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络保肾复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早期糖尿病肾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给予西药厄贝沙坦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通络保肾复方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 4%,优于对照组(P 0. 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相比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通络保肾复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镁水平和处发以及明显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排泄值分为3组:无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值<30 mg/d;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d<尿白蛋白排泄值<300 mg/d;临床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值>300 mg/d.并以同期健康成人1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 血清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血清镁及尿白蛋白排泄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尿白蛋白排泄值,共有22例患者进入无白蛋白尿组;22例进入微量白蛋白尿组;20例进入临床蛋白尿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的血清镁水平明显降低,并随着白蛋白尿程度的加重而更加明显.同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随着白蛋白尿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相关分析显示,对于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血清镁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镁的降低与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的升高有密切关系.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低镁血症,并且随着糖尿病肾病的加重而明显降低.出现低镁血症的原因可能是血糖控制不理想及白蛋白尿对肾小管的持续损害所致.  相似文献   

3.
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目的:研究肾炎康复片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经临床确诊为Ⅲ、Ⅳ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60例分为肾炎康复片治疗组和洛汀新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肾炎康复片(薄膜衣片)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洛汀新10 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2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或24 h尿蛋白定量、血C反应蛋白和尿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结果:对Ⅳ期糖尿病肾病,肾炎康复片组与洛汀新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46.7%,肾炎康复片组较洛汀新组疗效显著(P<0.05),提示肾炎康复片在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肾炎康复片治疗的Ⅳ期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则明显减少(P<0.05).Ⅲ期、Ⅳ期糖尿病肾病经肾炎康复片治疗后其血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0.05),尿TGF-β1有下降趋势,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肾炎康复片能有效缓解Ⅲ期、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尿蛋白的排出,这一作用可能与肾炎康复片减少血清C反应蛋白,从而改善糖尿病肾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4.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胱抑素C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在糖尿病肾病不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时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1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5例)、大量蛋白尿组(17例),同时以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血肌酐(Scr)、Hcy、Cystatin C水平,双变量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Hcy测值(分别为8.40±2.56,9.12±2.01,13.3±4.96)高于正常对照组(6.91±0.37),且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各组间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ystatin C测值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0.63±0.19、0.88±0.35、1.68±0.89,P<0.01);随着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增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加重,Hcy与Cystatin C水平均有一增长趋势,且两指标呈正相关(正常白蛋白尿组r=0.632,微量白蛋白尿组r=0.873,大量蛋白尿组r=0.747,P<0.01).结论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可推断同型半胱氨酸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影响,推断糖尿病肾损害的程度,更全面的评价早期糖尿病肾损害,提示临床应早期干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vaspin、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率< 20μg/min)40例、微量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率20~200 μg/min)45例、大量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率>200μg/min)35例,另选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空腹vaspin、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尿素氮、血肌酐,测量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3组患者较对照组血清vaspin、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升高,血清vaspin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aspin与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P<0.05);血清脂联素与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血肌酐呈正相关.结论 脂联素和vaspin均与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相关性,血清脂联素水平随着糖尿病肾病进展不断升高,而vaspin则随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下降.  相似文献   

6.
治糖保肾冲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治糖保肾冲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研究治糖保肾冲剂的临床疗效。结果 :苯那普利组可降低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 ,治糖保肾冲剂加苯那普利组在中医症状改善、降低血糖、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率方面均优于苯那普利组 (P <0 .0 5 ,0 .0 1)。结论 :治糖保肾冲剂对糖尿病肾病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肾康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服用卡托普利的基础上加用肾康饮,对照组只用卡托普利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PG)、尿微量白蛋白(UMA)、MMP-9的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效率为27%,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UMA下降,MMP-9水平升高,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UMA下降,MMP-9水平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P<0.01).治疗组FPG水平下降,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卡托普利加用肾康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其疗效优于单用卡托普利,肾康饮可显著升高MMP-9,可能是通过抑制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质(ECM)增殖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丹参酮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疗效.方法:住院6 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44例)前列地尔10ug+0.9%氯化钠10ml日一次静注.丹参酮ⅡA黄酸钠60mg+0.9%氯化钠250mg日一次静点,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n=19例).两组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治疗方法不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相比显著减少,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丹参酮治疗糖尿病肾病减少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益元保肾方配合福辛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益元保肾方配合福辛普利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中药组及西药组,在基本降糖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益元保肾方配合福辛普利、益元保肾方及福辛普利治疗2月,观察治疗前后早期糖尿病肾病及中医证候疗效,并对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益元保肾方配合福辛普利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总有效率为89.3%,中医证候改善率为96.4%,并可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结论:益元保肾方配合福辛普利是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芩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筛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进行3个月基础治疗,分为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组50例(尿白蛋白/尿肌酐30~300 mg/g),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组50例(尿白蛋白/尿肌酐大于300 mg/g),予以黄芩素铝胶囊1. 2 g每日三次治疗3个月。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P65、血清TGF-β_1及VEGF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不同蛋白尿水平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及糖尿病患者外周血NF-κBp65均有明显激活(P 0. 05),与ACR成正相关;糖尿病肾病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黄芩素可抑制NF-κBP65、TGF-β_1、VEGF表达,减少尿白蛋白排泄(P 0. 05)。通过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治疗前后比较,黄芩素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结论:黄芩素可抑制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NF-κB活化及降低VEGF、TGF-β_1水平,减少尿白蛋白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进展延缓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方药加减补阳还五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动物及临床实验,观察中药方剂加减补阳还五汤应用前后血生化及肾组织下列指标的变化.动物实验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分别于6、12周处死,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B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变化.临床实验采用组间对照和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前、后FBG、UAER的变化.结果:(1)中药加减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无影响,能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UAER.(2)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能使糖尿病大鼠肾组织MMP-9的蛋白表达及其活性水平上升,PAI-1的表达下降.结论:加减补阳还五汤在不影响糖代谢的情况下,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降低肾重/体重,其机理与提高肾组织MMP-9的表达,降低PAI-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怡开)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在基本降糖、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怡开、依那普利、怡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3月,观察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3组UAE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联合治疗组(C组)较单药治疗组(A组、B组)中任-组UAER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怡开联合依那普利是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早期DN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予以0.9%生理盐水250ml加舒血宁注射液2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30天,口服厄贝沙坦0.15/d;对照组予以厄贝沙坦0.15/d;观察1个月,两组其他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UAER、Scr、BuN、TG、TC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SBP、DBP、FPG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相比,两组治疗后UAER、Scr、BuN、TG、TC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DN,疗效显著,有助于防止DN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早期DN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予以0.9%生理盐水250ml加舒血宁注射液2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30天,口服厄贝沙坦0.15/d;对照组予以厄贝沙坦0.15/d;观察1个月,两组其他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UAER、Scr、BuN、TG、TC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SBP、DBP、FPG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相比,两组治疗后UAER、Scr、BuN、TG、TC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DN,疗效显著,有助于防止DN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银杏叶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 68 例,将病人分为两个组.A组为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为大量白蛋白尿组.两组均给与银杏叶注射液 15ml,每日一次静脉滴注,4周为一疗程,同时维持原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尿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比较,A组尿蛋白排泄率显著降低 ( P<0.01).结论:银杏叶注射液能够明显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治疗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拟护肾合剂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及门诊收治的120例初诊初治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60例每组,对照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护肾合剂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血糖、血脂、不良反应。结果:(1)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2)治疗后,两组的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基础尿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5),而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3)治疗后,两组的水肿、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咽干口燥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 0. 05),而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4)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5),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5)在血脂方面,两组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在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6)两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时,应用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自拟护肾合剂治疗切实有效,可促进患者血糖、血脂水平降低,有利于改善肾功能,减轻中医证候,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治疗组在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黄芪注射液,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替米沙坦,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变化。结果:替米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有效降低尿蛋白,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治疗后有所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有效降低尿蛋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胰岛素制剂及应用方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CSⅡ)组和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诺和灵R(MSⅡ)组,对血压血脂两组治疗相同,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各时间点血糖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UAER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CSⅡ组较MSⅡ组在治疗后下降更明显(P<0.05);Ccr两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的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4周,除了凌晨3点血糖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UAER,能控制血糖达标,而门冬胰岛素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尿微量蛋白和血糖下降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7例2型糖尿病合并MAU的患者和56例2型糖尿病非合并MAU的患者的病程、年龄、血脂、血糖、血压、空腹胰岛素(FINS)和空腹C肽(F-CP)水平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将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组的、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显著高于非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明显低于后者;UAER与年龄、病程、血压、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TG、低密度脂蛋白(LDL-C)、APOB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得出:UAER与HbAlC、F-CP、TG、SBP、病程、APOB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的病程长和以高TG、高APOB和低HDL为特征的脂代谢紊乱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HbAlC、高F-CP水平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氯沙坦和氟伐他汀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4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例:糖尿病对照组、氯沙坦治疗组、氟伐他汀治疗组、氯沙坦+氟伐他汀治疗组;另选10例非糖尿病者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等治疗至正常范围,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分别加服氯沙坦50mg、氟伐代汀40mg和两药联合应用,观察疗程2个月。比较各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血压、血脂和尿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各治疗组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UAER、Alb、尿TGF-β1、MCP-1明显下降(P〈0.05,P〈0.01);两药联用治疗组上述指标更明显;血脂、血压比较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DN患者尿中TGF-β1、MCP-1增加,氯沙坦、氟伐代汀因降低TGF-β1、MCP-1等而减轻微量白蛋白尿及改善肾功能,该作用不依赖于降血压、降血脂效应,两药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