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治疗男性双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62例双侧腹股沟斜疝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TEP(腔镜组)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开放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与开放组相比,腔镜组患者年龄、BMI、术前ASA分级、疝分型及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较长[(54.0±6.4)min vs.(45.0±4.2)min,P<0.001],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显著缩短[(10.0±1.6)d vs.(12.2±2.0)d,P=0.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7.1%vs.18.9%,P=0.046),术后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1.3)d vs.(4.9±1.5)d,P=0.311]。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TEP治疗男性双侧腹股沟斜疝具有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orrhaphy,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选择240例患者随机分成TAPP组和开放组,各120例,分别行TAPP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2组手术均成功。与开放组相比,TAPP组手术时间长[(77±15)minvs(48±9)min,t=18.147,P=0.000],手术费用高[(7363±351)元vs(4635±242元),t=72.663,P=0.000];但术后开始活动早[(6±1)hvs(10±2)h,t=-19.385,P=0.000],住院时间短[(3±1)dvs(5±1)d,t=-15.300,P=0.000]。2组术后疼痛、并发症、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术式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同侧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126例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普外科就诊的同侧复发性腹股沟疝126例患者。依据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腔镜组(79例)与开放组(47例)。腔镜组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开放组用采用Lichtenstein修补术。观察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126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未见重要组织器官损伤,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14.87±3.47)ml、下床活动时间为(21.97±6.18)h、住院时间为(4.51±1.21)d,均低于开放组(21.11±5.48)ml、(26.81±7.32)h及(5.81±1.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1,3.987,5.149;P<0.05);术后6 h、24 h、1周、1个月、3个月,腔镜组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2,7.561,11.236,10.231,2.654;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7,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治疗同侧复发性腹股沟疝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SIL-TEP)与传统三孔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单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30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SIL-TEP组与三孔TEP组,每组1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峰值、术后皮下气肿发生率、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SIL-TEP组手术时间长于三孔TEP组[(105.1±37.7)min vs.(53.3±9.0)min,P<0.01],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峰值[(45.3±3.4)mmHg vs.(48.1±3.3)mmHg,P<0.05]、术后皮下气肿发生率[6.7%vs. 46.7%,P<0.05]、术后24 h疼痛评分[(2.7±0.9)分vs.(3.5±1.0)分,P<0.05]均低于三孔TEP组,切口满意度评分高于三孔TEP组[(9.8±0.4)分vs.(7.7±0.6)分,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ventral hernia repair,LVHR)与开放修补术治疗腹壁疝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2例腹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行LVHR,25例行开放手术。结果:两组手术时间[(65.4±18.7)min vs.(84.5±31.5)min]、术后住院时间[(6.3±1.8)d vs.(9.8±6.2)d]、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VAS[(3.4±1.1)vs.(6.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1个月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2.2%vs.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住院费用高于开放组(P0.05)。术后随访2~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LVHR修补腹壁疝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下腹正中切口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入路组)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组)在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85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二组,后入路组43例,TEP组42例。比较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围手术期并发症(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尿潴留等)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二组手术均顺利完成,TEP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后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0、6.006,P=0.007、0.000),而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高于后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0、7.890,P=0.003、0.000)。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P=0.778)。随访6~24个月,平均(19±4)个月,TEP组分别于术后1年和15个月各复发1例,后入路组术后3个月复发1例,均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TEP患者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经下腹部正中切口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费用低、技术易掌握,对双侧腹股沟疝、常规前进路的开放术后复发疝更为适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两种疝囊处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94例腹股沟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剥离组(完全剥离疝囊)与横断组(横断疝囊),每组47例,两组均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横断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剥离组[(12.32±4.11)mL vs.(15.98±4.08)mL],手术时间[(54.13±14.76)min vs.(66.39±18.52)min]、下床活动时间[(1.45±0.50)d vs.(1.97±0.63)d]、住院时间[(5.71±1.24)d vs.(6.37±1.42)d]短于剥离组,术后24 h疼痛轻于剥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完全剥离疝囊,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横断疝囊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的优势,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是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处理疝囊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采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组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组,每组患者40例。对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TAPP组平均手术时间(45.0±5.0)min,TEP组平均手术时间(45.0±3.0)min,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4,P=0.153)。TAPP组平均住院时间(3±1)d,TEP组平均住院时间(3±1)d,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5,P=0.128)。TAPP组患者发生阴囊血肿2例,TEP组发生阴囊血肿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85,P=0.087)。TAPP组尿潴留5例,TEP组尿潴留2例,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0,P=0.000)。TAPP组腹股沟区疼痛2例,2周后自行消失;TEP组无疼痛患者,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5,P=0.000)。随访3~18个月,平均(6±2)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患者疼痛轻。且在手术过程中能同时发现隐匿性疝,避免患者2次手术,适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点固定法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治疗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及适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确诊并行TEP的50例双侧腹股沟疝男性患者,其中33例行免气囊、免固定的TEP(免固定组),17例行免气囊、单点固定法TEP(单点固定组),分析两组术后使用镇痛药例数、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免固定组相比,单点固定组手术时间较短[70(55,80)min vs.90(65,105)min,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应用镇痛药(41.2%vs.39.4%,P=0.903)、术后排气时间[(15.2±4.3)h vs.(14.1±4.0)h,P=0.396]、下床活动时间[(20.0±2.8)h vs.(20.8±4.1)h,P=0.436]、住院时间[3(2,5)d vs.4(3,5)d,P=0.199]、术后血清肿发生率(11.8%vs.21.2%,P=0.3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均无复发。结论:与免固定TEP相比,单点固定TEP治疗双侧腹股沟疝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是安全、可行的,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8-10间收治的121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0例)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观察组(61例)实施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2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 TAPP和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均有确切效果,其中TEP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腹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中采用横断疝囊法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及优缺点。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20例成人Ⅲ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3例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横断疝囊,57例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肩部疼痛、会阴疼痛、恶心呕吐、血清肿、阴囊水肿)及2年随访情况(慢性疼痛、鞘膜积液、疝复发等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43.5±7.3)min vs.(55.2±6.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P=0.00),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横断疝囊的手术方法治疗Ⅲ型腹股沟疝可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李金斯坦(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厦门市第五医院181例成人原发单侧腹股沟疝患者行TEP与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术式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TEP组Lichtenstein组住院时间分别为(7.5±2.2)、(9.3±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4,P=0.000)。TEP组与Lichtenstein组住院费用分别为(8 601±1 726)、(6 922±2 01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2,P=0.000)。TEP组与Lichtenstein组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4%vs 3.81%,χ2=0.002,P=0.962)、(0%vs 0.95%,χ2=0.728,P=0.394),二组术后均无复发。结论 TEP与Lichtenstein术式均可较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原发腹股沟疝的治疗,但同样条件下优先选择TEP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腹膜外间隙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将157例成年男性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分为2组,腔镜组(82例)采用腹腔镜下腹膜外间隙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开放组(75例)采用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2天晨疼痛VAS评分明、镇痛药物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2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腹膜外间隙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成人腹股沟疝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1—2018-01间在孟津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50例。腹腔镜组采取TEP,开放组实施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高于开放组;但其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P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均有较好的疗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经济条件、医院的设备及术者的经验等,综合进行分析,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山西省人民医院84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A组)38例,TAPP(B组)46例,手术由同组医师完成,随访时间为9~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4±9)个月,对比二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复发率及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14)min vs(75±27)min,P=0.00036];术后住院时间B组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0)d vs(1.8±1.2)d,P=0.00078];A组和B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4)ml vs(13±4)ml,P0.05];二组患者在术后随访期内无复发;A组和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2%vs 10.86%,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安全有效,选择适合各自术式特点的患者,均可使患者取得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完全腹膜外腔镜术(total extra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EP)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mesh-Plug)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89例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疝修补术(TEP组),80例行疝环充填式修补术(Plug组),就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恢复工作时间以及各种并发症进行比较.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 TEP组住院时间短,恢复工作时间较Plug组快,术后疼痛较轻(P<0.05),慢性疼痛出现较少.单侧手术时,TEP组比Plug组手术时间长(P<0.001),但在双侧手术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ug组住院费用较TEP组低(P<0.001).复发TEP组1例(1.1%),Plug组1例(1.3%),两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微创疝修补手术,较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疼痛更轻,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两者并无差别,且对双侧疝修补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采用横断疝囊与完全剥离疝囊两种方法治疗完全性阴囊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为124例阴囊疝患者行TEP的临床资料。根据疝囊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横断疝囊组(横断组)与完全剥离疝囊组(剥离组);根据TEP的学习曲线,分为A组(学习曲线内横断疝囊组,n=25)与B组(学习曲线内完全剥离疝囊组,n=22)、C组(学习曲线外横断疝囊组,n=36)、D组(学习曲线外完全剥离疝囊组,n=41)。观察各组手术时间、腹膜破损、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124例患者均顺利施行TEP,横断组手术时间(P=0.027)、腹膜破损(P=0.016)、术后血清肿(P=0.016)、急性尿潴留(P=0.031)优于剥离组。学习曲线内:A组在手术时间(P=0.008)、腹膜破损(P=0.032)、血清肿(P=0.031)、急性尿潴留(P=0.047)等方面优于B组。渡过学习曲线后:C组较D组手术时间短(P=0.012),两组腹膜破损(P=0.100)、血清肿(P=0.139)、急性尿潴留(P=0.703)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3~6个月,无复发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横断疝囊与完全剥离疝囊均可安全完成TEP,横断疝囊在手术时间、并发症方面优于完全剥离疝囊。受TEP学习曲线的影响,建议学习曲线内采用横断疝囊的方法,以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腔镜疝修补术有3种方法: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全腹膜外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和腹腔内修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TAPP和TEP是腹膜前修补,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IPOM是腹腔内修补,用于腹壁疝的治疗。本文就腔镜疝修补术中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做一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腹股沟嵌顿疝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安全性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60例老年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n=30,其中2例中转为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未纳入)与对照组(n=30,行传统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APP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具有微创、安全、患者耐受性可、不良反应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便于嵌顿肠管的还纳及明确探查,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腹部外科》2021,34(4)
目的在掌握常规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TEP)的基础上,研究在术中主动切开斜疝疝囊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80例成人单侧斜疝病人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40例)和观察组(140例),观察组行术中主动切开斜疝疝囊TEP治疗,对照组行常规TE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皮至缝合完毕)、术中出血量、术中副损伤、术中中转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复发率7项指标。结果 280例病人均手术顺利,无中途中转开放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2.8±10.5) min,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48.5±13.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6,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为(13.9±4.3) mL,少于对照组的(24.8±7.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15,P0.05);观察组术中无输精管及血管损伤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71%,1/140)明显低于对照组(3.57%,5/140);术后12 h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EP中主动切开斜疝疝囊,能在直视下剥离疝囊,直视下精索去腹膜化,不增加手术时间,减少副损伤、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