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蚀变作用指包括热液作用以及表生作用等引起的岩石和矿物的各种次生变化,而岩石的蚀变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本文以某水电站坝区内的花岗岩在热液作用下发生的蚀变为例,研究花岗岩的热液蚀变成因、类型、分布及现状表现等特征,并以此评价坝区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通过地质调查和采样分析,以宏观-微观分析相结合,查明蚀变岩的分布和蚀变类型。同时利用现场试验,全面了解蚀变岩的物理及力学性质,研究蚀变花岗岩的工程特性。  相似文献   

2.
大岗山高拱坝坝区花岗岩在多期次蚀变作用下形成多种蚀变岩类,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和室内岩样分析以及宏观-微观对比,查明了蚀变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及矿物学特征,并结合现场试验对其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区域复杂的构造环境造就了坝区花岗岩的不同种类和程度的蚀变,蚀变类型有热液交代、动力构造和次生风化蚀变;蚀变岩受构造影响较大,主要发育分布在断层和节理密集带附近,X衍射数据表明蚀变生成了一定量的黏土矿物绿泥石;蚀变花岗岩纵波波速和变形模量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弱化了岩体质量。研究成果为深入分析大岗山坝区地质力学特性及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岗山高拱坝花岗岩和侵入辉绿岩脉的后期改造特征,通过详细调研和室内外试验,探讨了坝区岩体在后期改造作用下的岩体结构类型、断层发育特征和蚀变特征的差异性,并研究其对岩体工程地质特性及构造格局的影响。研究表明:花岗岩岩体结构类型以块状结构为主,而辉绿岩以性状较差的碎裂结构和镶嵌结构为主;坝区断层以岩脉式断层占主导地位,占坝区断层的70%,规模较大,且构造挤压破碎和绿泥石化严重,性状较差。辉绿岩脉后期较花岗岩蚀变强烈,生成了较多的绿泥石黏土矿物,造成其波速和变形模量的降低幅度都较花岗岩大。辉绿岩的强烈蚀变改造形成坝区岩脉式断层软弱结构面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4.
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各类结构面及蚀变岩脉普遍发育,岩体完整性差,地下水丰富.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上水库渗漏、边坡稳定等工程地质问题突出.在阐述工程区主要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苏家河口水电站挡水建筑物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33.75m,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度,两岸全风化层深厚,趾板区节理较发育,本文就苏家河口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布置、坝体材料分区、止水系统、基础处理以及施工情况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代古寺水库坝址区发育蚀变花岗岩,其蚀变特征直接影响岩体的工程特性,并对工程区永久和临时水工(施工)建筑物的安全性造成影响。综合分析工程区区域地质资料,通过野外地质测绘、取样试验分析和地球物理勘察等手段,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探讨坝址区蚀变花岗岩的工程特性。研究表明:蚀变花岗岩成因主要为岩浆及脉体热液交代,蚀变类型以黏土化为主;蚀变花岗岩集中分布于代古寺水电站下游70~180 m范围内河床及近河右岩低高程部位,蚀变深度集中在地表以下20~100 m范围;蚀变花岗岩岩石强度明显降低,孔隙率和吸水率显著增大,岩体完整性较好。研究结果对优化水工设计方案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公伯峡水电站坝区第三系红层下广泛埋藏有古全风化岩,这些古全风化岩在电站的各个工程边坡、洞室及局部基础均有出露。古全风化岩是独特地质环境条件下岩石再次压密、结构再生的一种岩体,与现代全风化岩有着明显的区别。分析、研究古全风化岩工程地质特性,优化防护措施,对保证各建筑物的稳定性及工程的长期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国内外水电工程在大范围全面揭示古全风化岩工程地质特性的事例很少,因此古全风化岩工程地质特性的研究,既是工程实际需要,又是一项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糯扎渡水电站坝基花岗岩风化复杂,尤其是右岸的构造软弱岩带附近,对坝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影响极大,为枢纽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本文从风化花岗岩物质特性和风化岩体的分布入手,总结其物理、力学性成果,说明工程地质特性,为坝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青龙水电站引水隧洞地层岩性组成复杂,围岩以二迭系下统黑河组(P1h)浅变质灰岩为主,在隧洞7+400~12+490区域集中出露花岗斑岩(岩脉),该岩体中裂隙发育且蚀变较强,导致岩体质量下降。通过对该类花岗斑岩的专题研究,对其生成时代,蚀变机理、工程地质特性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从理论上分析了埋深300~700 m围岩风化蚀变强烈的原因,结合围岩分类,对围岩稳定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针对不同的工程地质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有效地保证了施工安全和洞室稳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吉林东部山区的几个水利工程勘察实践,探讨了全风化花岗岩工程地质性质和工程地质问题,加深了对此类土的认识,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通过建立三级预报预警机制,在前期地质勘察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已开挖洞室揭露的地质条件,运用多种地质分析法和地球物理法,探索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地质超前预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筱溪水电站是一个地质条件较差但其它建设条件和指标均较好的水电工程。文章从工程地质专业角度出发,对地质条件差的水电工程建设的可能性、坝基的稳定性如何进行分析、评价、处理并提出合理的参数,以满足设计和工程建设的要求,同时对筱溪电站复杂地基情况评价、处理和参数选择的实践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对穿黄隧洞的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指出了其中应特别注意的涌水涌砂问题。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地质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峡不仅是一个风光秀丽、胜迹众多令游人留连忘返的旅游胜地,也是自然科学研究、观光和实习的自然宝库。当朋友们在欣赏和领略三峡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的同时,顺便作一些野外地质考察,探索和思考一些隐匿在旖旎风光中的微妙而奇秘的地质奥秘,将会给旅游观光增添许多乐趣。1924年北京大学李四光教授,在三峡地区(湖北省宜昌市莲沱)工作后,确定了元古代震旦纪地层层序,后来成为国际公  相似文献   

15.
公伯峡水电站枢纽建筑物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存在三大不同成因岩石,河西系与祁吕系新、老两期构造相互复合,古风化岩与现代风化岩工程地质特性差异明显,经勘察评价,公伯峡工程区域稳定条件好,地震活动较弱,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无重大地质问题,需注意处理岩坡稳定及右岩导流洞开挖支护问题。  相似文献   

16.
TBM施工地质工作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月宗 《水利水电技术》2002,33(8):23-24,26
在万家寨引黄工程隧洞施工中,由于TBM自身与施工方法的原因,地质工程师很难直接或全面地观察到洞室围岩体的地质情况,笔者通过在这种特殊条件下的施工实践,探索出了一套如何准确完整地做好施工地质记录和描述,以及对不良地质现象,如断层构造带和裂隙发育带、软弱夹层及石膏夹层、地下水、溶洞等的判别方法,从而为隧洞施工中围岩类别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划分依据,对指导施工支护衬砌,确保洞室安全与稳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隧洞施工中,影响施工的关键因素是塌方、涌水、突水造成停工事故,只要能进行准确超前预报,把事故消灭在开挖之前,就可以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因此,地质预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是提高施工速度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地下洞室围岩地质编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西北水电》2008,(3):12-14
在水电工程施工阶段常常需要进行大量的大比例尺地质编录,这些工作主要围绕基础、边坡和地下洞室展开。由于地下洞室体型复杂,从而给地质编录带来很多困难;而如何合理地将体型复杂的地下洞室各个壁、顶、底展开为平面、并将各种地质信息采用投影或直接绘制的方法置于地质编录图上,则是编录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根据目前国内和美国规范、手册推荐的有关地下洞室围岩编录的方法,结合具体工作实践,重点对隧洞转弯段“开口法”及隧洞地质信息编录成图方法等进行了说明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残积淤泥类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临夏—临洮、定西—榆中盆地等代表西北地区残积淤泥类土资料的研究和分析 ,系统地阐述了该类土的分布规律及成因、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地质特性 .提出该类土是一种分布于西北地区以残积成因形成为主的区域性特殊类型土 ,有别于我国沿海一带分布的典型淤泥质土 ,并针对该类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提出工程对策 .  相似文献   

20.
中游渠首是新疆叶尔羌河流域中游上的第四级引水枢纽,工程坐落在叶尔羌河河床上,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工程区主要的地质问题是液化、冲刷、腐蚀性和渗透稳定性,对工程施工和今后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此对叶尔羌河中游渠首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中出现的地质问题做简要探讨,为同类枢纽工程的勘察与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