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清林  左云霞 《华西医学》1998,13(4):468-470
目的:为了解安定和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对颞叶癫痫病人皮层脑电监测中痫灶放电电位的影响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把25例颞叶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安定组和非安定组,术中T8ECOG痫灶定位,观察NBP、P、EKG、SPO2变化。结果:安定和静脉复全麻药对皮层痫灶电位无显著抑制作用;两且间各麻药量无显著差异;插管时△SBP、△DBP升高,ECOG中△SBP升高,△DBP升高,△HR、EKG、SPO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病灶切除联合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内侧占位病灶所致癫痫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颞叶内侧占位病灶所致癫痫且术中深部电极,探查出海马异常放电的16例患者,采用改良翼点切口开颅经颞中回皮层入路,行病灶切除联合海马杏仁核切除治疗,术后随访至少1年以上,采用Engel分级量表评价癫痫控制效果。结果16例患者均取得了占位病灶的肉眼全切,Engel分级:Ⅰ级12例,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0例;2例出现对侧1/4象限盲,3例出现近期记忆功能较术前下降,无手术死亡及其他持久并发症。结论病灶切除联合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病侧海马异常放电的颞叶内侧占位病灶所致癫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815-3816
目的研究海马横切术对顽固性颞叶内侧型癫痫(MTLE)患者术后癫痫控制有效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顽固性MTLE患者6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前颞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海马横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癫痫控制有效率,评估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操作智商(PIQ)、语言智商(VIQ)、总智商(FIQ)。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术后癫痫控制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VIQ、PIQ、FI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与对照组的11.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马横切术治疗顽固性MTLE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提高术后癫痫控制有效率,改善认知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TLE)海马、杏仁核及内嗅皮层体积变化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RI对117例TLE患者的海马、杏仁核及内嗅皮层体积进行测量并进行临床相关性研究。结果:有侧别优势的TLE患侧海马体积较对侧小,其中海马硬化组患侧和对侧内嗅皮层体积也存在差异,而杏仁核体积均未见明显差异;海马及杏仁核体积变化与发作频率、起病年龄的早晚、病程长短、高热惊厥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海马硬化组内嗅皮层体积减少程度与复杂部分性发作频率存在相关性。结论:内侧颞叶结构对颞叶癫痫相关的损伤敏感性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颞叶内侧癫痫(mTLE)伴海马硬化患者脑内在活动(IBA)改变。方法 纳入38例单侧mTLE伴海马硬化患者(mTLE组)和53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HC)组],比较组间IBA静态指标,包括低频振幅(ALFF)、比率ALFF(fALFF)、局部一致性(ReHo)、度中心性(DC)、全局信号相关性(GSCorr)和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MHC)]及其对应动态指标dALFF、dfALFF、dReHo、dDC、dGSCorr及dVMHC,分析其与癫痫持续时间和认知评估量表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HC组,mTLE组双侧丘脑、内侧颞叶、基底核、脑桥及小脑ALFF、dALFF和fALFF值,右侧扣带回及补充运动区fALFF值,右侧内侧颞叶、梭状回及基底核dfALFF值,脑桥、双侧丘脑、双侧尾状核及左侧内侧颞叶ReHo值均升高;左侧颞叶新皮质和额叶fALFF值和dfALFF值,双侧颞叶新皮质ReHo值和DC值,左侧颞叶新皮质dReHo和GSCorr值,双侧颞叶新皮质、小脑及内侧颞叶VMHC值,双侧枕叶、楔叶及补充运动区dVMHC值均降低。mTLE组形状连线测试A耗时与左侧丘脑ALFF值、左侧海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电监测在颠叶癫痛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视频脑电图(VEEG)结合术前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确定致痫灶,术中脑电监测下手术治疗颞叶癫痫60例,按术后评价分类法评’定疗效。【结果】术后疗效满意者38例(63%);显著改善者17例(28%);良好者3例(5%);较差者2例(3%);总有效率91%。【结论】脑电图是颞叶癫痫术前定位的主要检查手段,手术前致痫灶的精确定位和术中脑电图监测对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友锦  严凌燕  国宁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4):1280-1281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围手术期配合和护理要点.方法 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0年9月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的2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在护理过程中,重点关注病人术前心理护理和宣教、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注意事项的宣教等.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海马横切术对顽固性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顽固性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前颞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海马横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癫痫控制有效率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结果: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癫痫发作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癫痫控制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4.00%,两组癫痫控制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观察组MMSE量表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海马横切术治疗顽固性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癫痫控制有效率,减轻患者认知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颞叶癫痫与海马硬化-MRI之间的关系。方法40例颞叶癫痫患者的海马面积计算采用电子计算机,用BIOCOM2000软件分析MRI图像,并计算出海马体积,用AI(不对称指数)表示海马萎缩程度。结果有海马萎缩者占70%,无海马萎缩者占30%,与脑电图检查非常符合,其敏感性达93%,特异性为86%。结论原发性颞叶癫痫与海马硬化有关。MRI是检测海马硬化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安定和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对颞叶癫痫病人皮层脑电监测中痫灶放电电位的影响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把25例颞叶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安定组(n=14)和非安定组(n=11),术中T8ECOG痫灶定位,观察NBP、P、EKG、SPO2变化。结果:安定(x=028mg·kg-1)和静脉复合麻药对皮层痫灶电位无显著抑制作用;两组间各麻药量无显著差异(P>005);插管时△SΒΡ、△DBP升高,(P<001),ECOG中△SBP升高,(P<001),△DBP升高,(P<005);△HR、EKG、SPO2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安定和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对ECOG中癫痫灶电位抑制不显著,适宜于痫灶定位切除术。但应注意调控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期痫样发放对内侧颞叶癫痫患者脑静息态网络的影响,揭示间期癫痫活动发放对全脑功能的损害机制。材料与方法从45例行同步脑电f MRI数据采集单侧颞叶癫痫患者中,挑选35例(左侧颞叶癫痫患者18例、右侧颞叶癫痫患者17例),以同步脑电图监测,每一患者均采集间期痫样发放及无痫样发放状态静息态f MRI数据。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分别提取患者两种状态的核心网络、背侧注意网络、执行控制网络、默认网络及感觉运动网络等7套内在连接网络。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痫样发放及无痫样发放状态m TLE患者脑内在连接网络的差异。结果相比未发放状态,发放状态下颞叶癫痫患者核心网络的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强,听觉网络的脑岛及颞上回功能连接减低。此外,背侧注意网络的顶上小叶在左侧颞叶癫痫患者表现为功能连接增强,而在右侧表现为连接减弱。前默认网络的额中回在右侧表现为功能连接减弱,而后默认网络颞中回及后扣带回在右侧表现为功能连接增强。执行控制网络的中扣带回和视觉网络枕叶皮层在左侧表现为功能连接增强。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左侧组视觉网络及右侧组听觉网络内连接强度的变化与发放状态下IEDs发放次数呈正相关。结论内侧颞叶癫痫发作间期痫样发放对脑高级认知网络及感知觉网络均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对参与脑高级认知功能网络的损害,这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海马硬化这一特异性内侧颞叶癫痫在发作间期脑功能受损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总结20例帕金森病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手术配合的护理经验。结果 20例患者共植入38根电极,手术过程顺利,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无1例发生颅内血肿、感染、永久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护理并发症。结论熟知手术器械性能,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默契的配合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内侧颞叶癫痫脑微结构变化磁共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侧颞叶癫痫(mTLE)是最常见的难治性癫痫,其发病机制不清,多与内侧颞叶及颞叶外脑区异常有关,如海马硬化和相关大脑皮层萎缩。随着磁共振及其后处理技术的进步,显示内侧颞叶及其与之相关区域的微结构变化,对mTLE的发病机制研究、术前准确定位及术后评估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对mTLE的脑微结构变化MR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目前已成为国内外认可的帕金森病重要治疗方案。随着脑科学、手术方法、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大量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的逐渐完善,DBS治疗帕金森病在手术时机、靶点选择、症状控制、治疗机制、设备改进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其在中轴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控制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设备、程控设置等方面也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静息态fMRI功能连接密度(FCD)方法观察内侧颞叶癫痫(mTLE)脑功能活动改变的分布模式。方法 分别采集47例mTLE患者与32名正常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静息态fMRI数据,通过两样本t检验,观察mTLE患者相对正常对照组的FCD活动改变,并采用基于体素的相关分析观察mTLE患者FCD改变脑区与癫痫病程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TLE患者发作间期FCD降低区域以双侧内侧颞叶、后扣带回、外侧颞叶和顶叶区为主;FCD增高区域主要分布于双侧感觉运动区(P<0.05,FWR多重校正)。基于体素的相关性分析显示,mTLE病程与双侧内侧颞叶、后扣带回及顶叶区的FCD值呈负相关(P<0.05,FDR多重校正)。结论 mTLE表现为默认网络及感觉运动区的功能连接异常;这些区域功能异常可能与mTLE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间断性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控制癫痫的最佳启动时间及其抗痫效果,观察VNS对海人藻酸致痫大鼠皮质电图和海马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实验选用成年、健康、体质量220—250g的Wistar大鼠,40g/L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后,颈部皮下注射海人藻酸(10mg/kg)复制癫痫模型。在癫痫发作前后分别给予大鼠左侧迷走神经间断刺激,用银球电极与金属微电极分别记录皮质电图和海马CAl区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结果:①癫痫发作前给予VNS刺激(3.0—4.0mA,33Hz,1ms)50min,皮质电图结果表明可显著降低癫痫发作的严重程度,缩短发作持续时间,甚至可完全抑制发作(F=27.32,P&;lt;0.001)。而癫痫一旦发生再给予上述刺激,则只能降低发作的严重程度,而不能完全阻抑癫痫发作。②当皮下注射海人藻酸诱发海马CAl区神经元出现典型的不规则爆发样电活动后,给予上述刺激,CAl区神经元放电频率有所减少,停止VNS 60min和120min后,放电频率继续显著下降(F=8.531,P&;lt;0.05)。结论:①阻抑海人藻酸致痫模型发作,VNS启动越早,抗痫作用越佳。②间断性VNS对海人藻酸致痫大鼠的抗痫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脑灌注磁共振成像观察内侧颞叶癫痫部分及继发全面发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部分及继发全面发作内侧颞叶癫痫(mTLE)患者脑区灌注的差异,分析在继发全面发作中起作用的相关脑区,探讨继发全面发作的mTLE网络的相关脑区。方法选取51例mTLE患者,其中16例部分发作(PS组),35例部分发作继发全面发作(sGS组)。利用3.0T MR脉冲式动脉自旋标记(PASL)序列采集两组患者发作间期脑血流量(CBF)数据。采用体素依赖统计分析(VBA)技术对两组患者脑灌注存在差异的脑区进行评价;并基于此选取患侧颞叶、丘脑及额叶等区域作为ROI,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各ROI间的CBF的相关性。结果与PS组相比(校正后,P<0.05),sGS组患者表现为发作间期患侧丘脑、基底核及部分默认模式网络区域如双侧楔前叶、前扣带回、后扣带回、内侧前额叶等CBF降低;sGS组患者患侧颞叶与额叶(r=0.50,P<0.05)、丘脑与额叶(r=0.36,P<0.05)的CBF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丘脑在继发全面发作的癫痫活动传播中起重要作用;癫痫活动通过特定网络传播到远处脑区。部分发作继发全面发作mTLE患者相比部分性发作患者部分脑区功能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利用EEG和MR对30例颞叶癫痫(TLE)病例的癫痫灶进行定位诊断,依据诊断结果对其中15例实施前颞叶切除术,另15例接受选择性海马杏仁切除术,并分析其近期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30例病例中手术疗效满意18例;显著11例;良好1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MR有助于对TLE的定位诊断;手术是治疗顽固性TLE的重要手段,对于EEG和MR提示为颞叶内侧癫痫的病例应选用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采用经颧弓颞底入路使手术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Parkirlsorl’S disease,PD) 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疾病呈进行性发展。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其它部分的静止性震颤,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姿势、步态异常等典型性临床特征[1]。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尽管使用内科药物治疗可以控制部分症状,但随着疾病的发展,药量的逐渐增加,而药效却逐渐的降低,使得一部分病人最终求助于外科治疗。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技术是神经外科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又称为“脑起搏器”[2]。DBS术后护理与其他神经外科手术后护理相比,有明显的特点,护理人员需要在掌握基本护理技术的同时,也应熟悉DBS手术的流程,了解该疗法的整个环节,提前考虑到术前、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护理。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应用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25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优质的护理更是术后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