迁徙,由此导致的对故土建筑的“移植”决定了梅州地区客家民居的早期建筑形式;在客家传统民居发展过程中,客家人对自然灾害认知和防御的结果导致建筑平面和体型的演变;成熟阶段的传统民居因为各种有效的防灾措施的应用而提高了耐久性。  相似文献   

2.
对梅州传统客家民居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智敏 《山西建筑》2006,32(17):39-40
论述了梅州客家传统民居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简述了该民居开发旅游业的条件,介绍了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以及延伸与继续的方法,从而推动客家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3.
梅州传统客家民居是中国古民居中重要的一部分,民居材料的选用对绿色建筑发展有启示作用。通过对国家级古村落茶山村建筑材料的选用进行现场调研,调研结果表明,民居建造时根据当时经济条件就地取材,其中黏土和木材是建筑材料主要组成部分,建造时以土掺石或土夹木的结构形式制作成土坯砖墙和三合土墙等,其中三合土应用最广泛。结合实验对三合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为古民居保护和修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梅州地区客家传统民居装饰内容与特点,对其装饰的发展和保存现状进行了分析.客家传统民居的装饰是其建筑风格的延伸,它的发展体现了客家人生存条件的改善与审美观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广东梅州大埔县是客家人聚居地之一,特色民居众多,是梅州及周边客家地区中特色民居种类最为齐全的地区,堪称客家特色民居的"大观园"。作者在学习及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近年承担研究项目的工作需要,多次赴大埔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仔细观察研究并认真访问每一户民居的内外特色。本文总结分析大埔客家民居的建筑类型、结构形式、装饰艺术和文化内涵,描述了大埔客家民居的独特建筑艺术魅力,对大埔客家民居的保护和利用具有借鉴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客家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建筑与艺术成就举世瞩目。“梅州地区是客家文化的腹地”1),保存着大量有研究价值的传统客家民居建筑。本文通过对肇庆堂实测的基础上,分析其采用的装饰手法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探讨其所具有的独特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广西客家民居的特色,对居民特色营造技术进行了论述,将之与现代建筑技术对比,研究了客家民居常用的三合土夯土墙和土坯砖,解决了传统建筑材料土坯砖、夯土墙是否可以用于现代建筑的疑问。  相似文献   

8.
文中阐述了客家民系的形成、特征以及客家民居的类型与建筑特征。而现代社会中,客都梅州如何传承与发展客家传统文化,创新城市特色?保护与发展两者的关系应是以发展为目的,以当地老百姓适应时代的良好人居环境为目的。  相似文献   

9.
殿堂式民居是客家传统建筑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对广东梅州典型殿堂式传统民居通风情况进行实测研究。主要研究对象为民居庭院、厅堂、天井及周围空间、横屋等,用风速仪对上述各空间进行每小时的风速监测,取得民居内通风流线和风速范围,测量表明殿堂式民居可以利用庭院、厅堂、天井等空间转换来引导自然通风,但是,建筑群普遍存在近门厅堂通风优越,后堂及横屋通风强度小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从中原汉人在梅州地区形成"客家族群"着手,在客家文化主体被认同和区分的基础之上,从客家人迁徙、生存和村落管理三个方面,分析归纳梅州客家族群的文化特质为:家族性、聚居性和宗族性。内部文化特质结合梅州当地的人居环境、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人口繁衍等因素,最终共同构筑生成了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梅州客家村落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