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毛纺科技》2021,49(8)
为探讨活性染料CN-3B对菠萝纤维的染色性能,采用活性红CN-3B对菠萝纤维进行染色,以上染百分率为考察指标,分别分析氯化钠质量浓度、碳酸钠质量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料用量及浴比对菠萝纤维上染百分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染色工艺条件为氯化钠质量浓度40 g/L,碳酸钠质量浓度1 g/L,染色温度50℃,染料用量1%(owf),浴比为1∶50,最优工艺条件下菠萝纤维的上染百分率为96.05%,断裂强力下降率为12.1%。  相似文献   

2.
采用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牛奶酪素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简称双蛋白纤维)进行染色。探讨了染色温度、时间、纯碱和氯化钠用量等对上染率和固着率的影响,比较了双蛋白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的染色性能,分析了活性染料对双蛋白纤维的提升性能。结果表明,中温型活性染料的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为:纯碱1~2 g/L,氯化钠20~40 g/L,60℃染色60 min以上;高温型活性染料的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为:纯碱0 g/L,氯化钠20~40 g/L,80~90℃染色60 min以上;活性染料对双蛋白纤维的上染率和固着率均高于大豆蛋白纤维,且活性染料对双蛋白纤维染色的提升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改变活性染料活性艳红X-3B染色温度、NaCl质量浓度、Na_2CO_3质量浓度,研究上染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得到适宜牛角瓜纤维活性染料的染色方案:活性艳红X-3B质量浓度2%,温度为50℃,NaCl质量浓度40 g/L,Na_2CO_3质量浓度5 g/L,上染率可以达到63.75%。并以K/S值及上染率为指标对比了Na_2CO_3处理前后,牛角瓜纤维染色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印染》2020,(6)
为提高亚麻纤维的染色性能,研究了碱、二甲基亚砜、尿素等前处理助剂对亚麻纤维保水率的影响,分析了低温溶胀处理对亚麻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烧碱/尿素混合处理后的亚麻织物保水率最好,其次为丙酮/尿素混合处理,较佳的工艺条件为:NaOH质量浓度0.06 g/L、尿素质量浓度0.04 g/L、处理时间1 h、处理温度0℃。处理后亚麻织物的活性染料染色速率提高,固色率和K/S值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展义臻  方龙宝 《印染》2012,38(12):17-20
研究了低温型黑色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探讨了各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型黑色活性染料在中性盐浴的吸色阶段上色缓和,固着率较高;加入纯碱5 g/L和液碱3 g/L时,可获得最高得色量;在盐质量浓度20~70 g/L范围内,得色深度对电解质的依附性较大;低温型黑色活性染料的上染率受浴比影响较大,染深性较好,铜离子对其影响较大,染色牢度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活性染料对藕丝纤维染色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藕丝纤维可以采用活性染料进行染色,当染料质量分数3%(omf),染色温度90℃,元明粉质量浓度40 g/L,纯碱质量浓度15 g/L,保温时间60 min时,活性染料的上染率达到57%,纤维的断裂强力为1.7 cN/dtex,断裂伸长率达到5.5%,基本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X型、中温型和K型活性染料对丽赛纤维染色,并测定其上染百分率.结果显示,丽赛纤维对3种类型活性染料的上染百分率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且碱剂的固色作用十分明显.相比于其它2种活性染料,丽赛纤维比较适合用中温型活性染料染色.通过分析中温型活性染料染色温度、时间、食盐和碱剂用量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得到优化的染色工艺为:染料2%(omf),食盐40 g/L,纯碱10 g/L,染色温度60 ℃,时间60 min.  相似文献   

8.
靛蓝隐色酸上染蚕丝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靛蓝隐色酸上染蚕丝,并对染色工艺进行研究,分析保险粉质量浓度、染浴pH值、染色温度及盐对上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靛蓝隐色酸能上染蚕丝,并在保险粉质量浓度为3 g/L、染浴pH值为3时,上染性能最好;温度对染料上染率有显著影响,在90~100℃时,染料上染达到最高峰;盐对靛蓝隐色酸上染蚕丝无促染作用。  相似文献   

9.
《印染》2015,(23)
采用诺威克隆红FN-2BL活性染料对莲纤维/棉混纺针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了染色温度、元明粉质量浓度和纯碱质量浓度对织物的K/S值和上染率的影响,优化的染色工艺为:纯碱质量浓度15 g/L,元明粉质量浓度35 g/L,染色温度60℃。结果表明,染色莲纤维/棉混纺针织物具有良好的上染率和色牢度。  相似文献   

10.
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体系中对棉织物进行活性染色,可获得很高的上染率和固色率。探讨了乙醇/水溶剂染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电解质等染色助剂对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提高活性染料的初始上染速率,但对最终的上染百分率影响不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上染速率和上染百分率基本无影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活性染料的初始上染率,但会降低上染百分率;少量的硫酸钠(0.5 g/L)可提高上染百分率,但用量大时反而会降低上染百分率;在含表面活性剂DTAC的染色体系中,当硫酸钠质量浓度大于2.5 g/L时,具有促染效果,但不利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缓染。  相似文献   

11.
初步探讨了不同蓟处理的新疆野生麻散纤维的活性染料染色。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双活性基染料染该野生麻,染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超声波对活性染料上染苎麻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染色工艺相比,超声波不但可以显著提高活性染料对苎麻纤维的上染速率、上染百分率和染色透染性,而且可以节约染料、化学药品,降低染色温度,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拓展了超声波技术在活性染料染苎麻纤维领域的应用,为实现低能源低成本低污染的染色工艺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豆蛋白质纤维的B型活性染料染色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玲 《印染》2005,31(7):26-28
针对大豆蛋白质纤维的物理和化学性能,采用B型活性染料染大豆蛋白质纤维。研究了染色过程中温度、盐类、碱剂和浴比等诸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优选了最佳工艺方案。结果表明,B型活性染料用于大豆蛋白质纤维染色具有很好的染深性、鲜艳度和较高的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14.
为简化蚕丝/棉和蚕丝/麻织物同色染色的工艺并保证色牢度,采用M型、汽巴克隆FN型和汽巴克隆LS型3种含双活性基的活性染料对蚕丝/棉和蚕丝/麻织物进行同浴染色,探讨染色工艺及混合染料对同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理的碱剂,调整碱剂用量、加碱方式、染色温度,进行适当的染料混合,能显著地改善蚕丝/棉和蚕丝/麻织物同浴染色的同色性。  相似文献   

15.
活性染料染羊毛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用活性染料染羊毛,只要合理选择活性染料,就可提高和改善活性染料对羊毛的上染率、色牢度及匀染性。文章分析了染料的选择、预处理、染色条件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活性染料保存困难,易水解,即使是新鲜的活性染料,在染色过程中也会有相当一部分因水解而随染色残液排放,而水解活性染料却对羊毛上染率较高。本文利用正交试验,采用水解活性染料对羊毛进行染色。结果表明,水解活性染对羊毛有较高的上染率和染色深度,染色牢度基本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7.
维纶基牛奶纤维活性染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宏林  项伟  蔡再生 《印染》2007,33(4):6-8
选用两种类型的活性染料Cibacron Red LS—BHC(双-氟均三嗪活性基型)和Cibacron Yellow FN-2R(一氟均三嗪+乙烯砜双活性基型)对维纶基牛奶纤维进行染色,探讨了固色pH值、电解质浓度和温度对活性染料在牛奶纤维上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染料在牛奶蛋白纤维上具有良好的提升性能、较高的固色率和优良的耐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毛用活性染料和棉用乙烯砜/一氯均三嗪双活性基一氯均三嗪和双一氯均三嗪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牛奶酪素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进行染色初探。探讨了染料对双蛋白纤维的上染率、固着率和染色牢度,比较了双蛋白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毛用活性染料不适合双蛋白纤维的染色,棉用活性染料适合双蛋白纤维的染色,且染色织物具有较好的色牢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因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和羊毛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染整加工性能的差异而导致的染色同色性差的问题,采用酸性染料、中性染料、毛用和棉用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羊毛混纺织物进行染色研究,着重探讨了Everzol ED型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Everzol ED型活性染料适合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同色性较好,但对工艺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