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在癌症临终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3例癌症临终期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予以安宁疗护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等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宁疗护能使癌症临终期病人以平静安详的心态迎接死亡,并以舒适的状态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护生为癌症终末期病人提供安宁疗护的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生安宁疗护意愿评估问题、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生版(JSPE-NS)、安宁疗护知识量表(PCQN)和临终关怀态度量表(FATCOD-B)对杭州市某医学院校644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安宁疗护意愿得分为(5.98±1.84)分,安宁疗护知识、对安宁疗护社会认可度评价、亲友死亡经历、癌症终末期病人接触经历、安宁疗护课程学习经历、临终关怀态度、共情能力和社会志愿服务经历为护生从事癌症终末期病人安宁疗护工作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护生对癌症终末期病人提供安宁疗护意愿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有待加强。应加快安宁疗护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安宁疗护社会认可度的提升,并注重培养护生的共情能力,引导其形成正向态度,从而逐步提高意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安宁疗护在肿瘤病房临终癌症病人护理中的效果,为形成安宁疗护病房服务形式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8月—2016年8月对肿瘤病房90例临终癌症病人进行安宁疗护,治疗前后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研究组研制开发的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ore 30,QLQ C-30)第3版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经过安宁疗护后病人情绪功能、恶心呕吐、疼痛、气促、失眠、总体健康状况较前改善(P0.05)。[结论]通过开展安宁疗护可改善临终癌症病人不适症状及病人情绪,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临终关怀(hospice care)是一种特殊的缓和疗护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是目前医学条件尚无救治希望的临终病人,目的在于缓解临终病人极度的身心痛苦,维持病人的生活尊严,以及增强人们对临终生理、心理状态的积极适应能力,帮助临终者安宁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同时,对临终者家属提供包括居丧期在内的生理、心理慰藉和支持也是临终关怀的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5.
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态度及影响因素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悦平  李映兰 《现代护理》2008,14(3):318-320
临终关怀(hospice care)是一种特殊的缓和疗护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是目前医学条件尚无救治希望的临终病人,目的在于缓解临终病人极度的身心痛苦,维持病人的生活尊严,以及增强人们对临终生理、心理状态的积极适应能力,帮助临终者安宁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同时,对临终者家属提供包括居丧期在内的生理、心理慰藉和支持也是临终关怀的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6.
曹华华  曾如意 《全科护理》2021,19(25):3526-3528
目的:探讨心理辅导联合安宁疗护在晚期肿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74例肿瘤晚期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辅导联合安宁疗护.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及干预30 d后应对方式[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分、生活质量[癌症病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评分、疼痛[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30 d后MCMQ中面对维度评分和EORTC QLQ-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回避、屈服维度评分和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肿瘤病人实施心理辅导联合安宁疗护能够促进病人养成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利于缓解病人生理疼痛和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7.
郑霞  廖蕾 《护理研究》2023,(7):1305-130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人肌少症风险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我院行机械通气病人175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生物电阻分析仪测定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评估肌肉容量,并根据是否发生肌少症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病情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机械通气病人肌少症与病情的关系;以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率评估预后情况,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肌少症与预后间的相关性。结果:175例病人中,53例(30.29%)出现肌少症归为发生组,其余122例归为未发生组;发生组入院时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较未发生组高,ASMI较未发生组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机械通气病人ASMI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781;P<0.001);住院期间36例病人死亡,ROC曲线显示,ASMI预测机械通气病人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7(0.763,0.880),特异度为69.44%,敏感度为87.77%,约登指数为0.572。结论:机械通气病人肌少症患病率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晚期肿瘤患者首次至安宁疗护科就诊距离其死亡的时间并分析患者特征对就诊时间的影响,为制定提高患者充分利用安宁疗护服务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2013年7月1日到2015年10月30日首次至某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安宁疗护科就诊的患者进行随访至其死亡,计算患者首次至安宁疗护科就诊的日期距离其死亡日期的时间。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首次就诊至安宁疗护科的时间早晚的影响。 结果:310名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为64.3±12.6岁,患者首次就诊至死亡的中位时间为38天,133例(42.9%)患者为较晚就诊(距离死亡≤30天),177例(57.1%)患者为较早就诊(距离死亡>30天)。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就早就诊的比例会降低(趋势检验p<0.05);病程6个月及以上的患者就早转诊的比例是病程6个月以内患者的1.72倍(95%CI:1.087-2.724)。性别、年龄、籍贯、有无配偶、肿瘤分类、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是否有肿瘤家族史对首次就诊时间早晚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晚就诊的患者自理能力更差(趋势检验p<0.001),KPS评分更低(<60分,OR=3.597,95%CI:2.241-5.772),营养风险比例更高(<3分,OR=0.599,95%CI:0.376-0.956),出现胸腹水的比例更高(无胸腹水,OR=0.420,95%CI:0.254-0.695)。 结论:近半数的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前一个月内才接受到安宁疗护服务,患者的文化程度、病程会影响首次就诊时间;而较晚就诊的患者总体身体状态更差。需要进一步研究改善晚期肿瘤患者首次至安宁疗护科就诊的策略,以充分利用安宁疗护服务,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三甲综合性医院的护士进行安宁疗护认知情况及培训需求调查,为医院进一步开展相关教育、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罗明琴等人编制的《护理人员安宁疗护知识问卷》,以问卷星的方式发放电子问卷。[结果]护士对安宁疗护的认知总评分标准分为(71.08±15.05),在心理护理知识方面掌握良好,在基本知识掌握方面较差。而不同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护士对安宁疗护认知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职称、不同工作年限的护士在获取安宁疗护相关知识的途径上有差异(P<0.05);护士对于与临终病人沟通方式和应对照护临终病人所产生的情绪压力方面培训需求较高。[结论]本院护士虽然对于安宁疗护的认知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但还是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调动护士学习积极性,探索属于中国本土化的安宁疗护照护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血液肿瘤病人对安宁疗护的认知、需求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深入访谈的形式,访谈12例血液肿瘤病人,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9个副主题,生理方面为放弃有创抢救,减轻躯体的痛苦,保持身体完整性;心理方面为得到尊重、得到关心,达成心愿;社会方面为医疗资源、经济支持、专业的团队。[结论]安宁疗护需要关注病人及家属生理、心理及社会多方面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开展安宁疗护,应该增加教育力度,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增加社会宣传,普及优逝理念,组建安宁疗护团队,加大社会支持,增加安宁疗护病房及宁养机构,为临终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安宁疗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临终期病人重度癌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疼痛(安宁疗护)科癌症临终期病人53例,按有无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治疗分为对照组30例,应用单纯应用氢吗啡酮镇痛治疗;试验组23例,应用氢吗啡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镇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7天内镇痛效果、焦虑程度及治疗后15天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镇痛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P <0.05),试验组焦虑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 <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氢吗啡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可以缓解临终期病人重度癌痛,降低焦虑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本研究在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中,开设安宁疗护课程,构建高职护生死亡教育策略,探索系统性安宁疗护教学的实践价值。方法:选取我校2017级护理专业选修安宁疗护选修课的护生共55名为研究对象,在课程前后进行中文版佛罗梅尔特安宁疗护态度量表自测、安宁疗护教育及安宁疗护工作准备度自评,在课程完成后填写教学反馈问卷,分析教学效果。结果:完成安宁疗护课程后,护生照护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的态度总分、安宁疗护教育及工作准备度自评分等均出现显著的提高(P<0.05),护生课程教育反馈问卷结果显示课程教学效果良好。结论:安宁疗护课程教学效果积极,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中系统化安宁疗护教育需求迫切,后续建议继续完善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形式,改变课程性质,为安宁疗护教育的发展普及舔砖加瓦。  相似文献   

13.
李兵  李莉  孙东晗  李芳  邬闻文  李冬 《护理研究》2023,(21):3953-3959
目的:调查癌症终末期病人主要家庭照顾者的安宁疗护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6月在十堰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的癌症终末期病人主要家庭照顾者302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晚期癌症住院病人家属需求问卷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癌症终末期病人家属安宁疗护需求得分为(125.50±12.93)分,得分率为69.72%。医护相关行为的需求得分率最高,为85.20%,安宁疗护知识的需求得分率最低,为51.0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每日照顾时长、病人自理能力是癌症终末期病人主要家庭照顾者安宁疗护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癌症终末期病人主要家庭照顾者安宁疗护需求未被充分满足,医护人员应当进行持续、全面、动态的个性化评估,针对其影响因素制定干预策略,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提取来源于MIMIC-Ⅲ数据库的数据,根据国际ICD9-CODE诊断编码,查询ARF患者相关信息。用SQL语言提取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发症、评分、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以患者28 d病死率、90 d病死率为主要指标,ICU病死率、院内病死率、入ICU时间和院内时间为次要指标。所有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最佳截断值分为高RDW组和正常RDW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及临床结局,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2组患者28 d、90 d的累积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RF患者28 d、90 d的死亡风险,并计算ROC的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共纳入6286例ARF的患者,正常RDW组和高RDW组28 d病死率分别为21.3%、33.7%,90 d病死率分别为27.8%、44.8%,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后2组28 d病死率分别为25.9%、31.9%,90 d病死率分别为33.5%、43.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行累积生存分析时发现,高RDW组28 d和90 d的累积生存率较正常RDW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RDW每升高1%,ARF患者28 d、90 d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在28 d病死率预测价值上,RDW、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ROC的AUC无明显差异(0.663 vs 0.662,P=0.926),但在90 d病死率上,RDW的ROC的AUC高于SOF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78 vs 0.651,P=0.003)。 结论RDW升高可能是ARF患者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联合动脉血乳酸在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死亡预测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随机数字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入北京医院急诊科抢救室的413例老年危重症患者。计算NEWS评分并检测动脉血乳酸,电话随访30d转归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NEWS评分、动脉血乳酸以及两者联合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NEWS评分、动脉血乳酸值存在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EWS评分、动脉血乳酸以及两者联合均为30d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均P〈0.05,OR〉1)。三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21、0.746、0.762。NEWS评分和NEWS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EWS评分最佳截断点为7分,动脉血乳酸水平最佳截断点为2.7mmol/L。结论NEWS评分、动脉血乳酸、NEWS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均为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30d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三者均有中等预测价值,NEWS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在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30d死亡预后评估方面较单纯NEWS评分预测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6.
周林  李丽  胡守紫  曹梅利  徐禹  魏维 《护理研究》2022,(13):2327-2332
目的:使用汉化后重症监护室(ICU)病人死亡质量他评量表(C⁃QODD⁃ICU)对ICU病人的死亡质量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了解国内ICU病人死亡质量现况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国内三级甲等医院ICU符合标准的病人,由病人死亡时或出院时当班及上一班责任护士分别填写C⁃QODD⁃ICU问卷,对病人的临终状态及死亡过程进行质量评估。结果:C⁃QODD⁃ICU的21条单项条目得分为0.0~7.0分,ICU病人死亡质量总平均分为36.35(23.13,51.07)分,ICU医护人员照护质量得分为9.0(7.0,9.0)分;就不同临终决策上,病人生前是否与管床医生探讨期望临终照护措施,死亡时是否有亲人、朋友或同事在场,是否肠内或肠外营养、是否放弃延续生命治疗是影响ICU病人死亡质量的重要因素;ICU护士年龄、护理工作时间及ICU工作时间与ICU病人死亡质量、病人生命被人为延长、ICU医护人员照护质量及管床医生照护质量相关。结论:国内ICU病人总体死亡质量不容乐观,在临终探讨、临终决策、症状控制、灵性服务支持及专业照顾人员培训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空间,需合理安排不同层级的ICU护士接受安宁疗护相关知识及理念培训,医护人员应有预见性地对ICU病人尽早开始临终对话,提升病人临终准备及死亡质量。  相似文献   

17.
阚亦非 《全科护理》2021,19(4):496-499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对晚期肿瘤病人生命尊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收治的94例晚期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肿瘤科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通过成立安宁疗护小组对病人实施安宁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不良情绪、生命尊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生命尊严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病人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宁疗护能有效减轻晚期肿瘤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病人生命尊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张如霞  杨梦婷 《全科护理》2022,20(4):520-522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结合安宁疗护对晚期肿瘤病人心理状态及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晚期肿瘤病人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人文关怀结合安宁疗护,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自尊水平、癌性疼痛程度、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前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视觉模拟评分(VAS)、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CL-90、VAS、PFS-R评分低于对照组、SES、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为95.24%,较对照组的78.5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结合安宁疗护能够改善晚期肿瘤病人心理状态,提升自尊水平,减轻癌性疼痛及癌因性疲乏,提高病人临终前生活质量,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临终关怀是一种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疗护使临终病人舒适安宁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的特殊服务。而临终的心理护理是临终关怀中的重要内容。笔者对近5年119名老年病人临终时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后认为,要做好老年病人,临终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心理需求有全面的了解,再制定详细的计划,认真实施,根据情况变化适时修改计划。同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家属的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吴林霞  徐燕飞   《妇幼护理》2022,2(15):3521-3523
目的 探析予以癌症临终期患者安宁疗护联合疼痛护理产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 2020 年 3 月至 2022 年 5 月 收治的 82 例的癌症临终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41 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 理,研究组在基础上实施安宁疗护联合疼痛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疼痛程度、不良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比护理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比对照组升高得更为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两 组的匹兹堡睡眠量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均显著降低,并且研究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 SAS、 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安宁疗护联合疼痛护理能缓解 癌症临终期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