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林晓鸿 《天津护理》2022,30(6):640-646
目的:了解农村居家养老老年人的综合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APGAR家庭功能评估表、阿森斯失眠量表和老年抑郁量表调查216例农村居家养老老年人。结果:农村居家养老老年人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总的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得分低于常模(P<0.05),环境领域得分高于常模(P<0.05),社会关系领域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抑郁、失眠、慢性病3个变量进入生理领域回归方程,解释生理领域总变异的50.3%;抑郁、家庭功能、失眠、工作劳动情况、经济收入5个变量进入心理领域回归方程,解释心理领域总变异的49.7%;抑郁、家庭功能、失眠3个变量进入社会关系领域回归方程,解释社会关系领域总变异的29.4%;抑郁、失眠、家庭功能、经济收入4个变量进入环境领域回归方程,解释环境领域总变异的36.9%;抑郁、失眠、家庭功能、慢性病4个变量进入总的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回归方程,解释总的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总变异的45.0%。结论:农村居家养老老年人在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健康水平仍较低。抑郁情绪、失眠、家庭功能障碍、患慢性病、经济收入低是影响其综合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居家老年人综合健康状况、护理需求和养老意愿,从而科学地分配老年护理资源,提高老年居民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的3个社区,每个社区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300位居家老年人,共计900位老年人,对其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及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意愿调查。[结果]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老年人健康状况总分为(16. 79±3.28)分,老年人综合健康状况与年龄、疾病状况和居住类型相关,躯体健康、年龄是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躯体健康、年龄、居住类型是老年人综合健康的影响因素,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与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衰弱及衰弱前期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预防和干预措施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四川省成都市8所养老机构的436例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Fried衰弱表型量表评估老年人的衰弱状况,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及健康相关资料,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易营养评估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分别评估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营养状况、社会支持的情况,并分析其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养老机构衰弱及衰弱前期老年人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受损率为48.6%,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率为81.0%,总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率8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居住环境、自评健康状况、体育锻炼、营养状况、社会支持是养老机构衰弱及衰弱前期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养老机构衰弱及衰弱前期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受损情况较严重,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技术接受整合模型建立并验证智慧养老接纳度决策树预测模型,为预测居家老年人智慧养老接纳度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法,于2022年5月—12月在北京市4个社区、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山东省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1 031位老年人参与研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老年人居家智慧养老接纳度影响因素问卷和技术焦虑量表收集资料。应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按照7:3比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训练组(723例)和测试组(308例),训练组建立决策树模型,测试组采用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结果 :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职业、健康管理需求、智慧养老产品使用经验是社区居家老年人智慧养老接纳度的影响因素。决策树深度为7层,共10个叶节点。决策树的准确率为80.2%,灵敏度为80.2%,特异度为77.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2。结论 :构建的社区居家老年人智慧养老接纳度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为评估并促进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接纳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社区老年人智慧养老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646名衡阳市不同社区的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智慧养老知信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智慧养老知识对行为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分别为0.290,0.155,0.445,智慧养老态度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态度对行为的直接效应为0.370,无间接效应。结论:社区老年人智慧养老知信行整体水平较低,知识可以直接或通过态度间接影响行为。提高智慧养老知识水平进而强化智慧养老态度和行为是提高社区老年人智慧养老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成都市城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养老需求,为形成适宜的医养结合模式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状况进行分层抽样,从成都市抽取7个社区,再利用立意抽样,分别在社区老年人活动聚集点对60岁及以上老人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老人养老需求的因素。结果 99.8%的老人患有至少1种慢病,视听能力、记忆力减退是老人最常见的健康问题。87.5%老人选择在家养老,10.4%在机构养老,1.1%选其他方式养老。老年人需求最高的是医疗卫生服务,比例高达59.4%。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性别、文化程度及照顾支持现况影响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结论家庭养老是成都市城区老人最理想的养老模式,保护家庭养老功能的同时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提高老年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多样化生活照顾和精神文化服务,推进家庭养老向居家养老自然过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京津冀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纵向变化趋势,实证考察社会养老保障服务对老年人长期健康促进效果及作用机制,探索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路径。方法:选取2011年、2015年、2018年三期我国健康与退休前瞻性队列研究(CHARLS)调查中均存活的京津冀地区高龄老年人为样本,采用日常活动能力、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认知功能、自我评价健康、负面情绪5个国际通用维度,构建长期多维度的健康贫困指数。通过测算和动态分解长期多重维度的健康贫困指数,引入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京津冀地区老年人长期多重维度的健康贫困风险的家庭养老(子女照料)、社会保障(医疗和养老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作用进行评估。结果:从未陷入健康贫穷状态的老年人占8.1%;多重维度健康贫困的老年人中至少有1个时期的占91.9%,发生深度为58.9%,平均持续时间占总存活期的30.6%;2011年、2015年、2018年三期均处于多重维度健康贫困状态的老年人占85.6%。随着多重维度健康贫困持续时间的增加,其发生率、深度和持续时间均相应增加。生活自理能力受损对长期多重维度健康贫困的平均加总贡献率最高(80.18%),负面情绪(74.35%)、...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模式选择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农村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成都市新都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25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14人选择家庭养老,占84.6%;16人选择机构养老,占6.3%;8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占3.2%;15人选择医养结合居家养老,占5.9%。养老模式的选择受经济条件、社会支持系统、医疗需求、心理需求的影响。[结论]家庭养老是目前农村老年人选择的主要养老模式,但在医疗方面存在不足,应推动医养结合的居家养老模式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养老模式下新疆维吾尔族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探求维吾尔族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4月—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边社区、乌鲁木齐市敬老院及老年公寓的425名维吾尔族老年人,应用老年人心理健康问卷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家庭养老组(居家组)维吾尔族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及性格、情绪、适应得分高于社会养老组(P0.05),人际方面社会养老组高于居家组(P0.05)。[结论]维吾尔族老年人居家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社会养老组,是比较适合维吾尔族养老的模式,但需注意满足其人际交往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模式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差异,为机构养老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美国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自行设计的老年人基本情况及养老状况评价3个调查表调查765位老年人。[结果]居家养老老年人在日常活动能力、目前总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机构养老老年人,但机构养老老年人在1年来健康状况自评、疼痛影响社会功能状况的程度优于居家养老老年人。[结论]增进以心理健康为重点的心理咨询服务及专业人才吸纳等服务资源是未来机构养老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以养老场所为划分标准,养老模式分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如果老年人的主要生活场所在家庭,称为居家养老;如果在养老院或者老年公寓,称为机构养老[1]。居家养老按有无社区参与分为传统居家养老(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一般由家庭提供养老资源;机构养老是将老年人集中在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养老机构中生活。随社会的发展,家庭养老受到挑战,社区居家养老开始发展,但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仍是我国老年人相当长时期内养老的主要模式。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以及最优养老模式的选择,引起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兴趣并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本文旨在探讨两种养老模式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将对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居家养老老人的幸福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完善老年人居家养老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福州的居家老年人332名,利用老年人幸福度量表对老人进行入户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回321份有效问卷,321名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幸福度总分为(30.82±9.62)分,子女数、健康状况与患病种类是影响老年人幸福度的重要因素(均P<0.05).结论 居家养老老年人幸福度有待提高,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老年女性健康状况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7-9月,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济南市部分城乡居家养老的170名和7所养老机构(养老院、老年公寓、敬老院)的115名老年女性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健康状况问卷、日常生活功能指数评价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及APGAR家庭功能评估表(APGAR family questionair on family function)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老年女性慢性疾病患病率分别为84.5%、89.6%;机构养老的老年女性ADL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及家庭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居家老年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机构养老的老年女性ADL、认知功能、家庭功能状态互为影响因素,且年龄、ADL是机构养老老年女性认知功能、家庭功能状态的共同影响因素。结论与居家老年女性相比,机构养老老年女性的ADL障碍、认知障碍及家庭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因此,提高机构养老老年女性的ADL、认知功能及家庭功能状态有助于改善老年女性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和内在力量的关系以及衰老认知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8—12月选取河北省和天津市9所养老机构内的573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老年衰老自评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内在力量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AMOS 23.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用Bootstrap法检验模型。结果 本组养老机构老年人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为(63.34±7.44)分,衰老认知总分为(62.28±13.37)分,内在力量总分为(86.76±9.93)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领悟社会支持对内在力量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13,P<0.001),衰老认知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内在力量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β=0.474,P<0.001),中介效应占比为68.99%。结论 本组养老机构老年人内在力量得分较高,领悟社会支持对内在力量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衰老认知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内在力量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建议护理人员可通过增加社会支持,提高积极的衰老认知,增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内在力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9月-2014年3月使用调查问卷对乌鲁木齐市12家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现场横断面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及社会支持量表。[结果]社会支持得分为(30.55±6.65)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养老机构性质、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曾经从事职业、入住时间、居住方式以及经济收入对社会支持程度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并不乐观,改善其现状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国老年人抑郁轨迹及不同轨迹的预测因素。方法: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收集老年人一般资料、抑郁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抑郁异质性轨迹的预测因素。结果:老年人抑郁轨迹呈现4种类别(低水平、中水平、高水平、复发),其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50.21%、20.96%、11.95%、16.88%。老年人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户口类型、有无医保、有无养老金、饮食习惯、近两年跌倒史、近两年躯体疼痛史、慢性病共患病数、自评健康状况、ADL受损情况、IADL受损情况是抑郁轨迹的预测因素。结论:我国老年人抑郁轨迹呈现不同类别,近一半的老年人呈现为中水平、高水平或复发轨迹。抑郁轨迹的预测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居家养老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闵行区3 个镇1 个街道的830 名居家养老老年人,采用ADL 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居家养老老年人ADL 得分情况为:人均ADL 总分为(25.59±11.16)分,其中躯体生活自理能力(PSMS)得分为(8.74±4.29)分,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得分为(16.85±7.53)分。830名老年人中,PSMS、IADL 受损或功能下降的分别占55.19%,79.64%。ADL 总分>16 分的有593(71.45%)人,≥22 分的有458(55.18%)人。结论居家养老老年人ADL 较差;影响居家养老老年人ADL 的因素有:是否每天外出散步、每月收入、是否患有脑血管意外、医疗保险、文化程度、糖尿病、对目前生活满意度、有无疾病、是否丧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山东省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济南市为例,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老年人的养老方式需求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期望居家养老者占42. 77%,依赖社区服务者占27. 58%,选择专业养老院者占29. 6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健康状况、主要照顾者对养老方式的选择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婚姻状况、月收入、健康状况是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山东省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养老方式仍然以居家养老为主,今后老年人的照护模式必定会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居家不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2019年2—9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唐山市社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功能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居家不出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老年人836例,其中,居家不出老年人129例(15.43% )。836例老年人家庭功能平均得分(158.95±21.01)分,社会支持平均得分(61.67±11.61)分。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月收入、婚姻状况、慢性病数量、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均为老年人居家不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社区老年人居家不出情况发生率较高,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均处于较低水平,应加强家庭与社会的支持,从而降低社区老年人居家不出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公寓居住者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老年人公寓居住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于2004—09/2005-01以哈尔滨市大型、设有医疗卫生系统的老年人公寓作为调查单位。选择市属和省属老年人公寓各1所,以在此生活的年龄≥60岁者为观察对象。人组241人。采用老年抑郁量表筛查老年抑郁症状;采用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中的生活事件、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3个应激因素作为调查因素;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中的G4健康状况满意度、F1.4疼痛的影响、F11.4医疗的依赖性、F18.1自我感觉的经济能力、F9.1行动能力、F10.3甘常生活能力满意度、F11.3居住条件满意度项目作为调查因素;主观社会支持由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有关社会支持的满意度方面项目测得;采用酒精依赖疾患识别测验筛查该人群的饮酒问题。自编问卷调查个人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有无子女、收入多少、文化程度、人住时间、机构养老意愿、吸烟饮酒状况、疾病状况等因素。统一调查方法和指导语,以老年人公寓楼层为单位采取人户方式进行普查。能笔答者自行填写笔答问卷,统一发放,统一回收;无法笔答者则由调查员根据口答问卷逐项询问回答。调查问卷回收后复核,如有遗漏问题及时补调。评估标准:老年抑郁量表1~10分为无抑郁,11—20分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 结果:发放问卷241份,回收241份,剔除无效问卷20份,有效问卷为221份,有效率91.7%。(1)老年人公寓居住者抑郁症状发生率24.9%(55人),其中轻度抑郁为17.2%(38人),中重度抑郁为7.7%(17人)。(2)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健康因素(是否患病、疾病严重性、患病感受、疼痛的影响、健康状况满意度、医疗的依赖性、行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满意度);心理社会因素(有无子女、收入、生活事件、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自我感觉的经济能力、主观社会支持);老年人公寓相关因素(养老意愿、服务评价、居住条件满意度)。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出影响抑郁症状发生的因素是机构养老意愿、消极应对、健康状况满意度、自我感觉的经济能力。(3)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抑郁症状加重的影响因素有:日常生活能力满意度、消极应对、服务评价、医疗的依赖性。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出影响抑郁症状加重的因素是服务评价、日常生活能力满意度。 结论:老年人公寓居住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与社区老年人群相近.低于国外一些国家的老年护理院人群,健康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及公寓相关因素对抑郁症状的发生和加重有明显影响,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实施预防、康复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