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萍  孙德平  杨环  王喜华  王俭 《新疆医学》2007,37(3):159-162
锐器伤是临床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本次调查的锐器伤是指工作时间内由针头及其它锐器(如安瓿碎片、手术刀片、器械等)侵入或割伤所造成的皮肤损伤。研究表明,锐器伤是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危险因素,HBV、HCV、HIV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伤按触传播。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对锐器伤开展了较多研究,  相似文献   

2.
锐器伤的危害和职业防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锐器伤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以及处理各种医疗器械时由一切锐利器械所造成的使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伤接触传播,其中,威胁最大的是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和艾滋病(HIV/AIDS)。护士是发生医疗锐器伤及感染以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人群,其锐器伤发生率为57.1%~93.7%。为了护士的职业安全,应了解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危害,并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3.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及锐器伤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红  姚春晖 《吉林医学》2008,29(12):1052-1053
针头和锐器损伤是指针头和其它锐器(如手术刀、线剪、玻璃瓶)意外刺破皮肤造成的任何伤口,此类伤口增大了接触血液传播疾病的几率。医疗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护士是发生医疗锐器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人群。为了护士的职业安全,于2007年1月对我院100名护士进行了锐器伤发生情况及相关资料的问卷调查,以探讨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供应室护士锐器伤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锐器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内由一切锐利器械所造成的使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污染的锐利器械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最大职业危险因素。供应室是接收污染器械、供应无菌器械的科室,供应室护士在不同的工作地点、工作环境与锐利器械接触频繁,因此,锐器伤对供应室护士危害性大,为此对供应室护士锐器损伤情况及损伤后护士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韩凤萍 《当代医学》2007,(23):117-118
锐器损伤在护理工作中是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是经血传播疾病职业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报道职业暴露病例中约90%由锐器伤引起,其中护士占80%左右,所以预防和控制锐器伤引起的职业暴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韩凤萍 《当代医学》2007,(12):117-118
锐器损伤在护理工作中是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是经血传播疾病职业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报道职业暴露病例中约90%由锐器伤引起,其中护士占80%左右,所以预防和控制锐器伤引起的职业暴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冯艳梅  卢燕 《中外医疗》2011,30(2):90-90
医疗锐器伤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因此而感染并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率高且呈上升趋势,也是医务人员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其中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最为常见与突出。针对护士、医生、技术员、卫生员的工作特点,探讨医护人员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危险因素、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通过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锐器伤发生率,减少传染性疾病感染几率,是保证医护人员执业安全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制作"锐利器械传递器"投入使用情况,以寻找降低手术室锐器伤发生率的最佳方法。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锐器伤伤害问卷"调查分析手术室工作人员锐器伤好发原因,针对好发因素设计制作锐利器械传递器,用于术中锐利器械传递,经为期1年的临床试用后,对医务人员进行"使用锐利器械传递器效果调查问卷"调查,对比分析锐利器械传递器使用前后的锐器伤发生率及医务人员满意度情况。结果:锐利器械传递过程中受锐器伤的几率最高(占68.82%),初级职称医务人员更易遭受锐器伤害(占93.5%);使用锐器械传递器后锐器伤发生率由82.6%降低至38.4%,使用前后锐器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满意度较投入使用之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锐利器械传递器可降低术中器械传递所致锐器伤的发生率,适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护理人员医疗锐器伤原因分析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和感染的最主要因素是锐器伤,大约84.10%的护士不同程度地受过注射器、玻璃安瓶等普通锐器伤。目前证明,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过锐器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相似文献   

10.
锐器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内意外被锐器刺破,切割皮肤甚至伤及皮下和或组织,导致局部出血的损伤。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其他科室护士比较,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从事易于受到锐器伤的操作,接触到锐器的机会较多。有调查显示,90%以上的手术室护士有手术相关锐器刺伤的经历,75%以上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损伤来自5种不同器械,包括缝针、手术刀片、注射器、牵引器、皮肤或骨拉钩及电凝器械等。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的教育和培训,增强防护意识,保护护士的职业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  相似文献   

11.
锐器损伤是一种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深部意外伤害,是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1].使用过的口腔锐利器械多被血液和唾液污染,针刺伤的发生增加了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给医务人员的身心带来伤害.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探讨相应干预对策,以降低口腔科医务人员锐器伤.  相似文献   

12.
1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 1.1意外损伤手术配合中常使用较多锐利器械如刀、针、剪、钩等在手术中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最常见、最可怕的疾病是乙肝、丙肝、艾滋病。它们均是通过血液传播的,且致感染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医务工作者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职业暴露指在日常工作中的操作意外,接触到感染性液体,如针头刺破、锐器割伤、黏膜接触、皮肤接触,特别是皮肤有裂口、擦伤、皮炎及大面积和长时间接触时,医务工作者严格的自我防护不仅可以避免自身遭受疾病的侵袭,同时避免了医院感染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Johanet调查指出: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  相似文献   

14.
吴娟  李胜玲  王瑞 《吉林医学》2012,(10):2172-2173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现状,探讨发生原因,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调查表对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69名护士进行锐器伤经历及相关问题的回顾性调查。结果:92.6%的手术室护士在担任器械护士被刺伤,手术室护士均曾发生过锐器伤,锐器种类有注射针头、缝针、刀剪、安瓿、尖头器械(布巾钳、对位钳)及电凝器械,其中缝针刺伤占35.7%,锐器伤有54.1%发生在手术配合中,69名手术室护士1年中发生锐器伤68名,且护龄越高,损失次数越少,66.2%的护士损伤后用消毒液消毒伤口,17.6%的护士损伤后消毒并包扎伤口,76.5%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获得防护知识,在骨关节外科手术的护士受伤率最高,占76.4%。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职业危害较大,应加强重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锐器伤对护士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现状,分析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式调查法对成都市七所医院共计113名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情况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结果:84.1%的手术室护士在过去18个月里发生过锐器伤,累计发生4次以上的占31.1%;61.1%的护士近期皮肤粘膜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锐器伤的发生时间主要是清洗器械和为病人输液或配药时,分别占46%、42.5%;发生锐器伤的手术类型中无HBV等相关实验室检查报告的占23.6%;锐器伤与护士的护龄及学历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职称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40.7%的护士认为上级领导对手术室锐器伤不关心;而仅有9.2%的护士在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科。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职业危害较大,应加强重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锐器伤对护士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的锐器损伤在十分常见,其中尤以护士更明显.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细介绍.最常见的传播性疾病有: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等.严重威胁着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为提高护士对锐器伤的防范意识,做好预防措施,减少锐器损伤对护士的伤害.现针对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因为、途径及损伤物简要阐述,对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防范经验详.本文就发生锐器伤的现状、高危因素、防护措施以及暴露后的处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针刺伤是医护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直接接触各种病原体和传染病,如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接触体液、血液、被各种锐器刺伤等,而针刺伤是各种锐器伤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多种病原体能经针刺伤传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大量研究证明: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经血液传播感染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因此,加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减少或杜绝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张晓静  刘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4):776-776
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深部出血的意外伤害。由于工作性质,临床护士每天进行大量输液、注射等护理操作,接触医疗锐器、输液器、注射器的机会最多,被刺伤的危险随时存在[1]。据报道,职业暴露病例中90%由锐器伤引起,其中护士占80%左右。众多研究表明,锐器伤传播疾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皮肤、黏膜),  相似文献   

19.
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损伤,是医疗和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医护人员的锐器伤是医护人员感染医源性病原体的重要途径[1].临床护士直接接触被污染的器械、敷料、血液及体液等,锐器损伤是一突出问题,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率国外为52%~89.4%,国内为80.6%~93.3%[2].  相似文献   

20.
医务人员医疗锐器伤的处理流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疗锐器伤是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我科参阅国内外有关资料,引用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锐器伤登记表>,结合我院实际及特点编制了<医疗锐器伤或粘膜受血液或体液沾染之后处理流程>、<医疗锐器伤或粘膜受血液或体液沾染之后血液监测流程>、<被艾滋病病人用过的针头刺伤后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