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认知症(痴呆)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目前对其发病的病因和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尚无控制病程进展的特异疗法。日本汉方医学对认知症的认识和研究与中国国内的中医研究有一定差别,并且对认知症的治疗与西药治疗相比有一定优势。抑肝散是日本目前在认知症的研究方面常用的汉方制剂,因此探讨汉方医学对认知症的认识及抑肝散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抑肝散具有健脾养血、平肝解痉之功.运用该方治疗中医属于肝经之虚热所致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小儿疳积症、小儿夜啼症等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抑肝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发抑郁障碍的可能药效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力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中药活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反向靶点预测,通过GeneCards、OMIM及PharmGKB数据库收集疾病靶标,利用R语言对交集基因进行GO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观察抑肝散与针刺疗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58例)、治疗2组(5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1组给予中药抑肝散治疗,治疗2组给予针刺治疗,对照组予以氟哌啶醇治疗.根据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采用减分率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1组痊愈27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治疗2组痊愈9例,显效13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8例.3组治疗效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06,P<0.05);其中治疗1组与治疗2组、对照组治疗效果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观察过程中,治疗1组及治疗2组未出现胃肠道、肝肾功能改变等毒副作用,对照组有8例出现椎体外系反应,其中3例出现头晕、5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结论 抑肝散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优于针刺疗法及西药氟哌啶醇,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抑颤汤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抑颤汤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PD大鼠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抑颤汤组,观察抑颤汤治疗前后PD大鼠行为特征、脑黑质神经细胞变化;采用脑组织液微透析技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外液中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用放免法测定M、DA受体数量及亲和力的变化。结果:抑颤汤能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同时提高了损毁侧脑组织DT和M爱体最大结合量(Bmax)和亲和常数(KD),尾状核和壳状核部位的细胞外液中DOPAC、HVA、DA、5-HT水平明显低于未损毁侧,与生理盐水组对照差异显著(P<0.01)。与生理盐水组对照,脑黑质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神经元体积较饱满,结构较清晰,细胞内高尔基体、线粒体等趋于正常。结论:抑颤汤能刺激PD模型大鼠受体系统,使DA、M受体的亲和力和敏感性提高;促进其损毁侧黑质纹状体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提高脑组织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含量;促进受损脑黑质神经细胞的修复,为临床应用抑颤汤治疗PD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化纤散对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临床症状、B超、血清透明质酸(HA)、三型前胶原(PCⅢ)、四型胶原(IVc)、层粘蛋白(LN)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的肝功能、临床症状、B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下降,但肝功能、临床症状的恢复程度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B超、肝纤维化指标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化纤散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色素膜炎主要是因风湿热毒侵袭瞳神所致,采用祛风清热,解毒祛湿之抑阳酒连散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并列举病案二则以证实之。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抑肝散提取物抑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双酚A(BPA)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神经毒性的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euro-2a细胞经BPA(0.1 mmol/L)+DEHP(0.1 mmol/L)与3 mg/mL(低剂量组)和6 mg/mL(高剂量组)抑肝散乙醇/氯仿提取物共培养72 h,观察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活性氧簇,ROS)的变化。按照暴露剂量为25 μg/(kg·d) BPA和50 μg/(kg·d) DEHP给予初断乳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BPA连续灌胃暴露90 d,同时将抑肝散乙醇/氯仿提取物按300 mg/kg(低剂量组)和600 mg/kg(高剂量组)给大鼠灌胃给药,通过Y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短期记忆能力(自发交替正确率)的变化。取大鼠海马组织后,检测海马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游离脂肪酸(FFAs)葡萄糖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变化,分析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状酸性蛋白(GFAP)和巢蛋白(nestin)、caspase-3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活性的变化。结果:Neuro-2a细胞经BPA+DEHP暴露后,24、48、72 h细胞增殖均受到抑制(t=3.951、8.823、7.060,均P<0.05),早期和晚期凋亡率均上调(t=14.072、6.590,均P<0.05),抑肝散提取物可促进细胞增殖(与暴露组相比,低剂量组t=2.963、5.814、2.101,均P<0.05,高剂量组t=3.796、10.370、5.311,均P<0.05),抑制早期和晚期细胞凋亡(与暴露组相比,低剂量组t=0.770、1.475,均P<0.05,高剂量组t=6.187、4.368,均P<0.05)。大鼠经BPA+DEHP暴露后,短期记忆能力显著下降(t=2.123,P<0.05),其海马组织氧化应激、GFAP表达和caspase-3活性上调(t=3.634、5.043、8.914,均P<0.05),nestin表达、线粒体膜电位、MDA、GSH、T-AOC和mTOR磷酸化水平下调(t=8.398、9.979、3.754、9.621、7.193、25.982,均P<0.05),抑肝散提取物可缓解BPA+DEHP暴露后大鼠短期记忆能力损伤(与暴露组相比,低剂量组t=1.339,P>0.05,高剂量组t=2.293,P<0.05)以及海马组织的上述表型改变(与暴露组相比,低剂量组t=1.147、1.683、1.594、1.611、4.469、2.070、5.346、5.499、6.124,除MDA外均P<0.05,高剂量组t=2.642、3.385、3.728、4.899、8.083、3.719、4.707、5.761、12.252,均P<0.05)。结论:抑肝散提取物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和糖代谢紊乱,抑制EEDs的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9.
10.
我院用自拟软肝散治疗 87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病人 ,取得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87例均按 1 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确诊为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其中男 6 2例 ,女 1 5例 ,年龄2 7~ 71岁 ,平均 45岁。病程 6个月~ 2 7年。肝功能 ALT升高 5 1例 ,T- B升高 2 2例。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乏力、纳呆 ,肝病面容 ,蜘蛛痣 ,鼻或牙龈出血 ,脾肿大 ,胁痛。2 治疗方法2 .1 软肝散组成 参三七、红参须各 40 g,炮山甲、地鳖虫、苦参、广郁金、姜黄、鸡内金、紫河车各 1 0 0 g。谷丙转氨酶较高者加用虎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中药制剂乙肝散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乙肝散口服9g/次,3次/d,连服3个月;Ara-Amp第1-10天肌注2次/d,200mg/次,第11-50天肌注1次/d,200mg/次,治疗组两药联用,对照组单用Ara-Amp。结果:血清病毒学指标方面,治疗组HBeAg阴转率51%,对照组3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46%,对照组41%,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肝功能方面,两组均取得明显效果,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制剂乙肝散联合Ara-Amp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并提高HBe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小儿痴呆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确诊为小儿痴呆症的患儿给予药物、康复等综合治疗,并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利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来评估综合康复治疗对儿童痴呆症的作用,同时对比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12例患者经过综合康复治疗MMSE评分较前增高,60%的患者临床痴呆症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MMSE评分值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对小儿痴呆症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金煜  倪娇娜  吴炯 《浙江医学》2014,(14):1231-1234
目的 了解不同痴呆类型、认知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老年(≥70岁)痴呆患者的营养状况,为临床医疗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125例老年痴呆患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82例、血管性痴呆4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痴呆;根据基本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将患者分为完全生活自理和轻度、中度和严重功能障碍.对痴呆患者进行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测评和一些营养生化指标的检测,并以同期年龄匹配的因稳定期高血压、轻症冠心病及脑动脉硬化症等疾病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统计分析不同组别患者之间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痴呆患者血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度痴呆患者血白蛋白水平低于轻度痴呆患者和对照组;重度痴呆患者MNA-SF值明显低于轻度痴呆患者;严重功能障碍痴呆患者血白蛋白水平和MNA-SF值明显低于轻、中度功能障碍痴呆患者和生活自理痴呆患者.结论 重度痴呆和严重功能障碍痴呆患者的营养状况较轻、中度痴呆患者明显恶化,临床上应作针对性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照料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及SCL-90对8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及80例老年非痴呆患者的主要照料者进行测查。结果痴呆患者照料者的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照料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老年非痴呆病人照料者,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是主要的心理问题。社会应该建立相应的教育以及指导体系,认真做好本项疾病的宣传以及护理知识的指导,设法减轻照料者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随机分为石杉碱甲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基础用药的同时给予石杉碱甲(0.2?mg/d),对照组给予脑复康口服,连续24周。治疗前后由专人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的评定。结果:石杉碱甲治疗24周后,MMSE、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1, P<0.05),CDR评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24周后,MMSE、ADL评分有升高的趋势,CDR评分减少,但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相比,MMSE评分(P<0.01)、CDR和ADL评分(P均<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16.
胎儿宫内心脏介入手术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模拟人类胎儿宫内心脏介入手术过程,对介入手术方法学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推动人类胎儿严重心血管畸形介入手术临床实践。方法以8只中后期双胎妊娠黑山羊为研究对象,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穿刺胎羊左心室,并在主动脉瓣水平模拟人类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从而建立胎儿宫内心脏介入手术动物模型,从动物准备、术中胎羊体位、穿刺部位选择、介入技术要领、超声使用、胎羊保温、胎盘脐带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结果因胎羊术中死亡或术后被处死,术后处死2只孕羊,另6只孕羊术后存活,继续怀孕直至自然分娩,早产、足月产各3胎,无伤口感染、绒毛膜羊膜炎等发生,孕期及产后母羊情况良好。16只胎羊中8只胎羊施行了宫内心脏介入手术;术中死亡/处死4只胎羊,体质量(1.77±0.14)kg,红细胞压积29%~33%,早产存活5只,体质量(2.15±0.23)kg,红细胞压积27%~35%,足月产6只,体质量(2.41±0.19)kg,红细胞压积37%~41%,施行/未施行介入手术的胎羊/新生羊之间无明显差异。病理解剖发现施行手术的8例胎羊/新生羊胸壁穿刺点均位于左侧心前区,心脏进针部位在左室心前区近心尖部位6例,近流出道1例,近室间隔1例;4只少量心包积液(1~2.5mL),1只心包积液5mL,3只未发现心包积液;除1只胎羊有室间隔穿刺伤外,其余胎羊心内膜、瓣膜、腱索、乳头肌及主动脉内膜均未发现损伤;未发现肺、肝等胸腹腔脏器穿刺损伤;均未发现心包、胸腔感染迹象。结论胎儿心脏介入手术动物模型成功建立。其经验值得人类胎儿心脏介入手术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浆内皮素( ET)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对照组,血管性痴呆组,血管性痴呆纳洛酮治疗组(每天0 .8mg/kg纳洛酮腹腔注射,连续7d)。采用非平衡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痴呆组大鼠血浆ET水平( 1 34.77±2 0 .76pg/ml)比假手术组( 74.83±1 4.74pg/ml)显著升高( P<0 .0 1 ) ,纳洛酮组大鼠ET水平( 1 0 2 .61±2 8.5 3pg/ml)虽然也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0 .0 5 ) ,但比痴呆组大鼠显著降低( P<0 .0 5 )。结论:纳洛酮能够通过降低血管性痴呆大鼠升高的血浆内皮素水平,减轻脑血管过度收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中风后痴呆(PSD)的亚型分类及其发病特点。方法通过随访并行神经心理学等检查收集到32例符合研究条件的病例,依据NINCDS-ADRDA诊断标准诊断可疑AD型,依据NINDS-AIREN诊断标准诊断可疑VaD型,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个亚型发生痴呆的时间。结果经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可疑AD型的平均发病时间为17.67(±3.10)个月,可疑VaD型的平均发病时间为28.80(±2.66)个月,两者的发病病程显著不同(P=0.009)。结论脑中风后痴呆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由中风后2年内的可疑AD型为主转变为以2~4年间的可疑VaD型为主。  相似文献   

19.
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近期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给予多奈哌齐5毫克/天治疗12周,临床疗效按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评定。结果多奈哌齐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MMSE及ADL评分变化分别为 0.86分及-3.3分,P<0.05,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MMSE及ADL评分变化分别为 3.93及-11.6,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6例中2例轻度腹泻,1例恶心,1例全身乏力。结论多奈哌齐能有效地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