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类Y染色体具有男性特有、父系遗传的特点。在排除基因变异的情况下,男性子代与其生物学父亲具有基本相同的Y染色体。我们可以据此寻找男性嫌疑人的家系,进而缩小侦查范围。郑州市公安局利用建立的Y-STR DNA数据库破获许多重特大案件,摸索出一系列的Y-STR家系排查技战法,为侦查破案提供了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调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壮族无关男性个体的25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并探讨与其他12民族群体的遗传关系。采用Y27plex荧光检测试剂盒复合扩增67例样本,采用3130XL遗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使用Arlequin 3.5、Mega 7.0、SPSS19.0等一系列遗传学软件对基因分型结果进行统计。除2个双拷贝基因座DYS385ab、DYS387S1分别检出8、10个等位基因外,其余23个单拷贝基因座共检出86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个数为2~7不等,等位基因频率为(0.014 9~0.970 1),基因多样性GD值为0.058 8(DYS456)~0.823 6(DYS387S1),25个Y-STR基因座组成的单倍型共检出36种,其中66.7%为唯一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值为0.957 9。Rst遗传距离矩阵显示:贵州壮族人群父系遗传结构与文献中的福建畲族、内蒙古的蒙古族、山西汉族人群较为相似,与广西壮族、云南哈尼族、新疆维吾尔族、辽宁满族、吉林朝鲜族、萨尔茨堡人群差异明显。而与新疆哈萨克族、安多藏族、西非人群差异显著。25个Y-STR基因座在贵州壮族人群中具有良好的遗传多态性,可应用于父系亲权关系鉴定。  相似文献   

3.
以河流阶地与堆积黄土、河流起源与冰期、河流演化与新构造运动等3个问题与《专著》商榷.其中风成黄土不应属河流冲积阶地组分,黄土层厚度尺寸不应计入河流阶地面高度中;河流起源应考虑冰期要素,离石黄土中第二砂质黄土层应属鄱阳冰期层位.冰期前为河流起源Ⅰ期,冰期后为河流起源Ⅱ期;河流演化是在新构造运动支配下发生,黄河、洛河、汾河等演化均属各自流域内多个盆地间贯通的首次演化;河流尚有跨两大已成河流域间的二次演化;给出了洛河演化模式阶地位相图.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中华民族起源问题的提出、讨论情况的梳理,认为关于中华民族起源的土著特点和多元特点问题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在起源阶段,环境的确起到决定性作用.从地理特征看,各地域民族的生计方式正是适应其地理环境特征的结果.而之所以相同地区产生不同的生计方式,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的选择性.正是不同的选择方式,使得环境不再起决定作用并最终形成兼有本土特点和多元特点的"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5.
演化经济地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起源及其与新古典经济地理学、制度经济地理学之间的概念辨析谈起.接着,对演化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企业演化与集群、网络演化与地理、制度与企业惯例、区域发展与弹性、路径依赖与产业关联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评述.最后,结合中国地级市层面的企业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探究了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演化的关系,得出结论:中国区域产业发展具有路径依赖性,产业关联在产业的进入和退出中发挥显著作用.研究可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招商引资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同工酶在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同工酶在水稻、小麦、玉米、荞麦、中药材、果树等植物起源及演化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地球科学及其成果历来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 生命起源、人类起源、能源开发、太空探索等首先会使用地球科学的知识.化石是研究生命起源、后生动物演化、人类起源等事件的主要对象和载体.  相似文献   

8.
布理法(Briffault)在一九二七年所刊行的母亲,共有三大钜册,二千四百余页。自从卫史德麦克的人类婚姻史出版以来,这要算是第一部大著,讨论家庭与婚姻等制度的起源及发展的,不过这部大著,篇幅太长,不是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人,大约都要望而却步。为适合一般的读者起见,布理法於一九三一年,又出了一本母亲的节本,首尾不过三百余页,约当原书的八分之一,可是著者的重要学说,大 都备於此了。我在此所要介绍的,便是一九三一年的节本。 布理法的中心主张,是母系制度,产生於父系制度之前。母系制度,所以演化成为父系制度,乃是因为经济状况变迁的原故…  相似文献   

9.
运用国际法医学界推荐的"最小单倍型"共7个微卫星位点(DYS19,DYS389Ⅰ,DYS389Ⅱ,DYS390,DYS391,DYS392,DYS393)和1个高多态性微卫星位点DYS385,采用PCR结合银染显色技术,对采自临夏回族自治区东乡县的133个健康男性个体的DNA,进行了Y染色体8个微卫星的等位基因及单倍型分布状况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东乡族保留着较高的Y-STR遗传多态性,在测出的66个等位基因中共构建了110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98.9%,表明该系统有较强的个体识别能力.另外,我们的研究可以为东乡族这一穆斯林民族的起源提供有价值的遗传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Y-染色体STR基因座多态性,建立Y-STR复合扩增及毛细管电泳检测单倍型的方法。方法:应用荧光标记引物,建立DYS19,DYS391,DYS439三个Y-STR基因座复合PCR扩增体系,并应用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110名武汉汉族男性无关个体的DYS19,DYS391,DYS439 Y-STR基因座分型。结果:DYS19,DYS391,DYS439三个Y-STR基因座分别被检出6,5,3个等位基因,GD值分别为0.7385,0.4780,0.5747。110名无关个体中发现32种单倍型,其单倍型GD为0.9351。结论:Y-STR多态性及其荧光标记、复合扩增及毛细管电泳的检测方法在法医学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贵州仡佬族文化地理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仡佬族是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之一。但是,介绍贵州仡佬族文化很少,系统研究贵州仡佬族文化的著作更是寥若晨星。于此,本文从区域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贵州仡佬族文化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研究与认识藏彝走廊的三个角度及思路:人、地关系;从藏缅语分化演变角度认识藏彝走廊中藏缅语民族的共同起源与历史演变;从整体和多学科综合角度进行藏彝走廊研究。并就这三个角度在研究和认识藏彝走廊中的必要性及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壮族铜鼓的历史文化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众所周知:使用、拥有、收藏铜鼓的民族,不能说明其就是发明、创造、传承铜鼓的民族。经出土文物证实:万家坝型铜鼓,为“濮人”所造和使用,故称“濮人鼓”和“越人鼓”。而其出土地点的地名为“那波”,与壮族“那文化”有关。越人中的“巫成”就是最早的铜鼓制造者。壮学先驱者徐松石认为:铜鼓与壮族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壮族被誉为“铜鼓民族”。因此,壮族是最早发明铸传承铜鼓的少数民族之一。  相似文献   

14.
广东瑶族长鼓舞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分析广东瑶族长鼓舞的起源及特点,归纳总结长鼓舞的健身娱乐价值,分析探讨广东瑶族长鼓舞所具有的传统性、地域性、交融性和社会性等文化特征,对挖掘、整理广东瑶族传统体育资源,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传统,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西南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多样性资源,因而以少数民族群众为主体、少数民族聚居村寨为基础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也必将成为该地区的支柱性产业。聚焦民族特色,强化品类创意,重视旅游营销。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水平,这是我们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论三峡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文化是土家先民巴人和其他各族人民一道,在其历史进程中,以长期三峡及其周边地区为地理背景而创立的一种独立的区域文化形态,三峡文化具有自身的生成机制,结构形态,基本精神和历史演进规律,具有厚实的巴文化底蕴,它应该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当今三峡工程的兴建,三峡文化又必须具有很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由于国际法在自决权主体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导致了自决权主体研究中的泛化现象.根据国际法的宗旨和国际社会的实践,少数者(包括少数民族)、土著人、一国内部的部分人民、主权国家和个人均不得被界定为自决权主体.自决权主体只能界定为"国族"和"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随意扩大自决权主体的范围,不利于国际国内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有13个民族聚居的地方,主要有维、哈、蒙、回等少数民族,篮球运动是这些少数民族中学生非常喜爱的运动之一,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中学生饮食结构、身体素质、心理生理的特点进行研究,得出如何合理有效的安排少数民族中学生篮球业余训练,从而促进少数民族中学生篮球技术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对辽宁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进行了"民族地区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状况"的专题调研。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总体认同度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提升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要提炼易懂易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隐性宣教,紧密结合现实需求,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鉴于文盲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如何运用更科学的方法分析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各民族人口文盲的演变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提醒人们关注,并认真消除文盲、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各民族人口素质和推动现代型民族繁荣的实现.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1.现行分析文盲人口方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现有分析文盲方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只反映了文盲率变化的一面,而看不出文盲人口增减趋势和问题.2.新方法的探索.除继承现行文盲率分析法外,更强调启用人口文盲金字塔分析法,运用这一新方法,可以直观地看出男女文盲人口分布的时期变化和存在的种种问题.中国56个民族的人口文盲金字塔,可以分为三种类形:文盲消除型,只有朝鲜、锡伯等4个民族;文盲转变型,只有维吾尔、蒙古等9个民族;文盲扩展型,有汉、藏、东乡、苗、瑶、黎等40多个民族.因此,中国文盲人口问题是相当严峻的,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