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探究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临床可用价值。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庆阳市人民医院数据库存在资料登记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实验样本,录入本次实验数据库中进行计算机抽签法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45,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时,选择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应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作为手术方案,在手术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记录,分析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在实验结果中,实验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为(94.8±11.3)%,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81.4±10.9)%来说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在对患者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能力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肢体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相较于对照组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作为手术方案,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对于患者愈后恢复来说也有积极意义,能够改善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肢体运动能力和认知功能,能够帮助患者术后病情康复,具有高度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rS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方法:对60例发病12h以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rSK150万u+5%G S100ml60min静脉滴完;对照组30例,给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血管再通率83.3%,对照组无1例出现血管再通。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治疗组胸痛消失出现在治疗后2±1.2h,CK-MB酶峰出现在发病后12±2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并发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少于对照组(P<0.05和P<0.01)。治疗组的病死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23.3%。治疗组出现镜下血尿5例,无严重出血者,无一例发生过敏反应,有2例发生低血压。结论:国产重组链激酶为治疗心肌梗塞有效安全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3.
观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钻孔引流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实际疗效,探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选择。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临夏州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n=39)及对照组(n=39),其中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率。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且肺部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血肿清除率高于钻孔引流术,但手术时间较长,且会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应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及免疫状态,综合判断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保守治疗少量血肿(30 m 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颅内深部少量出血的9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微创手术治疗组(微创组)(50例患者)和保守治疗组(对照组)(46例患者).微创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进行微创穿刺清除,对照组给以常规药物保守治疗.通过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lasgow昏迷评分、死亡率、再出血率、平均住院时间和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情况,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短期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显示:微创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入院1周后Glasgow昏迷评分(GCS)检测结果显示:微创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微创组再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相比有增高的趋势(P0.05),死亡率两组数据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微创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5)采用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系统对出院半年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微创组GOS得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微创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少量血肿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患者的短期预后和恢复效果明显.2)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显著缩短少量血肿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有助于缓解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人脑出血可以采用外科手术方法来治疗.通过对临床高血压脑出血106例外科治疗分析,发现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注意把握好时机,以发作24 h内为好;另外,常用的有脑室引流血肿溶解术、穿刺血肿法、直接血肿清除术、双极电凝止血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微创法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对126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26例患者术后存活120例(95.3%),本组死亡6例(4.8%).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用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疗效.ADL1:恢复日常生活34例(26.9%);ADL2:生活自理35例(27.7%);ADL3:部分生活自理33例(26.1%);ADL4:卧床不起但有意识21例(16.6%);ADL5:植物状态3例(2.4%).结论出血至手术时间、意识与脑疝征、瞳孔改变、中线移位4项因素对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预后价值,超早期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用华佗再造丸治疗脑血栓、脑出血及其后遗症52例,其有效率达90.5%,对照组20例,10例脑出血用20%Mannitol及止血剂治疗,10例脑血栓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脑络通治疗,有效率为70%,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笔者认为该药是治疗脑血管病较理想的中成药,具有镇静神经,滋阴强心,舒经活络,活血化瘀等作用。对病程短的年纪青的病人的疗效更为显著,脑出血性与脑缺血性疾病均有疗效,正是中药一药多用、一药多治的微妙体现。推测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有效可能与该药能促进神经再生因子(NGF)的合成和利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CT定位,使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仪对颅内血肿碎吸引流和穴位针刺。结果:成活100例,死亡15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便、安全、疗效好、费用低,是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根据人院时出血部位、血肿量、GCS评分等选择不同术式对高血压脑出血116例进行治疗,并分析不同术式的疗效。结果116例脑出血中死亡27例,存活89例。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组相比,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生活完全自理率最高,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率最低。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高血压脑出血疗已成为了一种趋势,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最佳的手术时机,对阻断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恶性病程发展,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现将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适应证、各种手术方式及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等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脑出血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技术,减少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方法:在1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诊手术中,采用快速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用异丙酚微量泵静注复合全麻;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乌拉地尔控制高血压.结果:150例患者术中术后状态平稳,无麻醉并发症.结论:采用快速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用异丙酚微量泵静注复合全麻;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乌拉地尔控制高血压能够较好的满足麻醉要求,提高围手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12.
小骨窗开颅经侧裂高血压脑出血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我院于2001年1月-2007年2月收治的壳核或以壳核为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46例,均采用小骨窗经外侧裂入路在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全部病例血肿清除满意.血肿完全清除231例(93.9%),近全清除15例(6.1%).术后无一例血肿复发.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本手术方法不受出血时间的限制;不受血肿量大小的限制;能充分利用脑组织正常间隙及非重要功能区进行操作,脑组织损伤小,减少了手术的创伤;能够清晰看清出血点,更准确有效地止血,降低了手术后再出血的风险;血肿彻底清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侧脑室前角引流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单或双侧脑室前角引流治疗34例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术后CT动态观察血肿量,第1、7、14、30天进行NIHSS评分,第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结果术后第7天NIHSS评分及第14天血肿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个月mRS分级:0~3级22例,4.5级6例,死亡6例。结论侧脑室前角引流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6年患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在30 mL以上的45例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的54例患者分两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统计结果 有显著差异.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技术操作简单,损伤轻,能最大限度地解除患者病变的恶性循环,保留患者的生理功能,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是目前临床治疗脑出血比较理想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简称小骨窗)与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简称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分别对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经外侧裂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及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结果:小骨窗组与立体定向组血肿抽吸术患者术后偏瘫开始恢复时间分别为(12±3.2)天、(18±4.5)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肺部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没有明显差别(P〉0.05);预后(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小骨窗组优于立体定向组(P〈0.05).结论:与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相比,经外侧裂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清除血肿,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报导11例经CT扫描证实发生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的同一部位的再出血,其中丘脑5例,基底节区6例,占39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2.8%。病情变化间隔时间平均为55h(5 ̄143h),格拉斯哥昏迷计分平均下降4.8分,再出血时的出血量平均为入院时的3倍。所有病人住院期间均有高血压。8例手术存活5例,3例未手术全部死亡。因此,妥善控制血压,防止病人烦躁和用力。及时CT复查和尽早手术可能是预防和治疗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经CT证实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100例,CT检查121次,共检出血肿103个。本组病例临床初诊符合率仅71%,而CT则不但可直接显示脑内血肿,并可确定其位置大小及有无破入脑室,认为CT应作为本病的首选辅助检查。通过对不同病人不同时期的CT检查及/或连续的CT动态观察,了解到血肿液化、吸收、囊变各阶段及血肿引起脑水肿的变化过程,从而指导临床诊疗。通过对其中30例脑室积血的临床症状和预后的分析,发现本病合并脑室积血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其病死率远高于无脑室积血者,其死因与血肿破入脑室的途径及脑室内积血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引导下微创治疗颅内血肿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引导下微创治疗颅内血肿的价值.方法 86例颅内血肿患者经螺旋CT下直接定位,后经颅骨钻孔、引流,行尿激酶溶解术.86例患者中,外伤性硬膜外血肿9例,外伤性硬膜下血肿16例,高血压脑出血61例.结果术后1~4周进行CT复查,血肿消失或大部分消失.结论螺旋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治疗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对提高颅内血肿患者的生存率及降低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与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对11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立体定向外科手术治疗的总结,强调高血压性脑出血一经诊断,且具有手术指征时,手术越早越好;且认为患者的意识障碍严重程度、出血量、出血部位、发病时血压以及病人的年龄等因素对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适应证具有重要价值,并提出了具体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20.
针刺留针时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的影响,以探索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时效关系的机理。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患者34例,按轻、中和重度随机分成留针20、40和60 m in 3组。在针刺治疗的疗程前后,对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针刺可提高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以留针60 m in作用最为明显。结论:针刺留针时间与脑血管血流速度之间有一定的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