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考察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对水质较差的地表水处理效果,以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为水源,建造一座120m3/d的超滤膜中试水厂,进行生产饮用水的试验研究.采用浊度仪和颗粒计数器等研究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对水中悬浮物、颗粒和胶体的去除行为.结果表明,超滤膜出水浑浊度非常低,并且不受进膜水浑浊度的影响;对于地表水,颗粒粒径大于7μm的颗粒几乎被完全去除,而对水中总颗粒数(粒径2~750μm)能有3个数量级的去除.对于难处理的北方低温低浊水,超滤膜能保证较好的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欧盟(EC)和美国环保局(USEPA)所制订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特点,指出了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与这三部标准的差距与不足.着重对饮用水标准中微生物指标的确定进行了讨论,指出了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霍乱弧菌、军团菌、脊髓灰质炎病毒、隐孢子虫及贾第虫等)所引起的一些水系传染病,介绍了控制原生动物的几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颗粒检测技术监测和控制膜滤水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超滤膜去除颗粒物的特点,指出保证膜出水水质监测和控制的关键指标是颗粒物含量,分析了给水处理领域几种颗粒检测技术的应用特点,对浊度、颗粒计数值、颗粒综合指数及微生物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表明,颗粒数是超滤膜出水水质的关键性检测指标,可代替或补充浊度指标.采用颗粒检测仪代替浊度仪来监测和控制超滤膜装置的运行,可为超滤膜装置的有效运行和优质水的生产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4.
病原微生物和水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类许多疾病可通过水来传播,而水传播疾病的爆发会对社会构成很大威胁.饮用水处理的目的正是提供给人们安全无病菌的饮用水.简要介绍了病原微生物的特点、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比较了不同消毒剂对病原微生物的灭活作用,提出了去除病原微生物的工艺.引起疾病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包括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后者如隐孢子虫和贾第虫等.为灭活病原微生物,除了优化常规水处理工艺外,可采用臭氧、二氧化氯、紫外线、膜滤法等,当隐孢子虫卵囊的污染严重时,还应考虑附加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5.
结合自来水厂生产实际,分析了水的pH值、水温、浑浊度、水中杂质对加氯量的影响,以指导水厂氯气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6.
给水处理中加氯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自来水厂生产实际,分析了水的pH值,水温,浑浊度,水中杂质对加氯量的影响,以指导水厂氯气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7.
用颗粒计数和浊度联合评价颗粒物去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浊度检测和颗粒计数技术评价了高锰酸盐复合剂预氧化工艺对滤后水中颗粒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PPC预氧化能有效地强化滤后水中颗粒物去除效果,使颗粒总数降低幅度达65.0%,采用浊度指标不能有效地反映滤后水质的变化,将浊度检测与颗粒计数技术相结合,能更有效地反映滤池对颗粒物质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生物战是指在战争场景中故意使用生物制剂(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和毒素)作为武器,生物战病原微生物可能比其他常规武器系统更致命,很小的数量也可能造成大规模伤亡.生物武器是指装有生物战病原微生物及传播媒介的各种施放装置的总称,最初的生物战病原微生物多为细菌,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战病原微生物发展为多种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9.
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污泥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所以污泥在土地利用时存在卫生安全问题,因此对于污泥中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污水污泥中主要含肠道病毒、细菌、原生动物和寄生虫四类病原微生物,其性质、特点以及在污泥中的含量有所差异.本文概述了病原微生物在污水污泥中的性质及危害,并对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对杭州市水厂原水的水质进行评价,以九溪水厂、祥符水厂、南星水厂、清泰水厂的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水质分析获得了10余项水质指标数据,以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氨氮4个指标为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运用单因子水质评价法,对4座水厂的原水进行了分类,并运用熵权法得出各指标权重,结合模糊隶属度,分别对7月和12月的水厂原水进行了多因子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水厂原水在同一水质指标下存在明显差异;南星水厂和祥符水厂原水综合水质较好;各个水质指标在7月和12月的结果也存在差异.整体上12月的原水水质好于7月.  相似文献   

11.
饮用水中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世界各地频繁爆发的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病已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总结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危害和特点,系统调查饮用水系统中的污染状况,讨论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去除技术和参数,提出中国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控制贾第鞭毛虫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污染必须将水源保护、强化常规工艺、加强水厂的运行管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饮用水活性炭除微污染技术的生物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饮用水水源的微污染问题,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应用日益受到关注.应用研究中发现,随着炭层中生物颗粒和非生物颗粒的积累,出水中的细菌数较多,并多与细小的活性炭颗粒一起流出,对出水的生物安全性造成影响.研究表明,出水中游离细菌的增多使得在氯或氯胺的灭活效率达99%以上的条件下,未被失活的细菌数量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出水中的细菌容易吸附在疏水性的活性炭颗粒上而受到保护,使氯或氯胺的消毒效率下降,包括病原体在内的微生物大量存活.炭粒携带未被灭活的细菌进入管网后,可吸附在管壁上,形成生物膜,造成二次生物污染.活性炭技术不能有效去除贾第鞭毛虫囊和隐孢子虫卵,甚至出现活性炭工艺出水中“两虫”数量增多的现象.另外,活性炭滤池的进水水质和运行方式等都会影响活性炭出水的生物安全性.而细菌检测技术水平则会影响对饮用水安全性的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3.
水源与饮用水中病原原生动物的危害及其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源与饮用水中病原原生动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许多大规模的水传染疾病的爆发,美,英,澳、加等国家有多起实例报导。在地表水源、原水、处理水,滤池反冲洗水和最后的饮用水均检出贾第虫和阴胞子虫。最后饮用水中的贾第虫呈阳性的检出率为14.9%(7/47),阴胞子虫检出率为29.8%(14/47),其含量平均值为3.24/100L,最大值为20.8/100L。目前用于检测水中小粒阴胞子虫卵囊的方法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Recent Cryptosporidium outbreaks have highlighted concerns about filter efficiency and in particular particle breakthrough. It is essential to ascertain the causes of Cryptosporidium sized particle breakthrough for Cryptosporidium cannot be destroyed by conventional chlorine disinfection. This research tri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flow rate and chemical dosing on particle breakthrough during filtr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er temperatures and coagulant doses could reduce particle breakthrough. The increase of filtration rate made the residual particle counts become larger. There was an optimal dose in filtration and was well correlated to ξ potential.  相似文献   

15.
常规水处理混凝沉淀工艺中除浊与除铝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饮用水中铝的来源广泛,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首先通过实验证明了水中的铝主要以颗粒形态存在,常规水处理混凝沉淀工艺能大幅度降低水体中铝的含量;进而以实验的方法对混凝剂种类,投药钽,pH值和温度等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上述因素对除浊和除铝都有重要影响,浊度与铝的去除有较强相关性,但除铝对工艺条件的要求比除浊更严格;通过优化,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在选择混凝剂品种和混凝条件时兼顾除浊和除铝的要求,对生产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调节,使出水残余铝达到水质标准的要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预氯胺化对滤后水水质影响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预氯胺化的滤后水与常规过滤的滤后水的浊度、CODMn、颗粒数、UV254等4项指标进行测定并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预氯胺化工艺对滤后水的以上指标能够有效去除,进一步改善了滤后水水质,提高了出水的微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效的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工艺.方法采用粉末活性炭吸附与MF膜截留协同处理微污染水的动态模拟试验,以进出水中CODMn、浊度、色度及UV254作为评价水质净化效果指标.结果系统运行稳定后,浊度平均去除率93%,色度平均去除率86%,CODMn平均去除率70%,UV254平均去除率61%.通过采用间歇曝气和投加粉末活性炭方法可以减缓膜污染,膜污染呈现先快后缓的规律.结论采用MF与PAC协同工艺处理微污染饮用水源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和性能,处理后出水水质可以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