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左一卡尼汀(L-CN)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n=12。左一卡尼汀治疗组(L—CN):术前给予L-CN200mg·kg^-1·d^-1腹腔注射给药5天;缺血一再灌注组(IR):术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5天;假手术组(P):术前处理同IR组。L-CN和IR两组大鼠在心电监护下结扎左前降支(LAD)30min后松开结扎线,恢复心肌血流灌注3h后处死动物,P组除LAD仅穿线不结扎外,所有操作同前两组。(1)三组均于术前和处死动物前从颈动脉抽血观察血浆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2)实验结束处死大鼠前留取心肌标本,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1)动物处死前,IR组MDA、CK-MB高于L-CN组(P〈0.01),而SOD低于L-CN组(P〈0.01)。(2)IR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L-CN组(P〈0.05)。(3)组织形态学观察(HE):IR组心肌纤维水肿、大部分断裂;L-CN组心肌纤维扭曲,但结构基本完整。结论 L-CN预处理对大鼠MIR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 min后松开,再灌注6 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预处理组(EGCG组).再灌注结束后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细胞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和心肌梗死范围(IS/AAR%),并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各组凋亡细胞及凋亡指数(AI),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的超微结构变化,并进行组阃比较.结果 与I/R组相比,EGCG可明显降低CK-MB值[(951.57±123.71)与(1 826.38±205.32),P<0.01],降低Caspase-3活性[(0.56±0.17)与(0.81±0.20),P<0.01],减少心肌梗死范围(IS/AAR%)[(26.73±5.22)与(41.56±6.81),P<0.01].与I/R组比较,TUNEL检测示EGCG显著降低AI值[(7.39±2.43)与(15.62±4.28),P<0.01].与I/R组相比,EGCG组透射电镜下心肌细胞形态改变显著减轻,肌原纤维排列较整齐,线粒体嵴光滑.结论 EGCG对大鼠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激活、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吕传君  邹延新  杨磊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30-3232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和EPO+L/RI组.采用开胸结扎LAD 30 min、再灌注150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MIRI模型,模型制备前给予EPO腹腔注射5000 u/kg,其余两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采用硫代巴比妥(TBA)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酶连免疫吸附反应(ELISA)法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cTn Ⅰ、CK、CK-MB)含量.结果 L/RI组大鼠血清MDA、MPO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10.445、9.848,均P<0.05);经EPO干预后,EPO+I/RI组大鼠血清MDA、MPO水平显著低于I/RI组(t=5.087、6.683,均P<0.05).I/RI组大鼠血清cTn Ⅰ、CK、CK-MB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 =8.153、5.411、3.729,均P<0.05);经EPO干预后,EPO+ I/RI组大鼠血清cTn Ⅰ、CK、CK-MB水平显著低于I/RI组(t=4.808、4.089、3.002,均P<0.05).结论 EPO对MIRI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其抗氧化、抗炎以及对心肌细胞的保护效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左-卡尼汀心停搏液对犬体外循环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L-CN)心停搏液冠状动脉间断顺行灌注对犬体外循环(CPB)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n=10。实验组术中于4℃ST.Thomas Ⅱ心停搏液中按12g·L-1加入L-CN;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L-CN加入ST.Thomas Ⅱ号冷晶体液作为心停搏液,其它条件同治疗组。升主动脉每阻断30min灌注1次,共4次,末次灌注液中氯化钾浓度减半。结果①升主动脉阻断时,两组冠状静脉窦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水平,左心室心肌丙二醛(MDA)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主动脉开放时,实验组cTnI、CK-MB和MDA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SOD和ATP则高于对照组(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毕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升高(P<0.01)。③Western blot法分析腺苷二磷酸-核糖多聚酶(PARP)的裂解情况,两组术毕心肌均有PARP完整的113ku被水解为89ku的片段,但实验组被水解的PARP完整片段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L-CN心停搏液通过改善CPB心肌的能量代谢,降低心肌细胞毒性产物的生成,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从而达到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熊宏强 《河北医药》2007,29(2):105-107
目的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HDL预处理组(H/IPC).以穿线结扎左冠状动脉制备心肌缺血再罐注模型,H/IR组缺血前10 min经尾静脉注入HDL(30 mg/kg).检测3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30、60、120、240 min血清肌酸激酶(CK)、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含量;观察3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120 min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H/IPC组与IR组比较,大鼠CK、ICAM-1含量均降低,下降率分别为36.5%、32.0%、12.6%(P<0.01);S组CK、ICAM-1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1),S组心肌纤维大小均匀、线粒体结构清楚;与IR组比较,H/IPC组伤后240 min心肌细胞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及线粒体肿胀程度减轻,且未见细胞溶解坏死.结论 HDL对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HDL抑制I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祖军  马俊清  余厚友  黄杨  张永和  陈军 《医药导报》2009,28(10):1268-1270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MIRI模型制备完成后,30只SD大鼠随即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溶液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0.9%氯化钠溶液预处理)、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预处理). 假手术组开胸后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用止血钳固定持续缺血30 min,放松止血钳120 min. 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及心肌坏死组织质量.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的SOD活性明显降低,MDA、CK-MB、TNF-α含量明显升高,其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依达拉奉组SOD活性明显升高,MDA、CK-MB、TNF-α含量明显降低,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依达拉奉组AAR、IS/AAR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依达拉奉预处理对MIRI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提高SOD活性,减轻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菠萝蛋白酶(Br)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雄性SD随机均分4组:A组假手术对照;其他3组开胸穿线阻断左前降支(LAD)冠状动脉30min后再灌注2 h建立心肌I-R损伤模型.B组缺血前连续15 d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预处理;C组改用含Br的PBS腹腔注射预处理;D组仅结扎LAD 30min,I-R 2 h.连续心电图监测ST段改变,再灌注2 h末抽血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乳酸脱氢酶(LDH),用伊文思蓝及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双重染色方法测定心肌梗死(MI)及缺血面积,TUNEL法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结果 C组CK-MB、LDH、MI面积和心肌细胞AI明显小于B、D组,而P-AKT的表达高于B、D组(P<0.01).结论 Br预处理可通过增加P-AKT的磷酸化而对I-R心肌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葛根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9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①假手术组(S组,n=6):开胸,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只穿线不结扎,旷置20min,再观察6h;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n=7);③葛根素治疗组(P组,n=6):两组均开胸结扎兔LAD20min,然后松扎6h.以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心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左室功能、右室血清SOD活性和MDA的含量及心肌组织中SOD,MDA,ATP水平为观察指标.结果3组心率均呈进行性下降趋势,其中IR组下降幅度最大.P组左室内压力上升和下降速率及左室内压峰值均显著高于IR组(P<0.01),血清及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和心肌组织中ATP含量显著高于IR组(P<0.01),而MDA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1),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IR组(P<0.01),P组心肌超微结构损害较轻.与S组比较,P组上述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可促进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莲心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辉  邹英  何文  罗顺德 《医药导报》2003,22(8):522-523
目的:研究莲心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处穿一丝线,但不结扎;损伤对照组:结扎冠状动脉LAD,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组:结扎冠状动脉LAD前静脉注射莲心碱5 mg&#8226;kg 1.测定每组大鼠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心肌梗死范围(IS).结果:与假手术组和损伤对照组比较,药物组血清CPK、LDH活性与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结论:莲心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丹  刘义 《中国药房》2013,(23):2138-2140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P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等容生理盐水)、模型(等容生理盐水)与PC高、低剂量(100、50m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周。末次给药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min再灌注120min,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以活性氧(ROS)荧光探针二氢乙啶测定心肌组织中ROS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缺血心肌p53、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9的蛋白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K-MB活性显著增强,ROS水平显著升高,p53、Caspase-9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PC高、低剂量组大鼠CK-MB活性显著减弱,ROS水平显著降低,p53、Caspase-9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弱,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PC可以明显减少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ROS-p53-Caspase-9途径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