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血清β2微球蛋白与其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病变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根据纳排标准纳入2013年6月至2021年9月在河池市人民医院住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IMN的患者152例。根据有无合并FSGS病变将其分为无FSGS组及有FSGS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生化及病理指标的差异。分析血清β2微球蛋白与肾间质病变积分、FSGS病变比例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与FSGS病变的关系。广义相加模型(GAM)用于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与FSGS病变的非线性关系。此外,对不同亚组间血清β2微球蛋白与FSGS病变的关系也进行了分析。 结果在调整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病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BMI、24 h尿蛋白、镜下血尿、血液血红蛋白、淋巴细胞、白蛋白、球蛋白、空腹血糖、尿酸、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肾间质萎缩纤维化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β2微球蛋白是FSGS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421,95%CI:1.002~2.014,P=0.049)。GAM分析发现血清β2微球蛋白与FSGS病变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关系。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在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中血清β2微球蛋白与FSGS病变的关系增强(OR 4.086,95%CI:1.512~11.043),而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未发现统计学关联(OR 1.007,95%CI:0.647~1.567, P=0.975)。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β2微球蛋白对于预测FSGS病变发生具有一定价值(AUC=0.668),最佳临界值为2.65 mg/L。与无高血压病史且血清β2微球蛋白<2.65 mg/L的IMN患者相比,有高血压病史且血清β2微球蛋白≥2.65 mg/L患者的FSGS病变发生风险增加3.7倍(OR 4.711,95%CI:1.732~12.812,P=0.002)。 结论血清β2微球蛋白升高与IMN患者的FSGS病变发生密切关联,在合并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中血清β2微球蛋白对FSGS病变发生的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吸烟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肾功能减退及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方法纳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肾病内科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经皮肾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IMN的患者共60例,收集IMN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病理资料,并调查患者的吸烟状况,分析IMN患者吸烟状态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eGFR与吸烟量呈负相关(r=-0.26,P0.05),肾间质血管总分与吸烟量呈正相关(r_s=0.69,P0.01)。吸烟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及血管病变更重,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增加IMN患者肾间质纤维化(OR=6.42,P0.05)、血管壁增厚(OR=4.71,P0.05)及血管玻璃样变(OR=7.43,P0.05)的风险。结论吸烟对IMN患者肾功能具有一定的损害作用,是IMN患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血管壁增厚及血管玻璃样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高血压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9年9月,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280例,对伴高血压114例和不伴高血压166例的IMN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两组肾脏预后差异,通过单因素COX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肾脏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伴高血压IMN组的浮肿、糖尿病、年龄、BMI、血压、血尿酸、病理分期、球性硬化、肾小管萎缩、小动脉管壁增厚等高于无高血压组,eGFR低于无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存分析显示,高血压组肾脏存活率低于无高血压组(P=0.028)。多因素分析显示,舒张压每升高1 mmHg,伴高血压的特发性膜性肾病疾病风险增加15.5%(HR=1.155,P=0.009),平均动脉压每升高1 mmHg,疾病进展风险增加9.0%(HR=1.090,P=0.032)。结论: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是特发性膜性肾病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慢性梗阻性肾病进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慢性梗阻性肾病病程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37例慢性梗阻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计算机软件包SPSS 10.0对各变量做统计分析,对各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在影响梗阻性肾病进行性肾损害的33个因素中,经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最后性别(OR=1.963,P=0.018)、高血压(OR=2.228,P=0.039)、高尿酸血症(OR=4.204,P<0.001)、低钙血症(OR=2.612,P=0.031)、蛋白尿(OR=1.637,P=0.049)、低蛋白血症(OR=5.055,P=0.016)、SIRS(OR=6.113,P=0.000)、贫血(OR=5.257,P=0.000)、肾萎缩(OR=5.964,P=0.009)、造影剂(OR=6.111,P=0.000)、酸中毒(OR=3.329,P=0.003)11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性别、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低钙血症、蛋白尿、低蛋白血症、SIRS、贫血、肾萎缩、造影剂、酸中毒可能是慢性梗阻性肾病进行性肾损害独立的危险因素.而年龄、病程、积水程度、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梗阻度等,可能对慢性梗阻性肾病进行性肾损害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术后子宫内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烟台山医院乳腺癌术后阴道异常出血的患者103例,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其子宫内膜是否发生病变分为未病变组与病变组。建立Logistic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乳腺癌术后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因素, 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列线图模型预测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结果分娩史(OR=37.100,95%CI:3.777~527.700, P=0.004)、子宫内膜厚度(OR=2.489,95%CI:1.699~4.007, P<0.001)、绝经(OR=0.099,95%CI:0.015~0.499, P=0.009)、异常出血时间(OR=6.922,95%CI:2.221~24.800, P=0.002)、治疗药物种类(OR=3.738,95%CI:1.187~13.200, P=0.030)对预测乳腺癌术后患者子宫内膜病变有统计学意义。使用以上5个变量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首诊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形成2年内发生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T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首诊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2年随访数据, 共260例。收集患者治疗及随访信息。根据Villalta评分分为无PTS组、轻度PTS组及中重度PTS组。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TS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轻度、中重度PTS发生率分别为22.7%和15.8%。DVT复发史(OR=4.754, 95%CI 1.84~12.01, P=0.001)、口服抗凝药物时间≤6个月(0~3个月:OR=7.791, 95%CI 1.79~33.90, P=0.006;4~6个月:OR=4.242, 95%CI 1.13~15.99, P=0.033)、弹力袜穿戴时间≤12个月(0~6个月:OR=9.708, 95%CI 1.81~52.14, P=0.008;7~12个月:OR=4.899, 95%CI 1.42~16.88, P=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根折的危险因素。方法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患者440例中以术中发生牙根折断者71例为病例组,以无牙根折断者369例为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牙位、牙根情况等。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下颌智齿拔除术中根折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探讨相应预防措施。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牙根分叉(OR=1.99,95%CI:1.32~3.88,P=0.004);BMI>30(OR=1.55,95%CI:1.51~3.83,P=0.012);多个弯根(OR=1.31,95%CI:1.12~3.28,P=0.003)是下颌智齿拔除术中根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牙根分叉且有多个弯根、体质量肥胖患者,下颌智齿拔除中易发生牙根折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hepatic abscess,PHA)的患病风险。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31对病例及对照组相关9个危险因素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显示DM(OR=6.328,95%CI:1.787~22.409)、胆道疾病(OR=8.759,95%CI:1.006~76.097)和恶性肿瘤史(OR=4.444,95%CI:0.467~42.258)是PHA的可能风险因素(均P<0.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OR=7.747,95%CI:1.975~28.275)是PHA的风险因素(P=0.003)。结论 DM患者患PHA的风险是非DM患者的7.75倍,提高对DM增加PHA患病风险的认识,早期诊治可能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行肾穿刺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根据血尿酸值将患者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病理特征,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与高尿酸血症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64例IgAN患者,其中男77例,女87例;年龄(35.54±12.85)岁;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61.0%(100/164)。与正常血尿酸组比,高血尿酸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总胆固醇、24 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水平高;高血压患者比例高;牛津分型血管内皮细胞增生(E)、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T)病理损伤更重;Lee氏分级Ⅲ级及以上、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3期及以上和尿隐血除(+++)外构成比均高,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ion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结果显示,BMI是IgAN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1,95%CI 1.033~1.261,P=0.009),且在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中,以T0为参照,T1、T2均是IgAN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T1:OR=2.823,95%CI 1.119~7.121,P=0.028;T2:OR=6.134,95%CI 1.111~33.864,P=0.037)。结论 IgAN患者常伴高尿酸血症,血肌酐升高及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更明显,肾脏病理慢性变化更重;且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及BMI是IgAN患者并高血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可能在IgAN疾病临床及病理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控制血尿酸水平,可能进一步改善IgAN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Elabela(ELA)水平与恶性高血压(malignant hypertension,MHT)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01月—2020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肾病内科经肾穿刺确诊为MHT肾损害的患者15例及同时期于体检中心的健康受试者15例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资料。采集所有受试者的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ELA浓度,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血清ELA水平与恶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HT组的血清ELA水平明显降低(P <0.05)。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ELA水平与收缩压(r=-0.687,P=0.028)、肾间质纤维化积分(r=-0.693,P=0.026)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在恶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血清ELA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收缩压(β=-0.039,P=0.032)和肾间质纤维化(β=-0.877,P=0.030)。结论:恶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血清ELA水平的降低可能与收缩压升高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可能为预测该病的病理损害及治疗提供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股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发生髂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5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资料,根据有无累及股深静脉分成股深静脉血栓组和对照组,统计两组中累及同侧髂静脉和发生肺栓塞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股深静脉血栓是否为同侧髂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股深静脉血栓是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OR=3.780,95%CI=1.723~8.290,P=0.001)。男性(OR=4.051,95%CI=2.203~8.111,P<0.001)、下腔静脉血栓形成(OR=0.442,95%CI=0.198~0.986,P=0.046)、小腿静脉血栓形成(OR=2.363,95%CI=1.069~5.227,P=0.034)、腘静脉血栓形成(OR=2.542,95%CI=1.155~5.592,P=0.020)、红细胞计数≥4.13×10^(12)/L(OR=1.967,95%CI=1.025~3.777,P=0.042)、血红蛋白浓度≥128.5 g/L(OR=2.229,95%CI=1.164~4.266,P=0.016)、肌酐≤59.19μmol/L(OR=2.137,95%CI=1.116~4.094,P=0.022)是急性DVT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下肢DVT患者股深静脉血栓形成与累及同侧髂静脉以及发生肺栓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胸外科手术后患者麻醉后监护室(PACU)滞留时间延长(120min)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95例胸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复苏记录单,按Logistic回归分析的要求进行量化或赋值,先行单因素回归,筛选有显著差异的各个因素再做多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年龄60岁(OR=2.411,95%CI 1.592~3.742),ASA分级每增加1级(OR=1.833,95%CI 1.209~2.780),尿量20ml/h(OR=0.173,95%CI 0.065~0.458),术中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OR=1.613,95%CI 1.198~2.173)对患者PACU滞留时间有明显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60岁(OR=2.322,95%CI 1.448~3.722),术中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OR=1.441,95%CI 1.050~1.976),尿量≤20ml/h(OR=0.139,95%CI 0.049~0.396)为PACU滞留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PACU滞留时间延长的相关因素有年龄60岁、尿量≤20ml/h、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ASA分级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发生急性肾损伤( AKI)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病理诊断为微小病变肾病,临床表现为首发肾病综合征的成年患者。记录其横断面临床及病理指标,并将其分为AKI组及非AKI组进行比较。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AKI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对AKI相关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交互作用检验。 结果共纳入403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13,肾活检时平均年龄为(39.5 ± 15.1)岁,其中118(29.3%)例发生了AKI。AKI组与非AKI组相比,年龄、性别、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估算的肾小球率过滤、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男性、尿蛋白定量多、肾小管萎缩、肾间质水肿、间质纤维化及炎细胞浸润、高血压是成人微小病变肾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交互作用检验表明血清白蛋白对AKI的作用受到肾间质纤维化的显著影响(P=0.0 050),且在调整年龄分组、性别、高血压、尿蛋白定量、肾小管萎缩、肾间质水肿、肾间质炎细胞浸润混杂因素后,其交互作用仍显著(P=0.0 263)。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在无肾间质纤维化的人群中,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升高是AKI的独立保护因素(调整后的OR 0.8,95%CI 0.7~ 0.9,P<0.001)。在有肾间质纤维化人群中,血清白蛋白的升高对AKI肾脏的保护作用不显著(调整后的OR 1.0,95%CI 0.9~1.0,P=0.0 278)。 结论高龄、男性、尿蛋白定量多、肾小管萎缩、肾间质水肿、间质纤维化及炎细胞浸润、高血压是成人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发生AKI的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升高对AKI的保护作用受到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经肾脏病理活检确诊的120例IMN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患者血清Hcy水平分为高Hcy组(Hcy≥10μmol/L)和正常对照组(Hcy10μmol/L),采集两组的临床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血压、身高、体质量、血常规、肾功能、血脂、补体C3和C4、C反应蛋白(CRP)、血清铁蛋白、血清白蛋白及24h尿蛋白等,分析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和AKI发生率的差异,了解Hcy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MN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IMN患者中65.5%(79/120)存在高Hcy,IMN患者发生AKI的比例为26.7%(35/120),高Hcy组发生AKI的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32.9%vs 14.6%,P=0.046),Hcy水平与SCr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eGFR呈负相关关系。此外,高Hcy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CRP、尿酸及24 h尿蛋白定量较正常对照组更高,血小板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更低。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Hcy(OR:3.455,95%CI:1.052~11.342,P=0.041)及高血压(OR:4.279,95%CI:1.586~11.544,P=0.004)是IMN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MN患者AKI发生率高,且IMN患者普遍存在高Hcy,高Hcy增加IMN患者发生AKI的风险,控制Hcy水平可能对IMN患者的AKI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不同程度蛋白尿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随访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不同程度蛋白尿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探索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1993—2003年本科经肾活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剔除糖尿病肾病合并其它类型肾脏疾病以及诊断不明确者,共60例。按蛋白尿程度分为4组:A组10例.蛋白尿<1.0g/24h;B组16例,蛋白尿≥1.0g/24h且<3.5g/24h;C组20例,蛋白尿≥3.5g/24h且<6g/24h;D组14例,蛋白尿≥6g/24h。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记录随访情况。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OR=1.015,P=0.038)、收缩压(OR=1.018.P=0.047)、系膜区占肾小球面积比(OR=1.220,P=0.009)、基底膜增厚(OR=3.594,P=0.011)、肾小管萎缩(OR=6.190,P=0.045)、间质病变(OR=1.339,P=0.043)是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程度的独立相关因素。随访结果显示肾活检时蛋白尿≥3.5g/24h的患者的中位肾存活时间小于蛋白尿<3.5g/24h的患者。C、D组中位肾存活时间为22个月,A、B组为36个月。肾活检时蛋白尿≥3.5g/24h的患者随访1年、2年、3年的肾存活率分别为79.3%、35.7%、17.9%,低于蛋白尿<3.5g/24h的患者的94.4%,83.9%、41.9%。结论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与诸多临床指标及病理改变相关,能较好的反映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并提示肾脏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重度闭合性肾损伤治疗决策的因素,最大限度保存肾功能并降低死亡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重度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t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临床因素对治疗决策的影响。结果:76例重度闭合性肾损伤患者中,Ⅳ级53例,Ⅴ级23例。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收缩压(P=0.001)、舒张压(P=0.003)、血红蛋白水平(P=0.039)更低,心率更快(P=0.016),输血率更高(P0.001),Ⅴ级肾损伤所占比例更高(P0.001),肾周出血弥漫更明显(P=0.019)。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肾损伤分级(OR=20.289,P=0.009)和心率(OR=1.08,P=0.027)是手术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非手术组中,微创治疗组患者血红蛋白更低(P0.001),输血率更高(P=0.001),肾周血肿(PRD)更大(P=0.02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需要微创治疗的肾周血肿的最佳临界距离为3.1cm。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PRD≥3.1cm(OR=73.547,P=0.002)是微创干预的唯一预测因素。结论:非手术治疗可用于重度闭合性肾损伤患者,其中PRD是介入干预治疗的重要指标,而肾损伤分级和心率的变化是手术探查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原发性IgA肾病(IgAN)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血脂对IgAN肾脏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我院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N患者的资料,随访截止2020年1月1日,随访的终点事件是终末期肾病(ESRD)或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50%,未达终点事件者随访最少1年。按肾活检时的基线血脂水平并根据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将IgAN患者分为血脂异常组(450例)及血脂正常组(331例),血脂异常组包括高胆固醇组(高TC组)、高甘油三酯组(高TG组)、高低密度脂蛋白组(高LDL组)及低高密度脂蛋白组(低HDL组)4个单一指标亚组。参照IgAN牛津分型进行病理评分,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gAN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IgAN患者生存率的差异。 结果血脂异常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肌酐、血尿酸、尿蛋白定量高于血脂正常组,而血白蛋白、eGFR低于血脂正常组(P<0.05)。根据牛津分型评分,与其它组比较,低HDL组IgAN患者的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更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大(OR 1.044,95%CI:1.023~1.066,P<0.001)、高平均动脉压(OR 1.025,95%CI:1.008~1.043,P=0.004)、低血红蛋白(OR 0.963,95%CI:0.950~0.976,P<0.001)、高TG(OR 1.008,95%CI:1.005~1.010,P<0.001)、低HDL(OR 0.546,95%CI:0.311~0.959,P=0.035)、高24 h尿蛋白定量(OR 1.185,95%CI:1.039~1.352,P=0.011)和高牛津分型T评分(OR 9.115,95%CI:5.297~15.685,P<0.001)是IgAN基线肾功能下降的风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低血红蛋白(OR 0.965,95%CI:0.949~0.980,P<0.001)、低基线eGFR(OR 0.984,95%CI:0.973~0.996,P=0.008)、高24 h尿蛋白定量(OR 1.151,95%CI:1.043~1.271,P=0.005)、高牛津分型T评分(OR 1.680,95%CI:1.033~2.732,P=0.036)和高TG(OR 1.177,95%CI:1.038~1.334,P=0.011)是IgAN肾脏不良预后的风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随访血脂异常组IgAN患者的肾脏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短于血脂正常组(χ2=8.316,P=0.004)。 结论HDL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相关,高TG是IgAN肾脏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对IgAN患者的血脂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22年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就诊的符合纳排标准的110例IMN患者,根据治疗6个月内的24 h蛋白尿缓解情况分为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及无效组,分析各组临床及肾脏病理特征。结果:病程长、合并危险因素多、肾小球滤过率低、肾脏病理提示多种免疫复合物沉积、单纯西医治疗的患者疗效相对不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免疫复合物沉积种数为IMN患者疗效差异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80;95%CI,0.098,0.802;P=0.018)。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3种免疫复合物沉积组的中位缓解时间短于≥4种免疫复合物沉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IMN患者的临床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免疫复合物沉积种类少的患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结直肠癌手术3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AK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n=29)和非AKI组(n=347), 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围手术期状况、实验室检查结果,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76例患者中有29例(7.7%)患者术后发生AKI。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合并高血压(OR=3.487, 95%CI:1.081~11.251, P=0.037)、术前贫血(OR=3.158, 95%CI:1.114~8.953, P=0.031)、术中输注晶体量不足(OR=0.998, 95%CI:0.997~0.999, P=0.007)、术中最低平均动脉压值较低(OR=0.915, 95%CI:0.863~0.970, P=0.003)及术后Hb中~重度下降(OR=4.105, 95%CI:1.487~11.335, P=0.006)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为阴性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为阳性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查MRI为阴性且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相关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验证效能。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27例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 PSA)、前列腺体积(PV)和tPSA密度(PSAD)与MRI阴性且活检阳性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OR=1.058,95%CI:1.010~1.108,P=0.017)、tPSA(OR=1.039,95%CI:1.014~1.065,P=0.002)、PV(OR=0.978,95%CI:0.962~0.994,P=0.008)和PSAD(OR=0.489,95%CI:0.313~0.764,P=0.002)是MRI阴性但穿刺活检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Logit P=IN{P/(1-P)}=-3.559+0.056×年龄+0.038×tPSA-0.023×PV-0.716×PSAD。当预测概率P0.20时,患者穿刺结果为阳性的可能性较大,模型预测概率的AUC为0.774。结论 年龄、tPSA、PV和PSAD是MRI阴性患者穿刺活检呈阳性的预测因素,运用预测模型可为临床医生决策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