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社区护理干预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缺乏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发生抵抗,致使机体血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终身性非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社区护理干预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缺乏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发生抵抗,致使机体血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终身性非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慢性牙病(龋齿、牙周病)、骨质疏松症、神经精神病、慢性肝肾疾病、慢性骨关节病、良性前列腺肥大和先天异常等疾病的总称。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01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和某些肿瘤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全球5650万例死亡的60%,占全球疾病负担的46%;慢性传染性等非传染性病不仅是发达国家,而且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筛查相关知识的认识。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526例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26例社区居民中,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筛查有所认识者219例,占41.63%;每年定期参加体检者151例,占28.70%;文化程度高者对疾病认知较高。结论社区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应加强社会宣传工作,使其认识到定期筛查的重要性,实现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谢云  )  范杜 《护理研究》2013,27(21):2289-2291
随着社会和医疗水平的进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人们健康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死亡主要原因的前4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均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我国人群死因构成已从1973年的53%上升至目前的85%[1]。2003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达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非传染病发生率均有逐渐增高趋势。高血压患者常伴肥胖、高血脂及糖耐量异常,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或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本文旨在观察运动治疗对伴代谢综合征高血压患者疗效和血内皮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蒋小青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0):1097-1097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死亡原因谱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目前,恶性肿瘤、慢性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病死率明显上升,急性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逐渐下降,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由感染性疾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移,加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复杂,常与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且无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显得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肥胖(obesity)与多种代谢异常密切相关,是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易感因素。预计到2030年,全球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将分别达到21.6亿和11.2亿[1]。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联系肥胖与各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纽带,且是区分代谢正常肥胖(MHO)与代谢异常肥胖的重要标志。除介导餐后组织细胞对葡萄糖摄取外,胰岛素还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生物效应降低引起的一种目前尚无法根治的终身疾病,是继发心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之后的第四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非单靠药物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加强对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培养患者健康自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徐遵海  石强序 《疾病监测》1997,12(12):464-466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徐遵海1石强序2聂宝兴3胡升安4刘世琛5姜在彪6为了解我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情况及发展趋势,制定防治措施。我们于1995年对1994年全县人口进行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与方法1.调查人数:按全县总人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的模式。方法对4个社区的居民采取随机抽样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调查问卷,对资料做描述性分析。结果不同疾病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不同;经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行为危险因素显著下降。结论在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形式的护理干预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祛瘀化浊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探讨祛瘀化浊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祛瘀化浊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0例(治疗组),并与对照组(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患者40例作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肝/脾CT值、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改善胰岛素抵抗是祛瘀化浊颗粒治疗脂肪肝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3.
《疾病监测》2011,(9):756-756
1非传染性疾病约占死亡总数的63%。全世界总死亡人数中的63%,即5700万例死亡中有3600万例,由非传染性疾病引起,主要是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2 80%的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3因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所有死亡中,有900多万发生在60岁之前。4全世界男性和女性罹患非传染性疾病的几率相当。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峨眉山市城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患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峨眉山市城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患情况。方法2007年5月至2008年12月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SC)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队开展了对峨眉山市城市居民以各居委会随机抽取住户小区入户调查建档工作。结果完成峨眉山市区11个居委会范围的21472人次的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患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峨眉山市城市居民中60岁以上占15.5%,已经进入老年社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排前5位的是:高血压2477例(11.54%);糖尿病905例(4.22%);慢性阻塞性肺病479例(2.23%);冠心病209例(0.98%);脑血管病99例(0.46%)。结论居民突出的卫生问题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的防治。有关机构应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科学管理,提高预防、治疗水平;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生活(饮食)行为习惯和普及科学的生活方式综合干预措施;同时CHSC应完善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提高妇女儿童及老人等重点人群的预防保健服务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种类。方法 收集2007年7月在西城平安医院精神科普通病房的住院病人,共80例,了解合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 83.75%患者合并慢病,常见的是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皮肤病,慢性胃炎,胆囊炎等。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慢病种类多且严重,常危急生命,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疾病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常存在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高胰岛素血症,并且在慢性肾脏疾病的早期即可出现,多种因素在慢性肾脏疾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慢性肾病患者出现IR后,随着IR的增加,肾功能出现下降。深入探究IR与肾脏疾病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当前糖尿病和肾病领域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IR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关系及对IR的防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肥胖可使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M)的胰岛素抵抗加重,因此减轻体重,干预生活方式治疗 NIDM的胰岛素抵抗,便成为糖尿病康复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1~ 2],本文反对近一年来被确诊的 NIDM患者血糖、胰岛素指数,肥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均为 1999年 1月至 2000年 1月在我院住院的新诊断的 (NIDM)病人 (FPG >7.0mmol/L或 2PC >11.1mmol/L,依 1998年 WHO的诊断标准 )肥胖组 21例 (BMI >25),非肥胖组 15例,非糖尿病正常对照 (NDM)肥胖组 15例 (BMI>25),非肥胖组 15例,所有入选者无其它内分泌疾病和肝、肾…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慢性肝损伤的原因之一,发病机制复杂。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肠-肝轴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共同导致NAFLD的发生、发展。姜黄素是一种天然多酚类物质,是治疗NAFLD的潜在药物,并已广泛开展了实验研究。本研究对NAFLD的发病机制及姜黄素对NAFLD的治疗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DM)是一种非传染性、慢性代谢性疾病。我国目前DM发病人数据报道约有4000万人,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给国家、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经济负担。DM病的发展规律是由轻到重,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而最终致残甚至死亡。根据DM病的胰岛素抵抗始终存在;胰岛功能渐渐衰退;并发疾病不可避免的三大特征。医务界推出了综合治疗DM的五项措施即: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是关键,心理是统帅,监测是保证的有机配合治疗颇有成效。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和血脂紊乱等密切相关。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目前,NAFLD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改善生活方式、减轻体质量和应用降脂药物,尚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靶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已被批准用于糖尿病和肥胖治疗,最近大量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GLP-1可通过多种机制缓解NAFLD。本文将GLP-1改善NAFLD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