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一系列有目共睹的成绩。政策沟通日益紧密,规划布局初步完成,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形,地区合作机制持续增多,各国间人文交流也更加紧密,民间交往呈现勃勃生机。下面我讲几点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2.
沈晓宁 《对外大传播》2013,(2):23-24,35
2012年本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遗憾的是发生了中日钓鱼岛争端,使得两国出现了40年来最严重的"政冷经凉"局面,甚至引发了两国民众间的互不信任。这种局面是否会长期影响中日关系,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当前的两国关系形势,中日媒体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就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与日本媒体有广泛沟通的《中国青年报》总编辑陈小川先生。  相似文献   

3.
从情感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对学习者的情感控制.情感态度的变化对外语学习的效率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尝试进行情感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试图找出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和英语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11,(3):64-64
《中国,我误解你了吗?》 作者加藤嘉一,北京大学的日本留学生,虽然是“80后”,一个高大帅气的大男孩,却已被视为中日关系的一个大人物。他经常在众多知名媒体发表言论,也经常在电视节目中侃侃而谈,他的见解和观点,已然成为中日关系民间交流的重要声音,  相似文献   

5.
任翻大 《职业圈》2014,(28):112-113
所谓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与职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职工的心理需要,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的一种管理方式。其本质是以人为核心,以情绪为动力,以组织为基石,以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与创新精神为目标,以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为宗旨的全新管理模式。它是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职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情绪,  相似文献   

6.
《人民中国》(日文版)创刊于1953年,今年6月《人民中国》(日文版)迎来创刊65周年。65年来,作为对日传播的领军媒体,这本刊物见证了中日关系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通过对民间外交和大量文化交流实例的关注,系统地追踪报道了民间力量推动两国关系发展这一中日间独有的现象,对推动两国民意相向而行作出了持久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卓南生简介:1942年生于新加坡,祖籍中国广东,早年受教育于新加坡南洋大学,1966年负笈东瀛,获立教大学新闻学博士学位。卓南生从事日本研究和新闻评论长达50年之久,先后在东京大学和京都龙谷大学任教,现为龙谷大学名誉教授,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卓南生是资深日本政治问题和中日关系学者,著作颇丰,代表作是《日本的乱象与真相》、《卓南生日本时论文集》(全三卷)、《日本的亚洲报道与亚洲外交》和《中日关系出了什么问题?》(合著)等。  相似文献   

8.
论梁实秋对中西文化的沟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实秋在现代中国不同于鲁迅、梁漱溟等将中西文化看成是异质性的文化 ,而是与胡适、郭沫若等人一样 ,认为中西文化可以相互认同。他以西方的古典的与浪漫的概念 ,来沟通中国的儒家与道家的文化与文学 ,并且认为应该以古典的与儒家的文化来抵制浪漫的与道家的文化。尽管梁实秋在许多方面以西方的观念为价值准绳 ,但他终究是穿着西装的孔夫子。  相似文献   

9.
中国外文局《对外大传播》2003年2-3期刊登了一篇题为《翻开历史新篇章之夜——再现毛泽东与田中角荣会谈的情景》的文章,上面写道“1972年9月27日夜晚,中国的毛泽东主席与日本的田中角荣首相初次握手……由于这次历史性的会见,结束了中国和日本长期的‘战争状态’,最终正式确定两国邦交的正常化。”文章中还提到当时参加会议的中日双方高层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廖承志、田中角荣、大平正芳、二阶堂进等均已作古。两位领导人“当时到底谈了什么,现还有两位知情的证人,那就是作为翻译和记录的王效贤和林丽韫女士”。  相似文献   

10.
11.
历经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国古代社会早已发展出一整套自身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准则,以便有效地处理情感领域中的各种问题,如鼓励一些高尚的或文雅的道德情操,抑制另外一些过激的或卑俗的情感欲望.传统中国拥有关于情感文化及其表现方式的独特而丰厚的财富,这是无可置疑的历史事实.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遗产在当代中国仍未受到人们的普遍忽视.  相似文献   

12.
莫伟 《职业圈》2008,(6):27-29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中日两国的家族企业发展为研究对象,从国家政策环境出发,比较研究了不同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在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发展构成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中日两国的家族企业发展为研究对象,从国家政策环境出发,比较研究了不同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在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发展构成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爱尔兰著名剧作家约翰·米林顿·辛格经在日留学的中国五四文人译介进入中国。有趣的是,两国文人对约翰·辛格展现出相异的接受趣向。中日文人对约翰·辛格剧作的不同审美取向,既是不同的文化传承在两国文人身上的显露,也是两国不同社会背景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5.
《文化学刊》2008,(3):20-20
吴祖鲲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撰文指出,年画在民间不仅作为广泛使用和实用的民俗艺术而存在,而且其价值体系意义实际上使其成为中国社会的民间信  相似文献   

16.
一年一度的“两会”本来是中国自己的事情,但近二十年,外国媒体对中国“两会”给予了超乎以往的关注,进行了大量报道。他们希望通过中国“两会”来及时了解中国的最新政策变化发展。“两会”已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7.
《对外大传播》2014,(12):F0002-F0002
正11月28日,旨在促进中日两国媒体交流和发展的首届"中日对外传播媒体研讨会——交流与对话"于东京成功举办。人民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网、新华网、人民中国杂志社和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等中国对外传播主流媒体,以及日本共同通讯社、西日本新闻社、京都新闻社、东奥日报社、岩手日报社等  相似文献   

18.
《我爱桃花》本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的小剧场戏剧,但它却在不久前飘洋过海,并在第十一届中韩日戏剧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观众也看得如痴如醉,演员三次返场谢幕。中韩日戏剧节不仅为中韩日的优秀剧目提供一个展示三国戏剧创作的最新成果的舞台,还在戏剧节期间举行了相关的学术研讨会。亚洲文化虽同出一源,但三国的文化背景是各有差异的,在如何表现戏剧冲突上定有不同。这让大家为《我爱桃花》在日本的演出捏了一把冷汗,中韩日三国观众对《我爱桃花》反应有何不同?台下的观众能感到同中国观众一样的心灵触动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领略了《我爱桃花》的慑人风采,并通过各种方式与该剧的导演任鸣和编剧邹静之先生进行过多次交流。邹静之说:“戏剧走向世界时,语言很重要。但过分的强调语言的障碍也是不对的。像前几天我看以色列的《安魂曲》,它完全采用的希伯来文,但是我觉得我还是看懂了。戏剧,它可以用各种手段去弥补语言的不足,当然,语言能够表达出演员对台词的把握,抑扬顿挫的念白能够帮助观众的理解。”此次《我爱桃花》赴日本参加中韩日戏剧节演出,邹先生也随行前往。“原定半个小时的讨论会,结果开了一个半小时,大家还意犹未尽。这说明大家看懂了啊”(邹静之先生语)。是什么触动了他们心底的温情呢?这就是文化,或者说,艺术的力量。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却像一根柔弱而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文化是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充斥着各种坏消息的第三季度,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其中海外做空中国概念股和温州高利贷危机是海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王坚教授这篇文章,就中国媒体如何对美介绍中国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很有参考价值,值得一读。——编者当前,在美国的主要新闻媒体上,几乎没有哪一天中国不成为热点议题,而报道负面、不利的居多,有时更是消极苛责。对于中国来说,要穿透美国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