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外科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在保守治疗无法有效改善的情况下, 更应该采用外科手术来进行治疗。随着甲状腺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及人们对手术美容的需求增加, 甲状腺腔镜手术进行得越来越多。甲状腺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瘢痕组织少等优点, 现已得到临床认可。虽然腔镜手术在甲状腺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但术中如何有效地保护甲状旁腺, 避免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目前外科医师关注的难点之一。本文对甲状腺腔镜手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及保护技术进行分析与总结, 以期为临床提高对腔镜手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荧光腔镜系统对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自体荧光的激发识别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2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进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病例资料, 术中用欧普曼迪荧光腔镜系统对甲状旁腺自体荧光进行了激发、检测和识别, 对发生自体荧光的甲状旁腺进行快速病理检查以确定是否为甲状旁腺组织。结果在荧光腔镜下, 6例均观察到强度不一的甲状旁腺自体荧光现象, 并通过快速病理切片证实为甲状旁腺组织。结论甲状旁腺具有独特的自体荧光特征, 欧普曼迪荧光腔镜系统可激发并检测到甲状旁腺自体荧光, 术中可利用这一特征来识别定位甲状旁腺并加以保护, 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术中存在较高的甲状旁腺损伤或误切可能,如何原位保留甲状旁腺及其血供是甲状腺手术的难点之一,而实时识别是术中甲状旁腺保护的基础。近年来,甲状旁腺识别的临床转化研究获得了较大进展,主要集中在近红外光检测甲状旁腺的自发荧光、近红外光检测增强荧光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的光学切片技术方面。甲状旁腺自发荧光能协助识别甲状旁腺,增强荧光能协助发现甲状旁腺并判断甲状旁腺血供是否受损、指导是否自体移植,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能直接区分甲状旁腺和周围组织。甲状旁腺识别技术的转化研究进展将有助于甲状腺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减少损伤。  相似文献   

4.
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将传统的颈部手术切口转移至隐蔽部位,兼顾治疗与美容效果。采用胸前人路,建立皮下空间,通过特殊拉钩显露,行甲状腺全切除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可以结合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和纳米炭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对于意外切除的甲状旁腺给予自体移植。实践证明,对于低危组的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完全腔镜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甲状腺手术量逐年攀升,术中准确识别及保护甲状旁腺一直是甲状腺外科重要的临床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外科医师需要依靠术中的主观经验来识别甲状旁腺,容易误切甲状旁腺,导致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状。目前,利用术中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识别甲状旁腺成为甲状腺外科的研究热点,笔者在此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全切是目前该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甲状旁腺位于左右两叶甲状腺背面中部和下部(或埋在其中),是调节人体钙、磷代谢的关键腺体,其功能减退会导致血钙浓度降低,手足抽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由于甲状旁腺体积较小且分布位置因人而异,使得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定位识别和功能保护极具难度,极易造成甲状旁腺损伤,导致其功能减退,引起人体血钙浓度降低等术后并发症。因此,为降低甲状腺外科手术中甲状旁腺的损伤概率,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笔者对甲状旁腺术中定位识别的几种主流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主要包括基于染色法的甲状旁腺术中定位识别技术、基于光学方法的甲状旁腺术中定位识别技术和基于甲状旁腺素监测的甲状旁腺术中定位识别技术等,分析对比了各项方法的技术特点及优势,详细介绍了各方法的适用场景及其技术局限,以期推进甲状腺外科手术中甲状旁腺识别技术进一步发展,为甲状旁腺的术中快速精准识别及功能保护奠定相关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甲状腺肿瘤发生率的上升,甲状腺外科手术数量日益增加。甲状腺切除手术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临床上治疗甲状腺癌的重要手段,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低钙血症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重要问题,其原因是手术过程中对甲状旁腺的识别与保护较为困难。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报道了多种术中甲状旁腺识别的新技术,本文就这些技术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在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将对患者的预后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方法多为肉眼识别,术者根据术中观察到的甲状旁腺的形态及血供情况,决定是否对其进行自体移植。然而,由于甲状旁腺在术中与周围脂肪及淋巴组织在形态和颜色上较为接近,这对肉眼的识别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甲状腺手术中急需一种帮助术者快速有效识别甲状旁腺的方法。近年来,荧光显像技术在甲状腺外科领域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应用该技术在术中对甲状旁腺及其血供进行显像,为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荧光显像技术可分为自体荧光显像(NIRAF)和外源性荧光显像两种方式,不同的荧光显像方式其所涉及的原理、运用的设备及术中实时显像的效果各不相同。目前NIRAF多用于术中对甲状旁腺的识别,该技术可以提高术者对甲状旁腺的识别率,但其显像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血钙浓度、甲状旁腺的位置及其周围组织情况等。外源性荧光显像依赖于荧光显像剂的应用,荧光显像剂主要包括吲哚菁绿(ICG)、低剂量亚甲蓝(MB)和5-氨基乙酰丙酸(5-ALA)。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荧光显像剂是ICG,当其与血中脂蛋白特异性结合后,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可以对甲状旁腺及其周围血供进行显像,有助于术者对甲状旁腺进行识别,并判断其周围血供情况。随着甲状腺更多术式的不断开展,ICG近年来也逐渐在腔镜、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得以应用。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其对甲状旁腺进行识别的结果存在着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且术者在对甲状旁腺周围的血供情况进行判断时,易受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其他外源性荧光显像方法,如低剂量的MB和5-ALA的使用,尽管同样可以对甲状旁腺进行荧光显像,但因有文献报道其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并不广泛。由于目前荧光显像对于甲状旁腺的保护在国内外研究中仍处于初步阶段,不同技术其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都尚存争议。笔者结合目前国内外文献,就荧光显像技术与甲状旁腺保护的相关报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外科手术作为治疗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术中喉返神经的保护和甲状旁腺的识别一直是甲状腺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神经监测技术在临床上的不断推广,为术中喉返神经的定位和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术中对甲状旁腺的精确识别仍然是困扰甲状腺外科医师的难题之一。笔者回顾文献总结甲状旁腺术中识别方法的进展,以期为外科医生术中快速准确识别甲状旁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达芬奇机器人与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1日至2022年8月21日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1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机器人组)81例,腔镜甲状腺手术(腔镜组)84例,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及其助手实施。术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第1天血清钙、甲状旁腺激素及甲状旁腺、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均未中转开放手术。腔镜组手术时间短于机器人组[124(105,135)min vs. 150(120,162.5)min,P<0.05],机器人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腔镜组[6(4,11)枚vs.4(2,7)枚,P<0.05],机器人组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激素浓度高于腔镜组[24.5(15.2,31.4)pg/mL vs. 20.9(14.4,25.5)pg/mL,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低钙血症及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均未出现出血、喉返神经暂时性或永久性麻痹、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结论:与腔镜甲状腺手术相比,达芬奇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细被膜解剖联合纳米炭示踪负显影技术在经口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保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经口行腔镜甲状腺手术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经口行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精细被膜解剖联合纳米炭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总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及甲状旁腺误切率;统计血钙及甲状旁腺素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总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甲状旁腺误切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被膜解剖联合纳米炭示踪负显影技术利于提升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甲状旁腺辨识度,避免甲状旁腺损伤或误切,从而有效保护甲状旁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结合神经探测技术对于甲状腺上极周围结构和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外科行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结合神经探测技术的48例患者作为腔镜组,53例接受开放甲状腺手术结合神经探测技术的患者作为开放组,比较2组患者的甲状腺上极周围结构和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在手术时间方面,腔镜组比开放组时间长(67.5 min vs. 54.1 min,P=0.001),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及出血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中有47例有效探测并发现喉上神经(47/48,97.9%),与开放组(40/53,75.5%)相比较高(P=0.003),且腔镜组的舌下神经降支显露率也较高[31.3%(15/48)比3.8%(2/53),P=0.001]。腔镜组术中上极甲状旁腺均原位保留,术后无声音改变及饮水呛咳;开放组有2例行上极甲状旁腺自体移植,2例存在声音改变,且1例切开上极部分带状肌。2组的上极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上极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率和颈前带状肌损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3.
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行性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笔者选择20例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作为腔镜组,以同期的26例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作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4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喉返神经麻痹、甲状旁腺损伤及术中大出血等并发症。腔镜组的术后引流量比传统组多(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度在两组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且有较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8例甲状腺切除术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组(观察组,32例)及开放甲状腺切除组(对照组,36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美观满意度。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患者美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5),但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15)。结论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与开放甲状腺切除相比手术时间延长,但一样安全可靠,未增加手术风险,更符合年轻女性的美容要求,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析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NIRAF)技术在甲状腺肿瘤手术中辅助识别甲状旁腺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20-04-01-2020-10-20应用NIRAF技术实施甲状腺肿瘤手术的53例病例临床资料,设为辅助组。同时对同中心同期完成的甲状腺肿瘤手术病例资料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选取53例作为对照组,与辅助组进行匹配。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甲状旁腺保护情况。结果 辅助组术中识别确切甲状旁腺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和血清钙离子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双侧甲状腺切除的病例中,辅助组术后PTH水平和血清钙离子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甲状腺切除后标本观察证实,补救2枚遗漏甲状旁腺,予以重新种植。结论 NIRAF技术能够有效辅助识别甲状旁腺,进而提示外科医生对其有效保护,起到功能保护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与技巧。 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采用全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9例成功完成腔镜手术,其中因结节性甲状腺肿及腺瘤行单侧部分甲状腺切除术32例,甲亢行次全切术1例,甲状腺癌行根治术6例;1例因实体瘤出血而中转开放手术。无喉返、喉上神经、甲状旁腺功能损伤。 结论:全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成功率高,手术切口小且隐蔽,美学效果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术中识别甲状旁腺光学技术进行再认识并探讨其在甲状腺术中对保护甲状旁腺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甲状腺切除术""甲状旁腺""近红外线成像""激光散斑对比度成像"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为检索词检索文献,对术中识别甲状旁腺光学技术的原理、应用现状等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结果术中光学技术单独或与造影剂结合使用能够提高甲状旁腺的识别率,减少营养血供的损伤,从而降低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结论传统的术中甲状旁腺识别方法在实时保护效用及准确性上有待提高,而新兴的光学技术与造影剂结合能够很大程度地弥补这些缺憾,但在推广上仍有阻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D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014年1-4月,选择甲状腺单双侧良性病变、甲状腺微小癌以及甲状旁腺病变10例,在3 D腔镜辅助下,经颈前胸骨凹上方约一横指处2-4 cm弧形切口行局部病灶或患侧腺叶切除,其中2例术中冰冻病理证实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患侧Ⅵ区淋巴结清扫。结果10例手术均在3 D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术中无异常出血,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0-90 min,(61.8±22.4) min;术中出血量1.3-93.0 g,中位数5.2 g。术后随访1-4个月,未出现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结论3D腔镜辅助行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相对于2D技术,空间立体感强,更有利于局部精细解剖,有利于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19.
腔镜下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的经验和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全球首例腔镜下甲状旁腺及甲状腺手术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由美国Gagner[1]和Hüscher等[2]实施,体现了腔镜技术美容、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我们从2001年8月开始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腔镜下甲状腺手术[3,4],共完成各类腔镜下甲状腺手术230余例,腔镜下甲状旁腺手术7例,在手术技巧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腔镜甲状腺手术:附4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 42例各种甲状腺疾患患者采用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 41例 ,因术中渗血不止中转手术 1例。 1例术后前胸出现小面积淤斑 ;1例出现声音嘶哑 ,3d后恢复 ;无甲状旁腺损伤 ;无皮下积气。颈前引流管于术后 2 4h拨除 ,术后 5d出院。结论 掌握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指征 ,精细操作 ,采用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疾患是安全可行的 ,且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